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萬軍隊形同虛設?為何軍隊龐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靜夜史


前不久印巴兩國在邊境地區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空戰,結果印度空軍的一架米格21魔改被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戰鬥機輕鬆擊落,一名印度飛行員跳傘逃生淪為巴基斯坦的戰俘。另外綜合各方信息顯示,還有一架蘇30MKI也大概率地遭到了梟龍戰鬥機的“毒手”,兩名印度飛行員直接報銷,此番較量印度軍隊可謂是完敗。因此很多人不免對印度的軍事實力產生了輕視,認為印度空有140萬軍隊,卻連小小的巴基斯坦都奈何不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一對冤家對頭,自從1947年的印巴分治之後,兩個國家就長期處於互相敵對的狀態,光是大規模的印巴戰爭就打了三次,除此之外各種大大小小的軍事衝突更是接連不斷,可以說印巴邊境是世界上最緊張、最危險的地區之一,比起半島中部的三十八度線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整體實力來看,印度明顯在巴基斯坦之上,印度的人口數量和經J總量都是巴基斯坦的10倍左右,軍費開支是巴基斯坦的7倍。

因此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都是以巴基斯坦的失利而告終,其中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的損失最為慘重,當時印度出兵一舉佔領了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並扶持當地成立自治政府,最終成功將巴基斯坦肢解成了兩個國家。孟加拉國的分離導致原本實力就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減少了56%的人口,也喪失了東西兩面夾擊印度的戰略優勢,更加無力與印度正面抗衡,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的說法其實並不成立。

不過印度沒有趁印巴戰爭的機會將巴基斯坦徹底解決掉,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巴基斯坦雖然實力不如印度,但是絕非任人宰割的菜鳥,巴基斯坦軍隊的整體素質比起印度軍隊明顯高出一截,尤其是巴基斯坦空軍,訓練保障體系更加接近美國的理念,比起以蘇式體系為主的印度空軍更有戰鬥力。印度儘管憑藉體量優勢在印巴戰爭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可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要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也是有心無力。

其次印度主要面對的假想敵並不是巴基斯坦,而是比自己更加強大的北方鄰國,因此印度無法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於對付巴基斯坦。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形勢不妙的時候,中方都及時伸出援手,向印度發出了明確的軍事警告。印度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不得不見好就收,使得巴基斯坦趁機躲過一劫。再加上90年代以後印巴兩國相繼擁有了核武器,雙方放手一搏、捨命相拼的可能性已經基本不存在了,最多就是在邊境地區小打小鬧一番,而小規模衝突又不是印度的強項,所以給人們留下了印度反而被巴基斯坦教訓的印象。


晨曦談兵


第一,先看看巴基斯坦的大哥是誰。第二次印巴戰爭,大哥是如何調停的,在巴基斯坦面臨極限壓力時,新中國建國以後的唯一一次公開最後通牒給的就是三哥,如果再打,解放軍就越線進攻,很直接。印度不得不停火談判,讓巴基斯坦保住了戰鬥成果,第二次印巴戰爭公認為巴基斯坦是戰勝方。如果真戰爭規模擴大,中國鐵定無條件支援小巴,印度阿三隻能捏著鼻子被美俄敲竹槓。

第二,印巴交界的地區,以山地高原為主。印度雖然140萬人,但實際上能擺開的不會超過40萬。如果再考慮到後勤補給方面,前線能維持20萬人部隊就算三哥大能耐了。所以,在我們跟印度交界的地方,解放軍部署三個旅就夠了,印度方面擺了好幾個軍,還是防禦姿態!幾十萬人就為了防禦我們那三個旅,真是大手筆。

第三,大家都有核彈。真到了滅國那一步,我想巴基斯坦是不會介意往新德里,孟買扔幾個大傢伙的,反正要滅國了,無所謂了。印度肯定不能承受這個代價,哪怕把巴基斯坦轟平了也划不來,因為那時候印度也殘廢了。

