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宁陪吕布一块死,为什么不愿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起生?

大马哈鱼12


陈宫是东汉末年时期吕布账下重要谋士。他本来原是东汉的一个县令,那时董卓乱政、祸乱朝纲,曹操就决定刺杀董卓,但因事败而被追拿。之后曹操在逃走的路上路过陈宫那里被抓住。

陈宫因感曹操忠义为国,所以就弃官不做追随曹操而去。但是曹操为人猜疑心过重,在他们路过曹操之父故友吕伯奢那里,曹操因猜疑而接连杀了吕伯奢一家。

这时陈宫觉得他轻信于人,他本来觉得得曹操是忠义之士,没想到却是奸诈之人,于是就有了后悔之心,当曹操睡着之时,他本想杀了曹操,但又觉得如此做不仁,他也不忍,于是就独自离开了曹操。后来陈宫几经波折,成为了吕布账下重要的谋士。

而曹操后来迎汉天子,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操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其势力越来越来。

后曹操和吕布交战,吕布虽然勇武过人,也有陈宫辅政,但是吕布却不听陈宫之言,又慢待属下,其属下决定反叛吕布而投曹操,而他们在反叛时还把勇武的吕布擒住了。当然吕布兵败的同时,亦陈宫等人亦一同遭擒。

吕布本想归顺曹操,但他为人过于反复、见利忘义,结果还是被杀。而陈宫曾经是追随过曹操的,他们之间也算有一段情义,曹操本想劝陈宫归降,无奈陈宫一心求死,曹操只得处死陈宫以全其名。

那陈宫宁陪吕布一块死,为什么不愿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块生呢?

首先,陈宫本来曾追随过曹操,但后来因不耻曹操的为人而离开。其之所以离开曹操,就是不满曹操猜忌、奸诈的性格。

他一则不满曹操性格,二则曾经离开过曹操,陈宫颇重信义,当陈宫和吕布被擒后,陈宫又怎么会在归顺曹操呢!他也会觉得对名声不好,毕竟忠臣数次投注毕竟名声不好。

故而陈宫归一心求死,而曹操虽想让陈宫归顺,但也只得全其之名。

其次,吕布虽然最终失败,他也是一个过于反复之人。但是对于陈宫而言却不同,吕布是一个勇武之人,其性格虽然有时反复、过于多变,但陈宫觉得吕布却不似曹操那样奸诈。

这一点是陈宫所颇为欣慰的,毕竟他曾经轻信错投于奸诈的曹操,遇到吕布这样的,他也只好善始善终了。

最后,曹操虽然那时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威震天下,但在很多人眼里,曹操却是欺压天子,他专权跋扈,虽名为汉丞相,但却是汉贼。

陈宫当初宁愿弃官不做也要追随曹操,是因为他那时觉得曹操刺杀曹操是忠义为国,但此时曹操虽然威震天下,但他是否真心中兴汉室,对于此时的陈宫而言却难以相信。

所以在吕布并败时,陈宫宁愿和吕布一块死,也不愿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块生。


中孚鉴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听风。

陈宫与吕布在下邳战败被擒,陈宫在白门楼上刚直不屈,引颈能刑。那为什么不求曹操放人,毕竟他曾经救过曹操。

一是救走曹操后,在追随的途中看清了曹操的为人,曹操务实,残忍,利已,曹操的理想和抱负很大,就是取汉而代之,陈宫忠心仁义,首先两人践行的价值观和理念不同,尤其是杀害吕伯奢一家时所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为陈宫所不齿,而弃之而去。

二是吕布刺杀董卓后,虽也四处逃亡,但终归也是闻名全国,雄据一方的军阀,并且武功盖世,英勇无双,虽无谋略,但因此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和报负,所以陈宫劝陈留太守张邈,与吕布联手共抗曹操,以匡扶汉室。最终吕布未听陈宫谏言而致下邳失守,束手被擒。

