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對仗/對偶”?

用戶63129600526


首先說清楚,“對偶”和“對仗”雖然差不多,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對偶是一種修辭方法

漢賦以及後來的駢文中很多對偶,要求比較寬鬆,仄聲韻結尾也沒什麼問題。比如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駱賓王《討武曌文》中的“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些都是仄聲收尾。又比如蘇軾《前赤壁賦》中的“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不但仄聲收尾,上下句中還出現了重複字。這些都屬於文法中的對偶,用在賦,散文,議論文之中都可以,在對仗中都是不允許的。

對仗又稱隊仗、排偶

對仗是一種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對偶,專用於詩詞之中。

經過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努力,將對偶整理成格律詩中的對仗。“對仗”出現在律詩的頜聯和頸聯,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於太過嚴格,後來的律詩就只要求頸聯對仗了。但是這是一個最低要求,如果你寫古詩,第五六句不能嚴格對仗的話,就不能稱為律詩。

對仗因為主要用在格律詩中,所以必須遵守平仄格律。

對仗的規矩

首先,出句(上句)必須是仄聲結尾,對句(下句)必須是平聲結尾。仄聲收尾,其實就是告訴你話沒說完,等著聽下句。平聲悠揚結句,就是告訴你,話我說完了,自己領會去。這個在律詩中頜聯、頸聯是一樣的。

第二個就是上下句平仄必須相對,這個是律詩“對”,“粘”格式中的“對”,是必須遵守的。不能“孤平”,也不能“三平尾”。這都是寫律詩的基本要求,在對仗中同樣成立。

然後,詞性也要相對,“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不能亂來。

第四點,對仗中上下句是不允許出現重複字的。單句中可以,不過如果出句出現了重複字,那麼對句也必須用同樣的手法來對應。比如“飛雪片片凝瑞去,馬蹄聲聲報春來”。上句“片片”,下句“聲聲”這樣才對。如果上句隔開幾個字用了重複字,那麼下句也必須一樣,比如“孤舟逆水孤江渡,老雁乘風老路巡”,出句兩個“孤”字,對句就有兩個“老”字對仗。

第五點,對仗在內容上的要求。作為對仗的頜聯、頸聯要符合律詩中整體意思,要注意銜接首聯和尾聯,完成詩意的刻畫和表達。

對仗的類別

按照文字對仗嚴謹的稱為“工對”,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是工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還有些對仗就沒那麼明顯,比如同樣是杜甫的詩句“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這個看上去就有點散,但是仔細看,還是對仗的。這種就稱為“寬對”。這是從對仗工整上來分的。

對仗如果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樣,上下句內容相同,又稱為“並肩對”,並沒有對意思有推進。而如果像“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樣,既對仗,又有意思的推進,我們稱之為“流水對”。這是從對仗內容上來分的。

同時律詩中對仗聯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講法。一般情況下,頜聯、頸聯對仗,這是正格。如果放寬了頜聯不對仗,只有頸聯對仗,這種叫做“蜂腰對”,就像蜜蜂的腰一樣,形不形象?如果首聯對仗,頜聯不對仗,頸聯又對,叫做“偷春對”。就好像春天偷偷地早來了,所以提前到首聯去對仗了。

古人的命名,還真是幽默而形象。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問題:什麼叫“對仗/對偶”?

前言

狹義來說,對仗除了結構和詞性、品類以外,還要求平仄相對。從廣義來說,對仗就是對偶。古人有儷對、儷偶、對仗、駢偶、隊仗、排偶等說法,不但用於詩中,也用於文章中,特別是駢文。

李商隱當年拜入令狐楚門下就是學習的駢文,因為科舉考中的律賦就是駢文。《新唐書·文藝傳下·李商隱》:“ 商隱 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 令孤楚 府, 楚 本工章奏,因授其學。 商隱 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

而科舉中的另一項科目,五言律詩,更是要求對仗,失對是大忌。

一、對仗/對偶 出現很早

早在詩經中就有了很多對仗的例子,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

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鉤紫貝。摐金鼓,吹鳴籟。

到了魏晉時期,詩人們開始大量使用對仗,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幾乎每兩句都對仗: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二、格律詩的對仗

