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如懿传》从开播前就惹无数宫廷剧粉丝们痴迷,盼了好久终于开播,而开播前期并没多大反响,甚至还有不少不和谐的声音。

例如嘲讽周迅老了,演少女时代的青樱很有违和感;例如电视剧剧情不够生动与史实有出入……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到了后半截竟然口碑逆转,好评如潮。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因为制作精良、演员们演技精湛加上结局让人唏嘘感叹,最终还是不负众望,变成了无数人的心头好,也不愧为《甄嬛传》的姊妹篇。

有人点评,《甄嬛传》侧重于恋爱心理的探究,而《如懿传》则更贴近女子婚姻生活的写照。

个人比较认同,因为《如懿传》的感情基调比较含蓄内敛隐忍,所以让人看了也压抑和低沉,尤其是几位女主角的命运让人痛惜和伤神。

电视剧最大的魔力莫过于引发共情,虽然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甚至于剧中人物造型,性格,命运都有虚构成分,但同为女人,一旦进入角色,有了代入感,就很容易共情。

几位女主角的光环也着实让人痴迷和沉醉,今儿陪友友们细细解读。

01 如懿:情深义重,爱恨决绝

那个少女时期叫“青樱”,跟弘历青梅竹马,后来被太后甄嬛赐名的女子,从最初宝亲王府里的侧福晋到娴妃再到娴贵妃直至最后的皇后。

这个奇女子曾经是乾隆帝的心头好,除了出身“乌拉那拉氏”比较显贵外,没有靠山没有家族力量依托,仅靠一己之力,路跌跌撞撞,起起落落,尝遍辛酸和苦涩,最终却还是悲剧收场。

主演如懿的周迅,演技向来是公认的好。收放自如,感情真挚,像极了如懿本身的角色形象!

单看名字,大有学问,“懿”拆开解读,就是“一生一次心意动”,像极了年少时的如懿(那时唤“青樱”)和弘历。可是对如懿而言,这一生一次的心意动,却留不住他的少年郎,因为弘历后来成了乾隆爷,走到了万人之巅。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后宫佳丽三千,如懿凭着年少时的一腔热情和深爱,一路陪着弘历,不离不弃,用她自己的话说“从未对皇上用过谋求算计”。

而弘历做了皇帝之后,在如懿眼里,逐步变成:刻薄寡恩,自私多疑,猜忌,刚愎自用……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几十年如一日的恩爱夫妻本就难得,何况是帝后。

剧中的如懿一路追寻乾隆帝,吃了无数的苦头,甚至还进过冷宫,但是即便那样的境地都没有让她灰心。

如懿的那句台词很感人——“对臣妾而言,重要的从来不是那些身外华物,而是逆境中皇上不放开臣妾的手”,能让如懿念念不忘的,支撑艰难困苦岁月的,一直是乾隆帝对她说过的三个字“你放心”。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说过的话,乾隆帝自己早就忘了,如懿却一直没有放下!用舒妃说过的一句话,说宫里的人看皇帝的眼神,都充满了私心和欲望,唯独皇后和她自己,看皇帝的眼神是一样的,一样的纯净。

是呀,深宫之中,唯有她俩爱得纯粹,爱得辛苦,最后却并没有得到善终。

炩妃在皇帝面前也曾说过“翊坤宫那位娘娘对您倒是真心呀,可惜最后还不是断了发……”这可见在其他嫔妃眼里,如懿也是这般坦荡、纯粹、爱憎分明的性格。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懿的悲剧也在于此。她太爱皇帝而没能胜任好“皇后”的角色,她太看重年少时的情分,而忽略了帝王无情的事实。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她一直想陪他,用她自己的方式,而乾隆需要的爱是自私的,是需要如懿牺牲自我而一味成全他的。

如懿的刚直和执念以及宁缺毋滥的性格,最终在看清乾隆帝真面目和心有隔阂无法沟通的情形下,决绝地选择了断发。

满人断发,一为国丧一为夫丧。所以如懿此举不亚于今天的主动离婚,当时的乾隆帝震怒且无法接受,所以断发日即为断情日,帝后彻底分心。

从那后,如懿的生命很快走向终点,生病也不肯吃药,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她是为情而活,一身真性情的人,也许一开始就不适合后宫。可惜她嫁错了人。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最后一个镜头,夜晚如懿在庭院里躺椅上,跟容佩的对话,“所以还念吗?不念了”。之前她就对乾隆说过一次“皇上听说过‘兰因絮果’这句话吗”开篇美好结局潦草……怎不让人唏嘘。

