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党卫军里为什么会有印度兵?

袁文翔


如图,德国党卫军之所以有印度兵,与印度这一人物有关。他叫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是现代印度的三个开国元勋之一,与甘地和尼赫鲁的不合作运动不同,钱德拉·鲍斯被树为暴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激进式人物。1941年从德国监狱逃到莫斯科,又飞去柏林,在柏林成立了"印度自由政府",既然号为政府,当然要拥有军队,招降纳叛,在德国非洲军团战俘营中挑选了些战俘,组成了“第950印度步兵团”,共有人数3500人。其中,有来自欧洲的志愿者600人,德国士兵300人。组成这支军队的目的,要说清楚,希特勒的想法,为得日军占领印度,与德军在非洲会师后,利用其打击英军。钱德拉·鲍斯的想法当然是打回老家去,推翻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一枪没放吗?

纳粹德国出钱出枪,养活了这支部队,自然是要用一用的,于是被编入西线德军B集团军群,助力德国,在法国建设“大西洋壁垒”,作为海岸守备部队使用。由于该团鱼龙混杂,军纪涣散,在法国当地可是干了不少坏事和丑事,战后根据当地居民证词,严办了不少坏家伙。战事吃紧,盟军登陆迫在眉睫,作为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隆美尔,为鼓舞士气,还亲自检阅了他们。盟军发起登陆战役,该团一枪没放一路奔逃至就近的火车站,遭到了法国游击队的袭击,被打死40多人,还有290人投降。撤回德国后的1944年8月,正逢党卫军人手不足,乃改其番号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于是党卫军出现了印度兵,故事就这么来的。

宁肯被虱子咬死

“纵横欧洲战场三年多”,打了一仗,大体一枪未放,建制嘛还算完整,除了被法国游击队俘虏和打死的330人。当时间来到1945年,东西两线德军开始溃不成军,希特勒听取了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的汇报,该团称部队战力完整,当问及原因,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作过战。统帅不禁大为恼火地说,他们呀就是一个笑话,这些印度人连虱子都捏不死,宁肯被虱子咬死。于是下令该团将重武器交出来。帝国崩溃日,他们打算逃亡到瑞士去,以逃避战争的审判,正在德国跑着就被美军给俘虏了。而他们的领导者钱德拉·鲍斯,在寻求去苏联政治避难的路上因飞机失事亡身。


魂舞大漠


这和印度的独立运动有关,领导独立运动的是印度的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最初的目标是要求分享英国殖民政府的权力,后来转向反对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争取印度的独立解放。

国大党领导独立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圣雄”甘地制定的方针,钱德拉.鲍斯于1921年加入了这个组织,并于1927年任国大党总书记,1938年又当选国大党主席。鲍斯认为非暴力运动不足以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要想获得解放只有靠斗争、靠流血才能得到,并多次抨击了甘地的温和派主张,因此被国大党开除,党内支持鲍斯的追随者,追随鲍斯成立了“前进集团”。



二战爆发后,英国殖民当局宣布印度为交战国,国大党以帮助英国打仗来换取印度的独立,号召民众加入英联军,这引起了鲍斯的强烈不满,于是领导了反英运动,结果在1940年7月被殖民当局逮捕,年底出狱后继续受当局监视。1941年1月19日,鲍斯在侄子的帮助下躲开监视逃出印度,取道阿富汗前往苏联,他请求苏联政府帮助印度赶走英国殖民者,但受到苏联的冷遇,于是又拜访了德国驻苏大使,大使向国内汇报后希特勒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德国的运作下,躲过了英国特工的追杀,于4月3日成功飞赴柏林。



