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荊南四郡後劉備不借南郡而是南下奪取交州七郡,是不是更好?

一梭煙雨江湖行


我是猴大爺說,這個問題我來回來。簡單的說,有2個原因劉備不能真麼做,第一:奪取交州不符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第二,交州地方勢力對東吳的態度

首先:奪取交州不符合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建安十二年,公元209年,駐守在新野的劉備通過“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諸葛亮,在隆中的草堂內,二人對坐,諸葛亮為劉備詳細的分析了天下大勢,並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戰略: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在這裡諸葛亮給劉備指明瞭發展的方向,一個是荊州,一個是益州,一個是用武之地,一個是天府之國,而這兩個州在東漢十三州里還都是大州,如果劉備能佔據這兩個地方,無論是對外的擴張還是自守,都是富富有餘的。

更為主要的是,劉備打的是“興復漢室”的政治牌,東漢的首都在洛陽,統治中心在中原地區,而交州在當時是偏僻之地、蠻荒所在,人民不習王化,與禽獸無異,況且那裡的生產落後,很多的地區沒有得到有力的開發,舍北而就南,不僅不利於政治上的發展,而且 南方的荒亂不安,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會給劉備帶來不小的隱患,諸葛亮南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交州地方勢力親近東吳

交州刺史士燮,是土生土長的交州土著(蒼梧廣信人),西漢末年王莽之亂的時候,他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就來到交州,到了他父親第六代士賜時,為日南郡太守。士燮少年時曾在首都洛陽遊學,舉茂才,擔任交趾郡太守。董卓作亂,天下紛爭,交州刺史被當地蠻夷所殺,州郡大亂,士燮趁機讓自己的弟弟擔任了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南海太守,士氏家族就此掌控了交州的大局。

交州進入士燮統治時期,局勢基本穩定,中原地區許多百姓和士大夫都遷往那裡躲避戰亂,人數前後有好幾百。再次期間漢庭也曾派遣人去擔任新的交州刺史,但是在半路被部將所殺,劉表派去的人賴恭和吳巨二人又不和,交州雖遠,但也是漢朝的領土,現在天下混亂,東漢朝廷也就默認了士燮對那裡的統治,賜給他蓋有玉璽的詔書,任命他為交州刺史,綏南中郎將,總督七郡,並繼續兼任交趾太守。

建安十五年,公元212年,孫權派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士燮等兄弟就“奉承節度”,不僅如此,士燮為了向孫吳表示忠心,做了三件事,第一,遣子入朝為質;第二,“誘導益州豪姓雍凱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第三,“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轍以千數,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而孫權對於士燮也是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高官厚祿賞賜豐裕。


那麼,劉備就沒有機會攻取交州了嗎?也不是,只不過在那一年劉皇叔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各方情況夾雜在一起讓他放棄了或者說是不得不去選擇做更重要的事情。

從上邊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當中有一個是時間點,孫權派人去交州的時間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二年的時候,劉備起來了諸葛亮,那麼在這中間的兩年,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建安十三年,曹公南征,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孫權迫於形勢和劉備聯合,在赤壁打敗了曹公,在之後周瑜在西線大敗曹仁,孫權在東線領兵圍攻合肥,而劉備則趁機拿下了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四郡。

建安十四年,曹公與孫權在東線相持,並在芍陂屯田,之後張遼 進軍廬江,隨即與李典、樂進領兵七千駐屯合肥,擔負起了曹魏東南當面的重任。而劉備因為劉琦病故,在取得孫權同意的情況下,擔任了荊州牧,屯兵公安,建安十五年時,又從孫權的手中借來了南郡和江夏郡,至此劉備在荊州的控制地區最大,基本上佔據了荊州。

在梳理完建安十三和十四年大事件之後,會有一個疑問,建安十三年劉備就拿下了江南四郡,建安十五年,孫權才派步騭為交州刺史去交州,那麼建安十四年整整一年,劉備為何不向交州發展?

