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谶语,大家可能并不了解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就是谣言,但是在古代却没有这么简单,谶语在古代是属于政治预言,就好比古代一些相士,大家都知道他们有些很有能力,可以预知天命,而这些谶语一般都是从这些能人口中而出的。外国没有这些,这也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中国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在史籍和民间流传中,显的神秘玄妙,历朝久禁不衰。大家再来看一些,是不是每个王朝在要灭亡之前,都会有一些谶语流传出来呢?我们就来细数一些国家,看是不是真的都按照这些谶语应验了呢?为何不能避免。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一、 亡秦者胡也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赢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可谓千古一帝,但都避免不了, 当时秦始皇从方士的天书中得到一句“亡秦者胡也!”他认定是北方的匈奴,结果“亡秦者”却是自己的儿子——秦二世嬴胡亥。这个结果他可能到死都想不到。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二、 长虹贯日,大头朝下

明朝末年,皇宫中不知什么时候流传出一句谣言“长虹贯日,大头朝下。”这句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更别说和大明王朝的命运有什么关系了,后来有一个僧人看见解释说:崇祯帝朱由检的“由”字,大头朝下就成了“甲”字,“日”字中间来一竖,即“长虹贯日”,成了“申”字。但这个字又代表什么呢?也只能说是古代人咬文嚼字的功力,让小编是佩服得全身着地啊。然而,不知是巧合还是真被说中了,就在大明崇祯十七年时,这一年正是农历甲申猴年。当时的明朝正是天灾人祸,当时不堪内忧外患的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尽了,以身殉国,大明王朝也随之灭亡了。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三、 我身不缺,我国不灭、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大家看见这个就很疑惑了怎么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又是指哪个国家呢?就是我们最后的一个王朝了。就是清朝,清朝自然也不会例外了,为何它会有两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清稗类钞》记载:顺治皇帝入关之后,对满清势力能否在中原站住脚忧心忡忡。某一天,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朝,顺治帝召见他,向他请教大清将来的国运如何。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回答说:“我身不缺,我国不灭。”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这句话被我们的顺治帝理解为只要不是残疾人当皇帝,大清国就不会灭亡,想想这怎么可能呢?但是我们的这位皇帝就这么认为了。于是他又问国祚如何,也就是大清能存在多久。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慢悠悠说:“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十九加一整二十,顺治帝认为可以传二十代,不错不错,赶上大唐了。这完全就是没有理解里面的意思啊,就表面的意思的都很明显了,所以这谶语是很难避免的了!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我们在看大清王朝,事实上,清朝一共只有十二位皇帝,光绪帝是第十一任皇帝,入关后的第九任皇帝,他曾打算变法革新,触怒了当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曾斥责光绪帝:“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当晚,就把入关后的第“九帝”光绪帝迁出养心殿,囚禁在瀛台。这就是“九帝囚”了。末代皇帝溥仪名字中的“仪”,繁体字为“儀”,按照惯例,臣民应当避讳,很多书商“镌刻书籍”,考虑到避讳,就把“儀”字中的“我”去掉,就成了残字。“我身不缺,我国不灭。”也应验了。

此三朝灭亡之前,都曾流传一些预言,最后并都应验,且难以避免

最后“还有一帝在幽州”这也在溥仪身上应验了,大清灭亡之后,清逊帝溥仪不甘心丢掉祖宗的江山,在公元1931年十一月投靠了日本人,从天津迁往奉天(今属辽宁沈阳)。公元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满洲国,定都新京(吉林长春),1934年,溥仪改国号为“满洲帝国”,称皇帝。“还有一帝在幽州”预测的就是这件事,这里的“幽州”指的就是东北地区,广义的幽州包括河北、内蒙部分地区,以及黑吉辽三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