鲍斯到了柏林后成立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德国率先予以承认,德军最高统帅部为鲍斯提供了场所、资金,帮助鲍斯组建“自由印度军团”,最初的兵力只有15名,10名来自德国特种兵里的印度籍士兵,5名来自英军战俘中的印度人,在得到希特勒军需供应保证的条件下,鲍斯亲自到英国战俘营招收印藉志愿者,由于鲍斯在印度的威望和追求民族独立的决心,几天内便有数百人踊跃加入,随着北非战区英军俘虏越来越多,“自由印度军团”也不断扩充,1942年9月,“自由印度军团”改名为“第950印度兵团”,全团人数3500人,全团加入德国国防军序列,这就是德军中印度兵的由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后是,德军是由国防军和党卫军组成的,印度兵加入的是国防军。



鲍斯是想率军队在德军的帮助下打到印度赶走英国人,希特勒认为打败了苏联,印度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让鲍斯非常失望,于是在日本的邀请下搭乘德国潜艇,在马达加斯加又换乘日本潜艇,自行离开了德国前往日本,德国军官接管了印度兵团的指挥权,纳粹德国垮台后,印度兵团被美军俘虏,1945年8月被释放回印度,这是印度兵的最后结局。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这帮加入德军的印度人来自于印度独立联盟

咱知道印度一直以来都是英国的小弟,但小弟里边总有几个特别diao的觉得堂堂我大三哥文明古国怎么能一直屈尊于腐国旗下,因此自打一战开始,就有一群耐不住内心的印度人希望将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但一战咱们知道后来协约国打赢了,然后这批人被英国人打了一顿之后老实了一段时间。

到了二战,同盟国期初被轴心国揍的要死。加上日本占领了大量曾英属的东南亚地区以后,开始煽动印度独立运动(其实很多印度独立军团的成员都原本是被俘的英国印度兵团)。那帮二货印度独立联盟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思路,就开始跟着轴心国当马仔,并组建了一个称之为自由印度的临时政府,其军事力量被称之为印度国民军。

所以说,这帮印度国民军一方面跟着日本人打英联邦(比如英帕尔战役)

另一方面,则是组成了一个志愿军团,加入德军(后来被编入党卫军)


疯狗的轻武


德国党卫军里为什么会有印度兵?二战时期北非战场,英军顽强抵抗德军,在英国殖民地用洗脑方式将印度本土的士兵带到战场上,但是这群印度士兵没有给英军带来惊喜,没有起作用。用俗语话说饭桶,没有战斗力的印军被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俘虏许多,之后押回德国。

被送到德国的印度士兵被党卫军演讲轻而易举策反了,大部分印度士兵加入党卫军,而且党卫军承诺以后德军打到印度,帮助他们赶跑英军从而独立,很快速成立950步兵团,由3500名印度士兵组成,在1842年8月宣誓集体效忠希特勒和第三帝国。



党卫军很成功地策反这群印度士兵,而已高兴还没有来得及,这群士兵压根不是打仗的料,没有其他外籍兵团那么强,被派到守大西洋璧垒时,还发动一次哗变,另党卫军十分难堪。又不敢同希特勒说,就这样被调到大西洋璧垒法国海岸线,这群印度士又闹出国际笑话,调到法国后同军队里的女士兵鬼混,后来还抢劫法国人,骚扰平民女性,还被地下记拍到,另德军颜面扫地。


在接受德军高层检阅时,印士兵又另德军高层难堪,还说伤亡率低,一枪没有打过。吐血。希特勒知道后,将印度兵团的手中武器全部缴获,后来这群士兵被美国俘虏,由于他们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将他们全部遣返印度。


森林狼6


德国国内并没有多少印度人,之所以能够组建出一支成建制的印度籍部队要感谢隆美尔元帅,正是他在北非战场的优异表现,俘虏了大量为英国效力的印度士兵,这些印度战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加入德军,或许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德国最终征召了这些印度战俘,组建了一支印度军团。



这支印度部队一开始被编入了德国国防军作战序列,被命名为“第950印度步兵团”,全团3500人,印度人2500人左右,其他少数民族700人以及德军官兵300人。这种新组建的部队一般战斗力都比较差,无法执行前线的作战任务,第950印度步兵团也和大多数的新建部队一样,被派往了西线担负次要的海岸守卫任务。这些曾经印度兵归入了曾经俘虏他们的隆美尔元帅的麾下,但是他们并没能有所改变,在诺曼底战役中该团表现很差,一路撤退,仅执行了一些反游击战任务,故而没有遭受较大损失,建制基本完整。



