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茶馬貿易似乎在最開始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關於唐代早期茶馬貿易的形成,也缺乏可靠的文獻。

初唐時期,中原便與吐蕃交往比較密切,《新唐書.吐蕃傳》:

"吐蕃又請交馬於赤嶺,互市於甘松嶺。"

在《新唐書》中已有記載,吐蕃要求和中原地區於赤嶺交易馬匹,這是有關茶馬貿易最早的記載,可以見得,初唐時期,可以算得上是茶馬貿易形成時期,但是唐代的官營茶馬貿易並沒有形成,只是存在絹馬貿易,因為在唐代吐蕃並沒有形成飲茶風氣。

"其俗重漢繒而貴瑟瑟,男女 為首飾。 " "俗養牛羊,取乳酪供食,兼取毛為褐衣焉, 不食驢馬 肉,以麥為 "無器物,以手俸酒而飲之。"

其風俗中只提到了他們看中的是中原的絹帛首飾,吃牛羊肉,食乳製品,穿毛氈衣服,並沒有提到飲茶,而官營茶馬貿易的興起是在宋代。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宋代茶馬制度興起的原因

唐代已經存在了中原地區和吐蕃之間的茶馬交易,只是茶葉在吐蕃還沒有形成一種固定的風俗,所以茶馬互換制度並沒有在唐代出現,而到了宋代,統治者一開始就比較看重茶葉,並且將其和政治聯繫了起來。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經濟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便主要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採取措施,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在經濟上,土地兼併和自由買賣的現象不斷出現,促進了生產關係的變革。所以宋代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茶葉經濟也較唐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當時的一項重要的產業。

宋代的產茶地區已經非常廣泛,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江南,兩浙地區,荊楚,福建,蜀地等等地區都遍佈茶葉生產基地,根據學者的研究,北宋最多茶葉年產量高達5700萬斤,茶葉在當時廣泛生產,也發展成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飲茶習俗逐漸在宋朝境內得到普及,而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也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人都以遊牧為生,而他們主要食物便是牛羊肉和奶製品,這對於長期以它們為食的人來說是很油膩且不易消化的,所以就需要解油膩的食物,而茶葉恰好有這個功效,加上茶葉的生產較前代有大批量的生產,所以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也就漸漸培養起來,以至於"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以生",日常生活中他們已經離不開茶葉了。

"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 解,故不能不賴於此。" 如果封氏所記可其 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賴於此"

尤其是吐蕃人,幾乎達到了成癮的地步,所以一直到了明代,明代和西番(吐蕃)之間的茶馬互換也幾乎達到了頂峰,甚至大明王朝藉助吐蕃人這一特點達到"以茶馭番"的目的,孤立蒙古人。

另外,宋人和少數民族人之間的茶馬互換亦是各取所需,宋朝的馬匹,尤其是優質的馬匹不能自給自足,加上中原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等不適合養馬匹,所以,他們便急需高質量的戰馬,而少數民族恰好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加上宋代貫穿於始終的便是戰爭,戰爭最需要的便是戰馬,雖然朝廷都會將養馬的事情當做最重要的事來抓,但是效果不佳,一是可能中原人沒有養馬的經驗,南宋"牡牝千餘,十 有餘年才生三十駒,而又不可用及已",二是不善於經營管理不善,導致了馬匹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滿足戰事的需要

而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業發達,尤其是北方党項族,吐蕃,回紇都是產馬的民族,他們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便是將馬作為商品而投入市場,而他們最主要的市場便是中原地區,因為中原地區缺馬,而他們少數民族之間是沒有辦法完成這種交易的,所以茶馬貿易興起的基礎便是基於雙方各自的需求。

政治原因

北宋王朝的建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的局面,但是從根本上仍舊沒能得到統一,兩宋時期宋王朝不斷受到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北宋時期周邊有契丹,党項,吐蕃等等,而其中契丹和党項的存在給宋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契丹自遼太祖建元以後,趁機崛起,其攻佔的領土也不斷擴大,宋遼之間一開始便戰事不斷。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倉皇而逃,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北伐再一次以失敗告終,宋真宗時期,檀淵之盟確立,且給契丹每年銀兩。

