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与军的区别有哪些?

浦昕强


集团军与军在我军来说都是军级单位,级别一样,只是存在的时期不一样,主要的区别在于编制不一样,在于作战的指导思想不一样,在于战役的组织原则和作战的样式不一样。

集团军与军都是军队在不同时期的一种建制单位,以我军为例,在1985年以前都是军,陆军有35个军,百万裁军后,剩下24个军全部转为集团军。后来双经过1998年裁军,将集团军规模缩减为21个,2003年又裁剪3个,集团军数量变为18个,最新一次军改后,将集团军整编为13个。

我们可以看出,我军陆军的规模不断缩小,兵员也在减少,能不能完成以往的任务呢?其实答案是肯定的。陆军由军变为集团军,把原来追求规模数量转向注重编成质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战斗力倍增,作战能力大幅提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诸兵种的合成上。

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一般隶属于战区或方面军。设有领导机关,编有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或专业兵组成的战斗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19世纪初,世界军事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由陆军各兵种组合在一起的战役编成单位,这就是集团军。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集团军这一基本战役军团的编组和作战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作为基本战役军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防空集团军等。集团军是在总部的命令下执行运动作战的战争力量。是我军在战争中陆地歼敌的主要力量。一般编制比较齐全,人员比较充足,作战能力、机动能力都比较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集团军是基本的战役军团,可以独立遂行作战任务。而以前的军只是单一的兵种,诸如炮兵、装甲兵、陆航兵、电子对抗等都掌握到军区一级或更高的统帅部,需要使用时再配属到部队,这就会出现指挥、协同等很多不到位的情况,也就很难再适应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要求。

而集团军则不同,它编制有电子对抗、炮兵、防空兵、陆航、舟桥、装甲等多种兵种,相互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可以成体系投入战场之中,没有明显的短腿或缺腿,可以相对独立的完成一定的战役任务。

在作战样式上,两者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都是步兵为主,现在以装甲或摩步为主,作战从单一兵种变为多兵种协同作战,从单一的陆地变为陆海空天电为一体的立体化战争,这就要求战役的组织指挥要有更宽的视野,更灵活的战术,更有效的打击方式,可以说集团军与军之间变化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变化,是全面体系化、系统化思维的变化。


华竖


我军集团军和军的根本区别在于:

1、军是战术单位,为高级战术军团;

2、集团军则是战役单位,为基本战役军团;

3、军的编成相对简单,如空军的军,主要以航空兵为主,陆军的军主要以步兵为主。

4、集团军是诸兵种合成单位,集团军编成内,装甲兵、地面炮兵、陆军防空兵等兵种加强(如军直属的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升格为集团军直属的旅或师),并增编了陆军航空兵和电子对抗部队,形成以装甲兵、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为主,具有多种作战手段的诸兵种合成的战役军团,装甲化、机械化和合成化的程度显著提高,火力、突击力、机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



集团军一般是由几个师、旅编制成的军队的一级组织。在一般情况下,集团军是隶属于战区或者方面军,也就是说集团军隶属于我国的五大战区。战区所管理的是其所在区域内的所有武装力量,而集团军只属于其陆兵中的一部分。一般集团军在总部的命令下执行运动作战的战争力量,是我军在战争中陆地歼敌的主要力量。编制比较齐全,人员比较充足,作战能力、机动能力都比较强。 在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集团军共有十三个集团军,分别是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




集团军是一种由陆军各兵种组合在一起的战役编成单位,编有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或专业兵组成的战斗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集团军的出现时历史的必然现象。1812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入侵俄国的战争中,俄军、法军都编组了集团军(军队集团),作为陆军战役军团,也就是集团军的前身。19世纪初,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加、战役规模的扩大,为提高作战指挥的效率,各国军队开始组建集团军,世界军事舞台上也第一次出现了集团军的雏形,在随后的二战以及其他战役中,集团军的定义也在一直被更新,直到现在的样子。


wd天辣


哨兵小虎第674条回答。

如果笼统的说集团军就是军级单位,二者是一样的级别,或者说军就是集团军的简称,那么放在自“集团军”和“军”产生以来都是不对的。

一、集团军。

集团军是19世纪初各国陆军诸兵种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战役集团编制的部队。最初时,一个集团军约有10~15万人之众。其最高长官的军衔通常为中将以上。

可见,这集团军就是大军团作战,战役方向作战的一种军队编制方式!

二、军。

古语云:“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也有云“万人一为一军”,总之说的都是说的“军”编制之大。

可见军就是师的上一级单位,人数就在万人之众,在有“现代师级单位”以前是最大的战术单位和最小的战役单位!其最高长官的军衔通常为少将。



三、“集团军”与“军”二者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能从侧面反应了人类近现代的战争史,从最初的冷兵器阶段几千人的作战,发展到上万乃至上十万人的作战!