诺曼底战役之后,在西线的德军各部开始进行重组,原隶属国防军的第950 印度步兵团转隶给了武装党卫军部队,更名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介于党卫军拥有大量的外籍军团,将印度步兵团交给党卫军也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当然国防军也有甩包袱的嫌疑,毕竟这支步兵团一直未能形成战斗力,反而占用国防军宝贵的军官资源,国防军自然非常乐意交给武装党卫军。


编入党卫军的印度军团同样还是老样子,作战意志不强,党卫军也基本没有将这支部队投入前线,后来直接收回了该部队的重型武器,转交给其他党卫军部队,以免浪费武器。最终这支印度军团被美军所俘虏,这支唯一的党卫军印度军团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二战生涯。也许一开始德国便是出于政治宣传角度才决定组建这支印度军团,并没有指望将这支部队投入作战,否则很难解释为何不将这支部队投入前线,毕竟后期连德国童子军都加入了作战,更不用说这些成年军人了。


战略论


从一些相对宏观的国际战争史层面来了解这个问题吧!

简而言之,没有国家的民族确实很不幸,印度人就是如此。

在二战期间,印度人的立场很分裂,不仅有支持英国的印度人参军,也有支持日本乃至题目所言的德国的印度士兵。

如果印度是一个国家的话,可能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概率就很小了。

谈德国党卫军有印度兵,还要从印度和英国的关系说起。

印度在二战前不是独立国家,二战开始后,印度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属地有几百年历史了,换句话说实际上就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并被誉为女王王冠的明珠。

其实不只是二战,一战时英国就征召了很多印度兵。

他们本质上就是英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没有独立建国嘛,所以英国人认为他们理所应当为英国卖命。

木叔在以色列的时候曾到当地第三大城市海法,这里有个印度士兵公墓。

是不是觉得印度人怎么跑到中东打仗就葬在这里?

原因就是英国人在一战把印度人调来打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并且为英国人最终夺得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立下了功劳。

莫迪在几年前访问以色列时,还专门到这里献花呢!

二战时由于英国缺乏兵源,并且印度在亚洲战场上有利于遏制日本对东南亚的侵扰,而且英国也有组织印度军队到欧洲参战的传统,所以英国武装了一支印度部队,总数有12万人左右,他们被分别派到新加坡、埃及和欧洲等地协防。

但印度人里不喜欢英国,希望用德国和日本来遏制英国的人大有人在。

(中间的就是包斯)

这个人就叫包斯(Subhash Chandra Bose),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非常不喜欢英国的殖民统治。

认为可以用二战各国的对立局势帮助印度独立,从而打击英国。这种思想当然不能让英国人允许,于是他被多次判刑。

1940年包斯逃出印度到了苏联,希望获得莫斯科的支持,不过斯大林拒绝了。于是包斯就转向了当时和苏联对立的德国。

他甚至在1941年访问了德国,希特勒还和他见面,并且承认了要让印度独立于英国。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包斯就广泛招募印度人成立了德国军队的印度军团。

这些人的来源其实主要是英国军队里的印度士兵。

1940年英国人把印度人派到了埃及等北非地区,不过因为战斗力太差,被德国的隆美尔和意大利联军打得一败涂地,上万印度人被俘虏。

包斯不断游说这帮人,让他们加入印度军团,声称德国能帮助印度独立。

因此德国军队里的印度军团主要是这些战俘。

总数大约有3000人,组成了德国军队的“第950印度步兵团”。1944年又划归了党卫军,改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兵团”。这才与题目契合。

