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以清晰可见的工作量定绩效,教师全到一线抢课上。

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从职称改革到人脸签到,从县管校用到绩效工资,从乡村补贴到课堂改革。

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呢?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

其根源在于人,各种方案中,人为的评价过多,无法有效量化教师工作,从而不能让多劳多得“可见”,不断挫伤教师积极性。

教育杂谈:以清晰可见的工作量定绩效,教师全到一线抢课上。

比如绩效工资,虽有明确分块,明确多劳多得,但终究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式,最终评价依然人为因素过多。

有人就有江湖,没有如计算机般清晰的评价,终究难以调动积极性。反而造成“干”得觉得冤,“不干”的也觉得冤。

有时,涉及利益分配的“东西”,往往一刀切,效果更佳!

比如:以课时量计算绩效,何愁教师不想上主课,总想上技能科。

因为课时量是可见的,所有人都能清晰看到自己或是别人的课时量,上得多拿得多,想有怨言都拿不出理由!

到时绝对是抢着上课,反而要限制每个老师一周最多只能上几节,再不必有工作量争议的说法了。

再如:以上下班签到天数论绩效,签到还累吗?或许会是最好的评价方式,何需强调坐班制。

满勤再设奖励,无故请假自然消除,必竟电脑是死的,月月公示,就算想找点漏洞也微乎其微了。

有人在上班,自然各种问题就有人解决,学生管理自然就跟上了。

教育杂谈:以清晰可见的工作量定绩效,教师全到一线抢课上。

当然,课时与出勤的问题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如何解决呢?对于教师教育效果评价,最直观的必然是成绩。

能直观可见,毫无争议的其实最终还是成绩,为避免拔尖教育,可以采用定标的方法。

比如:五年级,依据上学期的标准,制定标准,达到标准领满额绩效,超过标准以量增加绩效;当然,少于标准同样以量扣绩效,还会“干好干坏一个样”吗?

你可能说年级学生不均衡,差班没人带,这个容易解决,采用带班制,中途不允许换班,学生可由家长申请换班,不努力学生全跑了。

每项的绩效若都以这种无争议的方式评价,或许最懒的教师都可能变成最优秀的教师,毕竟,这就是工资组成,丝毫没有“忽悠”的余地。

教育杂谈:以清晰可见的工作量定绩效,教师全到一线抢课上。

当然,其他诸如上公开课,赛课,论文,各种活动组织等,主办方均有评奖,以奖励标准计入绩效,学校各项工作到时不是没人干,或许是抢着干了。

剩下的工作以工作量计入绩效,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

还会出现高级教师不在一线上课吗?高级教师全在一线了。

当然,要制定这种所有人可见的、公式化的绩效考评模式,至少要县级以上单位统一制定推行。而且必须是一线资深教师组成的团队,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可复制的方案。

写了这么多,唯独少说了一点,制定完这样的绩效考评模式,学校也就不需要中层了,仅一个校长,一个财务就够了。

教育局也就局长和几个科室主任就够了,毕竟这种模式一旦完善,不需人为评价了,仅是递交几个表格,人多反而没事干了。

江南樱花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