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中考,作為藝術特長生的她,本來都安排好專業與文化課的複習和衝刺,因為疫情的關係,只能在家上網課。

對疫情的擔憂和複習計劃被打亂的緊張,孩子學習經常心不在焉,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同事想了很多辦法幫助孩子。

老師推薦她聽下網課上的心理課程,同事發現關於音樂療愈情緒的內容,跟女兒商量了一下,便每天開始嘗試。

不同於其他情緒管理的方法,音樂的形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在選擇了孩子感覺舒暢的音樂後,孩子自己就堅持了下來。

現在,雖然困擾孩子的這些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孩子心態平和很多。有了平和的心態才能清晰地確定自己的目標併為之付出行動。

音樂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一、音樂如何對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關於音樂對健康的影響,早在《禮記·樂記》就有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

這就是說音樂是人們情感的一種表達,好的音樂可以讓人身心舒暢,給人們力量和啟發。

1、音樂影響生理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發現,音樂除了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地作用,還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國科學家曾經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的著名音樂指揮家,發現他們的壽命高於美國男子平均壽命5年。

不僅如此,英國、日本等醫院,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給受到驚嚇的人聽舒緩輕柔的音樂,可以使病人安靜;每日飯後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等等。

音樂是怎樣影響人的健康呢?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醫學界研究人士認為:這與人體細胞本身的節奏有關。

人聽到音樂後,音樂的聲波能夠對體內器官產生“帶走效應”或者細胞共振效應,從而調節人的生物節律。適當的聲波可以幫助人的生理功能處於和諧的狀態,比如:呼吸節奏、腸胃蠕動、心率節奏甚至是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其次,音樂還能刺激內分泌系統分泌有助於健康的激素、酶等物質,促使人類的新陳代謝。

2、音樂影響心理

20世紀初,音樂心理學逐漸分離出來,重點研究音樂與心理的關係。C·西肖爾提出如何測試音樂才能的問題,E·庫特研究了音樂創造的心理過程與曲式之間的關係等等。

人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大腦和身體的某些機能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出現生理的變化,這種變化被稱為“情緒反映”。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音樂可以調節自律神經,激發對抗壓力系統,如HPA,即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能夠引導出具有穩定情緒效果的a腦波,因而能夠舒緩人的情緒。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有被音樂治癒的時刻,比如做瑜伽時聽到的冥想音樂;在喜慶的節日中聽到歡快的音樂;在隆重的場合聽到莊重典雅的音樂;在音樂會聽到動感的音樂…...這些體驗都是音樂對我們情緒的影響。

因此,音樂對人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對正在成長髮育的孩子來說,音樂對其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有著積極地意義。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二、常見的音樂療法

由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立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對世界音樂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

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並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

對於奧爾夫教學法,我們並不陌生,現在很多幼兒園和教育機構都在使用這套教學方法,他的主要內容就是節奏、旋律的練習和形體動作。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上過李妲娜老師的公開課,我國的奧爾夫學會就是在李老師等人的努力下成立的。

奧爾夫的課堂非常有魅力,他關注著孩子的內心世界的探索,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平等地、自然地、投入地享受音樂。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課堂沒有固定座位,孩子們與老師圍坐在一起,像好朋友之間的聚會。

《你好嗎》音樂開始,老師會跟著音樂一起做肢體的拍打動作,比如拍拍腿,拍拍手,摸摸頭,拍拍肩,孩子們會跟著老師,跟著音樂一起做動作。

同時,老師還會用不同的聲音和節奏,問候大家“你好嗎?”。老師此時不僅是老師,還是用音樂、激情帶動孩子抒發情感的榜樣。

熱身活動結束,老師會拿著樂器比如非洲鼓、搖鈴、沙錘等打擊樂器,同樣重複剛才的旋律,帶著孩子們一起動起來,跟著節奏、鼓點。

這時,你會發現有些膽小,內向的孩子,隨著音樂的律動和周圍孩子的影響,也開始慢慢融入大家,隨著音樂的變化,孩子們的投入,她越來越大膽。

奧爾夫音樂教學,不僅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到音符的強弱、音值的長短、節奏的變化,還能用靈活的、生動的、可操作性的音樂引導孩子抒發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求。