其实绝大部分时间,这些印度人是德国国防军的序列。

为什么要划归党卫军?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作战能力太差。

当初被派往法国防守大西洋堡垒时,一些印度士兵甚至哗变,声称不在欧洲作战,要打回印度去!诺曼底登陆时,他们不仅没防守还积极撤退。

这样的军团哪有什么战斗力,在前线当然没办法继续混了,就被党卫军接收,直到二战后被美军俘虏。

另外木叔在多数一句,包斯还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印度军团和日本人媾和。

由于英国军队的印度士兵在东南亚和日本作战时也很不利,被日本俘虏不少,包斯在和德国人交流的同时,也和日本联系,策动了不少印度人归顺他的所谓自由印度政府,作为帮助亚洲攻打英国属地的一支力量而存在。

特别是1943年包斯前往日本,和日本军部会晤,并且将日本俘虏的印度兵纳入麾下,总数要比德国的印度军团多20多倍,据说有8-9万人之多。

但这些人的战斗力和德国国防军的印度军团一样,几乎是不堪一击,所以最终的溃散是题中之义,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不过二战中能在英国和德国与日本军队中同时大规模效力的民族真是不多,可见包斯的活动能力很强,让印度获得了这个奇特的角色。

包斯这个人在很多印度人眼里还是个民族英雄,他和圣雄甘地关系不错,印度总理莫迪还对他表示尊敬。


木春山谈天下


二战专业军迷应该发现,图一这个阿三哥其实穿的是德国国防军军装,而不是武装党卫军的行头。如此貌似这个提问是错误的?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这支“非常牛掰”的印度军团确实原属国防军作战序列,但二战末期短暂的划给武装党卫军指挥,原因很简单,国防军实在忍受不了这支奇葩部队,一脚踢给了希姆莱。

(第950步兵团军官)

说起二战德军中的印度人,绕不开这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激进分子钱德拉。鲍斯,这是个当年与圣雄甘地并驾齐驱的政治人物,为了能使印度摆脱英国的统治,他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政见严重不合,主张武装反抗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英国人也没惯着他,抓起来丢进监狱。

二战爆发后,鲍斯1941年趁着混乱逃离,他先是跑到苏联请求援助,斯大林没鸟他,于是鲍斯再找到德国驻苏联大使馆(苏德尚未开战),请示柏林后被塞进飞机送回德国。希特勒觉着留着这个人物,或许对打击英国有点作用,说不定能忽悠印度国内爆发武装起义,配合日军占领印度后,再与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中东会师,总之,蓝图挺美妙。

(希特勒接见鲍斯)

于是希特勒和希姆莱都破例接见了鲍斯,并允诺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包括鲍斯建立“自由政府”和武装部队的构想。费了好大力气,最初只在德军中找到10名印度裔士兵和5名战俘,实在凑不成一支像样的部队,于是希姆莱允许鲍斯去战俘营碰碰运气,话说德国的战俘营可是什么人种都有。

隆美尔的非洲军在1942年8月之前,多次大败英军,其中就包括若干英国人和印度人混编的“英印师”(英国人当官),自然也俘虏了大批印度裔英军士兵,总数多达数万。鲍斯在两座战俘营一顿演说加忽悠,还真就有1000多人愿意参加他的队伍,反正总比关在战俘营里受罪强。

(第950步兵团旗)

1941年底,这批印度人被鲍斯运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座德国兵营进行军政训练,准备作为将来反攻印度的军事资本。然而到了1942年秋季,北非战局急转直下,蒙哥马利已经开始追着隆美尔打架了,“印度兵团”跟随德军打回老家去已无可能,加之希特勒对鲍斯也没了什么兴趣(后者又去找日本人合作),于是国防军干脆收编了这支武装。

这支乌合之众被授予了“第950印度步兵团”的番号,就此粉墨登场成为一支德军部队,全团当时共有官兵约3500人,其中有印度教士兵1503人、锡克教士兵516人、穆斯林士兵497人,其他少数民族77人(亚裔共2593人),另有约600名欧洲各民族的志愿者,为了提高战斗力还特地编入了300名德国士兵。



(部队组建仪式)

派他们上残酷的东线战场吧?德军最高统帅部心里觉着没底,刚好德国正在法国、荷兰等地修建防止盟军登陆的“大西洋壁垒”,既缺兵员又少劳动力,于是第950印度步兵团被编入了西线德军的“B集团军群”,作为海岸守卫部队。

