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20回合败给颜良,他又没受伤,为什么不继续打?是故意放水吗?

今古讲堂


徐晃和颜良打了20回合就主动败退,这是一个严重违反战场纪律的行为。二人并没有分出胜负,颜良连徐晃的毫毛都没碰到,曹操也没有鸣金收兵,徐晃自己就主动撤了。而且曹操也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就收兵回营了。要知道,就算是现在打仗,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主动撤退也是要追责的。这个事情怎么看都透着古怪。今古讲堂为您做个分析,感兴趣的朋友,我们以后可以继续讨论: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的原文:“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 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


之所以引用了这一大段。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细节:这一场对战颜良,曹操阵营一共出了三名将领。首先出场的是宋宪和魏续,这两个人是吕布的降将,刚归顺不久,上去就送死。第三个出场的才是徐晃,打了20回合,就退下来了。此时,徐晃已经归顺曹操有几年了,已经成为曹操的核心将领。奇怪的是,曹操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损失,也就是死了两个降将而已。曹操就不打了,收军回营。这根本不符合曹操的性格。等到再次对阵时,就让关羽上了,而关羽恰巧又是还没有归顺曹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故意让宋宪和魏续先上,就是把他们当成试验品。反正这是两个投降兵,先检验检验这两个人行不行?这两个人刚归顺,也想拿个表现。稀里糊涂就送了命。所谓“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其实是故作惊讶,说穿了是一个表演秀,目的是让魏续也上去交手。

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作为一个领导,往往都很偏心。什么苦活脏活,领导都是首先让自己不太信任的人去做。而自己的亲信,领导总让他去做一些关键的事情。出力的、不讨好的事就让自己不信任的人去做好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徐晃为什么20回会就战败?


一,徐晃明显保存实力。徐晃战颜良、文丑,其实都没有使用全力,他都是上去打了几十个回合,就主动败下阵来了。其实他完全有能力继续战斗。如果真的跟对方拼命,鹿死谁手就很难说。 像这种情况在徐晃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徐晃战庞德时,也是打几个回合,就诈败退走。

徐晃实力有多强?他能和许褚打个平手。而许褚是曹营中武力值相当高的的大将,许褚曾和吕布大战20回合不分胜败,许褚裸衣斗马超,和马超武力值相当。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蜀汉五虎大将武力处于同一档次,很难分出谁高谁低。这样比较的话,徐晃自身的武力值并不低于关羽多少。在襄樊之战中,徐晃甚至击败了关羽。



二、曹操事先关照了徐晃,让他故意放水。由于颜良也是袁绍营中一员很猛的战将。曹操不愿意自己手下的大将太冒风险。关羽作为一个外来户尚未归顺,让他去斩杀颜良非常合适。这就和让吕布的降将去出战一个意思。但是曹操不好一开始就让关羽出场。故意让两个不重要的降将去打一打,再让徐晃去做个样子。这样就可以让关羽出马了。其实曹操阵营中,猛将如云,对付一个颜良,并不一定要关羽出马。

三、这是曹操的一石三鸟之计。一是让关羽杀了颜良;二是因为当时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杀颜良可以起到离间袁绍和刘备的作用。说不定袁绍就能杀了刘备,这样曹操就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但他想不到颜良被杀后,刘备几句话,就把袁绍忽悠了;三是可以让关羽归顺。如果袁绍杀了刘备,关羽就只好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了。关羽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肯定要为大哥报仇。怎样才能报得了仇?显而易见,只有在曹操帐下卖命了。

关羽能那么快斩了颜良,并非两人实力悬殊太大。一是颜良以为关羽是来投奔刘备的,少了防范之心,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关羽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二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一下子冲了下来,颜良来不及反应。

说穿了,关羽斩颜良,听上去很威猛。其实是关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曹操当枪使,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今古讲堂


白马之战,颜良三合斩宋宪,一合劈魏续,之后,更是以二十合速败徐晃。徐晃曾经与曹营头号猛将许褚斗过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说明徐晃武力和许褚应该相差不会太远,怎么在颜良面前仅支撑二十个回合就败走呢?当时的徐晃并未受伤,徐晃有放水的嫌疑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放水。当时,徐晃初降曹操,急于在曹操和诸将面前显露自己的武力和威风,面对速胜两场的强大对手,一马当先,奋勇迎战。因此,可以肯定,徐晃当时绝对是倾尽全力,恶斗颜良。哪怕终究要败逃,也会竭力多拚几个回合。无奈实力不如人,支撑了二十回合之后,徐晃深知,再打下去,就危险了,随时都有受伤,甚至被斩杀的可能。因为自己受伤或被斩杀,不仅改变不了战局,还会严重影响己方士气,所以宁可选择全身而退,而不冒险拚命。其实,演义中一般武将单挑,弱势方都会在危险降临之前选择全身而退。比如,在关羽的奋力死战之下,许褚、徐晃没有力拚,选择退走;在马超面前,张郃也仅支撑了二十回合,选择全身而退。