奧爾夫音樂教育作為世界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有著豐富的內含和靈活的形式,教育機構和幼兒園都需要專業的學習、長期的實踐才能用於教學。

我們家長,可以用奧爾夫這樣的音樂形式帶動孩子釋放情緒,感受音樂,那家長如何在家中利用奧爾夫音樂引導孩子呢,我們下面會具體來說。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魯道夫是美國的一位作曲家和鋼琴家,羅賓斯是一位具有音樂學習背景的英國特殊教育專家,兩人共同創建了“創造性音樂治療”,主要通過即興演奏的創造性過程達到治療的目的。

魯道夫-羅賓斯音樂治療作為創造性的音樂治療方法基於這樣一個理念:每一個人都具有先天的音樂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這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治療而被激發出來。


這種自我實現的潛力會通過使用即興演奏音樂最有效地喚醒,而這種人類本能的創造力也會有助於情緒、生理和認知方面的困難得到克服。

創造性音樂治療的方式有兒童音樂劇、小樂隊等五種方式,我們這裡介紹兩種比較容易操作的方式。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a、兒童音樂劇

把經典童話故事編配成兒童音樂劇。一方面,音樂劇有情節、有衝突,另一方面,他很接近音樂心理劇在音樂治療活動中的作用。

音樂心理劇:將音樂即興創作、音樂想象及其他音樂治療技術與傳統的心理劇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治療方法。 通過生動的形式,讓參與者在“此時此地”的真實體驗中得到人格成長的機會,並最終通過泛化作用調整生活中不良的行為模式。

兒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情節中的道具,完成故事表演,這樣可以避免兒童因為害怕或者內向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禮堂裡,曾經上演了一部音樂劇《魔盒》,演員是來自“微光劇團”的特殊兒童,其中有9歲還不會說話的自閉症兒童,唐氏綜合徵患兒、不同程度的腦癱兒。

在普通人眼裡,這是一些不能正常生活的孩子,也許在父母眼裡他們情緒無常,對事過分敏感,但是,經過音樂治療,他們能勇敢的走上舞臺,並且始終微笑著,隨著音樂律動。

微光中心創辦人、《魔盒》的總導演王凱說:“我們從不‘訓練’孩子,我們只用情感來傳導和連接特殊孩子的內心,把傳統康復訓練中枯燥的運動、語言、感官發展練習,用愉快的方式在藝術活動中實施,給孩子們帶來陽光,讓他們也有機會實現個人價值,並最大程度地融入社會。”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b、小樂隊

魯道夫的即興鋼琴伴奏激發孩子的表現欲,孩子們通過簡單打擊樂的演奏,與之配合,這個過程中,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的刺激,讓孩子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力量。

曾經魯道夫用強烈的鋼琴演奏和鼓等打擊樂器,幫助一個孤獨症兒童發洩情緒。

他通過音樂,引導孩子打擊鼓或者鑔,讓孩子儘可能的把內心的情緒發洩出來,鋼琴的伴奏也隨著孩子的情緒強弱起伏,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鋼琴聲與孩子的敲打聲的節奏慢慢走向一致。

於是,音樂治療師與兒童產生了友好和諧的“音樂對話”,孩子的情緒也慢慢緩和。

奧爾夫音樂治療和魯道夫的創造性音樂治療,不僅對一些特殊兒童有很大的心理治療作用,對我們普通的健康兒童的心理梳理、情緒管理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三、如何讓音樂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美國音樂治療之父Gaston說的:“音樂是一個人類必不可少和有效的功能,它在幾千年中影響著人類的行為和自身條件。”