所以,別看印度在南亞嘚瑟,只要他北方的鄰居一天是亞洲一哥,他就別胡思亂想做白日夢,老老實實當他的三哥為好(二哥目前暫時還是日本)。巴基斯坦


百勝刀王胡逸之


印度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GDP總量還是軍費開支,都遠大於巴基斯坦,是地地道道的南亞霸主,然而140萬的龐大軍隊卻奈何不了巴鐵,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注重數量,不求實效。印度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養活了13.6億人口,並且人口還在爆發式增長,而印度儘管這幾年發展很快,卻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事實,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現象一時難以改觀,反映在軍隊上,就是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達到現代化軍隊的要求,在戰備訓練、作戰風格、抗打擊能力以及靈活機動上,表現不足。而巴基斯坦雖然經濟比不上印度,軍隊數量也遠遜於印度,但巴鐵注重軍事戰鬥人員的素養,著力打造能打仗、大勝仗的優秀隊伍,培養廣大官兵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使命感更為強烈,這就在氣勢上壓倒了印度軍隊。

其次,盲目採購軍火,導致武器混亂。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印度在國防方面的投入隨之增加,2018年度軍費高達506億美元,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增長率最高,達8%,是僅次於美中英三國的軍事存在。基於此,印度實行“拿來主義”,美國、俄羅斯等多國的武器裝備都被印度作為購買的對象,這樣印度的軍火便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應接不暇,導致官兵在軍訓中難免出洋相,多年來不知摔毀了多少戰機等軍事裝備,這樣的演練狀況如何在戰場上佔據優勢?而巴基斯坦儘量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並要求軍人熟練掌握每一項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作戰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費一槍一彈,確保百戰百勝。

最後,大家都有國之重器,印度須謹慎行事。印巴都是核武器擁有國,而核武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最後一棵救命稻草,是萬不得已情況下出手的一張王牌,故而幾十年來,雖然印巴爆發多次克什米爾衝突乃至戰爭,但是雙方都心知肚明,適可而止,不將對方惹急,一旦任何一方被逼得走投無路,大家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鑑於此,印度140萬軍隊又能怎樣?在巴基斯坦看來,戰略上藐視他、戰術上重視他,只要軍事過硬,敢於玩命,再龐大的軍隊也無所謂。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巴基斯坦是我國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世界唯一一個擁有這種關係的國家。要說巴基斯坦被欺負,那麼肯定我國不會坐視不管。所以有些東西不是你印度想欺負誰就可以欺負誰的,世界也不是你印度的世界,況且雖說你印度有一定實力,但還沒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那麼印度貴為南亞霸主,制約它拿巴基斯坦沒辦法的因素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1.我國的因素,既然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那就不能白叫,有什麼事巴基斯坦知乎一聲我們肯定會支援。以現在印度的實力攻打巴基斯坦沒什麼問題,但同時抵抗中巴那就沒什麼能力了,所以世界格局錯綜複雜,現代戰爭不能只考慮簡單的一對一比較。


2.核武器,說到這個世界最厲害最可怕的發明就是核武器了,核武器的出現讓世界大國間保持了幾十年無世界大戰發生,不然以現在美帝的脾氣要沒核武器制約著早就將世界打一遍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有核國家,甚至巴國的核數量還要略微高於印度,所以印度把巴國逼急了,搞不好搬出核武器對誰都沒好結果。所以印度對此不得不考慮周全,想進攻就要先解決核武器問題。


3.西方國家約束,雖說你印度現在左右逢緣,要什麼歐美國家都會滿足你需求。但你印度看不懂明眼人卻看得很透徹,被坑了多少回都不長記性的國家,人家西方國家不坑你坑誰!你印度想在南亞一家獨大,人家西方會那麼輕鬆的讓你達到?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挑唆你印巴、中印關係?那還不是為了好讓你買武器賺大錢。你要是在南亞稱霸,沒什麼威脅你印度了那人家武器咋賣?所以西方不會那麼輕易讓你稱霸的!