最后的如懿,死后竟没有留下只字片句,因为乾隆刻意抹杀了她在宫里的一切记录,可见爱之深,恨之切!诚如太后说的那句,越是用力抹去的越是无法面对的,也越是难忘记的。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如懿的悲剧告诉我们,如果爱情变了样,要么改变,要么忍受,要么离开!自戕无疑是下下策,或许在那个困境下,如懿也是灰心冷意再无留恋了。换做今天,完全不必作践自己,可见悲剧总有内因和外因。

02 意欢: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意欢后来被封为“舒妃”,太后培养和举荐的人,也是有意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可惜她很不称职,太爱皇帝而迷失自己,更辜负了太后的“一番栽培”和用心良苦。

这个喜爱诗词歌赋和充满少女柔情的美好女子,最终也被勾心斗角充满算计和谋害的后宫所吞噬,让人深深痛惜。

尤其是片中的她得知自己多年来喝的,皇帝赏赐的坐胎药竟然是避孕药,她从心底感觉被刺痛。

后来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生下来养大的十阿哥竟然早夭了,这让舒妃唯一的念想也断了!跟皇帝情绝,对整个人生也算彻底了悟和寒心。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她常念叨的那句“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着实表明了心声,她的大好人生就这样被毁了,白白做了太后和皇帝母子的棋子,可悲可叹可怜!

想想乾隆帝若不是太疑心也不用这么提防太后举荐的人,何况意欢如此真心爱着他,他应该感觉得到,可还是算计着防备着,真正让人寒心!

03 海兰:凤凰涅槃,情比金坚

海兰,一个坚贞如一的女子,她是辅助如懿的重要帮手。历史上的愉妃也是早早去世了,没有留下太多故事。

不得不提剧中张钧甯的演技确实可圈可点,演活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宫中好闺蜜,她跟如懿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相助!

海兰从身份卑微的答应做起,宫里除了如懿,其他人都看不起她,前期的她备受欺辱和打压。

在经历了红罗碳、风筝事件,直至如懿进了冷宫,她失去了唯一的臂膀和可亲近的人,才痛定思痛,开始逆袭。

她的改变既得益于如懿的引导和鼓励,“人在绝境中必得生出勇气来”,其实就是让她学会靠自己立足!因为如懿也做不了她的保护伞,如懿在宫中也无依无傍。

海兰的改变更来自于内心的力量,她不甘心被人欺辱,还想着有力量可以搭救如懿。所以思想通透了之后,她的人生发生了质的改变,并且逆袭成功。

乾隆帝生性风流,何况海兰原本就颇具姿色和慧根,从前只是胆怯,缺乏私心和动力。

看她后来生下的五阿哥永琪,是乾隆帝最出色的儿子,就可以推理出,海兰本身也是很优秀的!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说起来,海兰跟皇上之间谈不上深情厚爱,各取所需。后期也是因为海兰有了五阿哥,母以子贵,只不过五阿哥有腿疾英年早逝,不然江山也是他的了。

总体说,海兰是有智慧谋略和比较理性的一个勇敢女子,只不过命运多舛,终究还是逃不过悲剧人生。

04 富察皇后:温恭淑德,伉俪情深

富察皇后,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据说是雍正帝钦点的儿媳,温婉贤淑,与乾隆帝伉俪情深。

剧中的董洁也被黑化了,起初为博贤良名,也跟各宫交好,还特意拉拢了高贵妃和嘉贵妃,借她们两位之手害如懿和海兰等嫔妃。

可以说,富察皇后一直小心翼翼地藏在幕后。从最初在亲王府里封为嫡福晋开始,她就提防着高贵妃和如懿,当年送她们两只贵重的金手镯里也暗藏避孕的药物。

剧中富察皇后心机深沉内敛,外表是很难看出的,且她对太后一直恭谨孝顺,对皇上也顺从安分从不拂逆。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所以她死后反而成了乾隆帝心上的白月光!尤其是她先后为皇上诞育过两位嫡皇子,只不过两位嫡子都福薄早夭,对她和乾隆帝的打击都很大。最终她身体也垮下来,盛年病逝。

说起乾隆爷跟她的情分,更多的是结发情,直至她死后,应有的尊荣都一分不少,乾隆爷对她算是善始善终。

05 高贵妃: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高贵妃,当年王府里的格格,后来一路晋封为“贵妃”,能歌善舞,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深得乾隆帝宠爱。

只是一生无子嗣,依傍着皇后,做了一个光鲜的配角而已。很像《甄嬛传》里的华妃,可悲可怜的一个角色。

她对皇帝的爱是真心的,可从未得到过皇帝的真心。她对皇后亦是真心的,可皇后拿她当炮灰……她口直心快,不矫揉造作,看不惯狐媚那一套

比如对也靠弹琵琶迷惑皇上的白蕊姬和卖主求荣的阿箬等小角色,她就非常鄙视和厌恶!