音樂作為人們表達情緒的重要媒介,比語言更有力量,家長利用音樂幫助孩子梳理情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正式開啟音樂體驗之前,家長首先要了解幾個定律,它能讓我們更有效、更自然地享受並且利用音樂,而不僅僅把音樂作為手段。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1、布利斯定理:準備很重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想讓音樂對於孩子的啟發與治癒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需要提前做些詳細的準備工作。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提出一個萬能公式

成功=明確的目標+詳細的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孩子前一段時間因為疫情報道和網課作業的不適應,出現過緊張的情緒,我跟他一起制定了一個“音樂嗨生活”的計劃。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孩子已經上四年級,對音樂的選擇有了自己的想法,值得高興地是,當他坐在陽臺,望著窗外的農田,聽著鄉村音樂時,他說:媽媽,我感覺心都靜下來了,太舒服了。

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跟他一起選擇音樂,主旨是他喜歡,感到愉悅的音樂,對於小一點的孩子,可能不會自主選擇,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提供一些備選曲目,在孩子聽的過程中,調整順序或曲目。

還要注意,小一點的孩子注意力時間短,原則上不要選擇太長的曲目,聽的方式、時間都跟孩子一起商量決定,並且在做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2、馬蠅效應:獎勵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美國前總統林肯說:再懶惰的馬,只要有馬蠅的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這就是說,有正確的引導和刺激,才會有正確的反應。

用音樂疏導情緒是非常有效,並且不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健康方式,家長應該鼓勵和支持。

上高三的時候,班上很多同學隨身攜帶CD唱片,只要不是上課時間,CD似乎長在了他們身上,下課、食堂、衛生間如影相隨。

後來有隔壁班的老師問班主任:他們天天聽音樂,你不管嗎?

班主任說:他們壓力大,只要沒有佔用太多時間,緩解下緊張情緒很正常,總好過他們做極端的事情吧。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情緒問題人人都有,無關乎年齡、閱歷、職業,只是有些人能利用運動、音樂、冥想等方式很快從情緒裡出來,而有些人可能因為缺乏正確梳理情緒的方法,而深陷其中。

當我們不斷的認可、強化孩子用音樂梳理情緒的做法,孩子今後遇到情緒問題,採用極端方式處理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這裡有一些樂曲可以選擇:

  • 煩躁時:琴曲《陽關三疊》、貝多芬《致愛麗絲》、肖邦《a小調鋼琴協奏曲》
  • 抑鬱時:舒伯特《聖母頌》、維瓦爾第《四季》、貝多芬《第二浪漫曲》
  • 焦慮時:《百鳥朝鳳》、《雨中旋律》、莫扎特《第一長笛四重奏》
  • 失眠時:貝多芬《浪漫曲》、德彪西《夢》、福萊《月光》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3、鰷魚效應:言傳不如身教

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鰷魚個體弱小,是群居動物,當其中一條比較強壯的鰷魚被割除控制行為的部分腦後,行動開始紊亂,而其他鰷魚也跟著它到處亂跑。

所以,如果家長有情緒時,不能有效管理情緒,任意情緒爆發、失控,孩子很難做到利用健康方式控制情緒。

音樂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是每個人都可以採用的放鬆方式,家長同樣可以用音樂舒緩自己的情緒。

我的同學,從初中起,音樂就成為她無處不在的夥伴,如今她除了有一間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在家的陽臺上也有一個專屬的音樂空間,她說這是她的清雅之地,只要有音樂陪著,她就能忘記所有不快樂。

80年代的黑膠唱片,非洲鼓、尤克里裡,這些都是她的寶貝,開心就打起非洲鼓跟孩子們唱歌;疲勞就放上黑膠唱片,獨自享受音樂時光……

受她的影響,孩子在幾個月的時候,在聽到莫扎特的絃樂小夜曲就會停止哭鬧。現在孩子3歲了,依然跟媽媽一起享受音樂。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4、適合幼兒的音樂情緒梳理

a、音樂小故事

我們用《森林狂想曲》做一個森林之旅的小故事。

這首音樂是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製作人吳金黛、金曲獎製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範宗沛,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

製作過程耗時5年,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獼猴、飛鼠、溪流…...等100多種自然聲音。

