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去天水許多人都會去伏羲廟、麥積山、大地灣、南北院子看看,畢竟天水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還是影響力巨大,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天水的雙玉蘭堂,可是如果提起來齊白石,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天水麥積山區的甘泉鎮上就有兩株樹齡超過800年的老玉蘭樹,雖然歷經歲月的風霜雨雪和世間的殺伐戰亂,依然茂盛生長,它們就和甘肅前省長鄧寶珊先生,和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大有關係了。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第一次看到那兩棵大玉蘭樹是在冬天,就是寒冷的季節也能想象得到它繁花盛開的樣子,待真的在玉蘭花開的春天目睹它的燦爛灼華,那就更是為之震撼為之傾倒,這樣的奇景,這樣的奇樹,竟然就生長在素以乾旱荒涼著稱的大西北,如果產生這樣的錯覺也不是您的錯,是我們的宣傳推介和品牌營銷太落後太遲鈍。

西北乾旱是實情,卻不是任何地方都缺水,天水得其名肯定是有原因的,可以想象在幾千年前大地灣的先民們就生活在這個廣袤的區域,當時的天水注定是山水靈秀林木茂密,從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就能體會到天水歷史上肯定不缺水,到了近代,天水還有許多的溫泉和甘泉,北流泉、龍泉、玉泉、官泉、馬跑泉等都為當地人所稱道,自然地處通往麥積區石窟交通要道上的甘泉鎮也就聲名遠播。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人杜甫流寓秦州,曾遊其寺賦《太平寺泉眼》詩篇,可見在這個時期已經有太平寺了,而且此地的泉水已經是聲名顯赫,因為泉水盛大也就有了甘泉寺的另一個稱謂,甘泉寺周邊也就繁盛起來一個商貿發達的甘泉鎮,玉蘭古樹、春秋古柏、太平古寺、杜甫草堂、甘泉古鎮,這裡成為國家第二批特色小鎮也就順理成章了,以甘泉鎮為基礎的玉蘭小鎮也就被寄予厚望。


太平寺就處在甘泉鎮的一個角落裡,規模不大卻深藏寶貝,一棵樹齡超過2500年的春秋古柏見證了太平寺的興衰歷程,寺裡的兩株玉蘭樹,高約二十五米,圍約二米,如此高大茂盛的玉蘭樹,在西北高原上實乃罕見,就是經多見廣的我在全國其他地方也沒有見到過。還沒到跟前就被濃郁的香味吸引,雖然到了花期之末仍然是滿樹繁花,地上更是落花繽紛意境深遠,用“滿園繽紛飛玉麟”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這兩棵武當玉蘭古樹成了佑護甘泉鎮,降福天水市的吉祥物。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這兩株玉蘭樹不僅是國內玉蘭樹中年齡最長的,在世界上恐怕都難覓同蹤,究其原因也只能歸功於這口甘泉的滋潤吧!據說它旱不竭,冬不凍,以泉水清冽甘美聞名古今,玉蘭樹之所以能存活至今且不見凋零,而且依舊繁茂茁壯,自是稟性靈異也與水土有關。有人說起來此泉的妙處禁不住眉飛色舞,女飲膚色白皙,男飲體格健壯,在天水漂亮女孩又被稱為天水白娃娃,相信也與當地的泉水有關。

因為處在去往麥積山的交通要道上,又有甘泉寺泉水的潤澤,武當玉蘭古樹的知名度是越來越高。一九五四年鄧寶珊先生曾題“萬丈光芒傳老杜,雙柯磊落得芳蘭。”的詩句,後來又去北京請國畫大師九十五歲的齊白石老人書寫“雙玉蘭堂”四字。一九五九年國慶節,鄧寶珊和吳鴻賓同志託麥積山文物保管所將白石老人所書做成白底蘭字的匾額懸掛於寺內殿宇門上,故“雙玉蘭堂”由此得名。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天水的市樹是國槐,市區超過幾百年的古樹名木也有很多,這些古樹就是天水古城歷史脈絡的見證者。經過多年的推廣,銀杏在天水也已經能形成景觀,秋天觀看黃葉飄飛也是一種樂趣,這幾年黃金大道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強。天水的市花據說是月季,秦安的月季就很具知名度,我倒以為憑著甘泉寺兩棵超過800年的武當玉蘭樹,將玉蘭文化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天水古城的新名片是很有必要的。

種種跡象表明天水也確實確實在向這個方向發展,許多街道的行道樹和公園、街心花園都開始用玉蘭樹做裝點,甚至部分街道的路燈都是玉蘭花苞的造型,這個春天秦州的玉蘭古巷能夠火得一塌糊塗,就是天水玉蘭文化厚積薄發一飛沖天的明證,有依託有基礎,有底蘊有市場,如何引導如何做大做強就是個大問題了。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伏羲廟、麥積山石窟、大地灣文化遺址、南北院子等都體現著天水的文化厚重和歷史積澱,隨著高鐵的通車,機場航班的增加,還有麥積山風景大道的全線貫通,以麥積山景區為龍頭的天水旅遊必將迎來客流的井噴,提升配套服務,提供差異化旅遊產品,已經成為必然。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提升等當務之急,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的需要,適時推動天水玉山蘭灣生態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設施農業與高科技農業、循環農業有機結合,集農業生產研發、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創新型農林產業高地就顯得很有必要,相信這也是未來天水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的殷切呼喚。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融入天水古城的特色餐飲、特色建築,融入伏羲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大地灣文化等元素,發揮放大“雙玉蘭堂”玉蘭IP的品牌文化價值,帶動區域農業產業化的提檔升級,促進玉蘭全產業鏈的形成發展。使之成為生態優良環境友好的西北山地丘陵型生態田園綜合體的典範,真正成為天水繼尋根祭祖遊、名城古韻遊、石窟藝術遊之外,最具魅力的隴上江南農林生態遊的傑出代表。


齊白石題字,800年玉蘭花能塑造成天水的新IP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