第一,劉備的好友蒼梧太守吳巨此時已經死了,劉備失去了一個可靠的內應。第二,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四郡剛剛得到,人心未定,主力冒然外出作戰,一旦回救不及劉備就沒有了立足的地方;第三,曹操雖然和孫權在東線僵持,但是曹軍在荊州,尤其是荊州的北部,依舊有很強大的實力,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對南荊州形成威脅,劉備如果舍新得四郡於不顧而去南征交州,帶兵少了打不下,帶兵多了,四郡就丟了;第五,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就是交州遠離了隆中對的規劃,拿下南四郡之後,劉備手下就有人給他提建議,趁著現在圖謀巴蜀,不要讓東吳搶先。

結語

於是在諸多因素下,劉備沒能在建安十四年領兵南下攻取交州,如果劉備向那裡進兵,很有可能會激怒孫權,本來東吳就對借荊州、劉備阻礙攻取西川耿耿於懷,劉備在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交州,將徹底限制死了東吳的勢力發展,這是東吳絕對不能容忍的,一旦劉備攻打交州,不但會打破孫劉之間因曹魏的壓力而結成的暫時同盟,而且雙方的衝突將會提前,曹公很有可能趁機在東線的合肥戰場和中線的襄陽戰場向孫權和劉備同時發動進攻,屆時,打的難解難分的兩家或許會再次聯合抗曹,但能成功抵擋得住,就不一定了,三國或許就由曹魏完成統一了。


猴大爺說


一:交州的人口、開發問題

三國時期的廣大南方地區大部分都處於未開發地區,人口數量遠遠不如北方的中原地區,所以佔據中原的曹操才能以一敵二的同時對付蜀漢和東吳政權。交州的人口和城池都數量稀少,攻佔下來不划算。

二:交州的地理位置

交州位於整個南方的最南端地區,又地廣人稀環境險惡,在古時都是流放犯人的地區,可知地理環境是多麼的惡劣。要是去攻打交州路途遙遠不說而且還不利於後勤保障。

三:軍事問題

當時統治交州的士燮已經臣服了東吳,交州也算是東吳的領地。蜀漢和東吳正結盟對抗曹魏政權,要是出兵攻佔交州會和東吳決裂從而爆發戰爭。

所以劉備才會借南郡而不是出兵攻佔交州七郡。


六等三侯


在劉備的創業歷程中,選擇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劉備寧可放棄長沙和桂陽這兩個郡,以及江夏的部分控制權,就為了要走南郡。

南郡對劉備真的就這麼重要嗎?如果劉備當時捨棄南郡,將兵馬南下直奔交州,是否可以打下更多地盤?

交州遠離北方政權,當時在士燮手裡,依舊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集團。有點類似於當年趙佗建立吳越國的規模,劉備佔據這裡再迂迴奪取南郡,豈不是更妙?

01奪取交州,劉備至少有三點受益。

劉備集團一文不名,之前根本就不成氣候。在赤壁擊敗曹操以後,他才逐漸崛起。之所以崛起如此之快,是因為他基本繼承了劉表的家業,成為了荊州最大的土豪。

這個時候劉備向孫權借走了南郡,因為這是當時荊州的核心城池,佔據南郡,也就宣告了自己擁有荊州的控制權。

作為交換,劉備將江夏送給了孫權,畢竟江夏更靠近孫權的地盤,所以孫權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其實當時劉備南下奪取交州,會有更多受益。

  1. 第一,劉備集團佔據交州,孫權佔據南郡。來自北方曹魏的所有壓力,都將會是孫權一個集團來承擔,劉備可以保存足夠的實力。
  2. 第二,劉備奪取交州以後,根據地的縱深更廣,不僅有益州的山川,也有交州的茂林,這些地方都是易守難攻的地盤。
  3. 第三,劉備不拿下南郡,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鎮守這個地方。南郡是四戰之地,每一家的諸侯,都想要奪取,是一塊燙手山芋。

由此可見,劉備能夠奪取交州的話,對集團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再說了,交州雖然地廣人稀,但是靠近邊境,且有過長期獨立的經驗,是非常適合建立諸侯國的一個地方。

而且交州地處孫權腹地之南,對孫權來說是壓力,對曹操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影響。劉備和曹操完全可以將孫權消滅,從而雙方對敵。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三國志》

由此可見,孫權的生死之地,根本不是荊州,而是在交州。這麼說劉備的選擇是錯的了?難道他就真的沒有考慮過交州?

02拿下南郡,才能真正成為荊州之主。

劉備集團是一夜之間強大起來的嗎?當然不是,那麼為什麼他能夠迅速壯大,甚至連孫權都感到害怕呢?

