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的第一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感想?

常在娘娘美文分享创作


我真正读的第一夲书是小说,就是《三国演义》,从图文并茂的连环册到成套的《三国演义》,从曹操战官渡夺粮仓打败袁绍,实行军屯田制到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火烧连营,记忆比较深,巜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像钉子一样铭记在心中,如神化了的孔明、正统化的刘备刘皇叔、还有生仔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后来出来工作在单位与人交往有些问题想不通,回到老家,父亲提醒,应纵横、圆滑,多看《三国演义》。后来,买了夲陈寿著的《三国志》白文本,对比研读了更加深了理解,诸葛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故鲁迅先生曾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论。时至今日,感触良多。




羽落沧海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还在读小学四年级,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饭还没有做好,我就在一个旧厨子里随意乱翻。结果翻到了一本很旧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体字,竖排本。

随便翻开几页,立马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以至于妈妈几次叫我吃饭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那本书。在其后的几天里,哪怕只有一点时间,我都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看完了,后来又老了不止一遍。我深深的被书中“保尔柯察金”的英勇事迹感动了。

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中的有志青年。在苏联红军中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头上身上多次负伤,几经生死,最终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

在后方的建设中,他克服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坚强信念,带领大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多项艰巨任务。

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病魔时时刻刻都在无情的折磨着他,后来以至于到了常年卧床,双目失明的地步。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工作。

他开始将自己的经历口诉下来,由他的秘书记录整理,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书中 他以保尔柯察金的身份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往事的时候,他不因碌碌为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光阴而羞耻。这样就可以在他临时的时候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了。

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勇于进取,敢于担当,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不达目的,绝不轻言放弃。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启示。

风雨过后现彩虹,

残雪消融百花盛。

山高总在人脚下,

无限风光在险峰。


半瓶茅台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我们都是教科书,上初中的时候,赶上了好时候,有了图书馆,然后每个人可以从里面借一本书,一个月内必须还了。当时我怀着憧憬和庄重的心情进去挑的书,不知道该怎么选,四大名著都被挑走了,当时看这本书以为是教怎么练钢铁的,我想着长大了做一个技术工人也不错,我们那边钢铁厂是很好的工作。

借到书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因为这是我真正的第一次看课外书,不是任务,而是自己想看的。我看的时候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原来是一本人物传记,但是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青春迷茫,有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革命,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当自己深受各种伤病困扰,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依然不停的奋斗在路上,我才明白这个钢铁指的是钢铁一般的意志,从那个时候,大概在我心里就一直埋藏一个理想,当我年老的时候我还能做什么,我不想自己每天混吃等死,不想无所事事,所以我现在坚定的想做一个美文创作者,做一个作家。当我死了以后,我能给世界留下一些东西啊。


问修修


您的问题非常有趣。由于年代的关系,我小时候能见到的读物很少,大多都是革命书刊。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的名字叫《高玉宝》。

现在年轻人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不太多了,但那个时候可是一本畅销书。作者的名字也是高玉宝,这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电影制片厂还根据书里面的故事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名字叫《半夜鸡叫》,那个周扒皮的故事于是也传遍了大江南北,那是一代人的记忆。

下面我就说说我读这本书的感想。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成长的环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大背景下。因为《半夜鸡叫》的故事,让儿时的我知道了作者高玉宝,而且把他视为心目中的英雄。作为一个只念过一个月书的人,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机缘,我借到了《高玉宝》这本书,但说句实话,书中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得太清楚了,脑子里反反复复萦绕的还是周扒皮的故事。作为小时的自己,既痛恨地主的残酷剥削,也为长工们勇于斗争的精神和聪明智慧所鼓舞。

伴随时间的推移,高玉宝的名字逐渐被我淡忘了。

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身边的读物逐渐多了起来,传统故事、评书、各式各样的艺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

长大后,自己创业,从国营企业下海,自己开公司做老板。有一次,天蒙蒙亮,我开车去接两个同事和我一起出差。

车子开在公路上,看到东方的鱼肚白,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天将晓,莫道君行早”。

忽然间,脑海间莫名想起了周扒皮的故事,自己还在暗忖:这么早,就带着两个弟兄出门赶路了,我是不是也是周扒皮啊?

