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实力如何?为什么一定要打下斯大林格勒?

0诗意0769


1942年9月3日,德军第6集团军正式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此时的第6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军和4个步兵军,共11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总兵力20万人。实际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并非只有第6集团军,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该装甲集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南面的突击,将这两个集团军合起来统计是较为适宜的。第4装甲集团军辖下还有一个第4罗马尼亚集团军,总共拥有10个师,分别是7个步兵师(3个德国师和4个罗马尼亚师)、2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总兵力15万人。这样德军十几万在斯大林格勒附近投入的兵力达到了35万人,坦克的力量较为薄弱,只有250-300辆。由于相当一部分德军要对斯大林格勒实施封锁,在北部和南部建立对外防御阵地,阻止苏军不停的反击,实际投入到城市突击的只有8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即便在最高时也没有超过10万人。



对于斯大林格勒这一城市,起初在德军的进攻计划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将占领斯大林格勒作为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是提到德军两大装甲集团军将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会师,完成对顿河大亚湾地区苏军野战集团的合围。对于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只是提出“近一切努力到达斯大林格勒城本身,或者至少将其纳入我军重武器的有效射程,使其无法再起到军工生产中心或交通枢纽的作用”。在德军前线指挥官看来,如果在一场快速的突袭下以较少的代价占领斯大林格勒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在外围封锁它,只要能封锁住伏尔加河的航道和斯大林格勒的地面交通线并用重炮摧毁其军工厂就完全达到了战略目的,任何代价高昂的攻城作战都是毫无必要的。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德军进攻计划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必须要占领斯大林格勒,将其作为德军防御阵地的东端支撑点,这些命令是在后来才发布的。当时的战略形势是德军已经开始向高加索方向展开了主要的突击,原本以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抵抗已经被摧毁,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军将是较为容易的,为此只部署了第6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推进,很快第6集团军遭遇苏军强烈的抵抗,无法继续推进,鉴于苏军在第6集团军当面集结了大量兵力,对深入高加索的俄军侧翼形成的严重的威胁,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决心将战略重心转回到斯大林格勒方向,歼灭当面苏军。为此第6集团军得到了大量的援兵和优先的补给,第4装甲集团军也从高加索方向调回,加入到斯大林格勒的突击中,从这一刻开始,斯大林格勒成为了德军最主要的战略目标。


之所以陆军总司令部决心对斯大林格勒城实施全面占领,主要是出于以下的战略考虑,即德军在高加索方向的攻势已经由于兵力不足而暂时陷入停顿,要想恢复那里的进攻并最终占领巴库就只能从斯大林格勒方向抽调部队(德军后方已经没有任何战略预备队),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的坚守和外围附近持续发起的反攻牵制到德军B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德军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从而大大缩短正面的防线和推进到较为适宜防御的有利地形(伏尔加河一线),腾出必要的兵力和物资增援高加索方向。无论如何,德军必须尽快结束在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从而将大部分机动部队和空军调往高加索,德军无力维持两个方向的攻势,就这样斯大林格勒成为1942年东线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场。


战略论


第六集团军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本身,已经证明这是一支强悍的部队,后面各种对保卢斯的评价,也多有以成败论英雄的味道。单纯军事观点,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到莫斯科城下,古德里安违命撤退时,就是一个关键点,德军到了这个点上,兵力扩张和后勤线延伸都到了极限,而在战争开始前,德国人以自己特有的精细,计算出的苏联兵力二百多个师,也已经完全消灭,德国人已经达成战略目的,不幸的是苏联搞了一套“影子部队”的把戏,正是这个点上开始发力。



而德国到此时,还沉醉在先期的胜利当中,居然还没有开始总动员!迷信靠原来这些部队就能解决问题。斯大林格勒原本并没有特别提出需要占领,德军原本的计划是两大集团在此会师,对斯大林格勒只需达成控制,终止斯大林格勒的水路枢纽和重军工作用即可,一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也不光是第六集团军,还有第四集团军一起进攻,结果把城市大部分大下来后,双方在对德军不利发挥的绞肉巷战里,军事压力并没有减轻的情况下,高层把第四集团军调走,朝高加索方向用兵,后来高加索方向不顺,还指望斯大林格勒这边尽快解决问题,又把第四集团军朝回调。第六集团军则不止一次的在离胜利很近的地方,停止进攻,为什么?等后勤等补给!