1.军是最大的战役单位。

在冷兵器作战时,军可以说是最大的战役单位,最初时,4000人的队伍就可称之为军,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军队的人数也随之扩大,当然此时的军并不一定限制在万人左右。通常是一军为2~4万人。

比如古代的上、中、下三军,以及前军、中、后、左、右军等,此时的军多是1~2人之众,同时各军之间通过协调来达到对一定方向的战役目的。

2.军是集团军的下级编制单位。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火器的发展和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军队数量开始扩大,从事专门职能的军队开始产生,比如步兵军、骑兵军等。


此时为了应对大兵团作战,开始出现了早期的集团军建制,这时的集团军通常为2~4个步兵军、骑兵军再配以其他的作战单位,比如坦克师、炮兵旅、通信团、运输团等等,人数约在10~15人之众。

这时,“军”作为单一的战术单位,主要是由于兵器技术的落后,而战争规模、持续时间长导致的。

3.军是集团军的简称。

二战后,随着军事武器技术的革新,各国都“精兵简政”,军队战斗力也大幅度提高,现在一万人规模集团军的战斗力比以前十万人的集团军战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我们中国,从建国时的70个军,到百万裁军时的18个集团军,再到现在的13个集团军。虽然兵力上没有以前的四~五百万之众,但其发挥的作用绝对和以前可以比肩!


哨兵小虎


就这个问题应该要分为两个时期来看,

一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包括我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因为此时都是大规模的陆军作战,人数编制众多,为了便于通讯指挥等,于是在陆军常设的最高编制“军”一级单位之上,设立了临时的作战指挥单位。这个单位叫法不一,包括兵团、方面军、集团军等,这就是说这个阶段集团军往往是高于军的临时单位。

二是二战后至今。因为战争现代化形式的发展,单一兵种的军一级编制作战形式严重落后,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复杂条件的需要,单一兵种的步兵军已经变革为包括火炮、坦克、装甲车、防空、防化、陆航等多兵种复合的编制单位,这种多兵种复合的陆军常设最高编制单位就叫集团军。也就是说可以简单理解,现在的集团军就是多兵种复合的军。

1956年就取消兵团这一级了。



A真武刘大状


“集团军”是“Army”,通常由2~3个军所组成的军事单位,其隶属于集团军群或方面军,最高领导人为集团军司令,设有集团军指挥部。而“军”指的是“Corps”,它属于军队的一种编制,属于高级战术部队,由若干个师或独立旅组成。军的指挥官则是军长,军衔通常为少将或中将,我国的军长为正军职,放到地方上就是副部级单位。

在集团军的编制中,通常会有一部分战斗部队和勤务部队,并按照军事需求进行组合。集团军可分为野战集团军、陆军集团军、合成集团军、近卫集团军、突击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机械化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工程兵集团军、战略导弹集团军等。

若干个集团军就能组成集团军群,一个集团军群通常拥有约40万至100万士兵,集团军群的指挥由大将或元帅担当。在历史中国,一个集团军群还能包括多个国家的合成部队,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六集团军群就包括了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法国陆军第1集团军、欧洲的第21集团军包括英国陆军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美国陆军9集团军。

而军则属于高级战术部队,例如二战苏军的空军就包括强击航空兵军、轰炸航空兵军、混合航空兵军、歼击航空兵军。防空部队还分为歼击航空兵军、防空军等。陆军按照兵种进行分类,包括步兵军、坦克军、骑兵军、炮兵军、机械化军、空降军等。


航空之家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短工一个是长工。集团军往往是同时会集合好几个军事建制,可以长期部署也可以短期混编,属于短工;而军的话则只是一个单独的军事建制,属于长工。说到底,集团军拉出去就能打仗,而是军不行。

集团军,在军事机构里往往同时集合了好几个军事,比如装甲师,步兵师,山地师甚至特战旅,陆航编队,防空作战旅等等。这种集团军虽然总兵力上不一定会比单纯的军来得多,但是缺非常齐全,只要拉出去就能立马开战,用途也比较倾向于快速反应作战,不论从集结还是调拨都非常快。

而军则不同了,军是属于比较大型的作战部队,比如装甲军等,这种就是比较单一却比较大型的作战单位,用途则主要用来硬扛对方的主力部队,俄罗斯的军级部队就是用来对抗美国重型作战师使用的。但是这种部队集结速度都比较慢。

