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不著,是失眠,還是抑鬱症?有沒有向精神病發展的趨勢?

珍鳶尾


失眠的定義:

失眠指的是個體對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的不滿意。通常表現為早醒、維持睡眠時間短暫或入睡困難。(這裡解釋一下何為早醒:通常覺醒時間較預定時間早30分鐘以上;入睡困難:主觀上睡眠潛伏期延長30分鐘以上)。上述情況在最近的3個月內每週至少出現3日。題主所說,每天都睡不著,是明顯的入睡困難,已經構成了失眠。

失眠對機體的危害:

長期失眠會導致人的精力不足,產生焦慮、抑鬱情緒,表現為過分擔心,緊張不安,甚至出現煩躁、愛發脾氣的表現,影響人際關係交往和合是社交問題。長期失眠還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很多人反應自己變傻了,逐漸向抑鬱方向轉化,所以說,長期失眠可能導致抑鬱,高血壓、增加心梗的危險。





失眠,可能只是抑鬱症的一個表現

在抑鬱徵的臨床表現中,除了大眾所熟知的心情不好、對事物缺乏樂趣、輕生念頭以外,還存在很多軀體症狀,這其中就包括睡眠紊亂。

抑鬱症的睡眠紊亂以早醒最具特徵,抑鬱症的病人,每天早晨醒來,最擔心的事便是這一天做什麼,無論做什麼都沒有樂趣,寧願繼續睡覺,然而,越是不想醒來越是早醒。如何判斷是失眠還是抑鬱?——從時間上判斷:這就需要追蹤病史,看到底是先抑鬱的還是先失眠的,如果某些事件令自己不愉快,以此事為誘因和時間點,逐漸出現了鬱鬱寡歡,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就是抑鬱症伴發的失眠,這種情況,就需要同時治療抑鬱症和失眠。而如果先出現的失眠,然後長期失眠導致人的精力不足,心情不好,為此過分擔憂,那麼就是單純的失眠,通常這種情況,治療失眠,抑鬱情緒會隨之好轉。

當然,從廣義角度來說,抑鬱症也屬於精神疾病,所以失眠會導致精神病的說法也不是完全的危言聳聽。只不過,我們大眾理解的精神病通常都是胡言亂語、瘋瘋癲癲、行為異常之人。那麼,失眠到底會不會引起狹義理解的精神病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有可能。比如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此病的特點是急性起病(通常2周內),往往存在相應的應激刺激(這裡的應激刺激包括生氣、勞累、失眠,以及其他精神刺激),刺激之下,患者出現一些列情緒變化、行為異常的紊亂狀態,個別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做出衝動傷人舉動。我有一篇文章就是寫的關於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的。


幸運的是,通常這種急性起病的精神症狀往往預後較好,通常2-3個月內痊癒,最快可能幾周甚至幾天就會明顯好轉,極少數的病例發展成持久的精神殘疾。

單純的失眠,即使再頑固,也不會誘發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誘因複雜,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化學因素,神經遞質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等,而單純的失眠是不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的,除非該個體本身就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基礎。

綜上,即使單純的失眠,也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需要我們及時注意,早期干預,雖然我向來不主張靠安眠藥維持睡眠,但如果是嚴重的個體,並且明顯影響了個人生活,考慮到服藥的後果是利大於弊,短期服藥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這樣既做到安全有效,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相關藥物的副作用問題。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關注,後續內容更精彩!


汐煒醫生


我們現在需要了解失眠的概念,

首先,失眠即因睡眠延遲、頻繁覺醒和早醒所致的睡眠不足;失眠也是睡眠中斷,或睡眠時間減少所引起的一種睡眠障礙;患者不僅主觀感到睡眠不足或異常,而且睡眠的質和/或量令人不滿意,且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失眠的發生率高達45.4%,而意識到自己患失眠的人群只有25.9%,很多人還沒有重視自己的失眠症狀,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驚訝。

我們按照失眠的性質可以把它分為生理性失眠和病理性失眠

生理性失眠包括環境因素(如生活習慣改變、更換住所、聲音嘈雜)、生物藥劑因素(如咖啡、濃茶、中樞興奮藥)、軀體因素(如疼痛、瘙癢)、長途旅行導致生物鐘紊亂等等。

病理性失眠也可以分為暫時性失眠、失眠症,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失眠和失眠症可不是一個概念。

在醫學上失眠症有相應的定義和診斷標準:失眠症是一種以失眠為主的睡眠質量不滿意狀況,其他症狀均繼發於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不適感、疲乏,或白天睏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

失眠症有什麼樣的診斷標準呢?

