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說到自卑,很多人會想到心理學家,阿德勒寫的那本《自卑與超越》一書,書中說到,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但自卑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我們可以通過變得優秀,超越自卑,以成就自己,讓內心強大起來。

但武志紅老師對這種擺脫自卑的做法,不太認同。他在其著作《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中解釋其原因:一方面,假若自卑得以療愈了,追求優秀的動力很可能就消失了;另一方面,有些人即便極其優秀了,但內心深處的自卑仍然無法消除,甚至絲毫都未減少,而這就不是真正超越自卑。

在武老師看來,對於那種即使很優秀,還是很自卑的人,要專注其內在的自卑。換句話說,這些人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只有擁有一份無條件的愛,他們自卑的心才會被療愈。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作為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結”最為人熟知,他說:“如果一個人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作自卑情結。”

而這種自卑情結人人都有,因為每個人都有心存恐懼,處於劣勢的時候。

比如,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不願講話,甚至脾氣暴躁;成人忽然覺得疲憊、沮喪和迷茫,有的人還會用變得強勢來掩飾內心的自卑,等等,這都是發現自己不夠好,自我懷疑的時候。

有時,我們會用自己的渺小,個人能力的有限來安慰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有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但我們內心的自卑需要擺脫,因為沒有人能夠長期忍受自卑情結的侵擾,它會讓我們變得彷徨、頹廢、退卻,甚至會因無法承擔內心的壓力而走上極端。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前面說到,有人會用自己的強勢來掩飾內心的自卑,這說明,那些看似強大的人,也會自卑,甚至更自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那麼多,其實是內心也在渴望著愛。

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我們看到,當殺手只是冷酷的殺手時,他們無所不能,但是一旦他愛上了一個女人,死亡就容易降臨了。這說明一個強大的殺手,也在渴望著愛,哪怕為愛而死也在所不惜。因為對他來說,愛就是救贖,是生命的意義。

用導演呂克•貝松話來說,這部電影是兩個小孩的故事,他們都是12歲,都感到失落而深愛彼此,這是孤獨、缺愛的童年,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創傷。

從這個角度來說,強大的殺手,內心也是有弱點,也會有自卑感,而愛讓他變得不僅有軟肋,還有一副堅硬的鎧甲,而這才是真實的人。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當我們發現讓自己變得優秀,並未消除內心的自卑感時,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的內心,那就是要承認自卑。

就像武老師分析的那樣:“自卑必然是有這樣的原因——童年獲得的愛太少。那麼,圍繞著這個事實,當事人勢必會有很多感受,如悲傷、憤怒、嫉妒等。這些感受,就是真相,他不必做別的事情,只需擁抱真相就夠了。 ”

這在告訴我們,刻意追求外在的優秀,或刻意自欺欺人地說,“我不慘,我是幸福的人”都是無濟於事的。因為當我們越執著於反相,對真相就越懼怕。我們不斷逃避真相,我們的預期和目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它們都是為了滿足我們自欺欺人的需要的東西。但真相就在我們內心,無法逃跑。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刻意表現出自己很優秀,以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但是依靠符合他人的期望來增加自信的方法,並不會真正帶給我們自信。

就像那些本來很窮的人,非要裝成有錢人,既得不到他人的認同,也不能增加自信。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既然自卑是源於缺愛,那麼要超越自卑,就需要愛來彌補。

對於自卑的人,該如何找到那份缺失的愛呢?

其一,學會愛自己。

愛自己,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換句話說,允許自己自卑,承認自卑,因為自卑就是真相。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夠好,才有提升和發展到可能,更重要的是,接納自卑,就是無條件接納自己。

自卑是對自己的否定,認為自己不夠好,而讓我們接納自己後,這樣的否定感會緩解很多。

當然,這裡說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是說我們可以不求上進,而是要我們客觀看待自己。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第二,學會愛的能力。

現在很多人覺得關於愛,沒什麼需要學習的,愛的問題就是一個關於對象的問題,即無法找到合適的對象所愛,所以才導致愛的困難。也就是說,只要找到一個正確的對象,一切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就像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的:“大多數人都把愛的問題看成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不是看成主動去愛和愛的能力的問題。於是,愛的問題就是如何能被愛,如何變得可愛。

但是作為成人,我們要彌補心中缺失的愛,就需要學會愛,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愛是一種能力,可以習得。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第三,在關係中,活出真實的自己。

當我們可以在關係中活出真實的自己時,我們對他人的愛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而我們獲得的愛,也是發自對方的本心,他們不是因為我們對他們施加了什麼影響才對我們如何,而是他們自己想這樣愛我們。

這樣,我們就可以尊重對方的選擇,也會捍衛自己的選擇,誰也不會強迫誰去做事,愛就變成了無條件的愛。

就像安•蘭德說的:“我以我的生命和對生命的愛發誓,我絕不為他人而活,也絕不要求他人為我而活。”

其實,擺脫自卑,就是要讓自己心中充滿愛。當我們本真地、自然地接納真實的自己時,我們也會接納對方的真實,於是,我們可以活出真實的生活,那麼愛自然存在。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因愛的匱乏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