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打包"文化,竟让护士平均每天少走2400步

别人家的

巧动心思,"物品包"有效减少护士每日步数,看看下面的内容~

别人家的

最近,同济医院耳鼻喉科的陈丽护士长轮转到了光谷院区,新院区景色宜人,病房宽敞明亮,住院患者和家属纷纷夸赞就医环境好,工作人员也感觉非常舒心。

但很快有一个问题困扰了她,病区共18个病房,走廊又宽又长,护士站距离最后一个房间约50米,看着护士们每天不停地穿梭于病房与护士站之间,步数轻松上万,陈丽护士长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善现况。

别人家的

陈丽护士长给护士们佩戴运动手环,统计出

护士平均每天需行走2万多步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况记录,护士往返护士站的前五位原因分别为:取药、执行临时医嘱、取护理器材、取患者用物和取各种检查单

其中,取护理器材环节中可改善空间最大。比如明明备好物品,到床边准备给患者导尿,却发现固定导管胶布未带;巡视病房发现心电监护的患者电极片松脱需要更换等,各种情况都导致护士不得不增加往返护士站的次数。

护士长召集大家展开讨论,征集改善方法。

医院护理部近期一直在全院推进7S管理活动,开展了各层级护士的相关培训。

7S活动主要内容有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七大环节,其目标旨在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素质。

大家七嘴八舌展开讨论,护士文幸根据7S管理思路,从家庭工具包中得到启示,建议单项操作为单位,将护理操作中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打包"放置,护士取用时,既省时又不会有遗漏,能减少因备物有遗漏而往返护士站的情况。护士们纷纷表示认可,护士长也竖起了大拇指。

说干就干,很快第一个"打包作品"——留置胃管包诞生了

以往,要给患者留置胃管,需在治疗室取胃管1根、欣皮固2个、纱布2片、手套1双、液体石蜡1支、胃管标识1张、一次性治疗巾1块,这些东西放置在治疗室的不同抽屉和柜子里,备好物品到患者床边操作,平均需要3分52秒,而且东西有遗漏需返回护士站的机会为12.2%

现在打包后,护士即用即取,只需要1分12秒即可到达床边开始操作,且物品遗漏的机会降至零,有效节约了备物的时间,杜绝了因备物不全而往返护士站的可能。

护士们受益于此项改善工作,纷纷开始脑力风暴,留置导尿包、术后接患者包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物品包"接二连三的产生,甚至扩展到"医生会诊包"和"窒息患者抢救包",得到了病区医生们同样的肯定。

随着各种"物品包"的产生,护士长进一步规范各种流程,以确保包内物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打包"文化在病房稳定了下来,让每个工作人员受益。护士长通过运动手环的测量,发现护士们平均每天少走了2400余步

一个小小的创意,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体力和时间成本。只要用心,工作改善无处不可发生。

留置胃管包

(节约2分40秒)

别人家的

医生外出会诊包

(节约5分15秒)

别人家的

留置导尿包

(节约1分21秒)

别人家的

电极片存放包

节约1分12秒

别人家的

窒息患者急救包

(节约3分11秒)

别人家的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