永明體以後,詩人們開始注意對仗的聲律協調,平仄相對。一直延續到今天。例如

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 開始了平仄相對。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到了唐朝科舉的時候,平仄是一絲不可出現錯誤的 :

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是《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三、對仗的不同種類

對仗的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幾下幾類:

1、工對

工對不僅要詞性相同,而且門類相同,古人為了應付科舉考試編輯了不少這樣的書,我們稱之為類書,分了很多門類如: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植物、動物、方位、數量等

古人作詩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相對被稱為工對,例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寬對 鄰對

詞性和大的類別相同,小類上有所不同,例如元稹《早歸》的第三聯,魚和露相對,水和衣相對:

春靜曉風微,凌晨帶酒歸。遠山籠宿霧,高樹影朝暉。
飲馬魚驚水,穿花露滴衣。嬌鶯似相惱,含囀傍人飛。

往寬裡說,名詞對名詞就可以算是對仗了,門類可以遠隔千里,例如水和衣相對。

3、流水對

一般的對仗上下聯是並列的關係,流水對前後意思連貫如流水,顛倒後語意就可能不通了。

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4、扇面對

扇面對在詞裡用的非常多,例如: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古詩裡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5、借對

從字詞本身來看並不相對,甚至詞性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是多音字或者多義字,詩人硬是拉郎配,杜甫就很喜歡搞這種遊戲,看起來也別有意思:

杜甫《曲江》中"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

老街味道


“對仗”與“對偶”就其大致的語言形式而言,二者極為相像。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也含糊其辭,難以界定,一般人更是難以區別。通常情況下,人們也不做深究,兩個概念經常混用、錯用,但作為專門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的人則大有必要將它們區分清楚。

相同之處:

1、在語言表達形式上:都是兩個彼此相對稱的句子。

2、在語言表達特點上:都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似,意思相關或相反。

3、在語言表達效果上:都是為了達到句式整齊一致,音律和諧上口,內容相互映襯的語言表述效果,以提高語言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不同之處:

1、概念內涵不同:“對仗”專指古詩詞創作和楹聯撰寫的一種寫作方法。“對偶”是一切語言表述中的一種修辭方法。

2、適用範圍不同:“對仗”只適用一些特殊文體之中,比如,古詩詞創作和楹聯撰寫,所以“對仗”通常是古詩詞,特別是律詩和絕句的寫作的專用術語。“對偶”可以適用一切文學創作,如小說,散文、喜劇、現代詩歌等,也適用於各種實用文體,如新聞、報告、總結等。

3、寬嚴程度不同:“對仗”嚴苛工穩,要求上下句在字數相同,詞句一一對應的基礎上,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還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且力避上下句在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個詞語。“對偶”的要求則相對寬鬆,上下句除字數相同之外,在詞性、結構方面一般也作要求,但已不是特別嚴格,至於在平仄運用和力避使用同一個字方面,基本不作要求。所以,“對仗”的句子一定是“對偶”,“對偶”的句子不一定“對仗”。

下面舉例來說明:

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話,構成的兩組句子,上下句字數、詞性、結構、平仄、意思,彼此對應,工穩整飭,通篇運用,是為該絕句運用了“對仗”的寫作手法。

宋代歐陽修的散文《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其中“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思相關,但是在平仄方面,“開”和“暝”,“香”和“陰”同為平聲字,就沒有做到平仄相對。而且,上下句都用了同一個字“而”,沒有力避相同的字。這些兩兩對應的句子,在文中也是局部使用,用以詞句的修飾美化,是為文章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文人雅士詩酒田園


這是在悟空問答首頁看到的提問,瀏覽了朋友們的回答,其實對偶和對仗並沒有那麼繁瑣,它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對偶是一種修辭方法,即指成對使用的兩個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相互對稱的語句。對偶就是對稱,這是基本特點,表達形式上要求兩個並列的語句要整齊劃一、內容互相映襯。

比如,駢文名篇,著名的《滕王閣序》中的“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都是隻對偶,不對仗。

對仗就是“對立”,專指詩詞和對聯寫作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手法。它的要求是,詩詞聯句在對偶的基礎上,上下句在同一結構位置的字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且避免上下句在同一位置上重複使用相同的詞語,或意思相同的字詞。但對聯與格律詩相比,格律詩在對仗上要求極為嚴格,而對聯則比較寬泛。

