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一位媽媽跟我分享說,女兒即將參加冬令營。媽媽有些為初次離家的孩子憂心,便問她:“去到陌生的地方你會想家嗎?”

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女兒想了想,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可能會。”

然後媽媽追問:“那如果真的想家,你會怎麼做呢?”

女兒放下手中的書本,認真思考起來:“我如果想家了,也許能找同學聊聊天或者做一些有意思的事。記得有次你回來晚,我在家就找了一本字帖專心練字,也許我可以把那個字帖帶上。”

你知道嗎?父母與孩子日常間的聊天方式,能直接影響到孩子大腦發育。孩子與父母對話越多,就越能鍛鍊到大腦皮層。而大腦皮層就像肌肉,越用越強壯,越用越靈光。這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和認知力有很大的幫助。原來,會聊天會互動,竟是養育出色孩子的秘密武器。

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與孩子聊天到底有多重要?

來自哈佛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日常交流方式,能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塑造孩子大腦形成。

1、孩子越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我們在與孩子的日常互動中,當面臨選擇時,要開口詢問孩子,讓他自己做決定。小一點的寶寶,問題簡單一點:“今天是穿藍色外套還是白色外套?”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交給他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比如,週末他想看的電影上映了,可學校組織的短途戶外旅遊也同時在招募。就可以和孩子聊聊:“要不我們來比較下這兩個項目,看看週末選擇哪一個優勢更大?”

避免直接給孩子做決定,而是用聊天的方式鍛鍊他的大腦皮層,讓他學會權衡利弊,在衝突間不斷練習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有選擇困難症,也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2、孩子對自我的理解越深刻

文章開始的那則故事中的寶媽,她只花了幾分鐘和女兒聊聊,就讓孩子思考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心理狀況和解決辦法,讓孩子在聊天中就提升了理解自我的能力。一個孩子越多思考內心變化,就越具備正確回應自己內心和外在世界的能力。

3、親子關係越融洽

霍思燕和杜江在《老師請回答》中和兒子嗯哼的聊天堪稱模板,主持人問嗯哼:“你以後會打孩子嗎?”嗯哼回答:“我是男生,不會有孩子。”旁邊杜江立馬接話:“你以後會有太太,太太給你生啊。”嗯哼不假思索說道:“不會的,我只喜歡媽媽!”旁邊杜江哈哈大笑,不但沒有笑話兒子傻,反而自嘲起來:“你說得我愧對我的母親。”

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會聊天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是輕鬆溫暖,幸福愉悅的。會聊天,常溝通,一家人的心才能緊緊貼在一起,建立融洽美滿的親子關係。

由此可見,父母會聊天,還真是一項必備的育兒利器。你會和孩子聊天嗎?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家長如何跟孩子聊天?

家長如何與孩子聊天?

一項《中美日韓親子關係對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父母與孩子交流頻率在四個國家中最低,僅有57.7%的家庭會常常互動。

可能會有很多爸媽苦惱:我也想聊啊,可要怎麼聊,如何聊,才能給予孩子幫助呢?我在這給大家介紹3個小妙招,讓親子關係活躍起來。

1)、 聊孩子感興趣的

平時與孩子溝通,不妨多聊聊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喜歡什麼,做成功了什麼事,最近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情。把主動權交給孩子,他們才能打開話匣子跟你聊下去,你也能更深入走進孩子內心。

2)、引導孩子思考

與孩子聊天不是家長裡短沒營養,而是有意識地給孩子怕拋問題,讓他在閒聊中鍛鍊大腦皮,提高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猶太民族有一種非常棒的親子聊天模式--海沃塔(Havruta)。即在與孩子互動中不斷提問題,引導他們思考。

“你看那個小寶寶在哭,他是不是遇到什麼傷心事了?”

“如果你是那個陷入困境的人,你會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這樣,你有沒有更好的想法?”

“你說的很好,還有要補充的嗎?”

3)、“見縫插針”的聊

美國著名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曾說,每天不管有多忙,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吃一頓飯,因為這是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機會。

有時候我們太忙、太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和孩子好好聊聊,那就利用碎片化時間見縫插針的聊。碎片化閒聊,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還能增加溝通機會。

不過每一次閒聊,要輕鬆愉悅而不是莊嚴沉重的。而且每一次聊天,記得要帶著問題去聊,引導孩子思考,激發他的大腦皮層。

哈佛大學研究:養育出色的孩子,只需日常幾分鐘,你做了嗎?


凌晨媽媽來叨叨:

聊天看似是家常便飯般尋常的一件事,但平時微不足道的一兩句話,卻可以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對孩子產生巨大變化。養育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課題,溝通交流,也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你會跟孩子聊天了嗎?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