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根據海外 EV-Volumes 網站統計的 EV-Sales 電動車(涵蓋 PHEV,不包含一般 Hybrid)銷售,發現 2019 年電動車的銷售趨勢略呈現放緩,年銷量為 220.9 萬輛,年增率 9.5%相較去年 64.5%大幅趨緩。不過在這當中,特斯拉 Model 3 的上市撐起來電動車市場的銷售,結合我們先前整理國內電氣化車輛的銷售,國內反也因為 Model 3 國產的上市而在電動車銷售量有著爆炸性的成長!

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2019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增長約 6.5%,不若 2018 年比 2017 年成長 64.5%來的高

2019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成長較 2018 年增長約 6.5%,不若 2018 年比 2017 年成長達 64.5%來的驚人。根據整理報道提到,這狀況主要受到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在 2019 下半年大幅縮減購車補貼的影響。而目前全球前 5 大主要電動車市場,依序是中國、美國、德國、挪威與英國,其中美國也在 2019 年的銷售量衰退。不過在特斯拉 Model 3 的推出,撐起電動車銷售。

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不過 Model 3 也對其他車廠造成了排擠,整體銷售近 5 年首次出現下滑;另外德國則在政府相關政策激勵下,超越挪威成為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挪威和英國仍繼續保持微幅成長的趨勢。

在報道中提到,電動車銷售量成長趨緩,中國市場的發展是個關鍵。根據美國 CSIS 智庫報告指出,在 2009 至 2017 年間保守估計我國已支出 3,937 億人民幣在扶植電動車產業,平均每輛車售價有 42.4%來自政府直接或間接補貼,如此高額的補貼雖然成功地刺激市場,各種新創車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也因此 2018 年時,中國新能源逆勢大增,乘用車銷售 100.8 萬輛,年增率達 88.5%。然而新能源車問題頻頻,首先,中國在 2018 年召回達 13.57 萬輛電動車,召回比例高達 13.46%,甚至連特斯拉 Model S 都召回了 8,905 輛,再者,3 年車齡的電動二手車保值率僅剩 47.5% ;第三則是電池規範仍然問題重重。種種問題都讓消費者對電動車續航力、質量等等信心大減。

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最後加上外國車廠加入競爭,市場銷量在實施的 2019 下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即便是比亞迪大廠,2019 年 Q3 財報都出現淨利年減 88.6%的駭人數字。

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特斯拉 Model 3 在全球熱賣,歐洲車廠電動車強勢挑戰

以下根據車輛中心報道整理之幾家車廠之電動車的銷售狀態:

  1. 特斯拉: 美國市場取得 53%市佔率後,投入大筆資金佈局全球市場,包括推出右駕版本、中國大陸建上海廠、歐洲建柏林廠等。旗下 Model 3 為 2019 年全球銷量冠軍,其年銷量 300,075 輛(年增率+106%),為第 2 名車款的近 3 倍,其銷量幾乎是第 2 至 5 名車款加總,遙遙領先其他車廠。
  2. BAIC(北京汽車):迅速因應補貼標準調整產品策略,銷售主力從過去小型車 EC 系列轉變為轎車 EU 系列,以高性能高續航的產品定位,成功在出租車、網約車市場收穫大量訂單。
  3. 日產:推出 Leaf 的 e-plus 電池增量版,市場迴響並不熱烈(年增率-20%),一般研究認為其較低的性價比及相較其他車廠樸實的外型,對現階段電動車主要消費族群較無吸引力。在新任 CEO 內田誠上任後,宣佈未來將轉型開發高檔電動車,希望奪回市場領導定位。
  4. 寶馬:在大陸推出的 530Le 取得亮眼成績,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銷量仍每月強勢增長,顯示高階市場已有相當需求且受補貼影響較小,其品牌在中國大陸 2.7%市佔率已超越不少本土車廠,為國際車廠成功打入大陸市場的典範。
數據分析,如果不考慮特斯拉,全球電動車其實正在走嚴重下坡

總結來說,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仍舊具有相當的地位與影響力,在上海只花 10 個月便完成興建及產線準備,藉由避開中美貿易戰關稅、供應鏈在地化、大量生產及低勞動成本環境,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及獲利能力。甚至目前國產 Model 3 補貼前售價為 323,800 人民幣,較原本當地美國製售價降幅達 9%,相當具競爭力。不過在 2020 年,市場邁入調整期,加上疫情對車市銷售與供應鏈影響等因素,預計上半年全球銷量將更趨緩,甚至在 Mercedes-Benz EQC、Audi e-tron、Volkswagen ID.3 等電動車蓄勢待發,特斯拉是否還能保有如此巨大的銷售領先地位,將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