十几年又过去了,偶尔一次看到了一篇文章,好像是纪实文学类作品吧,还原真实的周扒皮,文章仔细阐述了周扒皮的原型人物周富春的事情。

心中没有过多的涟漪,文学作品来源生活,不一定就是真的生活。

直到去年,偶然他看见一则新闻,作者高玉宝去世了。

无论是周富春,还是高玉宝,都是历史沧流中的一颗水花,随长河滚滚而去。

高玉宝的书仍在,但高玉宝与周扒皮已经很少人去提了。倒是一个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唐僧被无数人改编成了无数个版本。

一些感慨,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维摩居主人


我读第一本书是记的在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当时是借的,叫王老师作文选。

40年前的我大概是12岁左右吧,记得我们村公社有图书馆,好象是学校班主任开证明才能借到书,当时很多同学一块去图书馆去借书。

(我们村公社是当时最有名图书馆,小电影院,唱戏院地毯厂……想起来那时真好)

我那是作文实在写不出啥意思来,是在图书馆找到了王老师作文选书本,是它引导我学会了写作文的格式和内容,真是受意很大。哎,当时我们弟妹6个家里很穷。最后念到初中毕业就不念啦,现在有时候想起来多亏看了王老师作文选的书,才能写出想写的事来。

40年前还是大集体我们都小没有劳动力,以前是按工分给口粮,家里就我妈爸干农活,我们基本都念到初中就不念啦,为帮家里干活。


粉桃儿


记得小时候——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应该是在五年级之前,我从家里翻出一本《鲁宾逊漂流记》,书页早已发黄,那时还不懂什么是“名著”,也不懂得珍惜书,只是因为这本书纸质发黄,页副太小,不适合“叠宝”,才会幸免于被撕毁的厄运。那时根本没什么课外书,我连这个概念都没有,只是能识几个字,在百无聊赖时翻翻这本书。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之前的生活我并不感兴趣,在他在孤岛二十几年中的生活,才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最喜欢在夏日的傍晚,自己带着凉席,铺到平房上,翻开发黄的纸页,慢慢细读鲁滨逊的奇异生活,然后自己展开丰富的联想,幻想自己生活在某个孤岛,有烟有酒还有圣经,当然枪支也少不了。整个岛就是我的私人财产,我自己栽树,自己打猎,自己驯养动物,那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我现在的某些对生活的理想化还是源自小时候《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只不过现在这幻想里面加上了不可或缺的女人而已。这本书的某些段落我反反复复看过,印象深刻,但后来这本书遗失了,如果能留到现在,一定很有纪念意义。我前段时间还想再买一本《鲁宾逊漂流记》,缅怀一下少时的美好,但终未能买来。

再稍大一点我就得了几套漫画书。那是小舅在西安读大学期间给我带回来的,有整整一大包,都是成套的,中间偶缺几本,但故事大都能连得起来。我记得这些书中有几卷本的《少年狂侠》,还有几本《蓝细绳战士》,还有一套已经忘记了是什么名字了,只记得是关于格斗的。这几套书在我那书籍匮乏的童年是多么宝贵,而且在农村,小孩本来书就不多,而我这几套书都是日本漫画,可是引起一时轰动。这些书虽然难得,但我却没有珍惜,一些被同学借去了,没还我也没要。后来一些都被我陆续撕了,反而被同学借去的有可能幸存下来。《少年狂侠》讲的是一个头发垂到腰际的风流少年的故事,他发生在一个学校里,这个学校有自己的医院,有自己的警察局,有学生会,有黑帮,有各种组织,竟然还有一个被森林围绕的独立区域,里面全是黑帮,学校外面的黑帮、警察都不敢涉足——这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里面。这个少年是日本空手道冠军,曾有几次决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让人闻风丧胆。但他却是个高中生,并且狂妄不羁,放浪形骸,很是好色,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女更衣室。他有喜欢的人,却好色不止;他喜欢的人也喜欢他,处处忍让,并处处帮助他。。。。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这个故事的大体轮廓我还记得,现在想想还是忍不住笑起来。故事中当然免不了激情打斗、英雄救美之类的情节——浪荡少年,柔情少女,江湖中有我的名字,有我的故事,仁义卓著,铁血柔情,那时真激起了我不少的英雄情结。


