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前言

自古以來,青藏高原一直以其極高的海拔和惡劣的生存環境,令世人望而卻步。然而,就是在這片土地之上,曾經興起了一個強盛的王朝——吐蕃。在歷代贊普的帶領下,這個青藏地區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北抗回鶻,東御大唐,南攻南詔,西進大食。開創了長達兩百年的繁榮局面。但如此強大的政權卻在沒有明顯預兆的情況下,在兩年內突然崩潰,從此再也沒能崛起。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曾經的高原雄鷹吐蕃王朝,突然崩潰了。世人關於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今天我們就挑選其中的三個方面來做詳細的分析。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吐蕃帝國疆域圖

第一種原因:外部入侵

  • 當時的吐蕃王朝對手眾多,強盛的回鶻大唐南詔,還有黑衣大食都是吐蕃的敵人。這其中,與吐蕃發生衝突最多的當屬回鶻和大唐。

就吐蕃與大唐的關係來說,雖然雙方曾經歷了長達一百八十年的戰爭碰撞,但長期的戰爭也消耗了兩國的有生力量,因此唐朝與吐蕃自公元821年(唐長慶元年、吐蕃彝泰七年)“長慶會盟”之後,就一直保持了和平的關係,沒有再爆發大規模衝突。關於兩國這段友好歷史的記載見於《冊府元龜》:“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吐蕃……南詔蠻……各遣使朝貢。開成元年(836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壓,充入吐蕃答賀正使。”同時《新唐書》也記錄了吐蕃使臣來唐朝貢的情景:開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論集熱來朝,獻玉器羊馬。”

因此,可以說吐蕃的滅亡和唐蕃之間的軍事衝突沒有直接的關係。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吐蕃士兵

  • 既然不是因為大唐,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吐蕃與回鶻之間的戰爭,最終將其拖垮了呢?答案是
    否定的,回鶻不但沒能給予吐蕃致命的打擊,反倒還給吐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就在吐蕃滅亡前的三年內,回鶻汗國遭遇了重大的國內危機,並最終導致滅國。

公元839年(唐文宗開成四年),回鶻宰相作亂,為彰信可汗誅殺,另外一名宰相“掘羅勿”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於是起兵造反殺彰信可汗,並擁立“馺特勒”為汗。剛剛穩定下來的回鶻又遭受了百年難遇的暴雪,導致大量牲畜凍死,靠遊牧為生的回鶻汗國再次遭遇重創。然而禍不單行,天災的餘威尚未平息,人禍便再次降臨。公元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即吐蕃滅亡的前兩年。回鶻大將俱錄莫賀舉兵反叛,“引黯戛斯十萬騎攻回鶻,大破之,殺馺特勒及掘羅勿,焚其牙帳蕩盡”,回鶻因此滅亡。與此同時大批流亡的回鶻人進入吐蕃,極大地充實了吐蕃的人口,在人口就是生產力的古代社會,這無疑是給吐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因此,回鶻汗國也不是吐蕃滅亡的直接因素。

既然吐蕃最大的兩個威脅都已經排除了。那麼還有什麼力量足以令吐蕃亡國呢?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吐蕃士兵

第二種原因:天災疾病

  • 自古以來,西藏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惡劣的環境就曾造成了多次天災與大規模的疾病流行。歷史上著名的
    松贊干布以及金城公主都是死於蔓延的疾病。就在吐蕃滅亡的前兩年,西藏地區就遭遇了一場天災。

《賢者喜宴》記載,公元839年,西藏地區發生了大地震,此次地震危害甚廣。西藏地區大量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不僅如此《巴協》還記載,“拉薩出現霜災,莊家生鏽病,發生旱災、獸瘟和人疫。”而大唐方面對於這次災難的記載則見於《新唐書》:“開成四年(839),(吐蕃)國中地震裂,水泉湧,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飢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間夜聞肇鼓聲,人相驚。”這場大災難給吐蕃國內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吐蕃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況且,不同於塞外遊牧民族,吐蕃的社會經濟以農業為主。因此即便是某地發生天災,也不可能造成全國性的失控。因此,綜合分析,天災也不是吐蕃崩潰的根本原因。

既然又排除了天災和疾病的因素,那麼我們只能在吐蕃的統治集團內部尋找原因了。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布達拉宮

第三種原因:國家內部不穩

吐蕃發源於環境惡劣的青藏高原地區,雖然在之後的擴張過程中,吐蕃的版圖一度到達了中亞地區以及河西地區,但西藏地區仍為其統治的核心。但由於西藏地區惡劣的環境,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吐蕃龐大的戰爭機器。因此,對於吐蕃來說,以戰養戰

成了維持龐大帝國的唯一途徑。可以說,吐蕃國力的強盛與否,完全取決於前線戰鬥的勝負。


大唐安史之亂時期,吐蕃趁機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土地,國力達到頂峰。但隨著安史之亂結束,大唐逐漸恢復元氣,吐蕃的進攻也不如之前那樣順利了。因此吐蕃軍隊不得不進攻一些防守相對較弱但資源十分貧瘠的地區。長此以往,依靠戰爭支撐的國家經濟逐漸入不敷出

以戰養戰政策的失效,是吐蕃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

吐蕃曾興盛200年,為何卻在兩年之內衰落?詳解其滅亡的三種原因

朗達瑪遇刺圖

  • 除了經濟方面的問題,吐蕃的政治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一直以來,吐蕃的政治都深受宗教影響。圍繞著國內的兩大宗教,吐蕃國內展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這兩大宗教就是本教佛教

長期以來,吐蕃國內流傳的都是本教,逐漸在朝廷內部形成了本教勢力一家獨大的情況,嚴重威脅了贊普的權力。於是吐蕃王室將佛教引入西藏用以制衡本教的勢力。然事與願違,本想靠著兩方勢力的爭鬥更好控制朝政的吐蕃王室卻始終難以找到雙方之間的平衡,無奈只能是一方做大即打壓一方。由此招來了兩派的憤怒,歷代贊普多有死於宗教鬥爭之中的。其中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正是死於佛教勢力的手中。

因此吐蕃國內的宗教鬥爭也是吐蕃滅亡的重要原因。


結語

總的來說,吐蕃的滅亡是一種不可挽回的大勢。無論是大唐、回鶻還是人力不能相抗的天災都不是吐蕃滅亡的根本原因。導致其滅亡的原因正是其政府本身。吐蕃的擴張戰略使其不得不依靠不斷的戰爭來維持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而緩和龐大帝國內部的各種矛盾。一旦戰爭機器難以繼續運轉,這個龐大帝國的生命力也就終結了。而吐蕃國內的宗教矛盾則充當了加速國家滅亡的催化劑,使得原本強盛的吐蕃王朝,在短短兩年之內便分崩離析,並且此後再也沒能崛起。

參考文獻:

《冊府元龜》

《新唐書》

《賢者喜宴》

《巴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