4.印度自身原因,印度現在國內經濟發展挺快,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你說發生戰爭很多東西將會失去。這點印度肯定接受不了,國內一些富人也受不了。還有就是印度國內內部矛盾也多,分裂主義也不在少數,所以想入侵別人還不如先想想怎麼解決自身問題來得實際。


5.印度的武器裝備,別看印度武器數量眾多而且比巴基斯坦先進,但實力打起來這可不一定。印度摔飛機,軍艦趴窩、起火等新聞又不在少數。之前印度戰機越界還不是被巴國擊落,所以說別那麼高估印度實力,那隻不過是西方吹出來好賣給印度罷了!而且印度這個萬國牌到戰時武器後勤也不一定跟得上,所以這塊印度估計心裡也沒什麼譜。

分析了那麼多還是印度實力不夠,想當地區霸主卻沒有地區霸主的實力,這就是印度現在尷尬的地方!不過現在印度發展挺快,印巴實力會越拉越大,未來巴基斯坦還要加把勁才行,把經濟多放在發展經濟上來自身實力才有保障。


兵器蝦侃侃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常規軍事力量上是沒法比的,而且幾次印巴衝突基本上都吃虧,經濟方面也非常劣勢,印度的GDP在兩萬多億,是巴基斯坦的好幾倍,印度還擁有13億的人口優勢,好像是巴基斯坦的7倍,而且巴基斯坦經濟潛力遠不如印度。但在在印度擁有核武嚴重打破軍備平衡後,巴基斯坦在某大國幫助下也成功的試驗了核武器,而且在核彈頭數量上還有一定的優勢,大家都有互相毀滅的能力,自然印度拿巴基斯坦也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首先我們主要看一下印巴軍事力量方面的詳細對比:

1.綜合軍力

印度近些年在各大軍榜排行中全球第4,海陸空的裝備比巴基斯坦先進很多,坦克、戰鬥機、戰艦,以及包括其他很多武器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整體質量都不是巴基斯坦能夠比擬的,而反觀巴基斯坦的排行根本無法進入世界前10。而且伊朗的軍隊高達140萬左右,巴基斯坦只有52萬。不但如此在軍事影響力方面,印度基本能夠掌控整個南亞,在第三世界各國中的影響力很大,在中國未崛起前甚至是公認的第三世界國家中的領袖。而且印度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整個西方國家、以色列與印度的關係都不錯。當然巴基斯坦在外交上感覺更成功,與美俄關係也不錯,更關鍵是得到了中國和沙特的鼎力支持,甚至在中國曾經差點在印巴戰爭中得到巴基斯坦請求而出兵印度,沙特則是巴基斯坦的金主,如果沒有大國的支持,以巴基斯坦的國力來說恐怕很難扛住印度的進攻!

2、空軍方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靠著大量印度裝備來武裝自己,印度的工業實力比較弱,巴基斯坦的工業實力更弱,兩國都沒有太拿得出手的空軍裝備,基本都是靠買買買。當然印度更有錢,自然也就裝備更好了。

目前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146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絕對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一百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即將裝備法國陣風。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

而且在空軍飛機方面印度的優勢更大,印度依靠自身的優勢大量從美俄引進軍火,建立了亞洲第一的運輸機隊伍,還從以色列引進了預警機,雖然巴基斯坦也從中國引進預警機,但是整個空軍體系與印度無法相比。

印度也極力想戰機國產化,LCA光輝戰機就是印度國產化的第一步,但是這款戰機完全就是機場守衛者,空戰能力也一般,實在有些不夠看。而最近傳出美國準備將F-16甚至F-18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如果實現恐怕對印度的幫助會非常大。巴基斯坦未來空軍主力是梟龍戰機,已經實現了國產化,這讓巴基斯坦的空軍實力上升了一個檔次,但是真正打起來,空軍對決是耗不過印度的!

3.海軍力量

印度目前有1艘航母、2艘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6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前不久的印巴衝突,雖然在空軍對決中巴基斯坦依靠梟龍戰機擊落米格21,搬回一程,但是海軍卻完全被印度封鎖,甚至連中國海軍70週年閱兵都沒能參加,實在有些落魄!