早在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前,这支部队就该好好修养补充一番了,但无论是元首希特勒,还是大本营参谋部,都还在把这支部队当刚出发时,那支完整充足的部队一样使唤,老实说,也就是第六,第四集团主观能动性强,一直保持着德军横扫欧洲的荣誉感,而苏联还在德国头三板斧打击下的懵圈状态里没完全醒过神来,德军才得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依旧保持神勇,后方对第六集团军的补充上来说,基本就是战略范围的,很勉强的添油战术,等冬天到来,整个第六集团军陷入弹尽粮绝的状态,这口锅保卢斯一个人背不动!


李三万的三万里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德国第六集团军已经是一支丢了军魂的部队,外强中干,大不如前。

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第六集团军跟着他们的指挥官赖歇瑙元帅来到苏联南线战场,每每在关键时刻屡建奇功。战争初期,第六集团军的任务是负责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防御,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顺利完成任务,他们打退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猛烈攻击后,又去支援克莱斯特指挥的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向乌曼推进的任务。由于天气问题,克莱斯特的德国第一装甲集群不仅要艰难得向乌曼推进,还要抵御苏军在其左翼的积极反击。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帮助第一装甲集群顶住左翼的苏军攻击,第一装甲集群方才顺利向乌曼推进,他们和第十七集团军在乌曼对苏军进行“乌曼合围”。


第六集团军在帮助第一装甲集群抵御左翼攻击的时候,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赖歇瑙依然率领他们突进到了基辅。基辅战役中,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同时对基辅两侧实施突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对苏军完成“基辅大合围”,基辅沦陷。基辅战役后,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向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突进,第六集团军强大的攻击力让沿途的苏军心生畏惧,第六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东南地域与第二集团军会合,共同抵御苏联元帅铁木辛哥部队的反击,以保障向莫斯科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1941年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了龙德施泰特元帅成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德军前线的紧张局势让赖歇瑙耗尽心力,他于1942年1月12日突发心脏病而死。

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任命保卢斯为第六集团军的新指挥官,可是保卢斯真的替代不了赖歇瑙。赖歇瑙元帅是第六集团军的军魂,在第六集团军全体官兵心里,赖歇瑙是英雄,而他们认为保卢斯比起军人更像是一名科学家,第六集团军的官兵对于保卢斯的质疑,使他们在战斗中不会像追随赖歇瑙时那样奋不顾身。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六集团军共27万兵力,3400门火炮和迫击炮,350辆坦克,1100架飞机。1942年7月17日,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开始向顿河河岸发动攻击,原本计划几天就能结束的战斗,却持续了1个月还未能成功,希特勒只好调集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去增援第六集团军。8月23日,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从北部进攻斯大林格勒,但是他们没能成功,于是保卢斯请求希特勒增派3个师前来支援,第六集团军开始占领斯大林格勒的绝大部分区域。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巷子内,打得异常辛苦,军官和士兵们心里常常在怀念赖歇瑙老元帅,以致于他们被包围后,在军事会议上,当面对保卢斯说:如果是赖歇瑙元帅的话,肯定不会让部队被包围。

战场上,当军官和士兵对于最高指挥官存在质疑的时候,这样的部队很难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斯大林格勒时的第六集团军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支让苏军闻风丧胆的部队了。希特勒没有带过兵,他对于带兵打仗不是非常了解,失去军魂的强大部队需要与新指挥官进行磨合,否则很难产生强大的战斗力,这造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斯大林格勒周边的高加索油区储油量惊人,整个苏联的90%石油都是来源于这个地区,希特勒一直希望为机械部队解决石油匮乏的问题。当德军攻击高加索地区的时候,肯定会受到苏联军队从德军北翼发动的反击,为了能够保障德军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行动能顺利进行,斯大林格勒这个交通枢纽至关重要。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德国不能输的战斗,德军在莫斯科新败,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希特勒需要一场胜利来让德军恢复士气,可惜他把任务错交给了一支战斗力大不如前的部队。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军魂至关重要,丢失了军魂的队伍只有找到新的军魂才能再次焕发出自己的实力。赖歇瑙元帅的去世,让第六集团军失去了军魂,他们不适合去完成攻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可惜没有带过兵的希特勒不懂这个,于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败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梦毁于自己的用人不明。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先说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实力吧:

德军第六集团军由保卢斯上将指挥,下辖A、B两个集团军吧,由第4航空队负责提供支援。在A、B两个集团军群的后方,又有第二线兵力,由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构成。德军兵力总计60个德国师,其中10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还有有43个师的附庸国部队,共有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7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640架作战飞机。

苏联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中将),由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组成,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加入会战。

1942年元月,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惨败,一路凯歌的德军终于碰到了硬钉子。但是希特勒依然靠他高超的演讲技术,鼓动着德军继续进攻,他决定再次集结200个师对苏联发动第二轮进攻。我认为希特勒在惨败后决定进攻斯大林格勒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治原因:斯大林格勒以苏联领导人命名,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和精神意义,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将对斯大林的个人威信和苏联人民的抵抗意志造成重大打击,彻底扭转莫斯科战役以来对德军的不利局面;

2.经济原因:斯大林格勒是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也是苏联南方的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卫国战争爆发后迅速转产坦克。(二战时,苏联的坦克生产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如果失去斯大林格勒,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战争局面将迅速向德方倾斜,历史将由此改写。

3.军事原因:1941年,德军以“闪电战”迅速占领乌克兰。斯大林格勒成为莫斯科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斯大林格勒失守,苏联将彻底失去南方地区,来自盟国的物资支援也难以运输至莫斯科和其他地区(具体参考苏联版图)。

4.国际原因:占领斯大林格勒,德军可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支援轴心国意大利,合力进攻高加索地区,夺取苏联的粮食、能源、工业基地。甚至会进一步刺进轴心国日本,促成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导致苏联两面受敌,造成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不利局面。

码字不容易,希望来个赞!!!


冲锋舟舟长


德国第6集团军是保卢斯元帅指挥的斯大林格勒主攻部队,1942年时属于B集团军群序列。不过二战中有两个第6集团军,一个是我们熟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军覆没的部队,另一只是1943年原第6集团军覆灭时,由曼施坦因部队分出来的“霍利特战斗群”(Angriffsgruppe Hollidt)重建的部队。

不过,这两支“第6集团军”都属于德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后者因为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没啥关系,就不多说了。

最初的第6集团军其实是德累斯顿的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改编的,而且改编后番号是国防军第10集团军,指挥官是瓦尔特·冯·赖歇瑙元帅;波兰战役时德国集结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与14、8集团军共计33个师的部队组成了这支大军团。

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导火索”的战役中,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正是中军主力,进攻的矛头。战争进行一星期后,波军两个集团军被重创,第10集团军已经近抵华沙城下,下属第16装甲军一路突进,波军几乎无法抵挡。仅两个星期,第10集团军就与第8集团军一起攻占了波兰中部,几乎包围了华沙。

这一仗,第10集团军的装甲部队表现非常出色,有力的贯彻了“闪电战”的概念,虽然是德军打的第一仗,但官兵们依然展现出极为勇敢的特质。战役过后瓦尔特·冯·赖歇瑙升为上将,第10集团军也改换了番号,称为第6集团军。而第10集团军这个番号由德国驻意大利国防军司令部继承了。

由于英法的宣战,第6集团军随即进入了B集团军群序列,在冯·博克将军的率领下开始了法兰西战役,这次作战B集团军群与通过阿登山区奇袭的古德里安部队形成了一把大钳子。第6集团军先在荷兰与联军鏖战,干掉荷兰后又攻入比利时,比利时国王不得不投降赖歇瑙。最后第6集团军一路打到被誉为“法国花园”的卢瓦尔地区,可谓神勇异常。此战后,赖歇瑙也得到了元帅的军衔。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第6集团军依然由赖歇瑙指挥,依然划归龙德施泰德的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同序列的有第11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第4航空舰队(第2装甲集群后也转入南方军序列),他们的目标是直插乌克兰,夺下基辅再通过顿巴斯攻入高加索。

第6集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与第1装甲集团军和17集团军一起放到了基辅防线的正面,但攻击发起后,虽然第1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第6集团军却表现的非常窝火,一直都被阻截在第聂伯河边。

不过当希特勒修改过的放弃进攻莫斯科,对基辅苏军进行“大包围”战略实施后,第6集团军又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特质,他们经历了连番苦战,与成片的苏军面对面拼刺刀,最终扎紧了口袋与第2集团军一起围歼了苏军5、21、38、26等集团军,最后攻占了基辅。整个基辅战役的后半段“大包围”,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围歼战,第6集团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战争结束后,赖歇瑙的反犹神经再次爆发,他率领第6集团军部分部队对乌克兰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系统化、集团化大清洗,他们命令犹太人脱光衣服走近巴比亚尔峡谷,然后用机枪屠杀他们,2天就杀死了33771人。从这事来看,第6集团军也不过是只屠夫军队。

