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中華還好嗎?

從今年開始,無論是從任何地方,我們似乎都極少關注到華晨中華這個品牌,完全沒有了去年大肆宣傳V7車型時候的光亮。也可能是最終V7依然讓華晨中華失望了,所以今年,沒有了新車的華晨中華安靜了下來。

華晨中華還好嗎?

(V7極夜黑運動款)

2018年,華晨中華累計銷量近8萬輛,相比2016年的16萬+和2017年的10萬+銷量,華晨中華的銷量一跌再跌。廠家肯定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所以在2018年,推新車,做宣傳,想要力挽狂瀾。不過天不隨人願,2019年1-11月,華晨中華的銷量不到2.4萬輛,再一次刷了新低。每況越下的華晨中華令人堪憂。

華晨中華還好嗎?

不管是從華晨中華的官網還是汽車類網站,可以查到的華晨中華在售車型是五款,分別是H3、H530、V3、V6和V7,其中H530只有出租車版本。不過據我們從經銷商處瞭解到的情況,實際上在售的車型只有V3和V7,一款小型SUV,一款中型SUV。V6和H3車型廠家未宣佈停產,但實際上並沒有車源,即使有也是殘存的國五車型,國六車型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華晨中華還好嗎?

產品線的薄弱一定是華晨中華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看看現在的市場,中國品牌的崛起速度非常之快,落後者將瞬間被埋沒。我們不否認華晨中華有自己的實力,畢竟華晨集團有多年的造車積累,並且也獲得了寶馬的鼎力相助,但只有兩款車型又如何能在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呢?相對比下,吉利在售16款車型(不含新能源),長安在售16款車型(不含新能源),且他們轎車和SUV發展均衡。

華晨中華還好嗎?

就產品本身而言,V3算是老車了,雖然曾經也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但競爭力確實比不上現在的同級別車型,不過去年上市的V7倒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畢竟這款車傾注了華晨大量的心血,寶馬的參與度也很高。無論是從設計、做工、三大件等方面,V7的產品力都不差。再加上緊湊型的價格,中型SUV的尺寸,還有較高的配置,V7並不輸於同級別熱銷車型。

華晨中華還好嗎?

(V7內飾)

但還是賣不好是什麼原因呢?至少有兩個因素。第一:產品好,但還不夠好,好不到那種可以忽略品牌的地步。第二:產品好,但品牌認可度不高,所以在產品力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吉利、長安、哈弗等主流品牌。就像是斯柯達和大眾一樣,明明車都差不多,但消費者始終更願意選擇大眾。

華晨中華還好嗎?

(V7極夜黑運動款)

要說華晨也曾盛極一時,2000年的淨利潤僅次於南北大眾,堪稱“自主一哥”。華晨金盃到今天依然是響亮的名號,現在依然有很多人把類似華晨金盃的麵包車叫做“金盃車”,就如同大家喜歡把越野車叫做“吉普車”一樣,這是一種極大的認可。

華晨中華當年憑藉尊馳、駿捷車型成為市場的熱門,其中駿捷更是衍生了駿捷FRV、駿捷Wagon、駿捷Cross、駿捷FSV等系列車型,可見消費者對它的喜愛。那時的華晨中華,品牌認可度一點都不低,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街上見到最多的華晨中華,依然是尊馳和駿捷系列這些老前輩。

華晨中華還好嗎?

寶馬對於華晨而言,非常之重要。從經濟方面來說,華晨寶馬為華晨集團貢獻了極大的營收,也彌補了華晨中華等華晨自主品牌的虧損。據華晨中國2018年的財報顯示,其收益為43.77億元人民幣,為近10年來最低。但實際上華晨寶馬為華晨中國貢獻了62.44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華晨寶馬,華晨中國將是淨虧損。

從製造方面來說,寶馬向華晨集團輸入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幫助了華晨造車經驗的積累,比如打造中華V7的M8X平臺就是華晨和寶馬共同開發的,還有華晨的PPQ1-10質量管理體系也是參照寶馬質量標準而建立的。但話說回來,華晨中華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跟太過於依賴寶馬不無關係。

華晨中華還好嗎?

華晨中華無論在品牌形象的建立上,還是產品的宣傳上都過於突出與寶馬的關係,雖然說的是事實,但無疑沒有把華晨中華自我的形象展現出來,反倒是越發突出華晨寶馬的優越性。吉利汽車因為和沃爾沃的關係,也會或多或少將兩者靠攏,但並沒有像華晨中華那樣將兩者捆綁的如此之緊。

華晨中華還好嗎?

(V7採用寶馬技術王子系列發動機)

也正因為寶馬的幫助,反而讓華晨忽略了自我的成長,彷彿只要有老師在,就造得出好車。怪寶馬嗎?當然怪不著,只能怪自己拜師學藝卻沒能出師,就像沒下山歷練過的道士,始終無法真正悟道。最終,華晨中華在品牌形象上終究沒有因為華晨寶馬而光輝起來,反倒是說到華晨,最先想到的是寶馬,說到中華,最先想到的是香菸。

華晨中華還好嗎?

未來的華晨集團恐怕會更艱難,因為股比開放之後,寶馬在華晨寶馬的股份已經提高到75%,華晨集團僅有25%的股份。這對本來就靠華晨寶馬支撐的華晨集團而言,營收將會大減,至於會不會入不敷出還不得而知,但至少從現在來看,如果華晨中華等自主品牌再不給力,華晨集團的境遇將變得越來越差。

華晨中華還好嗎?

(右:華晨集團董事長 閻秉哲)

不過我們似乎也可以對華晨中華報有一些期待,因為股份轉讓將會讓華晨集團有36億歐元的資金輸入,這筆費用正好可以支撐華晨中華下一階段的發展,研發新產品,打造好形象。而這下一階段,將留給新任的華晨集團董事長閻秉哲去做。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年沒能點燃,就看2020年這三把火是否能燒得起,燒得旺。

注:部分圖片源於網絡,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