4.陸軍力量

印度坦克、裝甲車的數量遠多於巴基斯坦陸軍,印度還有著世界領先的火炮。印軍有1000多輛T90S、約15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2000、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陸軍整體差距要小一些,這也是克什米爾對抗中能夠和印度不相上下的原因所在。

印度的優勢還是有的,比如印度號稱最強的山地作戰部隊,而且印巴兩國的地形山地居多,但是巴基斯坦在這方面作戰經驗也是非常豐富!

5.核力量

根據2018全球核力量分佈圖顯示,巴基斯坦核彈頭庫存量達140~150枚,而印度則有130~140枚,巴基斯坦稍微有點優勢。這也是印度雖然全面佔優勢但是卻無法撼動巴基斯坦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的策略其實就是核拒止戰術,印度無疑是一個強國,巴基斯坦軍事上不管從海陸空哪個方面都不能與印度針鋒相對,只能採取小國對抗的的策略:不對稱作戰。而最好的不對稱作戰就是核武器,核戰模式下人人平等。印巴雙方核彈頭數量差不多,也都有發射載具,一旦爆發核大戰都將是不可承受的災難,所以巴基斯坦就是利用核武器作為拒止印度的戰略的武器,在前不久印度大選公佈的前一天,巴基斯坦試射了沙欣2中程彈道導彈,就是告訴印度,不管誰當選,巴基斯坦家裡可是有大傢伙的,你們可要悠著點!

綜合來說,印度的軍事力量、經濟實力都全面領先巴基斯坦,甚至兩者都沒法比。而且印巴的矛盾是越結越深,而且宗教矛盾根本無法調節。常規力量的火拼印度肯定能夠戰勝巴基斯坦,但是還是那句話,雙方家裡都有大傢伙,因此衝突也就基本能控制在局部小衝突範圍,並不敢貿然犯險!

而巴基斯坦對印度有著歷史仇恨(印巴獨立時還有幾個州本來是穆斯林佔優勢的,但是印度強行出兵干預了;還有東巴基斯坦也是在印度出兵獨立成現在的孟加拉),還有宗教衝突以及現實政治上的考量,在擁有核拒止戰略,以及國際盟友的支持,加上巴基斯坦本來就不錯的戰力,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強硬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狼煙火燎


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這未免也太小看印度了,自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可是吃了不少來自印度的苦頭!

就拿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來說,印度50大軍東西出擊,硬生生將巴基斯坦肢解為兩個國家,要不是後期種花家向巴基斯坦提供眾多援助,巴基斯坦都有亡國的可能。

作為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繼承者,印度還是有著很強的綜合實力的,如若不是如此,印度怎會有自稱“世界第三強國”的信心?

就印巴兩國的綜合國力而言,根本就不是一個體量級別。

拋開外部國際環境的影響來看,印度無疑要比巴基斯坦強大的多,不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經濟總量還是軍事實力來看都是如此,總而言之,在印度跟前,巴基斯坦就是弟弟。

又拿這一次的克什米爾爭端來說,印度強行取消克什米爾在憲法中的特殊地位,並向克什米爾地區派遣軍隊,嚴重損壞了巴方利益。

但巴方對此並無太多反手之力,因此不得不尋求國際社會的幫助。

最開始,巴方向美國尋求幫助,想著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也從巴基斯坦獲得不少支持,這一次,美國應該會投桃報李,然而,美國卻站在了印度的一方。

為此,巴基斯坦不得不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希望藉助聯合國的權威,尋求國際社會的幫助,並向印度試壓。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為種花家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巴方的訴求,就算提交聯合國也不會有太多的作用。

畢竟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都視印度為最大的金主,這可是當今全球最闊綽的軍購買家,誰又願意得罪這樣一個土豪朋友呢?

