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总希望孩子无条件听从自己?

沈春阳粉丝团


你这个问题,说到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心声了。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他可是我生的,我养的,怎么能不听我的?

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不懂我,什么事情都强制我要做这个做那个?穿衣服都要管穿几件?


我们先来看看,家长有四种类型,即严厉专制型、宠溺娇纵型、忽视型、民主型。1、“严厉专制型”父母——“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有规矩但是没有自由,孩子没有决策权,也没有选择权。

2、 “宠溺娇纵型”父母——“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自由但是没有规矩,孩子有地限制的选择。

3、“忽视型”父母——“没有规矩,也无所谓自由”。

4、“民主型”父母——“孩子有自由,又有规则”。


如此,你就知道,这样的父母一定是严厉专制型的,所以他的孩子没有决策权、更没有选择权。只有无条件服从。

如果你想有所改变,或者你期望改变,我想你可以尝试做如下几个方面:

1、父母跟孩子建立感情连接,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

2、制定规则,坚守底线,让孩子知道可以做什么。

3、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


生涯规划师才神


很多家庭从小就特别宠爱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在孩子没出生之前认为自己绝对不会过度宠爱孩子,但是孩子出生之后就不见得能说到做到了。

孩子,受到家里所有人的关注。爱一个人就会对他产生占有欲,希望自己对他的爱,他无条件的接受,希望他能够懂得感恩。而感恩就是听从自己,在父母眼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小时候,父母会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我很内向,不会调皮捣蛋不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很多东西。亲戚就会夸我听话,懂事,让人省心。听了这些称赞的话语,父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仿佛自己特别有面子。

父母以过来人的经验,指出我们哪里做的不妥当,我们应该按照他们要求的做。出于对他们的爱,我们会照做,即使我们内心并不一定赞同。但是父母也有自己局限性,他们的思想并不一定开明,或许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改变一个孩子无限可能的人生。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孩子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应该自己出去体验,而不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活成父母眼中的样子。再伟大的父爱母爱也无法打破社会的规则,孙杨二十几年的经纪人就是他的母亲,我们知道孙杨妈妈,却不知道他妈妈叫什么名字,两个人捆绑在了一起,听话的孩子孙杨成了“巨婴”,孙杨妈妈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父母教会我们做人基本的道理,只要不是违背道德,违法犯罪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无忧see


以前小时候,我就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惑。因为我妈老管我,事无巨细啥都管。比如,穿衣服,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穿的都是新买的衣服。轮到我就是必须穿她那件中年大妈的衣服。上身效果土肥就不说了,关键是硬生生老了二十岁。不管我怎么抗拒,最后结果都是必须穿。

再比如,吃饭的时候,必须先喝一碗汤,再吃大半盘子菜,最后才能吃干粮。而我,只是敢怒不敢言。当时感觉特别窒息,因为没有了一点轻松自由的环境。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管什么事都要听你的?

后来自己当了妈,无意之中发现我被老妈附体了。因为我也喜欢什么事都管着孩子,她还必须什么事都得听我的。因为我都是为了她好呀。比如:穿衣服的时候总觉得她少穿了一件,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她吃得太少,看见她玩手机我就生气,看见她学习我就很欣慰。总想着控制她,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

后来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开始我认为这是我们爱孩子,因为我们这都是为孩子好。但是,是真的为孩子好吗?其实不是。因为真正的爱是要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从我自身出发,从个人角度评判孩子应该怎么样。

比如:孩子爱玩水,大人会觉得弄湿衣服了,会着凉,弄得到处都是水不好收拾。其实孩子是靠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她要感受沙子和水从手机流淌的那种感觉,这是天性。这就是从孩子自身角度出发考虑。


辣椒妈聊育儿


为什么父母总希望孩子能无条件听从自己。我们要了解一下这一类的父母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一类父母归为控制欲强的父母。

父母事无巨细事事都为孩子着想,乍一看是一位关心孩子的好妈妈,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控制欲太强,把孩子和自己绑的太紧了。完全剥夺了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

家长控制欲太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相信很多家长都懂得。没主见、无担当、软弱无能......这就是被控制下孩子的表现。许多家长自孩子一出生,便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孩子的一切,但往往因为过于疼爱孩子而越过了边界,成为控制狂,但往往自己并不自知。

