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本圖富貴快心期,謾借從親說便宜。

五國攻秦齊不至,客卿正是在齊時。

這首詩,詩名為《蘇秦》,是南宋詩人徐鈞所作。詩中的這句“本圖富貴快心期,謾借從親說便宜。”,在我看來,直接點出了蘇秦遊說六國的目的——為自己博取榮華富貴。

或許,很多朋友看到後,會立刻駁斥我的觀點。或許,在您的眼中,蘇秦是一位佩六國相印的英雄豪傑,並非是貪圖榮華富貴之輩。確實,他秉承匡扶六國之志,實現合縱,以抑強秦,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事情的真相往往隱藏於事物表象的背後。在我看來,“合縱抗秦”,不過是蘇秦的工具和手段罷了。而蘇秦遊說六國的本意,是讓自己聲名顯赫,得享富貴榮華,至於合縱抗秦,不過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必經之路和附屬品罷了。

那麼,蘇秦是如何做到“合縱抗秦”的呢,他又是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蘇秦何人

蘇秦,字季子,東周雒陽人。他的老師,是被譽為“萬聖之師”,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凡是熟悉戰國曆史的朋友,相信都聽說過下面的這些名字:白起、李牧、蘇秦、張儀、龐涓、孫臏、樂毅、王翦、李斯、商鞅等等。

這些人,無不是當時著名的英雄豪傑和風雲人物。但是,你知道嗎?他們都是鬼谷子的門生,或許,所謂的戰國紛爭、秦王一統,也不過是鬼谷子自己左手執白,右手執黑,所下的一盤棋罷了。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蘇秦在老師鬼谷子那裡學成下山後,外出遊歷卻鬱郁不得志,最終落得窮困潦倒,狼狽而歸的結局。回到家中,家裡的兄弟姐妹、叔嫂妻妾都笑話他:

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這個地方,人們的習俗是經營產業,重視工商,以追逐利益為本務。而你現在拋下這些,只會逞口舌之利,現在落得窮困潦倒的下場,不是應該的嗎?

蘇秦聽了之後,很是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還把家裡的書都翻了出來。然後,蘇秦在書堆裡,找到了一本名叫《周書陰符》的書。

《周書陰符》,又叫《太公陰符》,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所寫。蘇秦得到這本書後,日夜發憤苦讀,半夜困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一年後,蘇秦揣摩自己已經學有所成,可以到外面遊說各國的君主了。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遊說六國

蘇秦遊說的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的周天子——周顯王。但是,周顯王身邊的人,因為蘇秦曾經窮困潦倒,都看不起他,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無功而返的蘇秦,來到了秦國。這時的秦國,秦孝公剛剛去世,秦惠王即位。商鞅因為遭人陷害被殺死了,因此,這時的秦惠王非常厭惡說客,不願聽蘇秦的遊說之辭。

蘇秦來到趙國,去見趙國的國君——趙肅侯。趙肅侯立自己的弟弟趙成為相,是為奉陽君。奉陽君因為嫉妒蘇秦的才華,不肯重用蘇秦。

蘇秦便來到燕國,去見燕文侯。燕文侯對蘇秦說:“燕國位置優越,物產豐饒,可以說是天府之國,你說的這些,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蘇秦回答說:“燕國之所以不被秦國的軍隊侵犯,是因為有趙國作為燕國的屏障。況且,秦國和燕國相距數千裡之遠,就算秦國派軍隊攻下了燕國的城池,也不能夠長久保守。而趙國和燕國,相距僅數百里。不到十天的時間,趙國數十萬的軍隊,就可以在燕國的東邊集結;用不了五天,趙國的軍隊就可以抵達燕國的國都。因此,如果大王和趙國搞好關係,那麼燕國就不用擔心會有什麼禍患了。”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燕文侯說:“您說的話很對,但是我的國家太小,不僅西邊臨近趙國,而且南邊還臨近齊國。齊國和趙國,可都是大國啊!請您一定要實現合縱,讓燕國安全穩定,我願意讓燕國都聽從您的安排。”

於是燕文侯資助蘇秦,讓他去趙國遊說。這時,趙國的奉陽君正好去世,於是蘇秦便趁機遊說趙肅侯。

蘇秦對趙肅侯說:“趙國可以說是這一地區的霸主,燕國本來就是弱國,大王不必擔心。秦國如果想要一統天下,趙國無疑是秦國最大的絆腳石。但是,如果讓所有其他的諸侯國都聯合起來,那麼秦國的軍隊一定不敢東出函谷關。這樣的話,大王就能夠成就霸業了。”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趙王說:“我年紀尚輕,執掌國政的日子還不長,也從未聽說過,維護國家長久穩定的計謀。現在,您有胸懷天下、匡扶諸侯的志向,我願意讓趙國都聽從您的安排。”

於是,趙肅侯賞賜給蘇秦:一百輛裝飾華美的馬車,黃金一千錠,潔白的玉璧一百對,綺麗的織錦一千匹,做為實現合縱的物資費用。

蘇秦來到韓國,遊說韓宣王。蘇秦對韓宣王說:“韓國帶甲數十萬,韓國出產的弓弩,馳名天下;生產的寶劍,削鐵如泥。而大王現在卻卑躬屈膝,想尊秦王為帝,還割地給秦國。現在有地可割,讓秦國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但是秦國又會變本加厲,要求更多的割地。如果大王不滿足秦國的要求,就會前功盡棄;如果滿足秦國,那秦國嚐到甜頭後,又會再要求割地。如此反覆,到了最後,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我私下覺得,韓國像一頭牛一樣,任人宰割,我都為大王感到恥辱!”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於是,韓宣王勃然變色,舉起手臂,瞪大眼睛,手持長劍,仰天長嘆說:“我雖然沒什麼出息,但今後一定不會再侍奉秦國。現在您以趙王的詔令教導我,我願讓我的國家,都聽從您的教誨。”