赖歇瑙干的事儿不止屠杀犹太人,还有那个著名的“抓住苏军政委一律就地枪决”的命令也出自他手。不过继任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很快就撤销了这道找事儿的命令,理由是会无谓的激起苏军的决死之心,但据说命令执行的并不彻底,第6集团军依然会枪毙抓到的苏军政委。

1942年5月,哈尔科夫的战斗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队向德军发动攻击,但铁木辛哥元帅的大军在第6集团军、17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面前翻了个大船,苏军攻势被以第6集团军为当面的德军挡了下来,在德军增援的包抄下,苏军第9集团军被打得全线崩溃。之后第6集团军又对阵了苏军第6集团军,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帮助下合围了苏军6、57、9、38集团军。

一番鏖战后,苏军6、9、57集团军主力全部被歼灭,铁木辛哥元帅损失了全部的1200多辆坦克以及2000多门火炮,还被干掉了西南方面军副司令费多尔·雅科夫列维奇·科斯坚科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扬尼斯中将、57集团军司令波德拉斯中将、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气得斯大林挖苦铁木辛哥:“打仗不靠数量,应该靠本事!”

总的来说,第6集团军是一支很能打硬仗的部队,德军主要的攻伐中几乎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对阵苏军方面,第6集团军也非常善于应对对方的硬拼,以至于在1942年莫斯科保卫战后,他们成为了德军的绝对的主力和中流砥柱,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发挥的相当出色,指挥官保卢斯更成为希特勒面前的大红人,第6集团军可谓占尽了荣耀。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末打到1942年4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惨败告终,苏军稳住了战线并开始酝酿大反攻,南方集团军群成为德军唯一的希望。但是,因为基辅战役的影响,德军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因此希特勒暂时放弃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计划,转而寻求南部战线对高加索地区的突破,以再次夺取战略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部重镇,拥有伏尔加河枢纽之称,同时它也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城中的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和平年代占据了全苏联内燃机产能的一半,战争时更成为重要的坦克工厂;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通着这个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顿河平原的粮食以及高加索的石油源源不绝的通过斯大林格勒再加工后输往各地,夺取了这个地方,对苏联无异于一次重创。

而且地缘上斯大林格勒极为特殊,占据了这块地界,德军可以从容的通过伏尔加河布防,以获得喘息的机会,同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至阿塞拜疆等范围都将被割裂,德军如果能进一步控制这些区域,便等于控制了黑海,甚至在大战略上还将威胁到西亚、北非的态势平衡。

当然,近在眼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德国经历了1942年的战争,已经有些气喘吁吁,资源、油料、粮食、衣物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缺,因此它们急需拿下一块可继续支持的要地,将战争继续下去。

反过来苏联失去了这块地方,无疑也是一大重创,莫斯科将陷入德军的半包围之中,他们无法分出更多的兵力阻止德军向乌拉尔地区进军,甚至德军完全可以沿伏尔加河的水路直抵乌里扬诺夫斯克,这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莫斯科能不能再继续守下来都是问题。如果至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再遭遇危机,苏军真要退入西伯利亚了。

所以德军实在放弃不了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诱惑,尽管战略态势上德军整体比较颓丧,但喜欢冒险的希特勒无法放弃这种豪赌的诱惑,况且中央集团军群眼瞅着已经不行了,南方集团军群必须动起来,进攻伏尔加河及高加索地区,为德军其它部队赢得喘息之机。

曾经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的费尔多·冯·博克元帅在赖歇瑙去职后继任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职务,为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南方集团军群之后被一分为二,重新划为A、B集团军群,冯·博克成为B集团军群司令。

B集团军群发动先期突击后,第6集团军由控制的哈尔科夫地区出发,攻向斯大林格勒方向,苏军21、28集团军进行了防线拦截,但依然没能阻止第6集团军的突破,不过这段时间希特克开始了自己的瞎指挥,对着前线指手画脚,结果因为作战方针冲突免掉了冯·博克的B集团军司令。

