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混养泥鳅,有什么好办法回收?

农民更疯狂


稻鳅共作种养技术模式

1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田块底层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稻插秧前在每块稻田开挖暂养沟、环沟、田间沟;在每块稻田的一边开挖长5m,宽4m,深1~1.5m的暂养沟,为便于以后起捕,在暂养沟底铺一层塑料薄模,然后在塑模上平压一层10~15cm的淤泥; 并在暂养沟上方设置一些遮阳网,便于烈日下泥鳅栖息与遮阴。沿四周田埂内侧0.5m开挖宽1~2m,深0.5m的环沟。视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宽0.5m,深0.3m;十字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暂养沟、环沟、田间沟,做到沟沟相通,三沟;面积占稻田种养总面积的10%。

2.2茬口安排。在水稻返青后放养鳅种,即先稻后鳅模式。一般在6月中旬放养鳅种。鳅种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稻田用生石灰30kg~40kg或漂白粉1.0kg~2.5k g,兑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   

 2.3鳅种放养。插秧后放养大规格鳅种。6月中旬待稻苗返青后,通过泥鳅分拣筛区分不同规格的鳅种,然后将鳅种放入已经消毒的暂养沟、环沟内,让鳅种自行慢慢游开,每亩投放规格240尾/kg的鳅种25kg。放养前先用15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或用1.5%~3%的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放养时要将经消毒处理的鳅种连盆移至田水中,缓缓将盆倾斜,让泥鳅自行游出,避免体表受伤。

2.4饲养管理。泥鳅在稻田中主要摄食各种浮游动、植物及腐殖质、植物碎片、植物种子、水蚯蚓等。但稻田中泥鳅的天然饵料是有限的,需要辅以人工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每天2次,早上9时和下午5时左右各一次,饲料投在暂养沟和环沟中设置的食台上,投饲量按泥鳅总体重的2%~3%计算,上午投喂日饵量的40%,下午投喂日饵量的60%。

  2.5水位和水质管理。需保持稻田水质清新。若发现水色变浓,要及时换水,田面水深保持15cm左右;环沟、暂养沟保持水深40~65cm。在高温季节,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1/4左右,适当加深水位。定期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

2.6泥鳅疾病防治。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稻鳅模式下,很少有泥鳅疾病发生。在鱼病多发季节,每半个月按生石灰20g/m3或漂白粉1g/m3用量泼洒一次。    2.7泥鳅的捕捞。地笼网捕捞。傍晚将地笼网放置在暂养沟和环沟中,第二天早晨收捕。采取“抓大留小,适时上市”的原则,采用放地笼的方式,捕捞大规格的泥鳅适时上市销售,这样既控制了水稻田中泥鳅的养殖密度,又可适时销售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2.8稻鳅共作的产量和效益。稻鳅共作模式亩均产稻谷500千克,泥鳅60~100千克,亩产值3800元(稻谷2.9元/千克,泥鳅28元/千克),亩纯利润1500元。


长在农村的小农


稻田混养泥鳅,有什么好办法回收?

稻田套养殖泥鳅是最近几年说的很多的一话题,特别是前几年泥鳅价格高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在用这一模式来养殖泥鳅,那么问题来了,泥鳅是喜欢钻泥的鱼类,我们在稻田混养泥鳅时,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回收呢?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对于养泥鳅的朋友来说都不是事,前些年踏火也养过泥鳅,因此对于如何来捕泥鳅还是有一些经验,因此在这里来分享一下。

稻田养殖泥鳅在种水稻的时候就要先留好沟,鱼沟面积占到田总面积的3%左右,依据田的地形来开沟,一般有环稻田的环形沟,也有“十”字、“井”字沟。如是后两种形状的沟则最好是在两条沟相交的地方挖一个鱼窝,这样之后不仅利于泥鳅活动也利于捕捞。