她对如懿和海兰的敌视,也多半不是出自本心,而只是想讨好皇后而已。所以她替皇后做了许多错事和坏事,直到后来她听如懿讲了真相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后一直在利用她,而皇上对她也无半点真情。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所以一生畏寒的她最终死在了雪天,临死前对皇后和皇上都是带着怨恨的……其实骨子里,她只是个单纯的小女孩。倘若不是嫁给乾隆,想必也可以得到自己的岁月静好。

高贵妃的悲剧就在于一辈子选择依靠他人,无论是皇后还是皇上,最终对她都只是利用而无真心!

可见依靠别人往往是最不牢靠的,因为人心易变,尤其是活在复杂的深宫里。

如果有来生,高贵妃怕是情愿嫁给平凡男子,被宠爱一生也不愿做别人的棋子,也就不会像剧中那样,只有草草又悲哀的一生。

06 嘉贵妃:爱而不得,得不偿失

嘉贵妃,一个民族舞跳得很香艳很有计谋的女子,一共生了三个皇子。可惜她对皇帝无真心,皇帝对她亦无真情。

她心心念念的王爷也根本不爱她,她的族人对她也只是利益关系。所以她的一生更悲催,都在为所谓的虚幻中的“恋人”王爷而活!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而最终下场凄惨,越是贪慕虚荣越是没能享受到最后的尊荣,且剧中的她常常扮演“毒舌妇”,说出去的话总像刀子一般伤人。

所以她在后宫中,其实孤立无援,根本没有朋友。她对谁都是利用和合作关系。

所以一个不肯拿真心对人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真心。这是因果,也是真理。

07 炩妃:聪明反被聪明误

炩妃,一个从底层一步步爬上去的灰姑娘。剧中的她也颇有心计,且为乾隆生育了几个子女,最终的太子也是她生的,可惜她没有等到母以子贵的那一天。

因为巧言令色,善用手腕,所以宫中嫔妃多有怨言,对她也比较排挤,可是皇帝却喜欢她那一套,客观上,炩妃得宠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但是很难说乾隆对她有多少真心,更多的只是排遣寂寞和无聊罢了,因为她的身份层次跟富察和如懿相比,实在差得远。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只是她的儿女都身强体健,也比较争气,最终她做不到的,她的孩子做到了。

炩妃的悲剧在于尽管一直努力往上爬,却不得人心,也没能守住自己想要的。

08 香妃:传奇一生,失之交臂

香妃,一个异域风情的传奇女子,不仅身带奇香还心里另有所爱。

但就因为这份与众不同,乾隆帝对她像着了魔似的欲罢不能。可惜终究这样的女子在后宫中是格格不入的,最终也注定了只能是悲剧收场。

尽管各种不同的版本对香妃的不同造型设计,但结局却并无二致。因为她跟皇帝之间毫无共同语言,并且心意也相去甚远,仅仅是命运的安排。

香妃也是为了保全族人不得已留在宫里,而乾隆对她的痴迷更多的是因为得不到她的真心,一心想要征服一个后宫中的“奇葩”罢了。

香妃的悲剧在于受人摆布,没有选择的权利,虽然美若天仙,才艺惊人,但就是不爱皇帝!

这大概也是乾隆帝一生的痛点之一吧!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剧中香妃的扮演者李沁也是新生代演技派担当,颜值也在线。她的香妃也让人非常惊艳,是整部剧中的亮点之一。

纵观《如懿传》这部剧,无论是如懿还是意欢,她们信仰的爱情是“一生一次心意动”,而最终换来一场“兰因絮果”。她们是相似度很高的两个人,对皇帝都用了真心却被辜负!

富察皇后,算是乾隆的标本似的妻子,历史对她正面评价多,而她的结果也未能“求仁得仁”,含恨而终。

至于其他的如高贵妃,嘉贵妃,都属于乾隆帝后宫里的昙花一现,终究也是悲剧人物。

炩妃,属于自作自受,机关算尽没赚到人心,最终却葬送了自己原本可以安稳的后半生。

香妃更不必说,从进宫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收场,跟皇帝之间也只是错误一场, 谈不上情爱,一场政治色彩的交易而已……

乾隆帝属于长寿皇帝,他的一生有过无数女人,但动真情的却寥寥无几。说到底,他是个好君王,却不是个好夫君。

解读《如懿传》里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却“兰因絮果”

这样的男人,注定会让很多女人受伤!所以整部《如懿传》也只不过讲一个道理,就是“兰因絮果”。

而“一生一次心意动”只不过是理想中的爱情罢了!既不存在于后宫生活,也难以存在于当今时代!

因为“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要想一生一次一心一意,实在难于上青天!不如退而求其次,能够善始善终修成正果的,也就是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