巴基斯坦軍隊雖然同樣精銳,但如果是同印度爆發大規模的衝突,面對印度的進攻,如果沒有支援,還是很吃力的。


Mr農村大姚


題主的前提有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都沒有消滅對方的意圖 不存在什麼始終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巴勒斯坦

印度和巴勒斯坦爭端是克什米爾,不是印度統一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要統一印度。這才是正確的認識。

印巴爭的是克什米爾屬於誰的問題,不是印巴相互要分個輸贏。因此來說,印巴戰爭都是局部戰爭,都侷限在克什米爾。

1947年印巴戰爭是印巴爭奪克什米爾,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印巴克什米爾停火線,印度奪取三分之二、巴基斯坦奪取三分之一。

1965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為了奪取印控克什米爾而發動的,但最終失敗了。

1971年印巴戰爭是印度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主要戰場是在東巴基斯坦。

1999年印巴戰爭是巴基斯坦意圖佔領克什米爾印度控制的卡吉爾地區,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簡單總結印巴戰爭就是:1947年印巴搶奪克什米爾地盤,印度搶最多,巴基斯坦不服,連續發動兩次印巴戰爭(1965、1999年)意圖從印度手裡奪取更多克什米爾土地;1971年印度通過支持孟加拉國獨立成功削弱巴基斯坦。

印巴從來沒有爆發全面戰爭,都是以克什米爾為中心的戰爭。若是全面戰爭,以新德里和伊斯蘭堡平原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本就沒有地方可守,只有發生像斯大林格勒那樣的絞肉戰才能定出勝負。

英屬印度分裂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錫蘭、緬甸等5個國家

若是印巴想要統一,就不會有1947年印巴分治問題

1947年英國最初給的方案是印巴自治但組成一個同意的國家——印度聯盟。既能滿足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在國家是世俗化還是政教合一的爭議,又能保持印度的統一。

但這個方案都被印度和巴基斯坦雙雙拒絕了,最後英國就制定出了1947年印巴分治方案:

印度教地區成立印度國家、伊斯蘭教地區成立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從來沒有想過來攻佔對方國土,他們都覺得印巴分治很好,沒有人為失去一個統一的印度而惋惜。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印度始終認為巴基斯坦是他的一部分,而為此進行三次印巴戰爭,而且都以戰勝告終。畢竟兩個國家不是一個量級的。而印度號稱世界第五強國但對巴基斯坦無可奈何,關鍵在於兩點,第一就是無論中國,俄羅斯,美國都絕對不允許印度侵佔和控制巴基斯坦,不能夠同意南亞次大陸出現這樣的一個國家出現,在就是在二戰結束以後,已經不能出現滅國侵佔他國的事情出現的。

我們首先介紹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丘吉爾有句名言:“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丘吉爾的話雖然刻薄,但說真的是一個事實,印度從來真的就沒有成為過一個國家。更沒有一個成為國家體制。印巴分治雖然是英國的私心,但實際上也得“合理的”。因為印度都不存在,又何談巴基斯坦是印度的“一部分”。所以說,印度現在孜孜以求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合理的,不現實的。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國。國家政治體系依照英國,議會內閣制。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7位。2018年GDP為2.716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7名。印度在1757年淪為英國殖民地。在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共和國。印度被瑞典軍事學院定性為世界第四大武裝力量,國家常規部隊總兵力大約130萬人。2018年印度國防開支51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四(美中英前三位)。印度實行募兵制,士兵的服役期最短為17年,軍士為21-33年,而尉官最高服役年齡一般到50歲,校官為55歲,將官為60歲。在印度從軍待遇極其優厚,而且高於公務員。

巴基斯坦。為英國殖民地,在印巴分治以後。8月14日宣佈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東部地區脫離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國土面積大約8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33位。2018GDP是3125億美金。世界排名37名。巴基斯坦三軍總兵力為現役部隊大概60萬人。

而印度之所以無法“吞併”巴基斯坦。最關鍵在於,巴基斯坦國際地緣政治十分良好,和中美俄三國關係十分良好,而且作為穆斯林國家唯一擁有原子彈國家,在伊斯蘭世界擁有擁有巨大的威望,和沙特關係十分深厚,還有就是因為巴基斯坦的獨特位置,和遏制印度的重要國際環境。維持一個地區的戰略平衡,應該是中美俄一個默契。