其實劉備集團之所以壯大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劉備繼承了劉表的政治遺產。劉表死後,將大位傳給了小兒子劉琮。

劉琮並不爭氣,他帶領荊州將士歸順了曹操。而曹操南下的時候,荊州的這幫人才,做出了三種選擇。

  1. 第一,荊州的豪族俊傑們,選擇跟隨劉琮歸順曹操。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蔡瑁、張允等人,他們是荊州土生土長的豪族,而且蔡瑁和劉琮還有親屬關係。
  2. 第二,荊州的其他豪族,選擇跟隨劉備共同對付曹操。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劉備在荊州三年,交了很多好朋友,得到這些人的支持,有利於劉備壯大他的實力。
  3. 第三,荊州的少數人才,選擇逃離荊州,有的前往東吳,有的則前往益州。前往益州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嚴,後來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之一。

這三種選擇的背後,其實就是三國力量的分配。其實不少人才都歸順了曹操,歸順劉備的人最初並不多。可是在劉備和孫權擊敗曹操以後,很多人才又從曹操那兒歸順了劉備。

所以劉備是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他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也基本上全部繼承了劉表遺留下來的遺產。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三國志》

這個時候的劉備,意氣風發,就連孫權都讓他幾分,舉薦他為荊州牧。荊州牧不能在公安治理荊州,所以劉備必須要拿下南郡,才能像一個合格的荊州牧。

由此可見,劉備奪取南郡,那是因為他對自己有信心。已經得到了劉表的大部分財產和資源,為什麼不拿下南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荊州之主呢?

03拿下南郡以後,劉備有更長遠的規劃。

奪取南郡比奪取交州,顯得更加重要。那是因為劉備已經佔領了荊州絕大多數的地盤。當時荊州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江夏部分地區、南郡部分地區已經全都歸了劉備。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

劉備完全具備了成為荊州之主的條件,只要奪取南郡,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合理合法的荊州牧,這當然是劉備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劉備拿下南郡,還有更加深遠的計劃。可能這一點,就是諸葛亮需要為劉備規劃的了。

  1. 首先,劉備拿下南郡以後,也就擁有了北伐曹魏的基地。
    當時的南郡是荊州重鎮,北上便是曹魏關卡,所以是北伐的絕佳位置。
  2. 其次,劉備奪取南郡以後,對孫權也是有威懾力的。如果劉備佔據荊州大部分地盤卻沒有南郡的控制權,那他就不足以震懾孫權,因為荊州各地一盤散沙,不適合統一管理。
  3. 再者,荊州豪族們大多數在南郡有家室,劉備奪取南郡,也就是保住了這幫人的家業。這些人對劉備,自然是感恩戴德,會從資金到人力物力上更加支持劉備。

這麼來說,劉備拿下南郡,似乎比拿下交州更加有利。如果拿下交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而當時意氣風發的劉備,會知足嗎?當然不會。

總結:劉備不惜用長沙、桂陽,換取南郡的統治權。

南郡對劉備的重要性,已經言明瞭。在孫權眼裡,他打贏了赤壁之戰,卻只得到了江夏這一個郡的控制權,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孫權便找劉備討說法,本來是用江夏和公安換來的南郡,可是這個時候劉備剛剛打下益州,準備進攻漢中,無暇顧及荊州。

孫權不依不饒之下,劉備的確也惱怒了,不惜帶兵從益州直奔荊州,打算和孫權開戰。結果漢中被曹操拿下了,劉備只能回去奪取漢中,結果就將長沙和桂陽的統治權,都交給了孫權,以此換取南郡的安寧。

那麼這筆買賣划算嗎?如果從資源上來說,肯定是不划算的,畢竟白白丟了兩個郡。可是從大局上來說,還是很划算的。

因為這樣做既平息了孫權的兵馬,又保住了南郡這個北伐基地,還能夠有時間奪取漢中這個益州門戶。


江湖小曉生


用至今沒摘帽的貧困縣的某個村裡的一棟350平小破樓,換你一套50平北京二環學區房,你換嗎?房產的價值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地段”,古代領地也一樣,不是土地越大越好,更重要的是位置和戰略價值!


