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對外侵略戰爭?

京鹿子SAMA


給大家說個發生在三國時的對外侵略戰爭:三國這段歷史,在很多人眼裡,就是魏蜀吳三國爭霸。但事實上,對於曹魏來說,他們的敵人除了吳蜀兩國外,更兼有來自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東漢末年,北方的烏桓變得強大起來,不僅趕走匈奴,還奪走漠南之地,在他們最強大時,烏桓王蹋頓麾下的軍隊多達30萬,史稱“以雄百蠻”。

當時,蹋頓效仿匈奴冒頓單于在北方遊牧部落中建立霸權,逐漸威脅到曹操北方邊境的安全。所以在公元207年,曹操在郭嘉的建議下,決定出兵北征烏桓。這一戰,曹操不僅調集張遼、張頜、徐晃等名將,還有謀士郭嘉和他那才高八斗的兒子曹植,出動的兵力達到二十萬,幾乎是曹操所有的軍力,史稱“虛國而徵烏桓”。

最開始,曹操是打算從無終(今天津)沿著渤海,取道今山海關一線前進,直搗烏桓的老巢。但是,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等到曹操抵達無終後,發現連日的大雨,導致洪水爆發沖斷了道路,大軍根本就無法順利前行。

而且,烏桓人在得知曹操進軍的消息後,事先派人在險要處設防扼守,曹軍沿途不斷遭到阻擊,損失慘重。 眼看二十萬大軍幾乎陷入寸步難行的困境,曹操都想要撤軍回去,結果忽然峰迴路轉,一個叫做田疇的人給曹操帶來奇蹟。



田疇給曹操推薦了一條小道,這條小道是一條已經毀壞有二百多年的路,已經很少人知道,所以它也是一條沒有路的路。 因為,從這條路進軍,首先將面臨塞外五百里險地,然後要越過白檀,一直到今內蒙平岡後才進入平地。可以說,這條路的危險程度,不亞於後來鄧艾的“偷渡陰平”。所以曹操當時也面臨著極度艱難的決擇。

這個時候,病榻上的郭嘉站出來幫曹操下了進軍的決心,他建議:“放棄輜重,輕裝前進!每個人只帶10天的乾糧,除了馬匹和武器,其他的一概都扔掉!”這是一場破釜沉舟的戰役,既然是豪賭,就得拿出背水一戰的魄力!曹操於是採納了郭嘉的建議。

隨後,曹操下令把全部輜重留在後邊,親率虎豹騎晝夜兼程,疾速行軍。臨走前,曹操還特意命人在濱海道旁立了個牌子,上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意思就是現在天氣太熱,道路又走不通,我們就先回去;等到了秋天,再來打你們。

當然,為能夠順利麻痺烏桓人,曹操私下肯定還做了很多其他工作,只不過由於史料有限,具體細節無從知曉。我們只知道最後的結果是,烏桓人信以為真:“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



接下來,在田疇的帶領下,曹操大軍繞道徐無山,攀崎嶇小道,出盧龍寨,跋涉500多里,越白檀、平崗、鮮卑庭,向東直指柳城。這一路,曹操等人都行走在荒草亂石之間,只見兩旁危崖高聳,風聲鶴唳,一個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

經過十餘日的艱難跋涉,曹操的鐵騎終於出現在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他們趁烏桓人不備,出其不意迅速佔據白狼山。冒頓得知消息後,立即召集麾下所以將士,前往白狼山與曹操的決戰。

當時的白狼山,又稱白鹿山,因其主峰以西分水嶺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遠看象一隻綿羊,也似白狼和白鹿,所以得名,其平均高度在七百米以上。毫無疑問,就地形而言這是一個理想的戰場,也是兵法中非常有利的地形:高地。

孫子兵法曾說過:居高臨下,兵之所至,如激水之疾、鷙鳥之疾!曹操佔據這個有利地形,就和後來馬謖守街亭時率軍到南山駐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藉以居高臨下而勢如破竹。只是,同樣的招式在不同的人使出來,其效果卻有著天囊之別。



在這一戰中,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此刻曹操的兵力,但正常情況下應該要比蹋頓少,因為曹操的主力部隊都停留在大後方,所以當時有不少人勸曹操避其鋒芒,但曹操卻決定主動出擊。

等到蹋頓的數萬烏桓騎兵鋪天蓋地而來時,曹操親自吹響號角,召集眾軍士佈陣準備進行決戰,曹操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百戰餘生的精銳“虎豹騎”,他們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膽怯。而當蹋頓指揮著烏桓鐵騎向曹操所在的陣營發起衝鋒時,猛將張遼主動請戰:“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

於是曹操將手中所持令旗授予張遼,由張遼指揮眾人作戰,他自己則親自縱馬登上白狼山,向柳城方向望去。突然,他用敏銳的眼光發現了蹋頓烏桓鐵騎陣形中的破綻——隊形鬆散,並很快發現了蹋頓的位置所在。



隨後,曹操當即命令張遼、張郃二人為前鋒,率部衝陣。一時間,殺聲震天,戰鼓齊鳴。曹操的精銳騎兵大喊著衝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塌,頃刻間便將烏桓鐵騎的陣形硬生生給撕開一個大口子,很多烏桓起兵被撞得血肉橫飛,人仰馬翻。史書上對此記載:“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

接著,曹操給張遼使了個眼色,並望了望遠方,張遼很快心領神會,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張遼於是單騎直衝向敵方主帥的陣營,趁蹋頓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之際,手起刀落,將他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

烏桓士兵見主帥已死,慌不擇路,拼命逃生,曹操隨機趁勢進軍柳城,城內二十萬軍民很快不戰而降。至此,歷時三個月的遠征烏桓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蹋頓的全面失敗而告終。這一戰,曹操徹底平定烏桓,並救出曾被掠走的十多萬漢人。

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曹操登上碣石,望著雄渾的滄海驚濤拍岸,心中豪氣頓生,揮鞭留下了千古遺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