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打仗为什么绕不过关口?

大虫子和


其实这个命题有失偏颇,任何关口都是可以绕过去的,只不过看付出的代价与收获对不对等罢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所谓关口,其实大多就是在交通要道上修建的关卡,很多都是利用地理优势,占据有利地形而修建的,而古代的关卡基本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山间关卡

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剑门关,就是这一类关卡。三国时期魏国攻灭蜀国之战时,其实蜀国的实力已经远远弱于魏国。魏国大将钟会与蜀将姜维率领各自的主力在剑门关对峙,这剑门关可的确是一个难啃的骨头,魏军久攻不下,而后魏将邓艾率领两千兵马沿着一条荆棘丛生的小道,走过大片荒无人烟的地区,突袭蜀国的江油关,成功占领蜀国腹地涪县(现如今的绵阳),然后剑门关防线这才被破,随后蜀国亡灭亡。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这就是典型的一个绕关口直奔敌人大后方的一个经典战例。想想看,茫茫大山里,没有任何后勤补给,但这支奇兵仍旧克服重重险阻,成功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这一次任务。

当然,这功劳也少不了在正前方吸引火力的钟会了。虽说后来邓艾被钟会所陷害但并不影响这场战争的走向。

除此之外,北宋伐后蜀时,同样被拦在了剑门关,可这后蜀没有吸取历史教训,北宋军队由一个降兵告知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直接绕道剑门关,然后的结果也不言而喻了,在北宋军队的两面夹击、双线作战的情况下,后蜀很快就灭亡了。

可见,绕道关卡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得先熟悉地形地貌才行。

第二类:水路关卡

很好理解,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水路关卡就是在江河湖海附近建立的关卡。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


当初金国迁都开封后,就在潼关驻守重兵。想借此来抵御蒙古大军,初时也的确起到了效果,可是蒙古人看到潼关久攻不克,为了一举灭掉金国,就兵分三路,一路主力部队绕过潼关,正面强攻黄河防线;一路借道南宋的汉中地区,迂回到了金都开封的大后方;另外一路自河北进攻济南,在侧翼进行牵制。

如此大的魄力与格局,金国怎能不灭亡?

第三类:平原关卡

顾名思义,平原关卡就是设立在平原上的关卡。这类关卡基本上都会在平原的交通要道上建立。 这类关卡按理说是最不好守的,因为它最容易被绕。


但是只要将领不犯错误,其实是很好防守的,因为在平原地带作战不仅有大规模的运输物资,还有骑兵冲锋作战。

如果绕道的话,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这对战马也是一种折磨,马的腿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结实,其实是很脆弱的,道路不平的话,很快就会把马腿跑折,这对于作战来说又是一个不可容忍的事情。

那些运输部队以及作战部队基本上都不会绕关,那些关卡大体上都坐落于大路与官路上。

所以,其实所有的关卡都是可以绕过的。只不过是看绕过关卡的代价高低与否罢了。


历来现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可以这么说,任何关口都是可以绕过的。

民国时期,西康军阀刘文辉和藏族土司开战。

藏族土司固守一些高山要隘,那真是所谓一根长矛就能守住的险地。

但是,刘文辉派出善于爬山的四川兵,仍然从侧翼悬崖峭壁爬上去,绕到要隘后方发动攻击。

再说以四川的险要,邓艾一样可以绕过正面剑阁,从阴平绕过去,突袭蜀汉大本营程度。

古代的关隘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山间要隘。

山地地形有着自己特殊的一面,通常只有区区几条,甚至一条。

山间道路一般都是自然的平坦山地,或者是两山之间的山谷底部。

不是说山路只有一条,但宽阔能够运输物资的山路,很可能只有一条。

为啥?

即便今天修建山间公路也是相当困难的,古人连炸药都没有,没有这种建筑能力。

因此,古人从军事角度考虑,往往会在山路的汇集点或者最险要的地方,设置要隘。

比如上面说到的剑阁,是甘肃、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

第二,水路要隘。

这种要隘主要是三种,一种是多条水路的交汇处,一种是良好的渡口,可以从这里顺利度过江河,最后一种则比较特殊,是诸如泸定一样有泸定桥或者其他大型桥梁的地方。这在古代较少,但还是存在的。

简而言之,想要有效利用江河,最好就是能够控制这些地方。

以红军在大渡河的转战为例,开始曾经不惜代价攻打安顺场。

为啥?