漢朝分天下為十三州,上圖比較好的展示了各州的大小(司州為晉時改名,本稱司隸,是京畿重地,由雍州、冀州、豫州三州部分土地劃分出來的)。從土地大小來看,北方九個州明顯小於南方四個州。為什麼會劃分得這麼不均衡?因為各州的劃分是根據人口而非土地大小界定的。南方四個州大,因為南方人口少。北方九個州小,因為北方人口多。在古代,人口意味著生產力,意味著經濟。所以,北方九州要明顯強於南方四州。南方在漢代,基本就是蠻荒之地,地勢多為山地丘陵,無法進行大面積耕種(江南也沒有後來的富庶)。


可能有人會說,那跟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荊州、交州都是南方的。雖然都在南方,但還真是不一樣的!因為漢末戰亂,北方土地、城池受到嚴重損害,許多百姓南遷,進入了荊州、益州、揚州居住。所以這三個州,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其中發展尤為突出的,就是荊州。因為荊州與北方的雍州、司隸、豫州都接壤,是最多的。尤其是司隸,包括漢朝二都長安、洛陽都在其中,董卓焚燬東都洛陽,遷都長安,後來西涼軍又在長安內亂,京畿重地原本最為富庶,現在那些百姓全都南逃到荊州去了。你說,一下吸收了這麼多人口,荊州能差嗎?真可謂“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啊!


荊州一共七個郡,最北為南陽郡,稍南一些為南郡(靠西與益州接壤)、江夏郡(靠東與揚州接壤)。最南方四個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也就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的。荊南四郡已經是差不多蠻荒之地了,只有北面這三個郡真的是發展不錯。況且,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思想,劉備的目標是要以荊州為基礎,再西進益州,候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共取中原。所以,無論從富庶的角度,還是戰略要地的角度,南郡都是非要不可。


再看交州呢?也就是現在兩廣加上越南一帶,在當時而言,絕對的蠻荒之地,真叫“鳥不生蛋”。因北方大亂南下的百姓,到了荊州、益州、揚州大多也就停了,雖然也偶有到交州的,與荊州、益州、揚州相比,真的少得可憐。更多能去交州的,都是在其他地方實在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了。比如劉備在寄居荊州時,因為與蔡夫人、蔡瑁姐弟結仇,幾乎無法立足,這時候想到實在不行就到交州做流寇去了。看看,去交州那是做流寇!正常人誰去啊?

交州在漢末是士燮為首的士家人歷代佔領,但實際上能力也有限,匪患橫行,加上地理環境多險惡,真是個燙手的山芋。而劉備有了荊南四郡,雖然土地不小,但已經有點蠻荒,處理起來都費勁。在益州沒有拿下的時刻,哪有心思去管更荒涼、更偏遠、更窮更亂的交州?


為什麼最後交州讓東吳拿走了?因為東吳實在沒事幹了。劉備“借”南郡後,不斷髮展勢力,最後西征益州。因為吳蜀同盟尚未決裂,所以東吳不能從劉備背後捅刀子,而北上合肥打曹操也一直失利,所以,一時間面臨了沒有地方可以拓展疆土的尷尬局面,又不能故步自封,只好把目光向南方的交州投去,雖然交州不是什麼好地方,至少聊勝於無吧。

就這樣,建安十六年,在劉備西征益州之時,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向東吳表示臣服,讓兒子入東吳為人質,東吳也承認了士家在交州的世襲權力,加封其為左將軍。從此佔領了交州。其實,如果東吳當時有更重要的地方佔領,也不會去打交州的主意。


伊耆角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相對於交州,劉備集團更在乎益州!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三國初期人口分佈圖
當時的背景:公元208年赤壁大戰之後,劉備仍然無立足之地,於是派趙雲,張飛分別率領六千士兵攻取了桂陽郡,武陵郡.自己攻下了零陵郡.關羽只率領手下五百校刀手去攻取長沙,幸好有魏延斬殺太守韓玄和黃忠一起投降.



奪取之後劉備為何不南下奪取交州七郡,原因如下:

1,劉備集團的戰略決策-隆中對,修養生息,守住荊州智取益州,三分天下。 2,當時劉備的兵力極限就是半個荊州,基本是半投降狀態奪取了荊南四郡。如果南下取交州,交州地域寬廣,需要很大的兵力,戰爭一旦陷入焦灼,吳國背後插一刀就完蛋了。何況劉備已經打定主意入蜀,蜀地可比交州強多了。何必要把熊掌丟出去騰空位裝個玉米? 3,\t時間也不允許,210年劉備剛借南郡,孫權就南下吞下蒼梧郡,211年劉備入川,孫權吞下交州七郡。 4,應該與孫吳有利益交換,劉備獲得了入蜀的通道,奪取益州。劉備放棄對吳巨的支持,坐視孫權收取交州。

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謝謝!