保卢斯第6集团军一直打的比较顺风水顺,以至于这支部队给了希特勒一种苏军不堪一击的错觉,因此第4装甲集团军被遣往A集团军群陪克莱斯特打顿河,B集团军群能打的就剩下第6集团军。

比起怠惰又轻敌的希特勒,莫斯科方面的反应激烈的多,斯大林先是成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把赫鲁晓夫派去当军委委员,铁木辛哥任司令,之后又觉得铁木辛哥不行,于是给21集团军司令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发了个中将军衔,随即让他代替了铁木辛哥的位置。就这斯大林还不放心,把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派去当“统帅部代表”压阵,同时让朱可夫带着3个集团军增援。

这种“豪华阵营”换谁都得哭出来,第6集团军就这样迎着苏军上了,7月17日他们正式突击到斯大林格勒郊区,保卢斯很快将部队又分为南、北两个突击群,分别以14坦克军和24坦克军为矛头攻城,很快就达到了城西的顿河岸边。之后苏军64集团军背水一战后无法抵挡,遂被德军占领了河岸,刚刚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总司令”几天的铁木辛哥就因为如此被斯大林撤职,换上了戈尔多夫。

保卢斯的麻烦很大,兵力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在苏军层层设防下,德军的突击兵力不断受挫,虽然依然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矛头却已经不再锋锐。尤其是坦克的损失很麻烦,德军根本就没法补足,第4装甲集团军被希特勒一会儿支援A集团军群,一会儿回援B集团军群的乱命搞得欲生欲死,在华西列夫斯基到任以后,苏军更是对第6集团军的推进展开了殊死搏杀,硬是拿人命挡住了德军1个月。

8月23日,第六集团军的坦克部队突破顿河,一直杀到伏尔加河岸边,华西列夫斯基最终也没抵挡住保卢斯的进攻。德军在8月25日攻打到市郊,经过几天鏖战终于推进到城市外围。苏军抵挡的不可谓不勇猛,但德军最后仍然攻进了市内,通常认为这是戈尔多夫指挥不力造成的。

城市外围的战斗从29日打到9月12日,朱可夫在此期间奉命率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也被迫放弃了外围,转入市内进行巷战抵抗,最残酷的绞肉机战斗便这样展开了。第6集团军一边承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一面防备着朱可夫的增援攻势,他们的“行进中突破”策略已经破产,开始被牢牢的粘在地上。

整个9月下旬到11月份,第6集团军都被陷在市内与苏军打巷战,这种被称为“老鼠战争”的长期消耗最终拖垮了保卢斯的部队,1942年11月底时苏军3个方面军将第6集团军牢牢包围,本来保卢斯此时突围还来得及,但不甘失败的希特勒在戈林“空军可以保证补给”的保证下没有对保卢斯下令撤退,结果戈林可怜的补给又根本满足不了第6集团军所需,好险把保卢斯饿死。

11月时曼施坦因发动了反攻,希望能救出保卢斯和第6集团军,但“霍特”、“霍利特”两个战斗群的增援都未能救出第6集团军,“冬季风暴”行动搞到最后,连曼施坦因自己都差点被围了。期间许多人包括曼施坦因都劝保卢斯撤退,但为了坚守希特勒的军令,或者说已经绝望到丧失了战斗勇气,保卢斯放弃了最后向增援部队靠拢的机会。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后的阶段,大量第六集团军的官兵被围困在废墟和野地之中绝望的等死,戈林的空军根本保证不了弹药和饮食,甚至空投了一堆没用的勋章、军衔。

希特勒还将保卢斯升为元帅,希望他能自杀成仁,然而此时的保卢斯已经与苏军谈好了投降事宜。第六集团军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有26万兵马,但投降时只剩9万面黄肌瘦的俘虏。


王司徒军武百科


德国之所以决定要打下斯大林格勒,那是因为斯大林格勒这个位置特别的重要,虽然说占领苏联是一个必然的目标,但是斯大林格勒却是重中之重,他可能决定了1942年是否能够结束苏德战斗。



希特勒一直估计英国可能在1943年左右在欧洲大陆登陆,所以他觉得应该在1942年结束和苏联的战斗,征服整个苏联,而实际上当时整个苏联仅仅步兵就超过了260多个师,所以必须在苏联的南线发动进攻,夺下高加索油田,而苏联人也认识到高加索油田的重要性,如果一旦高加索油田失去了,那么战争的态势就会急转直下,毕竟坦克什么的都得要由来驱动,一旦德国占领了高加索油田,苏联就会失去大量的石油粮食工业基地等等,这些东西会被对手得到。