而印度的實力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還沒有到了絕對碾壓的地步。一統南亞一直都是印度夢寐以求戰略目標,的事,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是自尼赫魯以來的目標,繼承英國的地盤和特權是印度的夢想。但也這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夢想存在。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印度的140萬大軍為何搞不定巴基斯坦?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問題之所以沒法解決,不是印度解決不了,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巴基斯坦的態度可能並不重要,當然至少在印度眼裡就是這樣,而印度要想搞定巴基斯坦,最起碼要得到聯合五常的支持,但是聯合國五常會支持嗎?當然不會,下面我便將我的觀點給大家闡述一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歷史問題,尤其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他們都互不相讓,而印度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個同根同源的國家,但是英國當年的殖民,到之後二戰的爆發以及國際冷戰的局勢,才造就了現在的印巴分治。不過印度比巴基斯坦強了很多,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口,軍事實力也不錯,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均勻,但是也在世界前十。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就做起了自己入住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夢,妄圖增強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甚至一統南亞地區,成為大國。面對這種情況,印度的野心當然要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因此印巴問題,美國肯定是不支持的,並且態度極其曖昧,而我國對於印度的野心更是不支持了,畢竟印度和我國好多地區有著領土紛爭,甚至印度還支持西藏藏族人民,搞獨立運動。

而巴基斯坦則不一樣,對於我國巴基斯坦是很親熱的,因為現在的巴基斯坦尋求的就是經濟的發展,所以本身並沒有成為強國的野心。



而印度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大肆購買武器,發展軍事,也使得印度領導人野心勃勃,妄圖靠軍事震懾,解決印巴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現代戰爭更是可怕的,印度雖然軍事力量勝於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也是個人口大國,如果真的和印度打起來,受苦的還是印巴兩國的人民,所以和平解決問題,對於印巴兩國的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幸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這個問題讓印度相當不爽:什麼叫沒有辦法?三次印巴戰爭的勝利不是辦法?支持孟加拉國獨立,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不是辦法?都囂張到這份上了,還要我怎麼辦?一定要讓我把摩托車方陣開到伊斯蘭堡嗎?

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曾經的一個整體,如今卻成了水火不容的世仇。雖然佔據了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並擁有超過11億人口,更擁有超過140萬的武裝力量,但無論國土面積、人口還是軍隊力量都遠遠少於印度的巴基斯坦卻絲毫不落下風,不僅和印度勢均力敵很多方面還對印度形成壓制態勢。

那麼問題來了,在立志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面前,巴基斯坦是如何頂住印度壓力讓印度無可奈何的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克什米爾的“不可承受之重”

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曾說:“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佈。”

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掌控,是巴基斯坦在印度面前不落下風的重要原因。

二戰結束後,英國元氣大傷,再也不復往日殖民帝國之輝,昔日殖民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也高潮迭地,自顧不暇的英國政府終於同意印度獨立。

但作為傳統攪屎棍,英國抱著臨死還要蹬一腳的決心,絕不甘心乾淨利索地離開南亞。除了留下麥克馬洪線問題,英國還根據印度國內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激烈對抗的現狀推行“印巴分治”,人為地將英屬印度分為兩個國家。

因為印度教徒人數佔優,因此信仰印度教的土邦幾乎佔據了整個南亞次大陸,但英國決不允許印度就此坐大,因為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河口地區劃給了巴基斯坦,雖然巴基斯坦面積和人口遠不及印度,但巴基斯坦分置東西,尤其是東巴基斯坦,不僅扼恆河出海口,迫使印度借港出海,還直接威脅西里古裡走廊和印度東北六邦。

而在西線,英國故意留下克什米爾地區讓兩國爭搶,結果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奪走了東南部3/5土地,而剩下的2/5則歸巴基斯坦。