蘇秦又來到魏國,遊說魏襄王。蘇秦對魏襄王說:“大王的國家,雖然疆界並不是很大,但是人口稠密,國力強盛。如果大王擁有強大的軍隊,我認為魏國的疆域,不會比楚國小。魏國是天下的大國,大王是賢明的君王,而您現在卻有對秦西面稱臣之意,我真為大王感到羞恥。”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魏襄王說:“我沒有什麼出息,也從未聽聞開明的教導。現在您用趙王的詔令來教導我,我願意讓魏國都遵從您。”

蘇秦又來到齊國,遊說齊宣王。蘇秦對齊宣王說:“齊國是四面環險之國,地理位置優越,百姓安居樂業,民眾富饒殷實。以大王的賢明和齊國廣闊的疆域,相信天底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阻擋齊國的腳步。但是大王卻有西面尊秦為帝之心,我真為大王感到羞恥。韓國和魏國,之所以會畏懼秦國,這是因為他們的國土,和秦國接壤。如果他們和秦國交戰,就算獲勝,軍隊也會折損大半,這樣就不能保守疆界;如果戰敗,可能連國家都要滅亡了。齊國則不同,齊國位置偏遠,地勢險要,縱然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也不敢太過深入,因為秦國害怕韓國和魏國,會偷襲他們的後方。”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齊宣王說:“我不太聰明,而且國家偏遠,臨近東海,是東邊偏遠的國家,也未曾聽聞您的教誨。現在您用趙王的詔令來教導我,我願讓整個齊國都遵從您。”

最後,蘇秦來到楚國,遊說楚威王。蘇秦對楚威王說:“楚國,是天下的大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楚國疆界廣袤,帶甲百萬,物產豐饒,這是大王稱霸天下的資本,相信天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阻擋大王的腳步。但是現在,大王卻有西侍秦國之心,這不是讓其他五個諸侯國,都照著做嗎?秦國最大的對手,只有楚國,秦國和楚國,此消彼長,勢不兩立。我建議大王,不如和其他五國一起,合縱抗秦,那麼楚國就有機會一統天下。如果實現連橫,那麼稱帝的就是秦國了。況且,秦國是所有諸侯國共同的仇敵,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吞併天下的野心。現在趙王讓我帶著詔書,約定各個諸侯國,實現合縱抗秦,希望大王能夠深思熟慮。”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楚威王說:“我的國家楚國,西邊和秦國接壤,秦國向來有吞併巴蜀和漢中的野心。秦國,是虎狼之國,不能和他親近。而韓國和魏國,因為秦國的關係,也不能和他們深入合謀。我自己料想,僅僅憑藉楚國,是很難戰勝秦國的,這讓我寢食難安。現在您想要實現合縱,匡扶六國,我願意讓楚國都遵從您。”

功成名就

至此,蘇秦實現六國合縱抗秦,並由蘇秦擔任“合縱長”,佩六國相印。蘇秦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派人把諸侯合縱的文書,送到了秦國。這使得秦國的軍隊,不敢東出函谷關長達十五年時間。

而蘇秦在實現六國合縱,功成名就後,相同的那些人,對蘇秦的態度,前後對比十分鮮明。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記載:

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地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這段話的意思是:周顯王聽聞蘇秦回鄉,非常驚恐,便派人清除道路,還讓人在城郊,等候蘇秦的到來。蘇秦的弟媳妻嫂,不敢正視蘇秦,趴服在地上,等待蘇秦前來取食。蘇秦笑著對他的嫂子說:“嫂子為什麼之前看不起我,現在又對我這麼恭敬呢?”

他的嫂子拜服在地上,向蘇秦謝罪說:“因為我看到您地位尊貴,而且有很多金錢。”於是蘇秦喟然長嘆:“這還只是我嫂子一個人,富貴則親戚懼怕,貧賤則遭人輕視,我的嫂子尚且如此,何況是眾人呢?如果讓我在雒城,有二頃良田的話,我可能就無法做到佩六國相印了!”

在《戰國策·秦一》中,也有類似的描寫:

(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這段話意思和上一段,大致相同。一前一後,一輕一重,兩者的對比和落差,何其鮮明!而前文所說,蘇秦合縱的目的,是為博得榮華富貴,這在《史記·蘇秦列傳》中,有著明確的記述:

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這句話出自蘇秦之口,直接表明了自己發憤苦讀,遊說天下的目的:“出人主之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結合蘇秦之前的遭遇,也都能理解吧。更何況,追求榮華富貴,是人之常情,這一點本就無可厚非。

而在當時,能夠以遊說,實現榮華富貴之人。最成功的,不過張儀、蘇秦和公孫衍三人而已。當然,蘇秦之所以會這麼做,這和他受到家人的輕視和打擊,不無關係。最親近的人,傷得也最深。而他所做的一切,不僅是為博取榮華富貴,更是為了證明自己。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管您認同與否,都是您的自由。

但是,蘇秦的遭遇,不值得我們去反思嗎?在我們當今的這個時代和社會,這難道不是當下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嗎?

讀《史記·蘇秦列傳》:或許無法榮華富貴,但一定不能窮困潦倒

就像《增廣賢文》中寫的那樣:

富貴深山有遠親,貧窮鬧市無近鄰。

而我寫本文的目的,不為別的,只為給自己時刻敲響警鐘。因為,我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我自己,更是為了我心中所愛之人。在當今這個物質而又現實的社會,趁著自己還年輕,更需加倍努力。至於別人如何看待,我無權干涉。我也堅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求能夠大富大貴,但求愛我之人和我愛之人,往後餘生,幸福、安穩、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