不过呢,随着部队开始小型化,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把集团军列为建军方式,以满足多功能以及快速部署的需求,而大型的野战军则逐渐被淘汰化。


优己


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驻防平津地区的宋哲元第29军由于抵抗态度不够坚决坐失良机,在日军援兵到达后被迫撤往津浦路西侧。不久被扩编为战时编制的“第一集团军”(第29军人马太多了,接近8万人枪),下辖张自忠第59军、刘汝明第68军、冯治安第77军(三个军的番号都是七七之数,绝不是巧合)。



(第77军冯治安)

集团军是二战时期各国普遍使用的战时编制,是为“战役级兵团”,一般下辖两个以上数量不等的“军”。比如美国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苏联守斯大林格勒的崔可夫第62集团军、德国人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等等,再上一级就是“集团军群”(美英德)和“方面军”(苏联)。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军队共组建了40个集团军,其中黄埔系中央军系统的有17个,其它为各派系和各地方军队。集团军的上级单位是“战区”(1939年取消了两者之间的兵团级),至于下辖“军”的数量,那得看军事委员会的重视程度了。

(第68军刘汝明)

胡宗南的部队从第17军团升格为第34集团军时,胡以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身份兼集团军总司令,所辖兵力一度达到五个军:第1军、第16军、第76军、第36军和第80军,被日军视为豫陕地区的“核心部队”。而宋哲元死后,第一集团军更改番号为第33集团军,到1943年被压缩到只剩两个军:第39军和第59军。

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集团军就是“军”的标准上级单位,不过这两级建制的军事主官,多为同样的中将军衔。1940年殉国的张自忠将军,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彼时该集团军还有第55、第59和第77三个军的建制,张将军自兼老部队第59军的军长,中将加上将衔。

(第59军张自忠)

到解放战争时期,集团军番号被取消 ,部分作战军一度缩编为“整编师”,上级单位是兵团级别的“整编军”或临时性的兵团番号,比如孟良崮战役期间,整74师、整83师、整25师都隶属于汤恩伯的第一兵团。1948年整编师恢复成为军级番号时,继续保持兵团指挥各军的作战序列。

解放军在战争年代没有“集团军”的建制,野战纵队1948年统一改称为军,军以上的单位是“兵团”,建国以后各“军”隶属于各大军区。经过两次军改以后,原来的“军”现在改称为“集团军”,主要为了凸显部队的诸兵种合成性 ,但仍然是正军职建制,直接下辖各合成旅。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度度狼gg


由流浪成海来回答这个问题:1)通常意义上来讲,集团军一般是战时编制,顾名思义,是数个“军”组成的集团。可以归类为传统型的集团军,比如二战时苏、德等国家组建的集团军,战时在集团军上面,往往还有“方面军”或集团军群,一个方面军或集团军群动辄几十万人。比如蒋介石在北伐后期,名义上指挥四个集团军,以他中央军为首的第一集团军,其它三个集团军则分别为冯玉祥的国民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及李宗仁的桂军,这四个集团军实际上相当于苏、德的方面军或集团军群了,因为这些集团军下辖的是军团(第一集团军)或方面军(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辖四个方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辖左、中、右三路军)。

2)所以说传统型的集团军和军是有严格区别的,军上面才是集团军,集团军是“军”的集团。

3)随着军事趋势的发展,出现了小型的集团军,更注重多兵种合成和协调作战,一般辖数个机械化步兵师,以及数个炮兵、工程兵、电子对抗兵等旅、团。

4)我军目前就采用这种小型集团军制,在首长级别上和原来的军区别不大,集团军军长一般是少将。


流浪成海顾烂泥


集团军和军实际上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原来属称编制的军是单一的。如空军有xx军,陆军有××军。而通过军改后原来单纯的军基本撤销了。新成立的集团军基本上多兵种合成组建而来,有坦克兵,防化兵,远近程炮兵,陆航兵,舟桥兵,通信兵,陆军防空兵等,是合成作战体系集团军。而空军的军级单位也基本撤销了,是以各军区空军下属,师,旅,(团)大队,营为单位了,或由原军改为ⅩX基地管辖上述同样的下级单位进行作战指挥和平时训练等。


张荣根


我们的集团军和欧美国家的集团军编制是不同的。我军的集团军,就是在原有的陆军军的基础上,合成编组了装甲,炮兵,陆航,电子,防化,特战等新质力量,突出信息化,机械化,使之成为我陆军合成突击的主战力量!确切的说,我军的集团军就是加强了的合成军。而西方的集团军是由几个军级作战单位组成,规模比我军集团军大,编制比我军高,合成突击力比我军集团军要大!所以两者不能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