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米粉怎么吃,吃多久?

皮皮妈是超人


自宝宝出生起至六个月,宝宝的饮食以母乳或奶粉为主,因为奶制品最适合这个阶段宝宝的肠胃功能,而且也最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从六个月起至一岁,宝宝开始逐步添加辅食,但奶制品仍然是宝宝的主食,所以说,一定要保证宝宝每日摄入的奶量,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可以逐步减少奶量,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一岁以后,宝宝开始进入断奶的准备期,辅食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直至最终取代奶制品成为主食。所以说,宝宝饮食结构的变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宝妈一定要遵循规律适时给宝宝添加辅食,才能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何给宝宝添加米粉辅食

宝宝添加辅食一般按照从稀到稠,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样的顺序添加,所以,添加辅食一般从婴儿米粉开始,因为婴儿米粉调成的米糊非常容易消化,对宝宝的肠胃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调节兑水比例

婴儿米粉可以按不同的比例兑水,调节米糊的稀稠程度,以适合不同月龄的宝宝食用,刚开始添加米粉时,最好调得量少一些,稀一些,因为宝宝尚不具备咀嚼吞咽辅食的能力,这样的米粉比较容易让宝宝接受,而且宝宝的肠胃功能也需要一个逐步调理的过程,来提升消化食物的能力,随着月龄的增加,米粉会调得越来越稠。到十个月以后,米粉可以逐步被其他食物替代,因为随着宝宝的成长,咀嚼吞咽能力越来越强,需要的食物品种越来越丰富,米粉已经不能满足生长所需,到一岁以后,基本不需要再吃营养米粉了。

调整米粉口味

婴儿米粉的品种比较多,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各有不同,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般从高钙高铁米粉开始,逐步过渡到蔬菜口味的米粉,最后过渡到肉食口味的米粉。这样做符合宝宝辅食的添加规律,可以帮助其逐步适应各种口味,也可以逐步适应各种食物品种,避免饮食不当导致的过敏等不良反应。宝宝一般都比较喜欢米粉,但宝妈给宝宝添加辅食一定不能停滞不前,如果宝宝抗拒新的食物品种,可以把这些食物拌在米粉中,让宝宝尝试口味,比如菜泥、肉泥等。

1岁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1岁宝宝已经到了断奶准备期,所以,辅食的品种和量一定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所需。1岁宝宝已经长牙,如果前期的辅食添加合理,这时已经具备很好的咀嚼吞咽能力,所以,宝宝已经可以完全摆脱营养米粉,改吃营养粥、烂面、烂饭、面包、蛋糕、饼干等。同时,还要搭配蔬菜、水果和各种肉类一起吃,这样可以保证食物的营养均衡全面,但食物仍然要做得烂一些,并剁碎给宝宝吃,不过,不需要剁成泥状,以块状或丁状最为合适,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此外,食物一定要做得比较清淡,少油少盐,这样对宝宝的健康比较有利。

结语

婴儿米粉对于宝宝来说是不错的辅食,只要按照合理的方式添加,将有效促进宝宝进食能力的提升,并满足宝宝的生长所需,但随着宝宝的成长,米粉必然会逐步被其他食物替代,所以,宝妈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地给宝宝调整辅食。


陈老师初中数理化


米粉从米来,米从水稻来,水稻中砷的问题就值得我们重视了。这个问题,对于婴儿米粉怎么吃,吃多久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

先说水稻中砷的来源,一是生长环境,二是农业投入品。土壤、灌溉水和空气算环境,含砷的肥料及农药算投入品。

自然界中砷的普遍存在是客观事实,水稻对砷的富集作用是不可避免,因此大米中的砷可以说是很难不存在。包括市面上价格不菲的有机糙米,也可能砷含量不低。



现行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规定每千克大米中无机砷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只要符合这个标准,我们成年人,无须担心大米中的砷会伤害我们的健康,放心吃米就是。但对于脆弱娇嫩的婴幼儿而言,还是该对此有些忧虑的。

众多科学研究发现,砷的危害对婴幼儿尤为严重,孩子的身体、智商和免疫系统发展,都可能因食物中砷含量过高而受阻碍,也就是说,婴幼儿吃砷超标米粉,所受影响比成年人大得多。

欧盟的标准是砷含量不得高于0.1mg/kg,这个标准不可谓不高,因此2017年5月,欧洲市场上一半的婴儿米粉都砷含量超标。中国市场的米粉如果也用欧盟的同一把尺子衡量,那么超标状况应该也是可以想见的。

出于对婴幼儿的保护,鉴于米粉是婴儿普遍选择的辅食,强烈建议我国应该在婴儿食品上,砷的标准与欧盟统一,采用比现行标准更为严苛的标准。

在婴幼儿辅食的严苛砷标准还未出台前,不主张婴儿多吃米粉,不建议把米粉作为主要辅食,五谷杂粮都可以成为婴儿辅食,不必囿于米粉。

英国食品标准局FSA指出,4岁半以下儿童亦不应以米浆取代奶粉或人奶,以免摄取过量砷。

总之,米粉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总吃。米粉尽量换着品牌、换着产地吃,如果有该批次米粉的砷含量检测报告就更好选择了。

为了宝宝健康成长,标准严一点,选择小心一点,我以为是理性和科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