以上可以看出,陈宫一是不齿曹操的残暴与为人,二是而东汉末期文人注重气节,宁可战死而不愿投降。


听风轩主


既然问题标注了《三国演义》,那我就以《三国演义》的内容进行分析。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跑,跑到中牟县时被捕,当时陈宫是县令。陈宫以为曹操忠于汉室,又有远大志向,是个有作为的人,于是就放了曹操,并且自己官也不做了,跟随了曹操。但是,陈宫跟随曹操走的路上,却认清了曹操的为人。当时,他们俩在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留宿,本来人家是一片好心要给他们杀猪吃,可曹操疑心太重,以为要杀他,于是曹操把吕伯奢的家人都给杀了。事后,曹操发现错杀人了,就和陈宫逃走。在路上,碰到了吕伯奢买酒回来,曹操又把吕伯奢给杀了灭口。然后曹操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时陈宫彻底了解了曹操的为人,于是果断地离开了曹操。后来陈宫投奔了吕布,成了吕布的谋士。吕布和曹操为争夺地盘发生多次战争,互有胜败。最终还是曹操获胜,在下坯城,擒了吕布和陈宫。曹操杀了吕布,本不想杀陈宫,但陈宫宁死不降,曹操没办法,也将陈宫杀死。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中来,为什么陈宫宁陪吕布一块死,也不愿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起生呢?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四点原因:

一、吕布虽勇而无谋,但人不坏。

虽然吕布少谋,但他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毕竟是杀了奸贼董卓,立下大功。而且吕布武艺高强,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虽然吕布有时不太听陈宫的话,但吕布并不奸诈,人也不坏,陈宫只当他是没长大的孩子。陈宫觉得和吕布一块死,也并不丢人。

二、曹操虽是“正义”一方,但为人奸诈、多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是“正义”一方,但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况且曹操为人奸诈、多疑,陈宫觉得和这样的领导在一起共事,每天得提心吊胆,多累呀!

三、好马不吃回头草。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陈宫如果再次跟随曹操,那和第一次离开曹操的初衷岂不矛盾?陈宫会觉得自己的意志太不坚定,被别人耻笑。

四、投降是耻辱。

古代战争讲究“誓死不降”,这样会让人当英雄看待。不管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投降敌人就是巨大的耻辱,所以陈宫宁死不降,也是保存一种气节。

总之,陈宫宁陪吕布死,不随曹操生,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是一种洁身自好的体现。



博超讲堂


非常荣幸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观点:

1.曹操当年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被陈宫抓住,当时的陈宫是东汉末年中牟县县令,一次偶然的机会抓获曹操,听说曹操敢于刺杀董卓,对于曹操陈宫更是十分欣赏,于是私下将曹操偷偷放走,自己也跟随曹操一路逃亡。但是在二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受到热情款待时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欲擒二人报官求赏,因此杀掉其家人。得知误会后二人连夜离开吕家,却路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想留下祸患留杀了伯奢。陈宫看到曹操的所作所为自觉曹操不是一个能够跟随的明主,但又不忍心把他啥了,于是离开了曹操。当时陈宫就与曹操出现的观念不同。

2.虽然因为一些理念不同的原因陈宫没有继续追随曹操,可曹操也很感念陈宫当时的救命之恩,后来在陈宫替别人做说客的时候,曹操虽然大怒,却还是没有动陈宫性命,而是放他而去,可见曹操对待这个救命恩人还算是有些情义的。

3.陈宫与曹操为什么没有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陈宫当时看到曹操的所作所为和自身的观念相差太大,正所谓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就不能一起共事,就好比方说现在,你愿意与你的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共事吗?当然不愿意,所以在那时的人们在情、义面前可能看的比自己的命更重要,所以观念不同陈宫宁愿死了也不愿意与曹操一起生。

再次感谢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星侃影视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周瑜、庞统、郭嘉等是一等一谋士,甚至还出来一句“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可见这些谋士是何等的厉害,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这一个个流传百年的著名战役,都在证明他们并非浪得虚名。