当然,假如徐晃冒险力战,多拚一二十个回合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曹洪为了保护曹操,拚死力敌马超,居然支撑了四五十个回合!


苍狼208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正面硬上是上将潘凤的战法。

乱世,活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几斤几两还是不要强出头。

徐晃的确是打不过颜良,颜良是袁绍上将,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颜良三合斩宋宪,一合秒魏续,此二人,乃是吕布当年勇将,颜良之强,跃然于众人耳。

徐晃武力值并不出众,唯一亮点就是襄樊大战关羽八十合,不过关羽右臂少力,实力下降。

徐晃也是降将,所以急于表现,曹操问:"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二十合后败归本阵,不是徐晃不想展示威风,实在是打不过,硬拼恐有性命之忧。

就像纪灵战关羽,三十合后就不敢再出战,派副将出马,那也是自知不敌。

战场之上,保命最重要,徐晃也算有自知之明,比起那些白白送命的武将强多了。


你们的每个关注,都将成为小白前进的动力。

老白的历史课


题主这话说的,交手不是说一定要受伤了才叫战败,徐晃败给颜良不是放水,而是真打不过。

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是发生在白马之战时,颜良先后杀死了宋宪和魏续两人,曹操又命徐晃出战,结果徐晃也被颜良二十合给杀败。

徐晃这种情况在《三国演义》里并不少,两军阵前武将交手,觉得打不过了就承认败了这是很正常的事。像虎牢关公孙瓒对吕布,是数合就败下阵来,还有张郃在潼关对马超,也是二十合就败。实际上在遇到高手自己不敌的情况下,能及时脱身也是本事,像李通在对战马超时没有及时撤退,就被一枪杀了。

而且徐晃在这一战里很明显没有放水。首先来说,徐晃和颜良大战时曹操和曹军众将都在观战,这个时候的徐晃在军中地位不低,不可能故意放水,这样败了没面子不说,曹操肯定也会对他不满。

其次书中写到,徐晃被击败以后,曹军“诸将栗然”,曹操也是觉得无人能战颜良,因此心中忧闷。在曹军众将中,此时自然是以许褚为最强,徐晃次之,夏侯惇、夏侯渊、张辽等人紧随其后。如果徐晃在战斗中有所放水,颜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那么别人不说,许褚肯定不会坐视。但是事实是许褚也不敢出战,说明许褚自己觉得没有把握,才不敢上去挑战颜良,由此可见颜良武艺还在许褚之上,徐晃败在他手上不冤。

所以徐晃败给颜良,是真的技不如人,并非放水。


不沉的经远


徐晃五十回合与许褚战平,却二十回合败给了颜良,其实这并不奇怪啊,因为许褚也不是颜良的对手。

都知道许褚的武艺在曹营是数一数二的,仅次于典韦,又是典韦之后曹操的头号贴身保镖,其实徐晃的武艺与许褚相差无几,两人能在五六十回合战平,说明武艺距离不大。

白马之战时,颜良作为袁军主帅出战曹操,并在战场上不到三个回合分别斩杀了宋宪与魏续,按道理来说,徐晃对颜良的武艺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徐晃之所以敢出战颜良,根本原因就是对自身武艺自信,同时也自认为武艺强于宋宪与魏续。

徐晃能作为参照的就是宋宪和魏续,这两个人原是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之二,强将手下无弱兵,宋宪与魏续怎么也是跟着天下第一的吕布混了很长时间的,结果一出场就这么容易被颜良所斩杀,只能说明颜良技高一筹。

在宋宪和魏续相继被杀之后,曹操也胆战惊心,向着身后的武将们问道:谁敢出战?只有徐晃应声而出,挺刀纵马去战颜良。

当时曹操手下有许褚、徐晃、夏侯惇、张辽、夏侯渊、李典、乐进、于禁等将领,武力排名靠前的也就是许褚和徐晃了,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保镖,需要保卫曹操,暂时不能出战,这个徐晃如果不站出来迎战颜良,曹操就会尴尬了。

