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孩子情绪经常“暴走”,父母自查是否做错了一下几点

我们经常会在商场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坐在地上声嘶力竭的哭闹,撒泼打滚,一旁的父母要不就是同样大声的嚷嚷,要不就是直接暴力抱起走人,父母和子女间上演一场场家庭大剧,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那么为何我们不曾见到孩子撒泼打滚一旁的父母依旧情绪平静的安抚或者沟通呢?因为,能够这样做的父母通常他们的孩子都不会出现情绪的“暴走”。

两三岁孩子情绪经常“暴走”,父母自查是否做错了一下几点

孩子哭了


一、通常情绪容易“暴走”的孩子的家长都有以下几点共性:

1.性子急躁,或者对于孩子的问题处理没有耐心。

“你必须停止”“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当孩子产生情绪问题,或者行为发生错误的时候,家长都会立即拿出家长这个身份进行镇压,以让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和错误行以最快速的消失和停止。

2.家长特权主义。

“我是妈妈,听我的”“这不管你的事,玩你的去”。让孩子情绪失控“暴走”的家长多半认为自己作为家长所以对于孩子的事情都有”一票否决权“,尤其是孩子才两三岁,他们完全可以决定孩子的任何事情,而相反,孩子是不应该干预他们的事情,孩子的意见无关紧要甚至无理取闹。

3.说到不做到。

“今天下雨就不去公园了”“我这会有个事,你再多等一会“。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初步完成了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父母并不是受着自己掌控。虽说父母、孩子绝对是互相深爱,但是确不一定是互相信任。尤其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实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来不断构建起来的。在父母眼中今天去游乐园还是明天去、因为自己的事情对于孩子要求一拖再拖似乎也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孩子眼中这些一个个减分项使得父母在自己心中信用值降低甚至负分。那么当父母再想通过言语的承诺让孩子做出行为改变的时候,又怎么会成功呢?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不“暴走”

1、耐心倾听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简单表达,但是对于自己情绪或者意见的表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当孩子由情绪或者对于一个事情有意见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耐下性子,慢慢的听他们说,并且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为何生气。你会发现如果孩子心中在意的事正在想着怎么表达,而你准确的说出来孩子就已经不会生气。难于表达往往是两三岁孩子的情绪失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两三岁的孩子情绪失控会在地上撒泼打滚,而到了五六岁基本上就不会这样了。

2、尊重平等

做到“耐心倾听”是尊重平等的第一个条件。在做到这个的基础上家长还需要打从心底里尊重孩子,尊重他们提出的意见。比如他希望坐大椅子上吃饭而不愿意坐餐椅上吃饭,这个时候让孩子情绪“暴走”的家长多半就直接拎起孩子直接放餐椅,而后就是孩子哭家长骂的一幕。那么什么是尊重和平等呢?孩子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当他的选择并不正确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去解释为什么不能坐大椅子上,甚至可以让孩子去大椅子上体验下,最终孩子自己发现家长说的弊端确实存在,试一试就会主动坐回餐椅。很多行为最终结果也许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孩子是主动选择和还是被动接受这个对于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就天差地别了。

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尊重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在对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日常的各种选择他们都能得到认真的回答,那么他们也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更容易接受道理遵守规则。

3、说到做到

孩子和家长的信任都是相互的。双方互相深爱,但是不信任的深爱往往会造成伤害。家长对于孩子的信任也不完全是基于爱,也是孩子不断在说到做到中建立的。孩子说他打鸡蛋一定不弄洒,说道做到的结果是家长信任他于是会更加积极的让他参与到料理制作中。

同样的家长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孩子信任家长也不完全是因为爱。情绪容易“暴走”的孩子,他们对于家长更多的是不得不信任,他们是基于家长大人的身份,很多事情需要家长他们才能去做。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特别是一些小事,晚饭后一颗糖果的奖励,今天早点睡觉明天就去公园的睡前承诺等等。

小事中建立起的信任感,会让孩子更愿意倾听家长的言语。这样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用言语就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我们不要看到孩子最终表现出的行为结果,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看到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想法诉求。称职的父母是孩子的是孩子的养育人更是老师和朋友。同时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也是我们父母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