然而,在三国的世界,还有一个奇才,此人已一人智力,与曹操阵营的全部谋士周旋,其中包括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等等,且没有落下风,他就是陈宫。不过令人惋惜的是,陈宫在很早就去世了,一身的才华来没有来得及施展,就和吕布一同惨死在白马楼。吕布的战绩就不用多说了,但缺点照样不少,有勇无谋说的就是像吕布这样的人。这些陈宫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可为什么到最后,面对曹操三番五次邀请,都还是无动于衷,依然没有放弃吕布呢?

陈宫,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留陈宫等守东郡,宫与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吕布战败后,陈宫随吕布投徐州牧刘备,劝吕布袭取徐州以为根本。陈宫极力主张吕布与袁术和婚、形成徐扬合纵以抗拒曹操。惜吕布无谋,没有采纳其计策,及遭陈登父子从中破坏,结果联盟失败,吕布兵败后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义中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见曹操之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而弃之而去,并与之誓不两立。后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因吕布不听其言,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欲释放之,但陈宫坚决不降而被杀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们来探寻一番吧。一 其一,他深明大义。这首先表现于有名的捉放曹故事。 曹操谋刺董卓不成,仓皇逃归故乡。董卓闻之大怒,马上悬出重赏:拿住者千金赏,封万户侯。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被中牟县的把关者抓住了。身为县令的陈宫,一眼就认出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原为董卓所看重,其谋刺董卓必有蹊跷,便悄悄把曹操引到后院盘问。当曹操慷慨激昂地宣称谋刺董卓是欲与国家除害,回家乡则要发矫诏于四海,使天下诸侯共兴兵诛董卓时,他不禁肃然起敬,马上亲释其缚,扶之上座,酌酒再拜曰:‘公乃天下忠义之士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向董卓邀功请赏的机会,抛弃了县令职务,连夜与曹操一起出走。此时的陈宫,无疑是决心追随曹操为国家除害的。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陈宫对曹操的看法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是在他与曹操投宿吕伯奢家之后。开始,曹操由于疑心病重,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八口,陈宫还只是叹息:孟德心多,误杀好人!后来,在他们逃离途中,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有意杀死了吕伯奢本人,陈宫便严厉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栗,自然也使陈宫从报国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许多。此时,曹操在陈宫心目中一度留下的忠义之士的印象已经烟消云散,摆在面前的乃是一副狰狞的面孔,陈宫马上判定他乃是狼心狗行之徒!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陈宫恨不得一剑杀死曹操,但又转念一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之。于是,他扔下曹操,径自走了(卷一,《曹操起兵伐董卓》则)。从此,陈宫与曹操一刀两断,并在道义上毫不含糊地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 这个情节,一波三折,不但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而且使陈宫一开始就表现出关心国家,善恶分明的正直品格。

只因为如此所以陈宫宁陪吕布一块死,也不愿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起生


无韵诗翁


当初陈宫在曹操危难之际,不仅没有用他交换荣华富贵,反而抛家舍业追随他左右,由此可见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谋士,有匡扶汉室之心,但直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其凶残的性格让他选择了分道扬镳。

陈宫离开曹操后,没有选择势力庞大的袁绍,也没有选择以仁义为本的刘备,而是选择了以有勇无谋的吕布。

世人都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而这两样绝世居然合二为一了。他不但武力高超,手下还有张辽、臧霸等八健将,以及数千精良的并州铁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除此之外吕布性格爽直,对陈宫礼遇有加,而且心性像个孩子没有其他枭雄那样奸诈,比较好控制。

陈宫选择吕布后就献计偷袭了曹操的兖州,跟曹操结下深厚梁子,在以后的战争中,由于吕布不听他的劝谏,最终落的兵败身亡的下场。

陈宫对曹操有救命之恩,曹操虽然说不杀他,但是他已经跟曹操闹翻了,留在这里也很尴尬,同时他的理想也破灭了,所以死亡是最好的归宿。




金剪刀阿肖


早年陈宫和曹操二人避难时,来到了曹操父亲曹嵩的好友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一家对二人非常欢迎,交谈过后,吕伯奢去附近的镇上买酒。

