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大家怎么理解?

心道者


何谓神,神既是你自己的心。何谓自然,自然既是世间万物。术既是如何面对自然的方法。道法自然,既用心体会世间万物,明了其正道,用心做人!如此!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道是内心的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

有道才能成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是普通的人。精神,品德就是道,道法自然即是道应该合乎于人理,天理。如来:功到自然成!

这个道不好解释,大体包含世间所有东西。这里是指心中所想的事。

道理法度

道理:

1.事物的规律:热胀冷缩的道理

2.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你说话很有道理,我完全同意。

3.办法;打算:我自有办法。

法度

1. [law]∶法律制度

2. [moral standard]∶规矩,行为的准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汉· 贾谊《过秦论》

遵守法制

法制

1. 法令制度。

《管子·法禁》:“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 汉贾谊《新书·制不定》:“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钧金束矢》:“夫圣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强纵暴,有举其官者矣,安用讼哉?”

2.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根据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法制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

严复《原强》:“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备而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事至纤悉,莫不备举。”巴金《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治》:“这就说明发扬民主要讲两方面,一方面要讲勇气,一方面还要有健全的法制来保障。”

3. 犹方案,格式。

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须差近臣,往彼密为经略,方可预定法制,临时不至差失。”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旧曲韵杂,出入无常者,因其法制未备,原无成格可守,不足怪也。”

道教教义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思想《易经》为伏羲、周公、孔子三圣创立,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则为易经作《易传》,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东汉时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间,留贤在野,怨咨不生。”

教义

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道理思想。





金石有道


道法自然,是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也说,道在神之先,不知其名而谓之。\r

老子深信大道宇宙在神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人在这里其实指的是千万平民,地则是指诸侯,天是指天子和神。\r

而道是在这些之先的,宇宙自然衍生出来的规律如来,是出自佛家的经典,感叹世界如恒河沙尘,无所如来,无所如去,后来被中土佛学信徒形容大觉者。\r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道是本质,术是表象,道以不变应万变,而术可千变万化。\r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r

道是内心的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有道才能成更高的术,有术无道只能是普通的人。\r

精神上,品德就是道, 道法自然即是:道,应该合乎于人理,天理。如来: 功到自然成!\r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r

你没有道的基础,要术何用,亦走不远,你有道,无术,可以遵道为基础去学术,必可成大气也,大觉者,洞悉市场瞬间千变万化,轻松进出不同寻常的,但却符合内在市场的逻辑。所为:道法自然,如来也。\r

老子在远古就能参悟人性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用简单明了的词语讲解人应该怎么去做一个智者。\r

佛学之精神,还是融汇了老子的道于术。吾本愚钝,参禅悟道久亦,终不得正果,因为只有术没有道,所以走不远;今终于拔开迷雾,得见光明,善哉善哉,道德经神也。








卧雪堂观守山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是电视剧天道的一句台词,并非出自《道德经》,所言之意将神、道、佛做了恰如其份诠释。

但所言之“神”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神仙,因为不论是神仙,亦或是西方所讲的上帝,都是人格化的创造者,都意味着主宰,意味着可以控制万物,但道并不是这样,道德经中有言:“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意思是道生万物而不占有,道做任何事但不讲这是自己的能力,道有功劳但是从不居功,一切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所以正如我们常讲的心神,这里的“神”是指人心,也可以讲是合乎其道的人心。道德经有言:“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意思是修道要一步步来,人先取法地,地再取法天,天再取法道,道才能够代表自然。至于我们为什么取法地,是因为我们与大地最为亲近,大地像母亲一样,包容我们的一切,无论是乱砍乱伐,亦或是肆意挖掘,大地并无言语、并无举动,并没有什么我们所讲的反扑,只是静静的看着我们,自作自受,自生自灭,虽为不仁,却是大仁,此即为道。修道即修心,一步步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合乎其道的人心,即道,即自然,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

至于“如来”,佛经有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意思是如来,是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即无来无往,即来即往,来即是往,往即是来,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奶茶爱尚咖


首先说明,“神即道”这句话不是《道德经》的原话,《道德经》里只有“道法自然”这个成语。

也许,这个“神即道”的“神”指的是一种“德”,人的某种情志。也可能在这句话的前面还得有关于“神即道”的相关铺垫,要不然,是没法理解“神即道”这句话的,因为在老子的思想里,似乎神与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这个“法自然”意即“法”“自己的样子”,自,自己;然,样子,道法自然就是效法自己本来的样子。

老子在论述道、天、地、人者四者之间的关系时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说:在这四者中,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身而自然而然。