而隨著宋遼之間戰役,宋一直處於劣勢狀態,党項也開始與遼結盟開始針對宋朝,兩面夾擊的局面給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北宋也不得不被逼的一再退讓,每年給夏白銀萬兩,絹布綢緞,茶葉若干。這種關係維持了三十年,隨著元昊的繼位,遼夏之間的聯盟也破裂,宋仁宗寶元元年,元昊建立西夏,北宋拒絕承認元昊帝位,宋夏矛盾開始激化,對宋戰爭中也使得西夏損兵折將,人民強烈要求下,西夏開始了和北宋議和。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慶曆四年簽訂合約,並恢復了貿易往來。

而通過遼、夏甚至是南宋與金之間的戰爭中,總結宋失利的原因的話,那便是馬匹,在冷兵器時代,將士和武器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戰馬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遼,金,西夏皆為少數民族政權,而他們最大的優勢便是戰馬,他們從事的都是畜牧業,而宋朝要想與之抗衡,必須要有與其同等規模,同等戰鬥力的戰馬,否則便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像是在契丹"牧馬蕃息多至百萬",夏則組建了一直比較精良的騎兵,這種騎兵能"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而宋與之相比,戰馬則少得可憐,像宋真宗時期,戰馬才20萬匹,而党項和契丹的戰馬幾乎都在百萬匹以上,加上北宋戰馬經營不善等情況,戰鬥力是明顯不足的。

所以,宋對於馬的需求是巨大的。

茶馬貿易的興起

茶馬貿易興起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熙寧以前的茶馬貿易,一是熙寧以後的茶馬貿易

熙寧以前,主要和吐蕃,回鶻和党項三族之間進行著貿易,主要分為市馬和貢馬,市馬是官方在少數民族境內與他們進行茶馬交易,而貢馬則是少數民族部落向宋廷朝貢馬匹,而宋廷會給與少數民族十分優厚的賞賜,其中不乏茶葉,絹帛,瓷器等等。

在檀淵之盟以前,尤其是宋初,政權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對於戰馬的需求不僅急,而且數量大,而居住於少數民族附近的民眾則回去偷盜,官府即使知道馬匹是偷盜的,也會對馬匹進行收購,並給予居民一定的銀兩,隨著政權的逐步穩定,所以這一行為才逐漸禁止。到了宋太宗繼位以後,為了北伐契丹的需要,朝廷也需要擴大馬源,所以在收購民間馬匹的同時也大量高價收購少數民族的馬匹,為了讓少數民族的人積極賣馬給中原地區,朝廷也出臺了各項措施,一是高價收購: "歲於邊郡市馬,償以善價。內屬戎人驅馬詣者, 悉令縣次續食。 "二則是禁止民間私自交易蕃馬

到了宋真宗時期,契丹對中原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威脅,戰事緊迫,戰馬交易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因為党項和契丹對中原虎視眈眈的狀況,北宋的購馬建設接到了很大的挑戰,首先契丹,党項切斷了貿易,女真也被契丹切斷,河西地區也被限制,所以北宋迫切需要馬源,但是馬源卻僅僅剩下了幾處而已,所以宋真宗對吐蕃採取了"

結其歡心,啖以厚利"的政策,但是所得的戰馬數量依舊是出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檀淵之盟以後,遼宋戰爭結束,西邊戰事也告一段落,暫時進入一段和平時期,宋朝馬匹也進入了一個比較順利的階段,不僅周邊少數民族的貿易得以疏通,和西夏之間也有了貿易交往,握手言和,進入和平時期,所以國防建設也有所放緩,馬政建設也不如之前那麼重要。各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恢復發展周邊馬匹大量進入中原地區,少數民族也同樣換得了一些他們需要的茶葉等物品。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和平時期,戰馬數量激增就會消耗很多的資源,還有餵馬的飼料,隨之而來的便是財政收入的減少,就有人建議減少馬的收購量。真宗"乃詔以十三歲以上配軍馬估直出賣"。提高了馬匹的收購標準,降低了收購的價格。這便會出現一種情況,使得宋自食其果,少數民族人民不滿於宋的各項政策,使得他們的收入減少,那很多少數民族便會依附西夏,宋仁宗便不得不再調整到以前的制度。