等到需要起捕泥鳅的时候则可以将地笼放于沟中或鱼窝中就行,只要沟里的水可以漫过地笼,起泥鳅还是很有效的。如能在笼子里面放一些诱饵则效果会更好,例如平时喂的饲料、蚯蚓、田螺肉之类的都可以。但是在放笼子的时候也要看天气来放,相对来说水温在15-28度之间是最好起泥鳅的,温度过低或过高泥鳅会钻泥,这样效果会差很多。如果是温度过高则可以将田里的水放掉,下午时再加新水进田里,如水源丰富则可以一边加一边让水流走,这样效果也很不错。想起捕率高的话则先将沟里的泥鳅起几遍之后,等收完水稻之后整个田加水再放笼子来起捕或是用电鱼机来电都可以。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你好,我是刘刘松松松松文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稻田泥鳅的回收方法

1:网捕法

把捕网放在排水口,然后放水,泥鳅随着水流游动被捕,但是这样回收不干净,需反复操作

2:药物驱捕法

用菜籽油榨的残留物,茶粕榨得残留物,600平方米稻田用5千克。残留物需烘烧几分钟取出,碾压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水,抓成团,3小时后就可以使用

稻田水位3厘米就好,傍晚撒进稻田,前提需挖一个小坑方便泥鳅聚集,第二天就可以回收泥鳅!这个方法简单,效率,没有污染

3:排水法

在稻田中央挖一条小沟,后放水,泥鳅这时就会汇聚在小沟中,用抄网就可以收取了

4:笼子捕捞法

用须笼,黄鳝笼放在稻田就行

以上就是我各人的一些见解,希望有帮助到你





刘松松松松文


稻田的环境十分适合泥鳅的生长,他们是互补养分,在稻田里养殖泥鳅不仅能够实现双份收益,而且残留的食物也会变成水稻的养分被吸收。但泥鳅毕竟是在稻田养殖,田中还有水稻,放养泥鳅就必须要注意密度了。泥鳅苗种放养密度与田间工程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泥鳅苗种规格大小以及预计产量紧密相关。曾有人试验过,放养规格为3cm 的泥鳅幼苗每亩约2万尾。 这样才有利于泥鳅增大空活动,也能使稻田得到土壤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

我们要注意水稻病虫害,应在秧田插秧前将需喷施一次农药,上一次尿素作为底肥,来达到秧苗的营养。选谷种时,一定是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一定保持秧田通风透光,插秧时以稀为宜,这样减少水稻病虫害。须要打药,要看苗预防打药,别伤害到泥鳅。



周奥运弟弟


  泥鳅喜栖息于底层腐裂土质的淤泥表层,除用鳃呼吸外,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夜间觅食,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以及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为泥鳅的食料。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由于田中泥鳅密度较高,可以人工饲喂一些豆饼、蚯蚓、豆渣、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不足的问题,生长旺季可多喂一次。投喂量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变化,一般每次投饵后,在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好。稻田面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时,泥鳅就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每天要坚持巡逻2次,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雨天要特别认真检查漏洞;还要防止有青蛙、水蛇、鸟类等天敌的入侵;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含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第一种方法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等一段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第二种方法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第三种方法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农民大哥在城里


1.诱捕:我们可以在泥鳅笼中放入泥鳅喜欢吃的食物,如鱼粉、饼粕下午放第二天早上收,如果密度过厚的话可以晚上收一次。

2.排干田中的水让泥鳅进入环沟中进行捕捞。

3.可以从进水口进水,排水口出水,在进水口下网

因为泥鳅都喜欢逆水而上的特性。

再就是稻田养殖泥鳅,稻子中病害虫、虫卵比较多泥鳅误食后容易发病。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最合适的捕捞方法。

一下这些图片是泥鳅的挤卵到孵化下塘再到成泥鳅








心野性子狼


稻田养泥鳅有助于农民增收,许多先行者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匪浅。虽然不担心销售,但在管理上仍有一定的学问,掌握不了好的技术也有可能让投资无法转换为收益。分享一下养殖经验稻田改建。




疯狂的风筝


稻田混养泥鳅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水稻产量,可以采用沟田模式,就是在田的一头挖,沟深15至20公分,宽35厘米至40厘米,打农药,施肥时候把田里水放干,只留沟里水。


丁圣振


稻田混养泥鳅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水稻产量,可以采用沟田模式,就是在田的一头挖,沟深15至20公分,宽35厘米至40厘米,打农药,施肥时候把田里水放干,只留沟里水。


小张025


在稻田混养泥鳅不太好回收了,为什么,大多数泥鳅不爪的,也太难爪了,还不入建立养泥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