百融杨俊


看到这题目,不禁一呆,再不禁苦笑。

我看的第一本书?第一本无疑是我8岁读二年级了才看见的语文书。那是一本只有汉字、没有插图、没有拼音,简朴得无法想象的书。但它是我人生见过的真正叫书的东西。

也许大家奇怪,读二年级了怎么才看见书?那是文革才刚刚结束的历史时期,一年级我老师手上也才一个自己编写的本子。下面排排坐的同学,不要说书,大概就剩下人了。每天跟着老师空喊白念了一年,写字也是大地为纸、木棍为笔。这一切是没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无法想象的。

现在在国内,有不少人怀念那个时代,说那时的国家多么公正,工作人员多么大公无私,大有要回去那个时代的追切。看了不禁一声叹息,哎!才吃了二碗饱饭,又想过苦日子。

那个时代人人没吃饱过,人人都破衣烂衫,当然公平,大家都穷光蛋,没谁瞧不起谁。但你真的想过这种衣食无着的生活么?恐怕是否定的,只不过把自己现在的失落视为社会的不公,又希望有过去的清廉。

历史永远不会回头,现在即使有一百个不好也比过去好,这是事实。我们唯有总结历史、面向未来才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富足,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还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吧!

注:我不是马屁党,前几天我还在人民网、新民网论坛大唱反调。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希望它更好!



我欲随波不逐流


我 阅看的第一 本 小说书名 为《哥俩好》,书 中主人公的诙谐、戏谑、幽默、搞笑的性格愉悦着我儿时的心灵,几天的时间,我将这 本不厚的小说阅看完毕。

不久 之后 ,我接触了第二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刚看到书名我误以为是科技书,误以为工人炼钢铁的书,本没有兴趣,只因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便随手翻阅起来,阅看了几页,才确定是一本小说。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境,主人公保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 胜利,那种舍身忘我、 勤勤恳恳、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和影响着我,我连续好多天将这本小说阅看完了。 保尔的精神和保尔那几句名言,激励和鼓舞着我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保尔的精神和保尔的名言激励和鼓舞了几代前苏联、中国、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的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 奋斗终身。

我看的第三本小说是《林海雪原》,杨子荣的英雄主义行为和精神振奋和鼓舞着儿时的我。


士心湘人


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当时是拿来当神话故事书读的,由于情节生动,给年少的我孩童时期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现在想想,唐僧师徒经历了的那种种磨难,但他们毫不退缩,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触动很深。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需向唐僧师徒四人学习,发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奋勇迈进! 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会取到真经。这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就象小婴儿学走路,即使摔倒了也不要害怕,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虽然是孩童时期就接触的中国古典名著,但现在读起来一样发人深省,因此,我也向小朋友们推荐这本古典名著《西游记》。




老乐新视界


严格意义上讲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狼图腾》,是我在上大一的时候读的;我出生在小县城,父母都是农民,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课外小说。说来惭愧,当同窗的室友问起你读过狼图腾吗?我说没有,他们都笑了,说作为一个西北人,没读过狼图腾确实不应该;我说我不仅没读过狼图腾,连四大名著原著我也没读过,我能感觉到那种鄙视的眼神,我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那夜我第一次失眠。从哪以后,我开始一本一本地读,如今算起来已有12年了,不知有多少兴趣爱好我是兴一样丢一样,唯独阅读一直保持到现在。阅读确实改变了我,我第一次去北京,不会因为北京的繁华而惊讶,第一次站上舞台,不会因为嘉宾的高贵而紧张,我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阅读能使人沉淀下来,能让浮躁心平静下来,我真的要感谢那些美好的阅读时光。 具体来说狼图腾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我有点模糊不清,也说不准,但是它确确实实让我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只能用心去领略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