熙寧以後的發展,那個時候正是宋神宗繼位,宋朝開始積貧積弱,這便有了王安石變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宋的土地也開始擴張,而這個時期茶馬貿易的發展主要是和吐蕃之間進行的。

用以買馬的物品從多樣化開始以茶為主,因為貌似只有吐蕃族對茶葉情有獨鍾,而此時的交易主要是和吐蕃進行的,吐蕃對於其他物品的需求量比較小,所以就以茶為主,茶葉也成為了吐蕃地區主要的支償物,以茶易馬也成為了朝廷主要的貿易政策。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另外,前面說到以前的茶馬貿易形式有通過市場渠道和通過朝貢兩種形式,而以茶易馬為主要形式以後,朝貢的形式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以從熙寧以後的茶馬貿易,由多種形式,茶葉,棉帛,瓷器等多方面貿易變成了單一的以茶易馬為主的貿易方式,而且逐漸變成以市馬為主的交易形式。

茶馬貿易的衰落

靖康之難之後,宋朝的半壁江山落入了金人手中,所以南渡之後,宋人幾乎失去了遊牧民族產馬的絕大多數市場,因為遊牧民族幾乎都在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高宗渡江以來,無復國馬"。但是為了和金人的對抗,南宋政權也不得不進行馬政建設,只是這次的建設和北宋時期相比更加艱難,但統治者適應形勢的變化,也對茶馬貿易進行了調整。

南渡以來,雖然宋失去了半壁江山,逃到南方,而幾乎和北方茶馬市場幾乎斷絕,但是金人沒有佔領西北地區,也還有陝川地區可以買,但是到了紹興元年,馬源幾乎枯竭,不得不重新找新的渠道購買。另外茶馬交易的政策也發生了改變,除了吐蕃之外,還有川西北地區,以茶易馬也難以適應當時的需要,並開始了茶引制度,便是給茶商類似於通行證的東西,茶商與茶戶交易。另外,以茶易馬也不再僅僅以這一種單一的形式,再一次回到以金銀,絹帛等換得馬匹。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在南宋時期的馬匹來源主要是秦川馬,廣馬,淮馬,秦川馬主要來源與四川和陝西地區,戰馬少而羈縻馬多。戰馬就是用來訓練作戰的馬,體型比較強壯,而"羈縻馬"則是在雲貴高原地區的馬,比較矮小,因為戰馬貿易源地的喪失,官府不得不購置這種馬,但是這種馬羸弱不堪,不適合長途作戰,容易累死,加上買馬的費用昂貴,所以馬價高且質量低,加上官員貪汙腐敗,導致朝廷財政支出大。廣馬是雲南地區的馬,相比於秦川馬來說質量還算上乘,雖然不及北方戰馬,但是也算勇猛矯健,但是後來隨著馬價增高,加上官員腐敗,

"博馬銀多雜以銅"而少數民族逐漸也不會把好馬賣給朝廷,所以馬的質量一直是下降的。

探析宋朝茶馬貿易,兩宋王朝的戰馬市場如何丟失?

自南渡以來,宋朝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僅僅失去了自己的大半江山,而且戰馬的市場也隨著南渡而失去,沒有了戰馬的市場,就意味著軍隊戰鬥力不斷減弱,南方少數民族的馬雖然可以用,但是隨著朝廷內部官員的不斷腐敗,使得朝廷也買不上好馬了,所以,自靖康之役以來,以茶易馬市場的丟失,也幾乎決定了南宋朝廷必然走向滅亡,戰馬作為當時檢驗戰鬥力強弱的主要依據,他們有的只是那種矮腳馬,無法和金相比,加上官員腐敗,滅亡也幾乎是大勢所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