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农人李哥


我同意你们的看法,再简单补充二句:喜不送伞(散),寿不送烟(咽气),丧不后补(喻没了)。


手机用户50735919198


这个农村老话流传了好多年,我小时候就听说过。

“丧不后补”

有一朋友的父亲过世了,我得知消息后,匆匆赶到她家,她父亲已出殡下葬了。我不能补礼金,只好在老人家遗像前磕了三个头。

这是因为葬礼完毕,你还去送礼金(物),这是在诅咒别人家再死人,是缺德行为。



“喜不送伞”

逢人家结婚的大事,不能送伞,因为“伞”谐音“散”,结婚是喜事,我们会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婚礼上你去送伞,不是预示新郎新娘要“散”伙,不能白头偕老吗?


“寿不送烟”

有人给家中老人做寿,儿孙满堂,喜气洋洋,结果你送两条烟作寿礼,老人家肯定不高兴。由于“烟”为“咽”的谐音,你希望老寿星早点咽气吗?而且“烟”代表烟消云散,也是不吉利的。

当然,为老人祝寿更不能送钟,送钟谐音“送终”,更不吉祥。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丰厚,很早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观念。这个观点看来很普通,但是应用到生活中就发现这个观念很重要,也很实际,说的就是做事做人的一些规矩。


融融118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我就来补充一下。第一,喜不送伞,过去我这边女人出嫁就有伞,这叫收伞礼。比如过去女人出嫁男方要备轿子来抬,她要在娘家带把伞上轿。到了男方家门口就要停轿,然后新娘下轿就要打伞,男方就要给收伞礼,不给收伞礼她不收伞也不进门。第二,寿不送烟,烟和冤咽同音是不吉祥的。做寿本来是件高兴的事,送烟是不吉利的反而老人不高兴!第三,丧后不补,意思是人过世后不再补礼金,反过来说,你又想要他家死人。在农村来说是最忌讳的,现在还一直保持这种忌讳。


专长古玩


这些老话都不吉利,是不能说的。还有一个不吉利的话叫“送钟”,“钟”与“终”音同但意思就差远了,这一般情况下也是不能乱说的。

在这“送钟”上我可犯了一次大忌。我记得那是1988年春节临近,首长们半开玩笑说:“副参座,过年了,有啥表示呀?”我呢,笑而不答。后就琢磨开了,首长们啥也不缺,但屋里就是少一个挂钟,觉得这实用,就交待管理科去办。

很快,管理科就办好了,给分区首长和司政后领导每人买了一个电子壁钟。我和管理科长就带着壁钟分别给首长们送去了。最要命的还说上一句:“某某首长,年到了,我俩来给首长送钟了!”这结果,我就不说了,你懂的……


读走西藏


农村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许多现在年轻人们确实不懂而且也不讲究的事,如果在以往,常常会被人所耻笑的。

就以题主所言的“三不”来说:

第一“喜不送伞”。所谓的喜是指定婚、结婚。由于伞与散同音,所以在这种场合上,农村人是很忌讳送礼送伞的。除非是送礼人故意而为之,直接后果就是被打出门。

第二“寿不送烟”。即主人家为人做寿,也就是过生日。送礼是为了讨个彩头,象征延年益寿。若是送烟,烟与烟火紧密相联。除了人死才能烟气燎绕,又是烧纸又是上香,象征的是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才有的景象。所以说作为寿礼,是很忌讳送烟。

最后一项是“丧不后补"。亲友之间,礼尚往来。有人心细,讲究的是常来常往,永续亲情与友情。但是除了丧事以外,其它任何事情若没赶上所约定的日子还可补上,单单就是丧事不能后补,原因是所带礼物不允许。丧事又称白事,丧礼仪式上人们所带礼物多为纸钱鞭炮和若干供品。假如主家仍有一位老人健在,其不尴尬又难堪。

所以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积淀又非常丰富的国家。民俗民规既有其精华,也不乏封建糟粕。人们还是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送礼才能送到点子上。(2019/12/12)


吉祥如意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农村地方很小,乡里乡亲都离得很近,家家户户都熟识,农忙的时候,互相帮忙,农闲的时候,约在一起聊天打牌,哪家家里有事,也会一起帮到现场帮衬着,送个礼出下人情。所以在农村,因为人多,办什么事都很热闹。

但是在农村也会有很多忌讳,就像是过年,年三十还有大年初一不可以说一些晦气的话,否则就会倒霉一整年,这样说可能会觉得有些迷信,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忌讳,说的不好,就会得罪人。

农村就有这样一句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讲的是在红白喜事以及祝寿时的一些忌讳,久而久之,农村人都遵循着这句俗语中忌讳,避免出现寓意不好的事情,让大家心生不快。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呢?