明月西西


當初的確也是劉備的唯一選擇,劉備以奪取益州為大本營,南郡是唯一一條由東往西的進攻通道,當然劉備要感謝周瑜的早死,否則這個目的也根本無法達到,因為周瑜已先一步做動作了,只可惜死在路上了,雖還有很多不懂歷史的三國迷說—周瑜哪怕不死也很難成功取益州,根本看不懂周瑜的深謀遠慮,1:赤壁之戰雖勝,但曹魏隨時會捲土重來,所以必須要往西開拓疆土,至少要做到有地方可以退,2:益州腹地雖易守難攻,但拿下永安進一步拿下現在的重慶地區還是可行的,永安有長江天險~是一條天然屏障,哪怕是小日本都擋住了,何況是古代時候,試想一下週瑜若拿下永安進一步拿下重慶地區,劉備還有任何的可能性去實現拿下益州的目標嗎?3:而且周瑜只要拿下後好好治理重慶地區,名聲傳出去了,難保張松不會把地圖獻給周瑜;周瑜一死計劃流產當然也給了劉備千載難逢的機會,周瑜死後孫權很亂,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基本上什麼條件都答應劉備,劉備也利用了這個機會借到了南郡並開始實施攻擊益州的計劃並最終成功,三國鼎立的局面才確立!為什麼不去攻打交州,道理很簡單,1:交州在當初是不毛之地,沒有人口沒有資源,拿下後的唯一意義就是派一路軍隊去管理一下,但別指望真正給你帶來什麼,所以劉備最終選擇了桂陽長沙給孫權也不願意歸還南郡,2:孫權拿下了交州後也沒有真正做什麼事情,甚至根本沒當領土,否則晉國攻下了建業,按道理是可以一路南退繼續抵抗的,但沒有人口沒有資源拿什麼抵抗,所以交州當初的戰略地位實在太低才是核心原因!

廣東廣西地區真正發展還是靠著五代十國的南漢,因為分裂和割據導致了各自為王,這個地區也開始有了一位真正的統治者,遷徙人口、發展經濟就是必須的,加上當初的南方割據勢力雖打來打去,但老百姓之間的貿易還是很活躍的,這個時候戰略意義就出來了,宋朝由於北方領土丟得太多,所以加強了南部地區特別是交州地區的統治和發展,廣東廣西地區才成為不可或缺的地域,南宋末代皇帝最終也是逃到這裡抵抗,雖失敗跳崖了,但也證明了這裡是真正自己不可或缺的領土,死也死在自己領土上!

明代把廣東和廣西劃開獨立建省(廣東和廣西都是十三司之一),兩廣地帶才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明代的造船業發達~兩廣地帶也是一個重要的製造基地,明代貿易(含對外貿易)發達,兩廣地區沿海地帶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基地!

所以歷史的變遷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溢鎏


前言

赤壁之戰後接著就是南郡之戰,周瑜率領孫劉聯軍攻打曹仁鎮守南郡,劉備將關羽和張飛借給周瑜,然後自己帶著趙雲及剩下的軍隊攻打了名義上歸屬曹操的荊州南部(長江以南)的四個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拿下南郡,在這個過程中,劉備也奪下了荊南四郡。

劉備平生第一次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地盤,接下來就面臨如何發展的問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周瑜極力阻止,但因為周瑜英年早逝,不久就病死了,孫權最終還是同意了將荊州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南郡借給了劉備。

劉備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劉備在借到了南郡之後,在抵禦北邊曹操的同時,開始積極向西邊的益州發展,並沒有向南邊的交州的發展,劉備為何不向交州發展,卻一心向益州發展呢?

交州的前身是秦始皇南征百越後設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趙佗割據嶺南後,時降時叛,漢武帝時期正式滅亡了南越國,將嶺南設置為漢朝的交州刺史部,到了東漢,就成了東漢十三州之一,是中國最南方的一個州,位置在今天的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到中部,雖然交州當時已經進入了華夏文明圈,但尚屬偏遠地區,地廣人稀,經濟落後。

東漢十三州

一、劉備的理想

劉備很小的時候就有遠大的理想,按照史書的說法,他想自己長大後能乘坐“羽葆蓋車”,什麼是羽葆蓋車?簡單地說,就說皇帝坐的車,劉備從小想當皇帝,志向確實不小。

長大後,劉備確實也沒閒著,雖然出身貧寒,可劉備仍然依靠獨特的個人魅力,拉來了資助,聚集了一幫生死兄弟開始創業打天下,雖然屢戰屢敗,但卻一直屢敗屢戰,從來沒有被打倒,一直奔走在努力奮鬥、實現兒時理想的道路上。