傾聽前,家長要做好功課,把《森林狂歡曲》的故事講給孩子,裡面會出現的小動物也提前告知孩子。

然後跟著孩子一起聆聽,聽音樂中大自然的聲音,聽音樂情緒的變化。

  • 寶貝,跟媽媽一起去森林裡玩啦,閉上眼睛,森林之旅開始啦!(孩子閉上眼睛,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身體的律動,只要保證孩子安全即可,不要安安靜靜坐著聽)
  • 哇,森林好大啊!你聽,這是溪水的聲音,還有其他聲音嗎?前面綠色的是什麼啊?
  • 小鳥她現在是開心的還是難過的呢?
  • 你聽,小青蛙是怎樣叫的,她想幹什麼呢?
  • ......
  • 森林之旅結束啦,我們回家嘍!

這樣的引導有什麼好處呢?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她可以豐富孩子對聲音的感性經驗,感受音樂的語言和情緒。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她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孩子情緒的表達方式。

除了《森林狂想曲》,還有《木偶進行曲》、《騎馬去郊外》、《小狗圓舞曲》等音樂,家長可以在一些音樂平臺搜索“奧爾夫音樂”,有很多相關純音樂和歌曲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奧爾夫的音樂理念就是“本土化”,也就是適合我們孩子就是最好的。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地跟著音樂動起來,有歌詞的可以讓孩子跟著節奏一起唱出來。

不管是純音樂還是兒歌,家長的作用就是讓孩子主動參與到音樂中,通過視、聽、觸、嗅覺,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開發孩子的潛能。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b、心情天氣預報

在孩子幼兒階段,有時候不能用語言準確的描繪出此時的心情,更多的時候他們發脾氣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

我們可以用音樂幫助孩子畫出情緒。

比如維瓦爾第的《春》,描繪了春機盎然的景象。

媽媽可以先給寶寶講關於《春》的故事,然後一起畫樂曲中表現的場景和現象,太陽、烏雲、雨水、小鳥、閃電等,邊欣賞邊讓寶寶看圖。

鳥兒歡快的迎接春天,泉水潺潺細語,烏雲遮住天空,電閃雷鳴,雲散雨止,小鳥又開始唱歌,牧場上,野草沙沙作響,牧童和狗狗一起睡著了,陽光下,應著笛聲,牧童和仙女偏偏起舞。

音樂結束後,我們可以讓寶寶畫出自己感受到的音樂,並且用顏色把情緒融入畫中。

比如雷雨天,孩子可能用黑色等深色系,代表她可能會想到害怕、緊張;而小雨淅淅瀝瀝,可能用灰色、墨綠等,代表孩子會想到傷心等等,當然要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感受糾正孩子。

慢慢的孩子通過音樂和顏色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春》是維瓦爾第《四季》中的一部分,還有《夏》、《秋》、《冬》,我們都可以跟孩子一起欣賞。 除此之外,海頓的《驚愕》、貝多芬的《田園》、舒曼《快樂的農夫》等一些世界名曲都可以讓孩子在聆聽中感受情緒變化。

這些名曲很多都有自己的故事,欣賞之前,家長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樂曲。

我們還可以用家裡的任何東西給寶寶做成打擊樂器,比如廢棄的酸奶盒子裡裝上豆子做沙錘,家裡不用的盆、廢棄的飲料瓶等等,孩子用這些“打擊樂器”跟隨音樂一起律動,從平緩進入高潮再回到平和,孩子的情緒也會隨著音樂的變化,得到釋放和舒緩。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孩子脾氣暴躁”:除了情緒管理,我們還可以用音樂療愈

四、結尾

柏拉圖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我們生活中,有好的情緒,也有壞的情緒;會經歷好的事情,也會經歷傷心的事情。正是這些起伏,創造了多彩的生活。

沒有人會每天保持開心、積極地狀態,包括我們的孩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用科學有效、健康智慧的方法梳理、發洩情緒。

而音樂恰恰是那個最天然、最自由、最美妙的治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