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見墨

文房│見墨

文房│見墨

墨為書寫文字之黑色顏料,殷代甲骨上有寫而未刻之黑色文字,此為墨書之最早實物。周代陶鉨文中已有墨字。近代發現之東周帛書、簡書皆以墨寫。從近年發現西漢墓道壁畫上看,西漢時已開始使用固體之墨。


文房│見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

文房│見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研磨墨丸的石硯

至曹魏時,韋誕則以書家而擅制佳墨著名。其後歷代皆有名工。

早期制墨材料為石墨及松煙,石墨為天然礦物,松煙為燒松而得之炱,後者逐漸盛行。另桐油煙、蘇合油煙、豬油煙、漆煙,皆可制墨。合之以動物膠,凡獸皮、魚胞、魚鱗、鹿角皆可制膠。再加防腐、髮香藥物。蒸搗適度,摶握或入笵陰乾而成。

文房│見墨

故宮藏明宣德年胡進言督造龍香御墨、成化年御墨

至今世上所存的古墨實物,以日本正倉院藏唐代貞家墨為最早。

唐宋間制墨名家甚眾,尤以南唐奚(後賜姓李)廷珪之名最高。而明代墨之製造極為發達,其時全國墨業幾乎皆聚集於徽州地區,蓋繼南唐李氏之餘緒。

文房│見墨

吳叔大鳳九雛墨

清代制墨,以康熙、乾隆、嘉慶三朝產品最精。

制墨之家名聲最著者有四: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其中曹、胡二家後裔,至今仍在各地設肆營業。


制墨工藝

墨的主要原料“煙”,是決定墨質量的關鍵。古法油煙墨採用遠古煉煙法,即“燈盞碗煙”,俗語“一豆燈火,一縷青煙,覆碗收煙,集煙制墨”的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① 取 煙

文房│見墨

煉煙技法是使用桐油、豬油、生漆,通過燈芯草燃燒,並用碗收集其煙。燈芯草以粗壯、吸油力強者為佳。

② 拌 料

文房│見墨

③ 捶 打

文房│見墨

用收集的煙加以動物皮膠、天然麝香、金箔、珍稀輔料及二十幾味中藥等進行攪拌。再用鐵錘對墨料進行反覆快速地捶打,保證墨料裡的各種原料充分混合,使墨的質地更加細膩。


④ 稱 重

文房│見墨

⑤ 搓 墨

文房│見墨

⑥ 壓 模

文房│見墨

⑦ 出 模

文房│見墨

⑧ 修 整

文房│見墨


再將墨團搓成圓柱形,放入模具,進行壓制。拆開模具後,便可得到成型的墨塊。用銼刀將尚未乾透墨塊的周邊進行修整。


⑨ 晾 墨

文房│見墨

成型的墨塊都要放在背陰處,蒸發水分,這期間不能日曬不能風吹,自然晾乾。

在此過程中,每天都要根據墨的彎翹程度進行翻墨。整個過程要持續一年以上。




現代工業技術的進步,與生活節奏相輔相成。


更加便捷使用的墨汁成為日常使用的首選。


墨塊更多為藝術從業者追求更高藝術表現力的工具,以及收藏界、文化界滿足情懷意趣的藏品。


一方古墨,不僅僅是悠悠的墨香值得品味。


文房│見墨

文房│見墨

文房│見墨

文房│見墨

西周胡開文墨一套9件
9件保存完整,搭配試墨小品一副。墨色濃郁且延展性佳,層理分明。
比較難得,值得收藏。




歷│

史│

文│

章│



懷希冀於美,故品有所成

幫您擁有更多古玩、文玩專業知識

關注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