因为安顺场是个良好的渡口,面积开阔,江面相对较窄,适合船运。

当时红军想要渡过大渡河,需要一个良好的渡口。其余的小渡口不是说不能渡河,但运输量太小,运输1万人要1个月以上,黄花菜都凉了。

第三,平原要隘。

很多人认为,平原有什么要隘,本来就是四通八达的。

这话也对也不对!

如果你是驴友,那么整个平原都是路,你随便走上田埂、小树林、小山坡,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对于军队就不同。

军队有大量物资需要运输,包括武器、粮食、草料等等。

这些物资运输包括两种,第一是马匹背负,第二是马车运输。

显然,傻子也知道马车的运输量大。

但马车或者说大车没有什么越野能力,必须沿着公路行走。

大家应该知道,马这种动物的腿部其实很脆弱的。如果道路不平或者泥泞,一个坑就能让马折断腿,一切都完了。

于是,平原也就有了要隘,基本都是大路、官道的交汇处。

所以关口和要隘都是可以绕过的!

但绕过这些地方,军队作战的难度就会大得多。

以日军在长沙会战的作战为例!为了绕过国军控制的一些要隘,日军被迫完全放弃马车、汽车运输,因为公路已经被国军切断和破坏。

日军全部采用马匹背负物资的方法,在小路、山路穿梭。

然而,马匹背负后勤物资,运输量很小,所以日寇作战不可能持续超过1个月,甚至半个月。

这导致日军只能进行短时间的猛烈攻击,之后无论胜负都必须撤退。

这也是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萨沙


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到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屡次进攻秦国函谷关。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只要是打秦国,那么几乎是每一次都是从函谷关开始打,难道不能从别的地方打吗?或者是绕过函谷关不行吗?

其实看过一些古代剧的都会发现一些重要的关隘,比如说前面说的函谷关,还有虎牢关,潼关,山海关等等。为什么这些关隘会选择在此呢?很假单就是因为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在古代建一个关隘首当其冲的就是战略位置。古代打仗为什么要首先占领这些关隘,因为控制了他们基本上就是进可攻,退可守,这些关隘都是易守难攻的,占领了他们敌军再次夺取回去就很难了。

其次来说拿下这些城池,关隘能够及时的补充粮草,古代城池里面肯定都是准备了大量的粮草的。

然后就是确实真的是绕不过去,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感觉没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到达的,哪里都是公路,但是在古代不一样,为什么东方六国每次都是打函谷关,因为真的过不去,从北方攻打秦国的话,就是要跨过广大的沙漠,草原,在那个时候骑兵都还才刚开始出现,怎么去穿越沙漠,草原呢?从南边确实有关口,武关,但是这个地方太狭小了,不适合大规模的行军,只有秦军派一支小部队在此驻守就可以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规模的行军必须要开阔的,不光是部队要行进,更主要的是大量的粮草怎么运输呢?

而且即使能够绕后,但是一旦绕后意味着就是孤军深入,这是兵家大忌,敌人一旦把你的后路堵死,就真的是关门打狗了。所以即使能够绕后,一般都是小股部队而已,要么是打探情报,或者是去骚扰的。

还有一城一地的攻陷,能够最大的保障自己的安全,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一场战争可能不只是你自己的生死,更有全军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人的生死,更有甚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死,这些可能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一旦绕后不成,被敌人偷袭,各个击破。一城一地的攻陷,虽然进度慢,但是即使战败了自己撤退还有后路,绕后战败了撤退都没有后路。而且这样能够最大的消耗敌人的士气,和元气。


中国历史研究所


看有关历史的电视连续剧或者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旦古代军队出征某地的时候,总会优先必经之路上的关隘,而基本上不会选择先绕开,先绕开明明可以避开许多大可不必的强攻关隘下的人员伤亡的啊,难道是古代人打仗都这么愚蠢吗?还是这只是电视剧编辑的主观臆断——为了剧情的展开?