  • 主訴或是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質量差;

  • 這種睡眠紊亂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並持續一個月以上;
  • 日夜專注於失眠,過分擔心失眠的後果;
  • 睡眠量和/或質的不滿意引起了明顯的苦惱或影響了社會及職業功能 。

顯然失眠這個症狀和抑鬱症確實存在著聯繫,但不代表我們有失眠表現就一定發展為抑鬱症,單純的睡眠障礙可能只是危險因素而已,很多人通過自我調節也是可以緩解失眠的,那麼較嚴重的病人通過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或者藥物治療也是可以改善睡眠,恢復社會功能的。至於失眠會不會導致嚴重精神障礙的發生,我想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抑鬱症本身就屬於精神疾病,如果說失眠嚴重會發展成什麼,那情感障礙可能性最大,至於其他嚴重的精神障礙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解釋。

我們在門診遇到很多患者開睡眠藥物,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總吃鎮靜藥物會不會成癮?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有沒有對身體影響小的藥物?在人們心目中特別期盼有一種靈丹妙藥來解救他們。

在現實中,我們目前發展起來的三代鎮靜藥物都無法滿足所有的期望,但在治療失眠的表現時都能充分發揮作用,我們廣大患者最好根據自身失眠特點選擇鎮靜藥物。

入睡困難

選用誘導入睡作用快速的藥物。如司可巴比妥、三唑侖、咪達唑侖、扎來普隆、唑吡坦、水合氯醛

夜間易醒

選擇能夠延長睡眠時間的中長半衰期的藥物。如羥基西泮、硝西泮、氟西泮、艾司唑侖

早醒

選擇長效鎮靜催眠藥物。如地西泮、硝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

服用鎮靜藥物應在需要很多注意事項,首先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最好在每次門診開藥建立門診處方,方面出診醫生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從而更好的指導患者增減藥量。長期使用產生耐受性和依賴性,一般不宜連續使用超過3-4周;開始時應給予最低治療劑量;長半衰期催眠藥對於從事機械操作的人員有潛在的危險性(如司機、技術工人等);嚴格避免催眠藥物與其他中樞抑制藥物合用(服藥期間避免飲酒、過量吸菸等);老年人服用劑量宜少,尤其慎用短半衰期藥物;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苯巴比妥類藥;兒童不宜使用催眠藥物,哺乳期婦女及孕婦應忌用。


精神知多少


每天睡不著,是失眠還是抑鬱症?有沒有向精神病發展的趨勢?先回答你,是失眠,睡不著一定是失眠啊,至於是不是病,是不是抑鬱症,就要看很多其它的臨床表現了。

失眠和抑鬱症的關係

今天有人問我:“是失眠引起的抑鬱情緒,還是抑鬱引起的失眠?”我說“長期失眠會引起明顯的抑鬱情緒,但本身失眠又是抑鬱症最常見的軀體症狀,也是通常最先出現的抑鬱症狀”,所以失眠和抑鬱症的關係也可以用互為因果來形容。而失眠也很容易產生抑鬱、焦慮、精神緊張等等情緒變化的。

說說你的問題,睡不著一定是失眠,如果持續超過一個月就是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的醫學疾病了。而你問睡不著是不是抑鬱,說明很可能你出現了明顯的抑鬱或焦慮情緒,至於是不是抑鬱症,還是要經過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正規的精神檢查來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但可能還不知道抑鬱症有很多軀體化症狀,而抑鬱症的軀體化症狀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失眠,出現的幾率在64.6%,所以抑鬱症大部分抑鬱症患者是都存在失眠問題的。

有沒有向精神病發展的可能?

因為沒有精神病這個診斷名稱,所以精神病都是人們自己的稱呼,一般多是指最嚴重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如果你的意思也是如此的話,不管是失眠,還是抑鬱症,都不會最終轉化為精神分裂症。因為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甚至炎症、感染、藥物等等因素都可能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有關,但這其中不包括失眠或抑鬱症。

所以可以說,不論是失眠,還是抑鬱症,是沒有像精神分裂症發展的可能的。但失眠的危害同樣巨大,抑鬱症更是慢性致殘性精神障礙疾病,都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是對於抑鬱症患者,越早的治療,越有助於患者更好的康復,更好的轉歸以及更好的預後,更少的復發幾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閱讀,可以關注一下,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抑鬱症等精神醫學的知識的。


我說精神


每天累的都沒有說不著的時候。但是我曾經上一天班,回家在衛生間待一個多小時,然後再站在窗前,一站就是半宿。那會心裡的艱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時久日常,無可奈何勇於向前,不回頭終不必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