阿三们乍一来到浪漫的法兰西,立即被这里的美景和美女迷住了,整天在临近的法国城镇里鬼混,强奸和抢劫的事情没少干,民愤极大。诺曼底战役前,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为鼓舞士气,还特别检阅了他们,应该能够想像隆美尔当时的表情,求陆军元帅心理阴影面积。

(隆美尔检阅印度团)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第950步兵团一路撤退无一伤亡,然而在火车站登车准备撤回德国时,却遭到法国抵抗组织游击队的袭击,当场被击毙40名另有290人缴枪投降(其中29人最后被审查出有犯罪行为予以枪决)。残部逃回德国后,国防军各集团军没有一个愿意接收的,纷纷表示“战斗力如此之强”的队伍,还是由武装党卫军直接指挥较好,毕竟党卫军当时有一半的作战师已经都是外籍志愿者部队。

希姆莱不明就里,他正为党卫军伤亡惨重兵力不足而发愁,于是1944年8月第950步兵团转隶武装党卫军作战序列,更改番号为“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指挥官为党卫军少将海因茨·巴特林。到任仅仅几个月,少将先生就知道彻底上当了,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支乱糟遭的部队,更因为“印度军团司令”这一职务被同僚所嘲笑,干脆提出自愿前往已被苏军包围的科尔堡要塞,最终在那战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宁死不从”。



(希姆莱和鲍斯)

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上吐槽这支印度部队,称他们“就是一个笑话,这些印度人连虱子都捏不死,宁肯被虱子咬死”。1945年3月23日,印度志愿军团向最高统帅部汇报情况时,称尚有人员2300名,武器装备计有步枪1648支、手枪550支、冲锋枪420支、自动步枪220支和重机枪24挺等等,同时自豪地宣称“部队战斗力保持完整”,在东西两线德军丢盔弃甲的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对此大为诧异,随即电询原因和经验,答曰:"因为我们没有作过战"。

希特勒闻讯鼻子都气歪了,立即下令没收该团全部重武器转交武装党卫军"许曼沙"战斗群(党卫第18装甲掷弹兵师残部)。在第三帝国崩溃前夕,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开始仓皇逃离,他们曾计划从德国中部翻越阿尔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但还没有跑到瑞士就被美军俘虏,这支“纵横欧洲战场三年多”的印度部队终于寿终正寝,结束了他们奇葩的二战生涯。


度度狼gg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中的印度士兵,说起来来历颇为可笑。在英国将印度从殖民地改为自治领之后,印度的独立呼声此起彼伏,国大党激进派领袖钱德拉·鲍斯成为了与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圣雄甘地并列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甚至因过于激进被开除出党。

在印度国内力量不足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情况下,鲍斯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并相继到德国、土耳其、苏联等国寻求帮助。二战全面爆发后,作为英国附庸的印度被卷入其中、并被英国定位交战国,这让鲍斯非常不满,并于1941年4月前往柏林,在德国的支持下建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并帮助鲍斯建立“自由印度军团”。由于英国从印度强征了不少士兵,因此德军的英军战俘中也有不少印度人,这些印度人被交给鲍斯之后很快成为了独立的作战力量。但由于鲍斯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影响了与英国交战、因而不利于印度独立,同时德军又于1942年9月收编了“自由印度军团”、将其纳入国防军指挥,因此最终出现了德军中有印度人编成的作战部队、而作为领导者的鲍斯却被剥夺了领导权的局面。

1943年2月,鲍斯前往日本,德军第950印度步兵团从此彻底成为了纳粹德军的一部分。在诺曼底登陆后,印度步兵团被划归党卫军管辖、并改编为武装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这就是德国武装党卫军中印度士兵的来历。可笑的是,希特勒也非常注重印度这个与德国八竿子扯不上的地方,原因其实也非常明显:一个原因在于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如果策动印度独立、并将印度拉拢到德国一边,将能够严重削弱英国的力量、并将迫使英国将更多的兵力用于亚洲战场,这对于德国来说很显然是有利的;而另一个原因则让人感觉哭笑不得,作为一个铁杆的种族主义者的希特勒,对雅利安人这个相当笼统且没有科学性的人种划分相当痴迷,因此与德意志人同属雅利安人的印度人便获得了希特勒的好感。