如果有人真觉得可能是古代人打仗愚蠢,换我我也行的话,可能就太小看古代人了,至于是否是编辑的主观臆断,那也是非常明显的绝不可能——因为在中国军事史上确实有许多经典战例是这样子的。往往都要先将所攻之地之前的关隘先行拔除,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下一步操作,也就是向着攻击目标进军。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没有什么有用的价值呢?关于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抱有强烈的疑问,毕竟打一次关隘所需要花费的兵力损耗将是一场非常大的赌博,这种赌博,不是每次都能赌赢了的,有很多时候,将会血本无归——之所以被称作为关爱,往往是因为这个地方地形险要,并且被派驻重兵。

攻打这样的地方不掉几层皮,是根本打不下来的,况且就算你掉了好几层皮,损耗了无数兵力,也不能100%保证可以将这关隘拿下。这种很明显就是严重不对等的投资与回报,但凡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觉得严重不对等。可是他们(古代军事家们)依旧乐此不疲地这么做。

我们来揭晓谜底,很明显,这种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一定有它没办法避免的苦衷。这样的苦衷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一旦绕开敌方占据的这个关隘,就意味着你将自己的后背完全交给了这个关隘。


我们刚刚上文,已经提到过,一般这种关隘,往往除了地势险要,还具有驻扎重兵的特点——也就意味着,在你全心全意进攻你的目标的时候,有一只重兵徘徊在你的背后,准备随时给你插上一刀,问你害怕不害怕?

最重要的还是就算你的军队实力足够,将背后捅过来这刀挡住,请问你的军队需不需要吃饭?只要军队还是人类生理范畴,吃饭这件事必不可少,那么,这只背后的尖刀可以选择将你的粮食给断掉,我们换一句话可以讲,关城里敌军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直接来一场双面夹击,腹背受敌,另外一种选择就更有意思了,直接将钱来押送粮草的运输队给歼灭掉,切断你的大部队的一切后勤补给。

我们首先看第一种选择,假设你带大军绕过一座关爱,直接扑向你想要的那个要地,这个要塞的守军只需要在你与那个要地的守军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突然就如猛虎下山一般,从你的背后狠狠地杀过来,几乎会立刻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溃败。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选择,假设你带一只规模超级巨大的军队,你完全不必担心会出现刚刚说的那第一种情况,你相信就算出现那第一种情况,你留守后方的预备队,也足以能够将那些守军击退,非常好,那么,留守关隘的手伸将会选择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断你的粮食。

由于古代落后的生产力导致运送粮草,只能通过陆地运送或者水力运送,绝无可能通过空运,所以这就给留守后方的那个关隘的守军创造了断你粮草的机会,粮草一断,那么你之前的所谓超大规模的军队优势将会变成你的噩梦,俗话说,人马过万,漫山遍野,你只需要想象一下,你拥有一只超大规模军队每天的粮食消耗量将会有多可怕,你就能够推算到你是真对你崩溃还有多远?

其实,上文漏了一种选择,第三种选择也是有的,被你绕过的那个关隘,还有可能会既从后方偷袭你又断你的粮食,这么一来,双管齐下,你的大军将会败得更快,而你后来总结你失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没有进攻那个挡在你面前的关隘,而是为了节约所谓的损耗选择了绕开它。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就以古代的一座城市来打比方,就比如说古代的扬州城,你既然打算打扬州城,那么,扬州城的要塞高邮,宝应,江都你全部选择了放弃,直接绕过。

话又说回来,你既然打算打扬州城,那么手上的军队应该不会低于四万人,考虑到你需要的民夫那么保守估计你将拥有六万人,考虑到自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扬州出现了扬一益二的情况,所以,此时的扬州城,必然是一座非常坚固的雄城——什么叫雄城呢?

就是说这座城他城高沟深,意守难攻,且兵马粮草都充足,军队士气旺盛,那么我们就按最理想的情况算攻破这样的城市,你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六万人吃饭,一天三顿,一顿大半斤,一天的大米消耗差不多十万斤,两个月就是近千万斤。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就很刺激?