徐晃几乎是应声而出,可见即使曹操不问,徐晃基本上也会出战了,徐晃借着能与许褚战到平手的自信,与颜良交手,结果一直战场,二十个回合就被颜良实打实的击败。

高手对战,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感觉到胜负,徐晃与颜良一交上手不到五个回合,就明白了,他原来是轻视了颜良,等双方打到十个回合时,徐晃已经感到难心为续,然后徐晃又用了十个回合,才勉强从颜良手中撤回。

当时是两军对战,几十万双眼睛牢牢地盯着战场,徐晃与颜良的一如一式,尽在众人眼中,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在此时泾渭分明,武艺是高手的,一眼就看出徐晃不是颜良对手,二十回合之后必败,而一般的士卒是看不出两人谁胜谁负的。

徐晃仅仅二十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如果徐晃死战不退,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对于徐晃个人来说,如果死战不退的话,非死即伤,不是死亡就是受伤,因为不是对手,所谓的对手,就是能力相当的人才能称为对手,如果能力差距太大,就不是对手了。

徐晃继续战下去,不是受伤就是死亡,在没有外援来帮忙的情况只有这两种选择。

颜良这个敌人是不可能放水让徐晃逃走的,他俩又没有交情,而徐晃本人武艺本来就不如颜良,就更加不可能放水故意战败了,何况还有曹操站在身后,还有数万将士看着呢。

徐晃会放弃自已的生命吗?当然不会,他没有必要死战不退,又不是拼命的时候,只要点到为止,分出胜负,相信曹操也会理解徐晃。

徐晃会战到自已受伤再退下来吗?也没有必要,刀枪无眼,谁知道受伤会不会是致命伤,就算不是致命,来个终身残废,恐怕这辈子更加难受。

败了就是败了,没必要为了面子硬着头皮继续在战场上苦撑,就算是徐晃苦撑,曹操也会看出问题,曹操也会爱惜手下将士的生命中,比如吕布来挑战时,曹操同时让手下的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于禁六将一起迎战吕布,管他面子不面子,性命要紧,六个打一个怎么了,能赢就行,能赢就是硬道理,曹操也是注重实际的人。

当然了,如果徐晃在战场上死战不退被颜良斩首的话,对曹操军队的打击会更大,因为曹军阵营排名第二的名将战死,曹军哪里还有士气,万一颜良率领大军冲杀过来,那么曹军岂不是更加惨败。

所以,徐晃在二十回合被颜良击败后,就理智的退出了战场,这是当时战场上不成文的规定,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没有继续打下来的必要,还不如早点退下来,但是要说到徐晃是否放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几万双眼睛在战场上盯着呢!

况且还有曹操这个天下领导在,别人看不出来,曹操一定能看出来,徐晃不仅不会放水,还要在曹操这个领导面前表现一把,能立功最好,不能立功也只有退下,但是徐晃放水绝无可能。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确实没有受伤,不过再继续斗下去的话,受伤是必然的。当徐晃与颜良单挑二十合之后,罗贯中特地交代了“败归本阵”,说明徐晃确实毫无抵抗之力了。如果徐晃还能战的话,原文应该这样说“徐晃料敌不过颜良,遂拔马而走”。

况且根据当时的情况,徐晃哪里敢放水啊!曹军中已经折了两阵,如果徐晃再输了,就成了三连败了。三连败,特别是以勇猛著称的徐晃也被击败了,这意味着什么?诸将栗然,兵无斗志,军心涣散。这个时候放水,就是将曹老板往绝路上逼。

除非徐晃跟曹老板有仇,否则不可能放水……

或许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河北猛将颜良,有没有二十合击败徐晃的实力?