然而在实战中,德军中的印度人战机乏善可陈甚至刻意避战、在后方吃喝玩乐倒是很有一套,看来希特勒这是做了一笔巨亏的买卖。


军机图


英国作为二战中的强国,在海外有许多的殖民地,其中就有印度,印度为英国的强大做出的贡献不可小觑。

印度虽然不是能征善战的民族(现在的印度也经常闹笑话)但是也有上百万的印度士兵,跟随英国转战到各大战场,不过都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1941北非战役由德国隆美尔挂帅和英国殖民军团开始交手,前期可以说是摧枯拉朽,自然会俘虏很多战俘或者志愿者,印度士兵自然也会被编入其战斗序列。



党卫军——原文DieWaffenSchutzstaffel,简称Waffen-ss,原意为近卫军。

,于1939/1940年冬才开始正式使用“武装党卫队”这个名称。

前期作为保卫纳粹的核心组织党卫军,在成员挑选上应该绝对坚持希特勒的雅利安种族至上论,挑选最优秀的白人士兵充当党卫军成员。

党卫军扩编以后组成党卫军的人员除了少部分德国人,大部分都是外籍人员。


随着德国在东线战场上的损失加大,党卫军放松了用人的标准,开始吸收被占领国、盟友国和中立国的志愿者参加。后来甚至加入了俄罗斯人、东土耳其人、穆斯林人和印度人。印度士兵由北非撤退,出现在德国阵营当中。



虎军团

由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被叫做印度军团、950步兵团或者“虎军团”。纳粹德国希望这支军团能够将轴心国的势力经他们之手扩展到印度本土或者中东。

随着战事持续升级,虎军团被调派大西洋洋壁垒阻击盟军登陆的想法。在诺曼底登陆战之后,轴心国溃败,虎军团又被转入党卫军在德国本土作战。二战结束后虎军团解散,很多士兵都被送回了印度。



在纳粹即将倒台的时候,很多外籍党卫军依然不愿意投降,真是希特勒的好仆人, 希特勒洗脑很成功。

虽然印度士兵在二战表现平平,但这不妨碍印度在二战后左右逢源,成了现如今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难明我心


其实那些被俘虏的印度兵好多又加入到了纳粹德军和日本伪军,也就是说他们是法西斯匪徒。

说起这个故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钱德拉·鲍斯。作为印度激进独立运动家,鲍斯一直在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1940年的时候,他由于反对活动再次被监禁,好不容易逃出来之后,他跑到了苏联莫斯科,希望能得到斯大林的支持进行反英运动,结果遭到拒绝。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简单逻辑,鲍斯搭上了飞往柏林的飞机,,希望和德国结盟反英。希特勒表示“很感兴趣”。1941年底,希特勒正式承认了鲍斯建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还帮着鲍斯组建军队,即“自由印度军团”。德军最高统帅部给鲍斯提供了场所、资金,10名服役于勃兰登堡部队(德军特种部队,堪称现代特种部队的前身)的印度人和5名被俘的印度兵。

这点儿人当然不够。还记得刚说的北非战场吗?那些被英国抽调至北非战场,后来又被隆美尔俘虏,押解回德国的印度兵就成为鲍斯征兵的目标。

又是印度人,又打着反对英国殖民,赢得民族独立的旗号,鲍斯的“自由印度军团”很快就招到了兵。

1942年8月,“自由印度军团”举行隆重典礼,宣誓效忠德意志帝国及其元首希特勒,并“在钱德拉·鲍斯的率领下,为印度而战”。一个月后,该军团又被德国国防军吸收,改名为“第950印度步兵团”,总计大概有26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