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骄傲自负的崇祯皇帝,因为骄傲,所以始终顾忌舆论,抹不开面子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因为绝望,所以宁愿殒身殉国也不愿再与这群“身着儒服,行若狗彘”的文武百官虚与委蛇。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崇祯皇帝影视剧)

禀性骄傲的崇祯皇帝

据《明史》的记载,崇祯是个极度骄傲而且自负的人,所以他不愿像天启一样,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当个“不参与朝政”的傀儡皇帝。因此,打从他登上皇位,就注定了和魏忠贤之间不死不休的局面,也注定了被东林党人利用的悲惨命运。

由于明朝严苛的皇位继承制度,身为藩王的崇祯并未接受过正统的皇室教育,按照朱元璋的设计,他只要安安心心、本本分分的躺在藩王的王位上,尽忠职守的负责吃喝玩乐、生儿育女就可以了。故此,年轻气盛的崇祯对本朝特殊的权利运作机制并不熟悉。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崇祯皇帝当政)

当骄傲的人被欺骗时

当崇祯凭借一股少年锐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扑灭魏忠贤的时候。虽说此举打破了原本微妙的权利平衡,从而造成了东林党人一家独大的态势。但我依然认为,假以时日崇祯势必能够成长为一代有为之君。只可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我们的预期那样,袁崇焕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崇祯的成长轨迹,也破灭了大明最后的希望。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公元1628年,因为辽东局势异常紧张,在群臣举荐之下,崇祯皇帝果断启用已被罢官的袁崇焕,而在“召对问策”的时候,“雄才伟略”的袁崇焕却大言不惭的放出“五年复辽”的厥词。但后来据袁崇焕本人而言,这不过是用来安慰皇帝的说辞罢了。可即便如此,原就汲汲国事的崇祯却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将辽东之地的全权交由袁崇焕处理。

可浩荡无边的君恩换来的却不是收复失地的捷报,而是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噩耗。而毛文龙的被杀,则又直接导致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等人降清,没有了后顾之后的皇太极的大举入寇和兵临城下。少年人本就心气高、自尊强,在意识到自己被无情欺骗之后,其反应自然异常的激烈,其报复也就异常凶猛。是故,在京城之围后,袁崇焕因“专恃欺瞒”之罪被千刀万剐。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崇祯皇帝)

袁崇焕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是极为恐怖的,在经历过被“背叛”之后的崇祯,因此而变得敏感多疑,刚愎自用。而随着这种性情的成型,他与群臣之间的关系也就愈见紧张。后来走到山穷水尽、孤家寡人的地步,无不与此息息相关。

最是无情帝王家

崇祯一朝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君臣之间互相猜疑互相利用甚至互相敌视。崇祯一朝十七年更是连换十七个刑部尚书,五十位内阁大学士。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被杀,仅后金军杀戮德王一事崇祯便牵连大臣一天之内连杀三十六位官员。常言道:“疑人不用,疑人不用”。但崇祯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崇祯帝疑心病不仅用在了大臣身上,更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崇祯皇帝商议国事)

提议让太子南下一事朝中早有开端,只是众人心照不宣不直接提及此事便一拖再拖。直到李自成率军直逼京师,大明基业危在旦夕时,朝中大臣才捅破这层窗户纸,提议让太子南下南迁出逃,在南方发展势力以待日后东山再起。不知道崇祯当时听到后怎么想的,或许在犹豫吧!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道理崇祯自然知道,即使民间也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明季北略》的记载,光时亨的一句话,让崇祯心底里仅存的亲情和社稷为重的观念再次崩塌,光时亨说:“幸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一句话便让崇祯彻底打消了让太子先行南下的想法。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魏忠贤影视剧形象)

因为绝望,让他宁愿同归于尽

《十三陵记下》中有记载,崇祯自言:“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带着痛彻心扉的觉悟,崇祯帝自挂东南枝,延续了近300年的大明朝亦因此而宣告覆灭。宵衣旰食的明天子,在矜矜业业十七年之后,带着满腔的怨愤与无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之所以不愿再做任何挣扎——命太子前往南京。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因为他这十七年的帝王生涯给他带来的深深的绝望造成的。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李自成进军)

纵观崇祯十七年的帝王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几乎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的骗局之中,先是“耿耿忠心、公忠体国”的东林党人的拒不配合。再是“大言炎炎、袖手谈心”的朝廷清流的谩骂攻击。再是“骗粮骗饷,逢战必溃”的辽东劲旅的漫天要价。当此空库空虚,内帑耗竭之际的崇祯帝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在皇帝要求增收商税之际,原本高高端坐俨然圣人的东林党人蓦然化身正义之师,指斥皇帝与民争利,于是在经过一番角逐之后,增税、添赋的份额又被摊派到黎民百姓头上。而这对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于是,朝廷要是派税,反的民众也就越多。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万历皇帝影视剧形象)

当此之际,因为有心国事而少年白头的崇祯,只能腆着脸的向百官募捐,但富得流油的朝廷重臣却比这个浑身补丁的皇帝还穷。“清正廉洁”的他们穷的忙着夜夜笙歌、走马章台。毕竟,在他们眼中,皇帝轮流做,但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得靠他们来治理天下。所以,在李闯破城的当天,朝廷百官再无一人上朝,而在崇祯孤独上路的时候,除了少部分尚有廉耻的为国殉葬、守节之外,更多的确实在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的主子。可叹所谓清流,当真是无耻至极。

“雄才伟略”的崇祯,宁死不派太子南下,不想成百官手中的玩偶

(皇太极影视剧形象)

崇祯之所以宁死也不愿派太子前往南京——决然不是因为恐惧手头的权力被稀释,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对这天下已然有了深深的绝望,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经受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更不愿自己的儿子成为百官手中的玩偶和傀儡!

参考文献:

1. 《明史》

2. 《明季北略》

3. 《十三陵记下》

4. 《明史纪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