还没完呢,更刺激的还在后面,这个时候来自你后方的宝应,江都,高邮当地守军纷纷出动,将你的粮食给断掉了,这么一来,作为军队领袖,只得通过削减士兵吃饭的顿数来延续粮食消耗的时间,我们就估计你的粮食还能撑得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你并没有很好的机会夺得粮食(因为古代作战之前,往往会坚壁清野),你觉得在这种断粮的情况下,你的军队还能够保证在两个月之内攻破扬州城吗?

更要命的,除了粮食,还有来自从后方运过来的大量的马料、武器、盔甲、鞋帽、攻城器械…… 再加上恐怖到惊人的运输成本,你觉得你打这个仗是为了什么?难道单纯只是为了将你的母国拖垮吗?如果不是,仗打成这样,是不是就该撤了?


很好,现在你终于打算撤退了,你觉得你撤退的时候,来自宝应高邮江都的守军,以及扬州的守军不会作出反应吗?他们当然有自己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两面夹击,让你土崩瓦解。

所以出于军事战略考量,主帅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决定绕开关隘的。绕开关隘一般都是小规模作战扰敌,又或者突袭,总之不可能大部队绕开关隘的,一般都是稳打稳扎。


夏目历史君


为什么那个位置建了关口,因为那里,就那一个地方能走人,周围很难、或者不可能绕过去。

我是山西人,山西有雁门关,雁门关从何得名?山势险峻、两边都是连天绝壁,传说大雁都难以飞跃,只能从雁门关城门中穿过。这么险恶的地方,你想绕过去的话,对面守关军人们开心的看着你们自己累死。

为什么历史上一些机动千里、独辟蹊径的奇袭战很为人乐道——因为太稀罕了!

为什么我国革命战争中围城打援屡试不爽?因为秃子或脚盆鸡的机械化摩托化程度还不算高,大家都是两条腿,我抢占先机你想赶上来也不容易。我兔的组织编制还比脚盆鸡或秃子灵活一点,占据地利、以逸待劳往往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为什么越南战争中,猴子也想玩围城打援,却被鹰酱虐杀了?鹰酱出门不是直升机就是装甲车,什么地形拦得住,拦得住也打不过。


雷电下的旅人


欢迎关注“桌面战争兵棋”,我们专注于军事历史领域的耕耘,欢迎您的指点。

古代道路不像现代道路这么四通八达,往往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只有一条路可走。这也就成了为什么古代军队打仗不绕过关口的原因。因为只有一条路,根本没得选。所以在关键地点设置关隘也成了当时主要的防御手段之一。

以古四川为例,唐代诗人李白就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上图就可以看出,古代要想入蜀除了水陆就只有一条金牛道可走,而金牛道上的必经之路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在古代伐蜀必攻剑门关,三国时期姜维就是在此抵挡钟会的魏军主力。正是有道路险阻的原因,抗战时期大四川才成为了中国的大后方。

我们再来看看扼守关中地区东大门的潼关,潼关自汉末以来就是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其地势险要,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之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在何朝何代,潼关都在战争史上有一席地,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也凭借潼关之地势成功阻挡了日军进入陕西的步伐。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的手段变得多样化。单纯的地势险要也逐渐被现代化的手段客服,这些自古以来的重要关隘也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剑门关、山海关、嘉峪关等等早已失去了军事价值,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桌面战争兵棋


古代打仗如果绕过关口深入敌国,就会形成腹背受敌,被敌包围之势,岂不是自取灭亡?

古代打仗的主要目的是抢夺人口和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人口,用军队来保护人和土地。

一个国家要想抢夺他国,就必须消灭或打败敌国的军队。平时,一个国家用来打仗的军队大多驻扎在关隘及重要军事交通要道。

军队绕过关口有什么用?关口上的驻军会以关口为据点袭击消灭入侵者,他们会相互支援打击敌人,截断粮道,把入侵者困死。

只有夺下关口,消灭其部队,步步紧逼使敌国失去谈判的筹码,答应割地赔款,割让城池的目的才能达到。


南极冰火


我站在山海关老龙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满清制造几条大船,从海里稍微绕一下,那费劲巴拉修建的长城不就白瞎了吗?要知道当时造船技术早就过关了,郑和在明初就七下西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