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想必大家最近都吃了饭圈一个大瓜。粉丝文化盛行的今天,这群人的狂热可以催生一颗"新星",也可以转瞬让"新星"变"流星"。

粉丝这一群体,注定是充满狂热的。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粉丝"一词来自于英文单词"fans"的直译,而"fans"来自于拉丁文Fanatics,意思是"对神的崇拜所导致的疯狂"。这个词的使用可谓是很形象了。

粉丝对于偶像崇拜至疯狂的现象并不独属于现代,在古代同样也存在狂热的追星族。

看杀卫玠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群众所仰慕的人,出自于《晋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卫玠适合晋朝著名的玄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美男子。不论卫玠在哪,总会有人围观来一睹其美貌。每次围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卫玠不得不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冲出重围。卫玠虽然容貌俊俏,但是他身体并不好。平日喜欢看书本就是耗费了巨大精力,再加上每次出门都需要从围观的人群中奋力逃出,这便耗费了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时日不久,卫玠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洛阳纸贵

西晋太康年间,有一个叫左思的人。他虽样貌不佳,却是写出了一部好书《三都赋》,看过此书的人无不称赞。一时间弄得洛阳的文化人像中了邪似的,争相传抄《三都赋》,以至于洛阳的纸张一时供不应求,一下子纸张贵了好几倍——原来每刀千文钱的纸涨到了两千文、三千文,却仍有人买。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追星千里,只求见你一面

唐朝也是个盛产"明星"的朝代,要说这最红的,非李白莫属了。在李白众多粉丝中有一名叫魏万的,十分仰慕李白诗才,下定决心非得见他一面。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微博,没有导航的时代,魏万只能边赶路边打听偶像的行踪,长途跋涉三千里后,他终于在扬州追上了李白的脚步,这距离他从河南济源出发,已历史半年。见到偶像真人,魏万泪流满面,差点哭死过去。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爱豆同款引领风潮

若说到宋朝的大明星,便是苏东坡当属。话说苏东坡曾在江苏宜兴客居过一段时间,当地以烧制紫砂壶闻名。苏轼在那也尝试了下制壶,设计了制作工艺,而这很快被当地匠人采纳,渐渐地,"东坡壶"便流行全国。

苏轼还曾戴过一种短帽檐高帽筒的帽子,也遭到了士大夫的争相模仿,被称为"子瞻帽"。除了这些,还有"东坡鱼","东坡肉",相比这也是东坡曾带过的货吧。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粉丝的过度狂热并不仅是当代的困扰,他们也曾在历史中制造了些麻烦。

“饭圈文化”如今盛行?其实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余光中曾说,"粉丝"一词的翻译十分贴切,"丝"体现了这个词所暗含的群体性。

而信息时代,给群体的聚集和扩大提供了便捷。一个粉丝群体所包含的个体数量是十分庞大的,而群体本身的一些弊病也更加显现。

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这份丧失理性的狂热便成为了这个群体难以摆脱的特征。

所以,粉丝群体不会去分辨是非,追问原因。

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粉丝的行为围绕偶像而展开——符合粉丝对于偶像幻想的,群而拥之;损害他们所幻想的,群而伐之。

除此之外,互联网为人们在口诛笔伐时自然增添了一道屏障,阻挡了被口吐芬芳的对象当机立下挥来的拳掌。

但其实想想,这其实也给了每一个人空间和时间,让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去思考

自己即将做出的举动是否合理,别人所宣扬的做法是否得当。

我们时常会思考做一名偶像需要具备什么……

那么,作为一名粉丝,除了打榜,应援外,还可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