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哪些爱国诗人和诗句打动了你?

大岔姐


动人的爱国诗篇很多很多。“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少先贤捐躯赴国难,名垂青史。

试举几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林则徐是禁烟的大英雄,我们不知道的是,林公因此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


他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即使如此,他也“浩荡襟怀”。不仅如此,虽然“久神疲,再竭衰”,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会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等胸襟,如此家国情怀,真是令人动容。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宋代:陆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黄金装饰、白玉镶嵌的战刀,即便在黑夜里,耀眼的光芒,也能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为什么要注重说这些呢?只因为我寸功未立,只能独自提着金错刀,环顾着四面八方啊!

一片丹心报天子,但报国无门。

南宋国势衰微,偏安江左,北伐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

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此前,他刚刚经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也只有八个月,而且最后不了了之。

胸中的愤懑之情可知。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千年过去了,这话语听来仍然让人动情和振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宋代:文天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重重困难,也“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定要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我们都知道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可是没有人知道戚继光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取得这些成就的。


《明史·戚继光传》: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明史·戚继光传》: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他几乎是在这种一会朝廷要办他,一会别人弹劾他,当兵打仗自己募兵,上面还常常不给军饷的情况下打胜仗的。可以说他不太会做官的,要不是胡宗宪保他,他可能早就屈死了。


正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种信念支撑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