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就在于,如果德国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他可以对黑海和伏尔加河进行封锁,中断苏联向中部运送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路线,同时德国的坦克飞机卡车等等,在燃油方面也会得到补充,说白了斯大林格勒之战,主要更多的还是石油能源等战略物资的控制。

为了向轴心国征召部队,希特勒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进行了谈判,最后周兴国同意派52个师进入苏联战场,而希特勒为此要提供大炮等武器,虽然这个举动遭到了德军一些官员的反对,他们觉得盟国的士兵军事素质低下,但是当时德军可以用的兵力比较少,只能接受外国的援军,但是这个决定,也导致未来战争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反作用。

德军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主要就是想占领高加索地区夺取油田,还有就是邓丽芝盆地的工业区,还有小麦的产区库班,以及斯大林格勒。苏联在组建斯大林格勒防线时,仅仅只有两个集团军,16万多人,大炮也才2000多门,400多架飞机,400多辆坦克,但是德国的军队就很多了,有27万多人,两个坦克军,6个主力军,500辆坦克,3000门大炮,1200架飞机,可以说力量十分悬殊。

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国第6集团军,是德国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他里面参加战斗的很多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精英,他们都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著名战役,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过第6集团军的领导保卢斯,这个人比较保守,沉默,希特勒重用他是因为他听话,喜欢服从命令。

在战争初期第6集团军确实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多万不到30万人,最厉害的时候,少部分人已经渗入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城里面,不过那些坦克由于不擅长巷战,反倒是给了苏联军队反击的机会…第6集团军和第四装甲军一起向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先后发起了4次,第4次遭受到了苏军西伯利亚斯的完成抵抗,打退了3上百次进攻。

这场战斗到了最后,苏联方面制定了天王星计划,汇合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念军还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三方部队总共上百万人,对德军发起大反攻,从1942年11月19日一直到11月23日,苏军完成了对第6集团军和第四装甲军的包围,但是希特勒先后下达了几次命令,都是不准撤退,还说会派部队去支援,另外也会保证他们的后勤物资补给。

保卢斯最开始还是准备效忠希特勒,一直也是坚强的执行他的命令,到最后时刻,仍然不准自己的手下投降,而且希特勒也命令他不准投降,不过过了不久,他自己就违背了自己的这个命令,自己投降了。第六集团军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成就威名的,也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被毁灭的。


唐僧他不懂爱


第六集团军有多少兵力!

德国第六集团军的编制变化不大,但保卢斯不像莫德尔那样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因此他的总兵力时刻都在下降!从沃罗涅日战役之后第六集团军发起突击开始,保卢斯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少,甚至原本并肩作战的第4装甲集团军被抽调给了A集团军。因此,简单的罗列第六集团军的兵力构成意义不大!

第6集团军在1942年8月之后,拥有14个步兵师、3个摩步师、3个装甲师和1个高炮师,其他还有乱七八糟的直属炮兵、工兵部队,总兵力不过30万人, 这股重兵集团从北顿涅茨克河开始,沿着顿河流域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绝对是伤亡惨重!因此可投入到攻城阶段的兵力肯定没有纸面上那么多。

沿着顿河向东南方向突击的过程中,保卢斯在7月初击垮了驻守顿河畔的苏军第38、28、21集团军,进入8月份之后他又击垮了苏军第61集团军和1、4装甲集团军的防御,这就是著名的卡拉奇包围战,同时原本分给A集团军的兵力,又部分回流给了保卢斯,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三个装甲师。

而从包围圈里突围出去的苏军第62、63集团军和经过补充的第21集团军、第1、4装甲集团军在伏尔加河-顿河之间的地域组织起防御,这是阻挡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主要障碍。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四次攻势,8月中旬的第一次进攻有21万人参加,这是保卢斯组织起的最后一次大兵团攻势,苏军遭受重大伤亡之后退守斯大林格勒市区。

9月初,本来抽调给A集团军作战的第4装甲集团军,也投入到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这是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得到的唯一一股援兵,不过是从西南方向沿着铁路线进攻斯大林格勒,保卢斯是从西、北两个方向展开攻势的。到当月的中旬,德军集中了14个师的兵力从三个方向进攻斯大林格勒。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巷战,德军伤亡数万人、坦克所剩无几,但仍没有攻下这座城。

于是,10月14日德军最后集结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向苏军最后的防御地带发起进攻,正当德军几乎占领整座斯大林格勒之时,朱可夫在11月19日发起了大反攻,包括正在城市外围修整的德军,和防御第六集团军南北侧翼的罗马尼亚集团军,共计23个师、33万余人被包围起来,其中德军26.4万人,这或许就是围攻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兵力。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不足27万德国官兵奋战在斯大林格勒!而第六集团军所属的整个B集团军群最高约有80个师的兵力,它们广泛的分布在几千公里长的顿河防线上,这么庞大的兵力为何一定要拿下斯大林格勒城呢?绕开它不行吗?