白马一战中,撇开徐晃不说,颜良还有斩杀宋宪、魏续两项记录。

宋宪、魏续,是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一,在徐州的时候,吕布与曹操、刘备、袁术等各路诸侯周旋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宋宪、魏延两人的身影。二人的武艺虽然算不上顶级,但不可否认他们身经百战的事实。其中!他们对战过的最牛逼的武将,应该是蜀将张飞,在与张飞的打斗中,二人虽然败阵,却可以全身而退。

说明这二人的自保能力还是可以的。

同时!说明颜良在取胜手段上,应该不输于张飞……


——或者从文丑分析

颜良是河北第一上将,袁绍口中的骄傲,而文丑在颜良面前,显然只是弟弟,有颜良在,文丑只能称个河北第二上将。

然而,文丑的竞技水平。曾打平过初出茅庐的赵云。在磐河一战中,虽然常山赵子龙初出茅庐,不过以他当时的水平,同样是绝对的顶级高手。后边一战,冲杀袁绍阵营,数合斩杀大将鞠义等等,这些都是证明。

说明文丑的竞技水平,至少也是顶级高手。既然文丑都是顶级高手了。那么!颜良就更不用说了。


在延津一战中,文丑慌忙败逃之际,面对曹营猛将张辽、徐晃的双双追击。文丑调转马头应战。先是两箭射落了张辽,紧接着三十合战退了徐晃。在这种慌忙败逃之际,都可以从容应对张辽、徐晃两大猛将的夹击,而且最终完胜了对手。

如果在正常斗将的情况下,那徐晃势必是接不了三十合的……

所以!二三十合败徐晃,文丑都能够完成的战绩,颜良没理由不行。

颜良二十合击败徐晃,绝对是硬实力的体现


爱尚文史


三国演义里面写的很清楚了,徐晃确实败给了颜良。

徐晃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继续和颜良打?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知道久战不利,长久的和颜良拖下去,自己必然会因为气力尽失而露出破绽,他自知久战自己必败,所以宁愿在激战二十回合以后,就败下阵来。

实际上徐晃这属于明哲保身,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徐晃没有必要一定要和颜良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干脆留一点气力逃回了曹营,这是非常明智的,但我们不能说这是因为徐晃胆小。

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徐晃彼时跟随的还是杨奉,曹操带着汉献帝等人准备移驾许都,杨奉、韩暹等人带兵在半路拦截,徐晃当时一马当先的拦在前面,曹操一方则派出了许诸交战,两人交战了五十回合而不分胜负。

可见徐晃的战斗力总体上和许诸是持平的,因此徐晃自感无法打败颜良后,就退回了曹营,徐晃退回曹营以后,其它的曹将是什么反应呢?这时候的曹操不乏许诸、夏侯渊、李典、夏侯惇、乐进等猛将。

却说这许诸在争夺衮州之战中硬是同吕布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但是徐晃退回曹营以后大家是什么反应呢?《三国演义》形容说叫“诸将栗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家都有点心虚和紧张,觉得这颜良太厉害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有点不符合逻辑,按理来说,许诸能够和吕布大战二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就算许诸总体上实力不如吕布,毕竟人家吕布后来是因为曹军六将一起出马才把他打败,无论如何,这许诸和颜良交战个四五十回合应该没问题吧?

而徐晃也同许诸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说明徐晃搞不好和吕布过上几招的可能性都有,但是罗贯中只写了徐晃和颜良交战二十回合就败下阵来,连让许诸等人出手的机会都不给,这说明什么呢?其实许诸、典韦这样的猛将是有能力同颜良交锋的,但是这时候曹营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关羽。

关羽刚刚才被曹操收留,怎么着也得让他表现表现不是?所以程昱立马就献计说只有一个人可以斩杀颜良,这个人就是关羽。所以关羽就奉曹操命去斩杀颜良,为此罗贯中描写的十分有气势,叫做“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这就凸显出关公很强。

但他更强的地方在哪里呢?一刀就斩杀颜良于马下,其实要我说这罗贯中太不厚道了,为了塑造关羽的“英雄”形象,真的可以说用一场大战和一群大将来衬托他,而且还不让人家颜良出手,你说人家颜良冤不冤?

所以,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武将的武力值是有漏洞的,这些都是因为罗贯中带着有色眼镜去写的缘故,当然了他也非常成功的塑造了关羽的光辉形象,只不过咱们读者真的要替颜良打抱不平呢,所以说到底“白马之战”是一场专门为关羽准备的战争,是他在曹营的首场个人秀。


围炉谈史


徐晃和颜良打了20回合就主动败退,这是一个严重违反战场纪律的行为。二人并没有分出胜负,颜良连徐晃的毫毛都没碰到,曹操也没有鸣金收兵,徐晃自己就主动撤了。而且曹操也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就收兵回营了。要知道,就算是现在打仗,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主动撤退也是要追责的。这个事情怎么看都透着古怪。今古讲堂为您做个分析,感兴趣的朋友,我们以后可以继续讨论: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的原文:“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 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 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

