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坐便器,一坐就哭。每當家長想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進行排便把他們放到坐便器上時,孩子就會大哭不止。這些孩子上廁所時就讓家長分外頭大,在精神方面已經摺磨的已經快要崩潰了。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孩子不喜歡使用座便器,很可能是心理問題

那是一種對座便器的畏懼心理,更是對父母態度的排斥心理,一些父母在看到孩子不喜歡坐便器時就對孩子進行嚴厲的警告與批評,會使孩子害怕接觸坐便器。而且嚴厲的批評對孩子的未來的如廁能力也會有所影響。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其實在我們眼中簡單的做坐便器,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比登天還難。因此要想使孩子可以接受坐便器排便家長一定要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孩子。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接受做坐便器的排便方式,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1、訓練孩子排便的能力

專家指出:孩子一歲前肛門肌肉不成熟,所以經常無法正常排便。因此,此時家長要求子女學會使用坐便器上廁所的要求就很難實踐。而且在訓練還有使用坐便器時,有些孩子有點緊張導致無法排便。此時,家長必須儘可能給他們時間,以便他們照常去嘗試排便。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2、仔細觀察孩子,找到合適排便方法

父母平時多觀察孩子,就能弄清楚孩子的排便規律。例如,觀察一下孩子每天大便的時間、小便次數的時間。通過對孩子排便規律的觀察,當孩子想拉屎的時候,把坐便器放在孩子前面,讓孩子使用坐便器排便。通過幾次的練習後,孩子就會發現排便應該坐在坐便器上。孩子小時候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行動或表情來判斷孩子是否想排便。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例如:大多數孩子想要拉便便的話,就會突然安靜下來,屏住呼吸,小手用力氣,皺起眉頭;想小便的話,就會突然站起來看大人。通過以上孩子的行為,家長就可以及時判斷孩子是否有排便的傾向,從而幫助孩子儘快地解決如廁問題。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3、圖文指導

面對不願意做尿盆如廁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有關如廁訓練的繪本以及視頻。並且在此過程中,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孩子知道該怎麼辦,又不抵抗馬桶,他很快就能學會使用馬桶了。根據實際情況慢慢訓練孩子如廁能力,不要因為孩子得不接受而著急。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教他們如何使用力量來將便便排出體外。家長一般在不能排便時,可以用手來幫助孩子輕揉腹部,通過給腹部力量來幫助孩子排出宿便。當孩子逐漸學會了新的排便方法,我們就能幫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了。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家長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有很強的耐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反抗和不服從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對於孩子一些不聽話的表現,家長一定要給予耐心與幫助。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其實孩子使用便桶排便就像掌握刷牙、洗臉、吃飯的行為一樣,需要慢慢的進行掌握,我推薦各位父母兩套幫助孩子養成如廁、吃飯、刷牙等好習慣的繪本,能快速幫助孩子掌握如何上廁所。

寶寶不喜歡坐便器,可能是“心理問題”,聰明媽媽這樣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