劉備稱帝

劉備是有帝王之志的,他做的事也是按帝王思想來做的,比如給兒子取名字:長(養)子叫劉封,長親子叫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封禪,再比如劉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談的是天下的戰略,而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

既然目的是統一天下,那劉備當然要向中原發展,向北發展,因為中原的核心在北方,這是自華夏民族建立以來就形成的文化,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想要統一天下,必先拿下中原,想拿下中原,以劉備的地盤只能向北發展,所以劉備借南郡向北發展,而不是攻交州向南發展。

劉備與諸葛亮

二、隆中對戰略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非常明確地向劉備提出了戰略規劃,是拿下荊州與益州,然後再聯合東邊的孫權,西邊的戎狄,南邊的蠻夷,一起對抗北邊的曹魏,對於南邊,屬於並不重要的地區,有條件可以取,但劉備最重要的事顯然還是向北發展。

劉備有荊州四郡,但是如果沒有南郡的話,劉備向北邊發展的道路已經被孫權堵死了,甚至連進入益州的道路也控制在孫權手中,如果沒有南郡,劉備集團很極有大的發展,在同一時間,劉備集團的發展方向只有一個,所以劉備選擇了向北發展,問孫權借南郡,放棄向南邊的交州發展,因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兩線作戰。

三、借南郡的附加條件

孫權也不傻,憑啥劉備要借南郡,孫權就會借呢?南郡是周瑜打下來的,是雙方在赤壁之戰後劃分給孫權的勢力範圍,孫權如果沒有利益的話,是不會將南郡借給劉備的。

劉備入川,孫權取交州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劉備借南郡是花費了一些代價的,首先,劉備得獨自面對北方曹操的軍事壓力,因為之前南郡屬於孫權時,是由周瑜面對壓力的,現在借給劉備了,則由劉備面對,而孫權不需要在荊州面對曹魏。

其次,劉備借南郡,將自己控制的一部分地方抵押給了孫權,比如一半江夏郡,當時是劉琦的地盤,劉琦去世後,歸屬劉備,劉備借南郡之後,劉備不再對江夏郡有控制權,可見劉備把一半江夏郡劃給了孫權。

最後,劉備很可能因為借南郡而放棄對於交州將來的所有權力,孫權借了南郡出去,就得讓劉備付出部分利益,這很可能是進雙方借南郡的條款協議中,當然這是猜測,史書中沒有記載,以劉備集團未來的行動綱領來看,孫權在劉備攻打益州時,很快就攻打了交州,很可能就是事實。

三國鼎立

四、大一統觀念

華夏民族的大一統觀念,歷來就是以佔據中原為根基的,只有中原之地才是華夏正過,四方的戎狄蠻夷那不是華夏之地,向南邊的交州發展並不符合“華夏為世界中心”這樣的一種上古理論,如果是有志統一天下的勢力,無一不是向中原核心地帶發展,所以這也決定了劉備集團主發展方向是北方,而不是南方。

交州雖然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個郡,地方雖然很大,實際上人口是非常少的,又地處偏遠,經濟落後,相當於雞肋一樣的地盤,以劉備集團的發展戰略來說,是暫時沒有考慮的,所以蜀漢政權終生沒有向交州發展。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進程。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交州位於今天廣西、廣東和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不否認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可在那個時代實屬一片蠻荒之地,不能種莊稼,時不時還有瘴氣,不利於生存,得到這塊地盤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絲毫作用!

古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的核心區域是在位於黃河、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帶,這裡可以種莊稼,是中原王朝統治的核心,劉備爭的天下就是這塊區域。

南郡東可連吳國孫權,北與曹操相接,是劉備爭奪天下的戰略要地,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借的就是這裡。南郡是劉備隆中對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其價值遠在交州之上!





石說大史話


這種戰略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劉備不借南郡,而是南下佔領交州、九珍

真,等七郡,等於把今天廣西和越南北部據為己有,不僅要消耗巨大的精力,而且防守也是負擔,並且此地作為戰略後方是不穩定的。即是由於當地少數民族以後的反抗,也是因為崇山峻嶺使交通不便,無法快速運輸軍隊和糧食,而且東部方向從長遠來說面臨孫權的東吳的威脅。

從劉備統一天下的戰略來看,奪取交州七郡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此地既不能提供大量兵源,也不能供應大量糧食,如果劉備的主力部隊長期陷入中原地區作戰,已經佔領的交州七郡反而是一個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