雖然1971年印度迫使巴基斯坦承認東巴獨立,印度逆轉了南亞形勢,但克什米爾地區印度仍然進展甚微。

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雖然地形崎嶇,人跡罕至,但貴在居高臨下,和我國據守青藏高原俯視印度一樣,對印度形成泰山壓頂的態勢。印度就是有1400萬軍隊,也不可能全部投放在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軍隊雖少,但牢牢控制克什米爾,就徹底堵死了印度北上中亞包抄巴基斯坦的狂妄野心。

所以,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爾在手,優勢我有。

2、核武器面前人人平等

俗話說,顏值不夠,才華來湊,對於巴基斯坦而言,雖然軍隊數量少,武器裝備水平不如印度的“萬國造”,摩托車技術更是差出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巴基斯坦手中有著令印度膽戰心驚的大殺器,那就是核武器。

自1945年7月美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人類就正式進入了核武器時代。相比於傳統的常規武器,核武器威力巨大,危害持久,是各國絕不敢輕易動用的大殺器,除非做好了大家一起完蛋的打算。

正是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如此強大,所以印度在建國後才開始不遺餘力地研製核武器,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印度終於在1974年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即微笑佛陀核試驗。雖然印度的核武器投送能力始終滯後,但威脅巴基斯坦足夠了。

而巴基斯坦在印度核試驗成功後也著手進行核武器研究,雖然包括法國在內的國家因美國壓力相繼終止合作,但得到某大國支持的巴基斯坦,仍然於1998年5月28日在俾路支省查蓋縣的拉斯島山進行了賈蓋-I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成功開發並且測試核武器的國家。

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出現,使得印巴從根本上形成了均勢,因為印度只是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而不是一個有聲有色的死人,加上印度人口遠遠高於巴基斯坦,一旦開啟核戰爭必然比巴基斯坦損失更大,所以印度必然沒有與巴基斯坦同歸於盡的勇氣。

所以140萬印度軍隊在核武器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況且因為某大國的支持,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投送能力還強於印度,這就更讓印度的所謂威懾力形同虛設。

3、大國博弈的天平失衡

自“印巴分治”的那一刻開始,印巴衝突就絕不僅僅是兩個新興國家的鬥爭。相反,因為美蘇爭霸的需要,南亞也成為兩個超級大國博弈的平臺。

在1971年之前,蘇聯是印度的忠實後臺,雖然尼赫魯在1962年被吊打時曾慌不擇路要求美國直接干涉,但總體而言還是和蘇聯含情脈脈。而為了遏制印度的擴張,美國選擇支持巴基斯坦。

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丟掉東巴基斯坦後,巴基斯坦遭到了美國的無情拋棄,後者也開始和印度眉來眼去。

在彷徨和無助的情況下,眾志成城的巴基斯坦等來了我國的大力支持,從此成為我們的“巴鐵”。

美俄拉攏印度40多年,印度就像嬌生慣養的孩子一樣,除了買買買一無所長,自主發展道路遙遙無期,印度除了在南亞次大陸耀武揚威,再難在南亞之外有所作為。

而相比之下,雖然丟了東巴,但輕裝上陣的巴基斯坦和我國關係更加緊密,我國的輸油管道也通過巴控克什米爾一路修到瓜達爾港,因為核心利益的存在,我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不遺餘力。

相比於美俄兩國,雖然我國綜合國力尚有差距,但好在“近水樓臺先得月”,這種地理上的優勢是美俄兩國無法比擬的。

所以,我國和巴基斯坦的親密合作,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再度對印度形成了包圍,而處於低地的印度為了保持所謂的優勢,不得不維持規模龐大的軍隊。

而從今天印度軍隊的現狀來看,雖然萬國造武器不落後,但連基礎子彈都需要進口的大國無論如何也不會真正崛起。況且有“種姓制度”這一桎梏的存在,讓軍官的晉升成為不可能。和瘦骨嶙峋的低種姓士兵相對應的,是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印度世襲軍官們,這樣的軍隊,要是能百戰百勝,鬼都不信。

所以印度何止是沒辦法,那簡直就是沒有辦法!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