为什么一定要拿下斯大林格勒!

其实希特勒在蓝色行动中的战略思想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死板,早在战役发起的第一战沃罗涅日战役期间,希特勒就因为博克元帅为拿下一座沃罗涅日城停滞不前而将其撤职。而且他也不希望在斯大林格勒停留太久,在几次进攻失败之后,希特勒飞到东线指挥部所在地文尼察,训斥B集团军司令维克斯和第六集团军指挥官保卢斯(注意,在苏军发起反攻之前,保卢斯其实不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该部队被包围后他才把指挥部搬到城内),希特勒说:“必须快速解决战斗,不能让公众过多注意这座城市,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德国最高统帅部一开始也没打算非要拿下这座城池,只是希望摧垮城市周围的苏军兵团,最多把伏尔加河的渡口和工业中心纳入重炮射程之内,瘫痪这座交通枢纽!但为何还是在这座城身上浪费了将近4个月呢?

笔者认为,这肯定与保卢斯有关系!我并不想否定这位最高统帅部参谋军官的指挥能力,他从7月份开始连续击垮苏军重兵集团,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这足够证明他的实力了!但保卢斯的多次进攻都因为补给困难而被迫停滞下来,把原本与第6集团军并肩作战的第4装甲集团军抽调给A集团军,也是因为糟糕的道路状况让两个集团军拥堵在路上,反而限制了进攻速度!一言以蔽之,保卢斯肯定明白,绕开斯大林格勒直接向里海方向突击,他将面临更加严酷的补给问题,与其让部队在路上挨饿,真不如继续停留在斯大林格勒!

况且,在自己的后方留下一支随时有可能出来搞事情的苏军兵团,随时可能断粮的第6集团军怎么能放心呢?因此说,德军必须在斯大林格勒留下一个重兵集团,固守城市外围阵地的同时,还要时刻准备迎击顿河流域的苏军反击。

但保卢斯肯定也不敢公然违背希特勒打到里海的计划,他停留在斯大林格勒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等待援军和充足的补给,只有经过加强后的第6集团军,才有可能继续向里海方向进攻,只可惜在冬季到来之前保卢斯始终等不到任何援兵,当朱可夫的110多万军队反攻之时,疲惫的轴心国军队不堪一击。假如这支部队不顾现实问题,强行脱离斯大林格勒向更遥远的里海进攻,它肯定覆灭的更快,也更惨!


兵器世界


可以说德军败给了急功近利,和准备不足,首先德军进攻东线开始非常顺利,苏联红军最初并没有做好德国进攻的准备,德军的进攻速度很快,使得希特勒错误预判形式,狂妄的下达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的命令,(其实德军油料储备已不足以再拖延下去也是原因)

而斯大林格勒是以苏联最高领袖名字命名的城市,象征意义大于战略价值,而苏联1942年提前到来的冬季彻底打乱了德军的进攻,甚至德军战车的润滑油也被冻结,无法行进,启动。加之苏联居民在斯大林格勒筑起用意志和民族牺牲精神筑起的钢铁长城,德军久功不下,又没有补给,因此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遇惨败。





战武拌豆腐


德军第6集团军是二战中德军的一支陆军部队,是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的德军主力部队,由保卢斯指挥。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使这支德军陆军部队出名,也是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使它覆灭。