之所以引用了这一大段。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细节:这一场对战颜良,曹操阵营一共出了三名将领。首先出场的是宋宪和魏续,这两个人是吕布的降将,刚归顺不久,上去就送死。第三个出场的才是徐晃,打了20回合,就退下来了。此时,徐晃已经归顺曹操有几年了,已经成为曹操的核心将领。奇怪的是,曹操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损失,也就是死了两个降将而已。曹操就不打了,收军回营。这根本不符合曹操的性格。等到再次对阵时,就让关羽上了,而关羽恰巧又是还没有归顺曹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故意让宋宪和魏续先上,就是把他们当成试验品。反正这是两个投降兵,先检验检验这两个人行不行?这两个人刚归顺,也想拿个表现。稀里糊涂就送了命。所谓“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其实是故作惊讶,说穿了是一个表演秀,目的是让魏续也上去交手。

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心:作为一个领导,往往都很偏心。什么苦活脏活,领导都是首先让自己不太信任的人去做。而自己的亲信,领导总让他去做一些关键的事情。出力的、不讨好的事就让自己不信任的人去做好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徐晃为什么20回会就战败?

一,徐晃明显保存实力。徐晃战颜良、文丑,其实都没有使用全力,他都是上去打了几十个回合,就主动败下阵来了。其实他完全有能力继续战斗。如果真的跟对方拼命,鹿死谁手就很难说。 像这种情况在徐晃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徐晃战庞德时,也是打几个回合,就诈败退走。

徐晃实力有多强?他能和许褚打个平手。而许褚是曹营中武力值相当高的的大将,许褚曾和吕布大战20回合不分胜败,许褚裸衣斗马超,和马超武力值相当。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蜀汉五虎大将武力处于同一档次,很难分出谁高谁低。这样比较的话,徐晃自身的武力值并不低于关羽多少。在襄樊之战中,徐晃甚至击败了关羽。

二、曹操事先关照了徐晃,让他故意放水。由于颜良也是袁绍营中一员很猛的战将。曹操不愿意自己手下的大将太冒风险。关羽作为一个外来户尚未归顺,让他去斩杀颜良非常合适。这就和让吕布的降将去出战一个意思。但是曹操不好一开始就让关羽出场。故意让两个不重要的降将去打一打,再让徐晃去做个样子。这样就可以让关羽出马了。其实曹操阵营中,猛将如云,对付一个颜良,并不一定要关羽出马。

三、这是曹操的一石三鸟之计。一是让关羽杀了颜良;二是因为当时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杀颜良可以起到离间袁绍和刘备的作用。说不定袁绍就能杀了刘备,这样曹操就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但他想不到颜良被杀后,刘备几句话,就把袁绍忽悠了;三是可以让关羽归顺。如果袁绍杀了刘备,关羽就只好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了。关羽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肯定要为大哥报仇。怎样才能报得了仇?显而易见,只有在曹操帐下卖命了。

关羽能那么快斩了颜良,并非两人实力悬殊太大。一是颜良以为关羽是来投奔刘备的,少了防范之心,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关羽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二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一下子冲了下来,颜良来不及反应。

说穿了,关羽斩颜良,听上去很威猛。其实是关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被曹操当枪使,受人利用而不自知。


和平精英宝宝佳


颜良的武力值高于徐晃,打不过就跑呗,还有什么原因呢?要知道,颜良的武力值可以比肩关羽甚至在关羽之上,关羽白马斩颜良靠的是赤兔加上刘备的“见到我二弟替我打声招呼”上,靠的是出其不意。关羽如果真和颜良交手,未必能占到便宜。那么,三国演义后期一对一战平了一个只能用一只手的关羽的徐晃,又怎么会是颜良的对手呢?徐晃是大将,不会逞匹夫之勇,打毫无胜算的一对一,所以在察觉到颜良武力比他高时,就只能撤啦,故意放水是不可能的。

另外,说一个言外话,三国演义武将间的单挑,基本上都是要么几个回合以内分个胜负,要么就是几十回合战平,很少有打了几十回合上百回合,一个人卖了破绽把另一个人解决的。这么看来徐晃二十回合败走也符合罗贯中的写作习惯……


云雀的云豆酱


因为都是假的,打仗哪有单挑。都是扯蛋,再说了,打颜良一战,张辽主将,关羽副将。根据三国志说的也是扯淡,什么关羽在万军中看到颜良,于是上去一刀。相信的都是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