为何万物要法道,而道却法自然呢?因为道生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却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独立存在,它不以任何外力为依赖,在它之前没有任何东西,到了它那里,就到了万事万物的起始和源头了,它只能取法自身的自然而然。

老子的道论思想,是对商周盛行的上帝(商周时期就这么称呼)、神鬼等信仰崇拜的彻底颠覆,他是中国“仰望星空”追究世界本源的第一人,他构建“道论体系”揭示了中国古代先哲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层思考,提出了人类社会应该遵道而行,遵循自然规律的重大命题,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这就是道法自然的本意。


问道黄老


万人悟道有万千道,如果能用言语去表达的话,就不是道了。

简单来说,凡积极的,向上的,与人为善的,与社会有利的,都是正道。

道非言传能讲,能言传的都是讲法,而非讲道。正所谓以法正道。

凡图记多识广人前卖弄的,非道,不符道本身。

凡言语谈道的,太粗浅,只能代表所说之人的思想或者他从书事人物所悟之感,非道,不符道本身。

这就当我们闲暇之余的人生哲理吧。虽符合道理,但是道,也非道! 若非灵根深种,哪来的修道悟道,都是自欺欺人罢了,与其如此,不如好好做人,好好干一番事业。我到觉得,那些企业大咖能更合道。他们若非道 研究的深,岂能如此成就!!!如果天天蹲坐道观寺院能修道悟道,那道也太简单了点。

道本心,心本自然

修道不如修心

心成道近

!!!!!!


氵冗丶默灬


🤷‍♂️🍀据道家理论回答这一问题。

💓神:此处指心。此心特指与后天之心并存的,如不修心,一辈子得不到使用的先天之心。

道是无形无极物质。先天之心是道中的一个成员,道把它派到人体中,按配置,是让他受制于后天之心的。只要心念不静或不净,先天之心便不能发挥其作用。先天之心与道同性同体,所以说神即道。当先天之心,无后天之心的杂念干挠时,即可见证先天之心和道,并能见证此心与道是合一的。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句子。该章告诉我们:混沌的道,先天地而生,无声无形,独立不改……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称它的字为道,再牵强的称它的名为大。大叫动,动叫远,远叫返此为规律。所以道有道的规律,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规律,国王治国有治国的规律……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道以无极之动静制御万物有极之动静。)


认朴明心


一部《道德经》引无数人士竞猜想。注解了上千年,即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也会有诸多的解释。为何?不在一个纬度,我们不懂老子也。所以任何的注解都是个人的猜想而已。

古人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素读”。即对文章“不求甚解”的去读。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久而久之自然会砸吧出些滋味来。

老子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本身那个道了。

顺便再啰嗦一句,中医也是道,所以很难用语言解释明白。


老馬識途1


神即道,道法自然,其实再加两个字,如来。

事实上,儒、道、佛三教原来同一道,道德经中,老子主要是用冲、渊、湛等比拟世间万物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等对道的描述,神可以是民间传说的各路神仙,也可是西方所指的上帝,讲的都是大道,与上帝、太极、玄空等一样,主要用来说明宇宙的起源,万物生成前的那种无极而太极的那种状态及规律。

人类作为万物演进的一个历史片段,由于其自身受到维度空间的限制,古人说不清楚,科技发达的今天或以后也不一定能讲明白,更不可能用今天所谓的科学实验及精准的数据来定义,但其蕴涵的规律一直是在推动和制约着万物的演进。

道法自然,无非是人类一直试图在探索何谓自然,自然的运动形式,自然对人类是如何影响的内在规律,尔后才能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句空话以及无奈的听天由命~~~





天元yimin


神既道,道即是神,这句话是圣经中的,原来神是存在的,道也是存在的,神和道本是一个。同是无形,无相,无痕又无处不在,道德经:道生一,既混沌,一生二,既阴阳,二生三,既天地人,三才立而万物生。创造宇宙的是道也是神。


一梦千年137728258


“道法自然”出现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什么是自然?在《道德经》中,“自然”凡五见。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这五见“自然”全作“本身的样子”讲,与今天的“自然界”的意思不同。自然,即自身的状态,本来的状态,即先天存在的宇宙本真。

道法自然。”道的概念大于天地,而小于“自然”,“自然”即自身的状态,它是先天存在的宇宙本真。道虽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独立以自己的状态运行,但并没有超然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还表明了一种依存关系,人取法地,通过大地获取生活所需——当然,人在从大地获取的同时,也存在着“靠天吃饭”的因素;地取法天,大地从上天获得阳光风雨;天取法道,天按自然的原则、按道的原则行事;道向宇宙的本真看齐,始终没有脱离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