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只為這0.1毫米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


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的努力下,這項曾經深居紫禁城的宮廷技藝,通過複製十三陵地宮的金翼善冠走出宮門,通過《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金盔銀甲、《夜宴》中的面具走上電影熒屏,走近大眾。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花絲鑲嵌又稱細金工藝,歷來為皇家所重,是傳統工藝製品中的“奢侈品”。

滿城盡帶黃金甲

提起趙春明,最為大眾熟悉的是他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打造的金盔銀甲、鳳冠頭飾等道具,而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身份反倒常常被人忽略。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趙春明在工作室裡一待就是大半天,專注工作帶給他的快樂是難以描述的,

2006年,張藝謀導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皇宮金光四射的奢華與宮外陰暗中銀色盔甲冰冷的反光讓人印象深刻,頗有點“甲光向日金鱗開”的味道。

尤其是對周潤發、周杰倫身披的金盔銀甲及鞏俐的鳳冠頭飾所透露出俾睨天下的氣勢及精緻的製作工藝讚不絕口。這些讓人驚歎的製作工藝背後都少不了趙春明的身影。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趙春明為《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周杰倫飾演角色所做的頭盔。

為了讓作品呈現出富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趙春明帶著10名工匠全手工打製。最後東西做出來了,僅一副黃金甲就重達45千克,此外還有銀甲、佩劍、藥碾子、鍘刀、漱盂及一些金銀首飾。“因為拍電影的檔期很緊,留給我們製作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便我們加班加點地趕,也花了2個多月。”

40年,只為這0.1毫米

平淡無奇的工具裡,往往能誕生令人叫絕的手藝。

“其實所謂的金盔銀甲並非真正的黃金白銀,多是用銅替代,最後在上面鍍金鍍銀。一方面因為投拍電影的資金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盔甲重量,使演員穿戴、行動起來更方便。但為了追求藝術表現效果,表面鍍的都是真金白銀。在這方面老謀子是不允許有任何瑕疵的。”即便如此,最後用掉的銅也足有100多千克。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花絲鑲嵌作品《吉祥如意法螺》,頂端是精緻的香爐寶塔,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可是當趙春明把東西帶到劇組,張藝謀一看,認為東西是無可挑剔,但就是差點感覺。後來一琢磨才發現:“東西太新,看起來太刺眼,我們用行話說就是‘生亮’,缺少一點使用過得痕跡,不夠生活化,不自然。”於是趙春明轉身就將用於藥膳房的藥碾子、鍘刀等在砂石上砍了磨,磨了砍,幾道劃痕一現,韻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花絲鑲嵌作品《春碗》是趙春明配合北京電視臺推出的一款春晚衍生品。

不一樣的花絲鑲嵌

其實,趙春明製作過道具的電影遠不止《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功夫之王》《神話》《夜宴》《赤壁》《江山美人》《畫皮》等,儼然算得上半個影視圈的“藝人”。

40年,只為這0.1毫米

通過復原文物,讓趙春明成為了圈內的“紅人”。

其實趙春明並非一開始就是製作電影道具的。與許多手藝人一樣,都經歷過國企改制、下崗、創業的艱辛。創業之初,憑著在北京花絲鑲嵌廠積累的一身真本事,許多人慕名找到他,甚至包括首都博物館、十三陵博物館等,為他們陸續複製、製作了金翼善冠、烏紗翼善冠等。這不僅讓他打開了市場,也讓他成為圈內的“紅人”。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趙春明覆原的定陵皇冠,工藝精細。

而趙春明真正製作道具卻是2004年。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有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表演,趙春明參加了張藝謀為舞臺道具進行裝飾製作的競標,為演員製作了部分頭飾。正是這次機會,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了張藝謀導演,並逐步走進了影視圈,也為他開啟了花絲鑲嵌保護傳承的另一條道路。

40年,只為這0.1毫米

40年,只為這0.1毫米

這是在《功夫之王》裡的一件肩甲道具,主要使用的是鏨刻工藝。鏨刻與花絲鑲嵌相結合,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正是有了這次合作,才有了後來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才有了後來與羅伯·明可夫、馮小剛、吳宇森、程小東等導演的合作,製作了《功夫之王》裡的肩甲、《夜宴》裡的面具、新版《紅樓夢》寶玉的長命鎖及王夫人的頭冠、項鍊首飾等道具。

40年,只為這0.1毫米

《鸛雀樓》是趙春明的第二件建築類作品,由幾十萬個零部件構成。

“其實用花絲鑲嵌製作道具與藝術品是有區別的,道具更突出視覺衝擊感,而且為了避免金屬反光影響到拍攝,往往不會打磨得特別光亮。”

為了演員表演起來更輕鬆,電影道具往往不會採取1:1的重量,甚至用其他材質代替。在近40年的花絲鑲嵌經歷中,趙春明與道具已經打了10多年交道,對兩者之間的區別把握得非常到位。也正因為這樣,影視圈的各大導演都願意找他製作道具。

40年,只為這0.1毫米

《顴雀樓》局部。要保證整棟建築的穩定,每個部件偏差要控制在0.1mm之內。

0.1mm的差距

2016年,在第十屆“工美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大賽獲獎精品展上,一件大型花絲鑲嵌工藝擺件《鸛雀樓》引來眾人的不住驚歎。這件長1.98m、寬0.8m、高1m的建築模型作品,趙春明耗時近3年才打造完成,僅僅是純銀料就用去100千克。

40年,只為這0.1毫米

《黃鶴樓》的主圖。

“大型建築類擺件是花絲鑲嵌行業裡最難的一項,因為建築要求橫平豎直,而花絲極細,有柔韌性,稍有不慎就會走樣變形。”

但也正是因為花絲的精細及工藝的繁複,每一個細節,如瓦片、窗花、翹簷、脊飾等皆由花絲鏤空、手工編織或鏨刻而成,紋理畢現,頗具立體感,讓這件建築作品更顯逼真、活靈活現。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舍利塔》細節,工藝令人驚歎。

據趙春明講,這件作品共用掉上百萬根花絲,每一根花絲寬度只有0.27mm,僅比頭髮絲略粗。其難度就在於把細細的花絲連接在一起,製成鏤空景觀時,對焊接技藝要求特別高。

而這項工作只能由10年以上的老匠人完成,因為只要稍微遇熱不均勻都會造成變形,甚至前功盡棄。更難的是,這棟3層建築由幾十萬個零部件構成,要使其不偏不倚且穩固,力量需均勻分散在200多根柱子上,且必須達到橫平豎直,每一個部件偏差不大於0.1mm。

為了增強視覺效果,他特意將有的地方放大一點,有點地方則相應縮小,以便看起來更有氣勢。完成後的效果令人驚歎,高臺重簷、金瓦朱楹,燈光一照,金碧輝煌,更顯恢弘氣勢。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花絲香薰,雍容大氣的同時,又有實用性。

儘管經歷了許多艱難,但趙春明的腳步並未停下。他目前正積累資金,為製作滕王閣的原材料做準備。“總有人說我們這是夕陽產業,挑大樑的都是五六十歲的人,比我小的更少有了。”

趙春明不希望傳承了3 000多年曆史的花絲鑲嵌在他手裡丟掉。“我希望將來完成岳陽樓,集齊‘四大名樓’,為後代留下一點東西,當他們看到這些建築模型,體會到‘原來花絲鑲嵌可以做得這麼美’,我就心滿意足了。”

40年,只為這0.1毫米

花絲鑲嵌作品《富貴花寶燈》。

文丨劉海軍

圖丨趙春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