举例子说明控制欲强的家长会有的一部分表现

1、孩子必须吃完你给盛的饭才算饱

孩子吃饭时,碗里的饭还剩一半,孩子就说吃饱了,控制欲强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吃了这一点,根本没吃饱,只想着玩。饥饿和饱的感觉孩子是可以分辨的出来的。如果真的担心孩子没吃饱可以询问引导一下,并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如果没吃饱就去玩了,到下一次吃饭之前是没有饭吃了,如果孩子坚持不吃导致饿肚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原因,如果下次继续这样的话同样会饿肚子,反复1-2次,孩子肯定能做到好好吃饭。适当的让孩子去承担责任,反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2、常把“我都是为了你好”挂嘴边

相信家长们在孩子违背了你的心意之后,总会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堪称是控制孩子的魔法棒。你不听我的?可我是为了你好,不听你会栽跟头;怪我管得多?可我是为了你好,为你好也有错?

常说这句话的家长朋友,一定没少阻挠孩子吧。父母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了呢?我们应该把事情的好坏结果先告诉他,告诉他如果做了选择,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在可接受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毕竟犯错也是一种成长,不要做完美的家长,孩子都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成长的。

3、见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心烦

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会大声呵斥“不准哭,憋回去!”?可为什么孩子不能哭呢?哭泣,是一种正常情绪的宣泄,为什么你要把这种宣泄的出口给堵上?所以孩子在犯错受到批评以后,请允许孩子哭泣,等孩子哭完冷静下来了以后在去讲道理。

好多家长会困惑,我自己的孩子我不能说不能管了吗?我能理解每个孩子的妈妈肯定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关心溺爱孩子,孩子在不成长的道路上会不断跌倒,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教给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的勇气,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

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这才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


静静嘚吖


因为父母认为小孩无条件听自己的说明小孩乖(省心),而自己家小孩就不会像别人家那样了,说出去也值得骄傲!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小孩也是一样,在小的小孩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小孩从小什么都听父母的,这看起来虽说家长是省心了,可久而久之小孩会变得没主见,遇事没担担,什么都问父母,这长大以步入社会也是相当老火的。古话说的好乖小孩长大不一定成器,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也不一定不成器。作为家长应该适当引导,孩子有想法要及时沟通,对的应该支持,错的要把所以利弊关糸讲给小孩,让小孩从小学会辨别事物的对错。以后做一个懂分辨是非黑白,有主见的人!



燕子的工作生活vlgo


因为由古至今中国人都受儒家思想影响着,其中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所以中国人比较注重尊重 和孝道的。再加上比较多的父母认为他们的社会经验比孩子们多,从而希望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想他们遇到挫折,和走错路吧,他们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验结合起来,只要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出做就不会有错的思想。他们出发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们好的,所以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按照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一点,一人往往是需要经验一点挫折才能更好的成长的。



凉小雨


孩子小时候大人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孩子大了还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孩子成家了还要求听父母的,这样的父母就是强势,也是自私。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须听自己的。没有资格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父母自己的人品也不会好。

要想孩子听自己的,父母先做到真诚守信。


三个孩子全职妈妈阿敏


因为他们想控制自己的孩子,感觉孩子是自己的东西,要唯命是从,一有反抗就打击你,他们心里觉得我是对的,听我的没错,不听就是大逆不道,这样的人心理不健康,还影响着他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懂得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怎么做好父母,而不是一味的控制,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理解自己的好父母。


倾尽一生守护一世


我现在自己也有孩子,我觉得大人说什么都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吧。

1.首先,我认为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都还是个孩子

2.我觉得父母经历的事情多,可以做孩子的指明灯。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选择。

3.我的宝宝现在3岁,我希望我说什么他都要乖乖听话,因为我说的肯定是对的,肯定都是为了他好。

4.因为父母是长辈,孩子就必须听话。如果错了还不听话,心里真的是非常生气。

5.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他们眼中的模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小昭的生活


有很多家长以为他们是过来人,不想让孩子走他们走过的路,安排好一切让孩听话,要知道孩子也是要亲身经历,他们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