喜不送伞

这里的“喜”,说的是结婚嫁娶的婚姻大事,这在农村属于是大喜,如果哪家人嫁女娶妻,肯定都会大办一场,亲朋好友也会到现场送礼祝贺,新人是因为爱情以及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结合在一起,自然是希望可以得到“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早生贵子”等锦上添花的祝贺词以及带有以上寓意的礼物。

但是“伞”是不能送的,因为这个字的谐音是“散”,人家新婚夫妻,第一天就让人家散伙,肯定是让人不快的,而且农村人对谐音字很注重,对于不好的寓意也相当忌讳,所以就有了“喜不送伞”一说。

寿不送烟

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是长大了一岁,这一天也会收到很多人的祝福。最常见的祝福语就是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也是很多人最爱听的。一般给人祝寿的时候,也会送上礼物表达心意,如果只是一句祝福语,就显得有些轻飘飘,虽然说起来有点现实,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送礼一般会根据当事人的喜好选择礼物,男人大多数喜欢抽烟喝酒,但是这个时候就不能根据喜好去送烟了,因为“烟”字也是谐音“咽”字,代表“咽气”的意思,这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寿辰当天。所以在别人过寿的时候最好不要送烟,而且吸烟百害无一利,如果不知道送什么好,可以发个红包,很实际。

丧不后补

丧不后补的意思是丧事过了以后如果再来吊唁是不能后补的,像其它的婚事,以及生子、过寿,当时没有到达现场,后续还是可以补上份子钱或者是其它的一份心意,但是在丧事这一块是不可以的,首先,丧事本来就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再去后补就是揭人伤疤;其次丧事的本身是吊唁,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人都不在了,后续再去补,显得有点不太尊重逝者,所以如果自己身边重要的人逝世,最好及时到场,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以上是我关于“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这句俗语其实是关于农村人情世故的,其意思很简单:有喜事的时候不给主家送伞这件物品,祝寿的时候不给主家送烟,有丧事没到场的后面不能补上。看似简单的俗语,却蕴含着农村农民做人的大智慧。那么在农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结合自己在农村几十年生活实际,来具体说一说。

喜不送伞

不管是古时候的农村还是如今的农村,喜事总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主家也会倾尽所能大操大办以求得一个好兆头。特别是在以前农民不富裕的时候,就会用送物品来代替送人情钱,这时送物品也有讲究的。“伞”和“散”同音,送主家伞别人可能认为你希望两口子分散,有着不好的意图,自然不会受到主家的人口。其实除了不能送伞外,还不能够送梨,因为其代表着“离”。

在我们恩施这边,以前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某家死人了,请人去接亲朋好友时,这人就会打一把黑伞来暗示自己的身份。所以我们这边认为不在下雨天打伞其本身就很不吉利,故此也没有人会在别人大喜事的时候送伞来沾晦气了。

寿不送烟

在咱们农村当一位老人活到六十岁及以上时,以后每逢十岁都会举办一场寿宴,这个时候是不能给主家送烟的。一方面烟有着烟气和烟消云散等不好的意味,主家可能认为您希望这位长寿者早日离开人世;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抽烟也是一个不好习惯,也是会折损老人的寿命的。

古时候给老人们祝寿的时候,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抽烟却是抽上那么几口就没有了,给人一种不长寿的感觉。除此以外烟这个字与咽气的“咽”很相像,也会让老寿星觉得送礼的人是希望自己早日咽气,并不希望自己活得长寿。所以说在给老人送生日礼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考虑。

丧不后补

谁都会有生离死别,在农村白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主家会为死去的老人大操大办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这个时候会邀请自家的亲戚朋友和老人有交际的人到场,来送去世的农民最后一场。不过如果您因为某些原因没有上人情,那么在后面一定是不能够自己去补上的,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这个钱是死人后给主家的钱,如果去补交,主家可能会认为这人是希望他们家再办一次丧礼,是希望他们家过得不好。另外一方面农民对白事看得比红事更重要,您如果去补交别人就会知道您没有来参加其白事,等到自家有白事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不好的名声,也不会有人愿意来帮忙。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这句话在如今还是有些现实意义的,比如那一句“丧不后补”在如今依旧适合于绝大多数农村。当然因为现在农村都是以上人情钱为主,所以有些地方我们农民也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够直接采用。


爱茶者九号


这些老话仅仅是农村的“规矩”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一、喜不送伞

所谓的“喜”,就是“喜事”。那么,什么事儿是“喜事”呢?谁家娶媳妇、嫁姑娘才算是喜事。

那么,喜事怎么会与“伞”扯上关系呢?

原来,在以前,人们的收入都很低。在别人家娶媳妇、嫁姑娘时可以用“物品”随礼。譬如,在过去,我们这里随礼的“物品”就有“喜联”、脸盆、被面、枕巾之类的东西。只不过现在都是随礼金罢了。

虽然可以用各种物品随礼,但不能拿“伞”随礼。因为“伞”与“散”谐音,一旦用“伞”随礼,就有使新郎、新娘“散伙”的意思,因此,主人家会不高兴。所以,才有了“喜不送伞”的说法。


二、寿不送烟

所谓的“寿”就是老人做寿。老人做寿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如果有宾客送烟的话,会让老人不高兴。因为,“烟”有烟消云散和灰飞烟灭的意思,也与“咽”谐音。老人会认为宾客想使自己早日灰飞烟灭或者早日“咽气”。所以,老人才会不高兴。正因为如此,在别人寿诞时,是不能送烟的。