1940年5月10日(隶属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22日(隶属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第6 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168步兵师,第213警卫师。第17军,编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师;第29军,编有第44、第289步兵师;第44军,编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师;第55军,编有第75、第111步兵师。1942年8月19日(隶属德国B集团军群),1943年1月30日(隶属德国顿河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第3、29、60摩步师,第14、16、24装甲师,第44、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376、384、389步兵师,第9高炮师。直属部队,第51和第53迫击炮团,第2、第30烟雾发射器团,第4、46、64、70炮兵团,第54,616,627,849炮兵营,第49、101、733重型炮兵营,第6、41轻工兵营。
1942年8月19日,德军调动21万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第一次攻击。保卢斯率领的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与苏军进行战斗。德军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外进行拉锯战。9月2日,保卢斯的德军第6集团军与南面的德军第4装甲军会合,对斯大林格勒形成半圆圈包围。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守城军民不怕流血牺牲,守住了阵地。为减轻斯大林格勒压力,西北面顿河战线的苏军发动对德军阵地的进攻,牵制德军。
9月12日,德军以14个师的兵力发动了第三次攻击,从南、北、西三面紧逼斯大林格勒,部分德军已渗入到市区。德军欢欣若狂,柏林的报纸刊出醒目标题: 斯大林格勒已陷落。德军高兴得太早了,战争史上空前的巷战争、肉搏战开始了!苏军把兵力分成战斗小组、突击组,打击进入市区的德军。在战场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德军坦克,在市区巷战中派不上用场,却成为苏军反坦克炮攻击目标。德军的第三次攻击一直持续到9月26日,德军伤亡3万余人,斯大林格勒还没有攻下。
10月14日,德军强行发动第四次攻势。在经过5小时狂轰滥炸后,德军的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向只有5千米纵深的苏军防线发起猛攻。德军遇到了苏军西伯利亚师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军上百次进攻。苏军官兵的浴血奋战为朱可夫嬴得了时间。朱可夫在伏尔加河东岸悄悄地集结了50万兵力,而德军一无所知,依然在西岸发动一次次进攻,德军在持续4个月的攻势中,伤亡已达到70万。
1942年11月19日晚,苏军发起总反攻,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部,苏军的2000门火炮在轰鸣,成千上万枚火箭弹倾泻到德军阵地上。炮火轰击后,苏军坦克发起冲锋,天空中,一群群苏军战机在攻击德军阵地。德军措手不及,苏军突破德军的北翼后,兵分两路,一路西进,一路南下。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苏军也展开大规模攻势,11月20日,突破了德军的南翼。坚守在市区内的苏军乘势发动攻势。11月23日,南北两路苏军会师。此时,德军第6集团军的22个师33万兵力落入苏军包围圈。12月8日,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指挥官保卢斯向德军总部请求突围。希特勒大怒,要保卢斯留在那里,并派“顿河集团军”去攻打斯大林格勒,解救保卢斯。“顿河集团军”主力好不容易于赶到阿克塞河却自身陷入困境,自身难保。
1942年圣诞节,被围的保卢斯部队弹尽粮绝,而苏军实力在进一步加强。1月10日,苏军发起总攻,7000门火炮一齐攻击。德军阵地一块块在丢失,希特勒要他战斗到最后一人,保卢斯走投无路,最后他选择了投降。2月2日中午,最后一支德军部队投降,历时半年多的斯大林格勒大战宣告结束,德军被歼66个师,损失150万人,德军惨败于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国法西斯由此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

阿娱的世界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集团军!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一般隶属于战区或方面军。设有领导机关,编有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但是集团军在战时编制并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战场情况做一定调整的。

而在斯大林格勒作战时的第六集团军,实力还是还是相当了得的,它基本上算是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主力。除了由众多能争善战的步兵师组成,还有第14、16、24三个装甲师,这是第六集团军的拳头部队。

从之前第六集团军的作战历程来看,他们的战绩还是很辉煌的,确实能,担当起南方集团军群的大梁,只是让保卢斯这个庸将给葬送在了斯大林格勒。

那么,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德军之所以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原因也很简单,斯大林格勒是伏尔加河上最为重要的能源和货物集散地,这个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水上枢纽,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苏联几乎60%的石油都要从这里北上莫斯科。

另外,斯大林格勒也是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著名的T34坦克就是在这个城市生产。可以说,德军一旦拿下了这个城市,就等于吃掉了苏联的半个臂膀。

所以说,德军的战略目标没有错,错就错在围困这个城市期间,德军高层不应该分兵进攻高加索油田。实际上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本来压力就大,且装甲部队并不适合城市攻坚战。

最后,在德军高层一系列错误的指示下,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军的侧翼,逐渐暴露给了苏军,在缺少援兵和后勤保障的情况下,30万德军被包围已成定局,而这个致命错误,也让德军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