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90後尤其95後高離職率?

玩具大亨


時代在變,人員在變,職場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規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擴展,人們所接觸的知識面要更為廣闊,所獲取到的訊息也越來越多。導致了新一代的人們擁有著完全不同的思維,因為有了更多的選擇,有了更多的新行業,埋頭苦拼不再是當今社會的唯一出路,而這種現象,與職場的規律是截然相反的。

以前工作業績,成績,是職員是否優秀的重要考量,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固有狀態被漸漸打破。

時常能夠看到一些社會資訊,抱怨著自身工作如何如何出色,卻始終得不到提拔,原因在於他不懂得利用成績,利用人際關係等等,以為工作做得好就能夠升職加薪。

但實際上已經不是這樣了。

隨著融入職場的人越來越多,有能力的人才層出不窮。人們競爭的方式早已從做出成績轉變為展現成績,因為成績人人都會有,只有被注意到的人才有資格率先得到提拔。

特別是新一代的員工,也就是90後95後。他們更應該懂得這樣的規律,但如果有些人不能掌握,就會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認為努力沒有出路,自然而然選擇離開。

年輕變成了90後95後口中最有力的武器,是走是留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因為年輕,所以肆無忌憚。

老人們常說年輕真好,充滿了生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確實是這樣沒錯,職場當中,認真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勤快的程度完全不是上一代人可以相提並論的,應該說他們已經無法做到年輕一輩那樣苦拼。

比如一個計劃,對於老一輩人來說時間上根本來不及,但是換成有能力的年輕人,就算是連續幾天熬夜工作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是年輕的優勢,才是年輕真正的武器。

但是社會中普遍的現象是,年輕人們錯用年輕這把武器,將年輕作為口號,延伸出‘我們還年輕,還能再試試別的行業。’從根本上忘記了經驗是點滴累積而來,一旦覺得有更好的工作,就會生出嘗試的想法,而不是專情於某一行業做大做強。

年輕是武器,但不該是資本,因為‘年輕’同樣是人人都有。不管時代如何進步,它永遠都只能用來成長,而不能用來揮霍!

時代在進步,人在進步,企業也必須要進步,沒有新人樂意在老機制的強壓下度過一輩子。

新時代人性化管理已經普及整個世界,不再是舊社會的單方面理解與扶持;而是需要雙向理解雙向支持才能達到人性化的目的,因為它所存在的意義是為企業與員工帶來雙贏。

隨著這種模式的擴展與延伸,以往舊時代工作的苦悶已經感受不到。90後95後大體上也感受不到那種高壓式的工作模式,因此在踏入某個企業單位時,只要稍微有些不滿意,就會產生牴觸。

一旦這種牴觸情緒漸漸增長,同樣會造成離職的現象,其原因在於新時代員工的敏銳與敏感。企業的體系機制應當是完美的,所以它才能做大做強,一旦這種令人不滿的情況經久不衰,那麼就會讓人大失所望。因為時代不同,理念不同,這是舊時代與新時代的代溝。

而這種代溝,新一代員工是沒有理由沒有道理去承受的,畢竟有著更多更好的職位等著他們,現在這個社會,誰也不想像個大傻子一樣總是吃虧。

憑什麼別的單位待遇就這麼好,我就要在你這家破企業天天加班吃苦還拿不到高工資?

舊時代的人無法改變什麼,不工作就沒飯吃,不得已忍受這種規律並且習慣下來,而新員工們打著年輕的旗號,自然不想過這樣的生活。

90後95後的高離職,並不是完全因為他們的衝動任性,還有著企業單位的各項硬性制度的關係,當大趨勢隨著時代到來,不做出改變的就只有毀滅,這是與時俱進的根本所在。

以上就是秋羨的回答,有不對的地方可以評論指出,大家一起成長。

秋羨職場:以十年職場經驗,剖析職場上的心理博弈,關注即可瞭解!

羨秋


夏天太熱,冬天太冷,春秋風大,各種藉口不想上班😂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有員工突然提出來要離職,你問他說是什麼原因? 他的回答一般都是個人原因,想重新換個環境。當你問他是不是對公司或者領導有什麼意見的時候,他的回答往往都是:公司各方面都挺好的,我的離開跟公司沒有關係。

做老闆的永遠記著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員工不是自己的親人,不會跟隨你一輩子,碰到給個高工資的就會走,所以不要想著把一個員工釘在一個崗位上,你只有不斷招人,讓在崗的人知道危機感,知道離了他公司照樣運轉很好,適當的敲打,一棒子加一顆糖的道理。

員工離職,企業損失更大,這迫使企業建立一套長久留住員工的機制。

一般的企業離職率高的基本上都是新進的員工,高管一般為少數。新進的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期望值太高。 面試的時候因為公司環境,老闆的話語,從而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這是一家非常有潛力的公司,於是一腔熱血地扎進來。 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公司管理很亂,同事關係不好相處,業務很難做等等等原因,辭職。。。

不出業績。 如果公司各方面都很好,老闆人帥心善,底薪也0K,內部培訓也很到位。 那這個時候,年輕人提出辭職。一大半的原因就是業績不達標。雖然老闆也給了你足夠的耐心等你成長,但是你自己感覺壓力山大。總覺得老闆天天都想開除你 ,還不如主動提出辭職。

以上兩種都還是願意留下來的,沉澱了一段時間的。。。還有一種就是幹上一個星期或者三天走人的,這種在95後之間也特別多見。 因為他沒有工作經驗,對任何行業都不瞭解。 所以只要是有上班機會他都不錯過,然後通過三天上班對公司的瞭解,最後的結論是: 這個行業不適合我!於是深夜,給老闆發個微信: 某某總,我明天不去了。

還有一種就是吃不了苦。 現在的年輕人找工作,只看待遇不看細節。 一看薪水挺高,就毫不猶豫的過來上班了。 一套流程下來, 發現自己每天累得跟狗一樣。 於是開始懺悔, 後悔自己的草率決定。 這種的在服務行業特別多見。。。於是果斷辭職。


如果自己公司的員工跳槽頻繁,作為老闆要第一時間去反思的。。。

個人認為用文化收心的老闆,才是最厲害的。要左手給錢,右手給愛,這樣的團隊才有凝聚力,但不是每個老闆都有這個魄力和影響力。。。

碼字不容易,給個贊再走😊


利他


現在很多年輕人畢業後找工作很少會考慮去工廠或者工地了,多數人都會選擇辦公室這樣的職場環境,但是職場上業績壓力很大,經常會出現加班的現象,有時候剛接觸工作,能力跟不上業績不理想,但是領導卻是一直在給壓力。年輕人基本上吃不了這樣的苦,幹一段時間就選擇離職了。

2、工作沒達到年輕人的預想

基本上公司在招人的時候,會把公司各種福利待遇和收入水平說得很清楚。雖然說的不假,但這些福利待遇基本上都是公司裡面的大牛級別的人才擁有的待遇,一個新人剛入職場很少有能做到這種級別的,會有一種被公司坑了的感覺,拿不到自己期望的收入水平自然而然地就選離職了。

3、公司沒把心思好好放在員工身上

有些公司走的就是流水線的模式,尤其是在銷售類的公司,員工是一批接著一批的換,走人就立刻再招人,沒有把心思放在培養員工的身上。很多員工來公司也做出了業績,但是不適應或者別的原因走了,這樣有很多之前的沒拿完的提成也會被扣了,至於扣了的提成去哪裡了?大家心裡都有數,員工覺得在公司沒有前途就沒有了長期發展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