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股票,今年從3元漲至13元,現在連續7個跌停板,怎麼回事?

最近有一隻股票,突然就出現了連續七個跌停板,走勢非常嚇人。

這隻股票就是創業板公司紅宇新材:

這隻股票,今年從3元漲至13元,現在連續7個跌停板,怎麼回事?

從走勢來看,紅宇新材的下跌非常突然,自11月20日起,公司股價突然一字板跌停,接下來11月21日到11月25日都是連續一字板跌停,11月26日和11月27日均以跌停價開盤,盤中有所拉昇但收盤還是封死在跌停板,11月28日再次以跌停價6.61元開盤,此價位也是該股的年線位置,之後後一波抄底資金入場,股價盤中翻紅。

公司股價僅用了7個交易日,從13.79元下跌至6.61元,下跌幅度高達52%,也讓紅宇新材順利奪下了近期A股跌幅榜的“冠軍寶座”。

在股票連續下跌前剛剛買入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欲哭無淚。

而在這隻股還沒有崩盤前,是一隻標準的大牛股走勢,股價在1月31日的時候僅為3.21元,然後一路像開了掛似的不斷上漲,至11月5日時股價最高漲至13.79元,漲幅高達329.5%,可以稱得上是今年以來A股的大牛之一。

為什麼大牛股,一夜之間,說倒就倒了呢?

原因是11月19日,紅宇新材披露了重組方案,按理說公司重組是利好,為什麼紅宇新材反而出現了連續下跌?

紅宇新材主營業務是提供以核心技術專利產品鉻錳鎢抗磨鑄鐵磨球以及臺階型襯板為依託,向前延伸物料檢測、磨球級配技術,向後延伸售後跟蹤服務為一體的節能球磨整體技術解決方案。但經營情況並不理想,從公司披露的年報看,2017年淨利潤虧損4989萬元,2018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2.85億元,經營情況不斷惡化。

這隻股票,今年從3元漲至13元,現在連續7個跌停板,怎麼回事?

今年3月份,公司控制人硃紅玉、朱明楚與建湘暉鴻簽署了《表決權委託協議》。根據該協議,硃紅玉、朱明楚擬將合計持有的115,500,000股紅宇新材股票(佔紅宇新材總股本的26.17%)所涉及的表決權委託給建湘暉鴻行使。權益變動後,建湘暉鴻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建湘暉鴻實際控制人盧建之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實際上公司已經易主。

公司在11月19日還一併發佈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因為公司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如果2019年公司淨利潤繼續虧損,則會被暫停上市。

這隻股票,今年從3元漲至13元,現在連續7個跌停板,怎麼回事?

不過從公司三季度業績來看,暫時解除了退市警報,因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淨利潤4488.57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74.92%,這並不意味著公司的經營好轉了,利潤主要來源於第三季度,單季實現淨利潤3872.3萬元,但利潤大增的原因主要是是報告期內公司通過訴訟等司法途徑收回預付投資款,減少壞賬準備的計提。也就是說,這個利潤是不可持續的,公司依然在想方法“保殼”。

這隻股票,今年從3元漲至13元,現在連續7個跌停板,怎麼回事?

所以公司新實控人才會籌劃收購重組進行自救。

而公司重組也是推動股價一路大漲的直接原因,但在公司披露重組方案後,股價卻大跌了,因為重組方案並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美好。

紅宇新材在11月19日公告,擬作價6.31億元購買鉑睿智恆75%股權,同時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對象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2.7億元配套資金。此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根據相關資源顯示,鉑睿智恆成立於2014年12月,是移動互聯網服務及智能終端軟硬件整體方案提供商。2018年鉑睿智恆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8228.45萬元,未經審計淨利潤為4064.74萬元,2019年1-7月未經審計淨利潤為4049.16萬元。

此次紅宇新材收購對鉑睿智恆股權的預評估值為8.46億元,評估增值率為946.01%。本身紅宇新材是製造業公司,現在跨界收購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是夠懸的事情,而收購評估增值率還高達近10倍,而鉑睿智恆在7個月前整體估值僅為2000萬元。

這必然讓市場產生質疑,重組預案公佈後,股價用連續一字板跌停作出了回應。

對於這隻股的走勢,也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警示:

投資一家公司,不對比度盲目的跟風,如果公司基本面一般,股價短期出現了連續的大漲,而公司業績卻沒有真實的同步增長,則需要我們保持理性,即便是公司有利好推動,這種利好一旦兌現,公司就沒有繼續上漲的動力了,而如果利好不及預期,則很可能會被套在山頂,風險不容小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