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歷史,曾擁有40000平方公里領土,如今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梵蒂岡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數量最少的國家。面積只有660畝,人口只有842人,相當於我們的一個小村落。但是梵蒂岡的歷史卻不簡單。

梵蒂岡歷史,曾擁有40000平方公里領土,如今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公元4世紀,羅馬主教乘西羅馬帝國衰落,不斷掠奪土地,在梵蒂岡建立教堂。公元555年,東羅馬帝國收復意大利,羅馬主教成了羅馬的實際統治者,並宣佈自己為教皇。756年,法蘭克國王將羅馬城和周邊地區送給教皇,因而形成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接管轄領土達4萬平方公里。

1377年開始,教皇主要居住在梵蒂岡宮,15世紀建立著名的梵蒂岡圖書館和西斯廷禮拜堂,並修築梵蒂岡城牆。1503年開始,花費了120年時間,重建了聖彼得大教堂,包括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在內的眾多文藝復興藝術家都參與了教堂的建設。因此聖彼得大教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建築。

梵蒂岡歷史,曾擁有40000平方公里領土,如今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19世紀開始,意大利逐漸統一,1861年建立統一的意大利王國,並希望統一梵蒂岡,因此教皇的領地受到了威脅。1870年,意大利軍隊佔領羅馬,收復了教皇統治區,只給教皇留下梵蒂岡城。教皇對外宣佈自己被囚禁,實際上意大利對他已經是相當客氣。

192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和教皇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正式建立梵蒂岡城國,並宣佈為永久中立國。這就是梵蒂岡的歷史。

梵蒂岡歷史,曾擁有40000平方公里領土,如今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