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吕伯奢是去镇上报官。

不听陈宫的劝阻,曹操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说罢便提刀将吕伯奢一家灭口,等到吕伯奢回来时,曹操看到并没有官兵跟随。顿时心生后悔。奈何滔天罪行已犯下,随即将吕伯奢也给杀了。

陈宫见此情景,顿时心生寒意。

深感曹操此人不是一位明主。

二人也从此结怨,分道扬镳。


嘻哈大白说电影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与不仁不义之人为伍,终会不得善终啊


记录生活的龙哥


我是历史爱好者涤尘索金,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交流。

陈宫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是三国早期著名的谋士,他一开始追随曹操,随后与曹操决裂,转而辅佐吕布,最终随吕布被曹操击败被杀,其根本原因陈宫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秉承着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理念。

初仕曹操

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时,陈宫正式出山追随曹操。此时的曹操地盘小、兵马少,属于事业的草创阶段,陈宫的加入让曹操的事业有了质的提升。

陈宫善于谋划且公关能力很强,利用原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诛杀的契机,成功让曹操入住兖州,随后取得对黄巾军作战的连续胜利,使得曹操成功占据一州之地,扩编军队,从此拥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可以说陈宫在曹操手下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能力,为曹操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与曹决裂

随着追随曹操的时间越来越长,陈宫对曹操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他发现曹操并不值得他托付,原因如下:

  • 疑心病重

曹操是一个对人缺乏信任的人,他虽然注重礼贤下士,但是大多都流于形式,能够真正得到他信任,进去他核心决策圈的始终是他的那些亲朋故旧。

陈宫虽然加入曹操团队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曹操对陈宫没有给予相匹配的回报,使得陈宫有点心灰意冷。

  • 残忍好杀

曹操事业刚有起色,就听说父亲被陶谦部下诛杀的噩耗,丧失理智的曹操向世人展现出他残暴的一面,率军大举进攻徐州,并在徐州屠城以发泄心中怒火。

陈宫目睹曹操犯下的罪行,发现曹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自己的完全相左

,使得他下定决心与曹操决裂。

转投吕布

陈宫认为曹操能够占据兖州完全是自己的功劳,现在既然决心与曹操做切割,那么兖州也必须转手他人。

于是陈宫与张邈、张超、许汜、王楷等人合谋叛变,邀请正在到处寻找落脚点的吕布入主兖州,虽很快获得兖州各郡郡守的响应,但最终被曹操击败。

陈宫原本不看好吕布,认为他只是天下闻名的武将,但没有平定天下的能力,之所以选择吕布入主兖州完全是权宜之计。

不久后便伙同吕布的部将郝萌叛乱,借机意图转投到实力雄厚的袁术帐下。

郝萌反叛失败后,吕布原本想追究同谋者的责任,但是听说是陈宫,便不再提及此事。陈宫因此大受感动,发现原来吕布原来如此敬重和信任自己,这才是他值得奉献一切的名主。

下邳兵败后,面对曹操的威逼利诱,陈宫毅然决然的决心追随吕布赴死。

笔者结语

陈宫原本认为曹操是能够救万民于水火的大才,因此选择尽心竭力的辅佐曹操做大做强,但是后来发现曹操并不完全信任他,而且做事急功近利、残暴不仁,与他的治世理念完全不相符,双方合作下去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凸显。

于是陈宫选择当时战斗力爆表但处于失意状态中的吕布作为打击曹操的对手。合作以后发展原来吕布为人处事单纯,将他倚为肱骨,即便他与人合谋作乱,吕布依然选择包容。正所谓以真心换真情,从此陈宫对吕布誓死相随,不离不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