比如,魯迅的“橫眉冷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唐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野火燒不盡,春風春又生”等等,都是既對偶又對仗。

對聯的要求在結構和用詞上與格律詩相同,但在平仄上的要求比較寬,尤其是春聯的撰寫,只要上下聯的結尾字符合上仄下平的要求基本就算可以,沒有“仄起平起”、“仄收平收”之說。

對偶與對仗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於它們所運用於不同的文體,對各自表達要求的不同,所以表達形式也就不同。對偶多應用於古代散文和古體詩歌。而對仗則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獨有的特殊的寫作技巧。起源於隋唐,要求一首律詩中的頷聯(即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必須對仗。這種寫作方法同時被詞曲創作所採用,後來又被應用於對聯的撰寫。


燕北林叢


對仗,古人也叫“對偶”或“儷詞”。 這裡的“偶”或“儷”,都是成雙成對的意思 但“對仗”的“仗”,還有整齊的意思 對仗就是就是將意義相似或相反的字詞,用相同的字數和筆法以構成華美的詞句(陸震寰)。 這個定義是陸震寰先生下的 注意:意義相似或相反的字詞,成對、整齊! 這是關鍵詞! 由於漢字為方塊文字,且一字一音,最適宜構成相對的詞句。故對仗為我國文學特有的修詞方法。無論詩、賦、詞、曲或四六駢文,對仗往往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格律詩的對仗,唐朝才有;對聯比對仗還要晚 但所謂的對偶、儷辭卻很早就有了 劉勰《文心雕龍·儷辭篇》開宗明義的說:“造化賦形,肢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 對仗的好處是勻稱、平衡、圓滿,相輔相成,互為映襯。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像這樣的對仗,我們在最初的課本上應該見過。

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


拉不拉多的魔盒


對偶是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兩句必須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必須緊密

相連、相關,相對,或相反。如:迢迢牽牛,皎皎河漢。是意義相關的對偶。

對仗是句子結構要相同,而且詞的構成也要相對。如: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蘭


梅山425


對仗、對偶也稱胼偶。大量用於古代的駢體文。兩馬並駕叫做胼,兩人一起叫做偶。胼偶就是兩兩相對。古代宮中衛隊的行列叫仗,儀仗是兩兩相對的,所以胼偶又叫做對仗。胼偶(對仗)的基本要求就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複句對複句。

現代漢語中對對偶的定義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相類、相關過或相反意思的修辭手法”。

一般說來,對偶的種類有以下三種:

1.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稱。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

2.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3.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例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清河小嶽


對偶和對仗

花草公子

①最大區別,對仗要平仄對,對偶不拘。 對仗: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 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②對偶 只是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句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但它允許同字相對,同平仄相對,這不符合律詩中間兩聯上下句句法關係的要求。 ③對仗 種類 1、“工對” 也叫嚴對,要求嚴格遵守對仗的“六相”原則。 什麼是“六相”呢? 就是 字數相等、 詞類相當、 結構相應、 節奏相同、 平仄相對、 意義相關。 以上是律詩的正體, 王力《龍蟲並雕齋文集•語言與文字》:“對仗,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虛詞對虛詞。” 天文類、地理類、時令類、宮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具類、文學類、植物類、動物類、形體類、人事類、人倫類、代名類、方位類、數目類、顏色類、干支類、人名類、地名類、同義連用字類(如“格調”)、反義連用字類(如古今)、連綿字類、重疊字類、副詞類、連介詞類、助詞類。 2,寬對。 就是對“六相”要求的比較松,不那麼嚴格。我們的原則是能工則儘量去工,如果難以“工對”那麼就不妨寬以待之。“寬對”一般有下面幾個情況: (1)詞類可以不拘 (2)相同的詞性即可以對仗,不必再分小類。 (3)不同詞性的詞只要具有相同的語法功能,亦可對仗。 (4)上下句語法結構有異。 (5)局部不對。 沒有人故意寫寬對,一般是因為語義的原因實在做不到工對的要求了,就寫成了寬對 ④結論:對仗是對偶,反過來,對偶不一定對仗。對偶包含對仗,也就是平仄問題,可對可不對,同字也可對,這就是對偶,範圍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