三、丧不后补

这里的“丧”是指“丧事”;这里的“后补”是指办完丧事后的“补礼”。

在农村,如果有人家里逝去了亲人,是会办丧事的。在办丧事时,众乡亲除了会帮忙之外,还会随礼。然而,也许有人因没在农村老家或因忙而在办丧事时没有随礼。其实,没随礼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在人家办完丧事后再“补礼”。如果不懂得这个规矩,非要“补礼”的话,主家就会认为随礼者在咒他们家,咒他们家再办一次丧事。因此,这种“礼”是不能后补的。

四、这种说法的意义何在

我国的语言文字很特别,与外国不同。因此,每一个词汇都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容。要知道这些“内容”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赋予”的、强加的。因此,文字的意义就是人们的想法,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一种展现。如果人们转移了想象力,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是非”或说辞了。什么谐音不谐音?在老胡看来都是扯淡。什么吉利不吉利?都是瞎说。因此,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的一种“臆想”,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别相信这些说辞,在民间交往的过程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老胡说三农


我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婚、祝寿、葬礼,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比较重要和隆重的事情,忌讳和讲究也就颇多,“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农策分析”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喜不送伞

意思:参加他人的婚宴、订婚仪式的时候,是不能伞作为礼物来送的。

原因:结婚对于两个人来说,是婚姻的开始,是美好生活的开始,人们期望的是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幸福美满。而“伞”与“散”读音相近,是谐音字,意味着“散”的意思,当然是不能送的。

除了不能送,在我们当地,即使结婚遇到下雨天气,东家宁愿选择工序繁琐、更加笨重的帐篷,也不会在选择简单便捷的搭伞方式来避雨,而且,前来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不会打伞,或者远远的就收起伞,放在邻居家,是不会带到东家家中的。

如果明知其意,还是一意孤行的拿伞当做礼物来送的话,不是前任就是情敌,而且心之歹毒,不可原谅,毕竟老人们常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姻”!

寿不送烟

意思:当别人为家中老人举办寿礼的时候,是不能拿着烟作为礼物来送的。

原因:子孙后代为家中老人贺寿举办寿礼,主要是为了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之所以不能送烟:

一方面,因为“烟”与“咽”同音,有咽气的意思,与寿礼举办的初衷相悖,也是不吉利的,当然是不被欢迎和接受的。

另一方面,一说起烟,人们容易想到的是烟气缭绕的景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有老人百年之后祭拜时,才会烧纸上香。所以,送烟也是非常忌讳的。

丧不后补

意思:如果因为不知情而遗忘,或者路途遥远而未来得及参加亲戚丧礼的话,错过的随礼,不能后补。

原因:对于逝者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对于后人来说,老人逝世本来就是一件极为悲痛伤心的事情,而丧礼之后再补,有诅咒家中他人遭受不幸的意思,是一种及其歹毒和缺德的行为,属丧礼之大忌,切记!


您对于这句农村老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为您解答更多此类问题,带您了解更多农村农事,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这句老话是农村千百多年以来形成的封建思想流传下来的,是唯心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客观的意义,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但在当今农村里,受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形成一利刻骨铭心的民俗文化,是农村人目前为止还不能违背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因此,农村人目前仍然不约而同地遵循这一传统文化民俗,否则就会破坏乡风民俗,对到的是农民的厌烦唾弃甚至是憎恨,制造许多不开心的事情。所以,为了农村的安定和谐,必须遵循这一传统民俗习惯。~



“喜不送伞”,在农村,乡亲们家里孩子结婚地办喜事,送礼物去祝贺时,千万不要送伞。这里的“伞”取谐音“散”,意思是说,人家结婚是一件百年大喜之事,乡里乡亲的都过来喝杯喜酒,祝贺他们白头皆老,天长地久,永结同心一直到永远,若是你送的贺礼是“伞”,意思是希望他们婚姻早日分散,即分离,是对这个家庭和新婚大喜的人一种诅咒,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大事。若是有人误送这一礼物,将是惹上滔天大祸,制造了天大的矛盾,树立了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这种习俗在古代农村,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是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寿不送钟”,农村老人过生日祝寿,乡亲们送寿礼,千万不能送钟。这里的钟,是取谐音“终”,终点的终,意味着老人生命已经走到头了,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寿礼的意思是对老人或家庭有诅咒、怨恨、咒骂的嫌疑,因此,会招来主人和亲戚朋友们的不满或反对,将会制造矛盾,造成双方不和谐,就此双方将会断绝一切交往,形成一对难于协调和解的敌人,甚至有时出现极端行为,是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在农村给老人送寿礼的时候,千万不要选择钟这个不吉祥的礼物。~



“丧不后补”,在农村,村子里有人家老了人,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送丧礼,前去送亡者最后一程离开这个世界的话,觉得不合情理,当亡者下葬完毕后,千万不要去补送。人死不能复生,若是再去补送丧礼,在农村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意味着该人家又要发生不幸。若是这样再次发生不幸,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谁都难于接受的不幸。因此,千万要记住,亡者下葬后,千万不要再补送丧礼,是亡者家属非常忌讳的事情,不要再次惹火烧身,惹人恼羞成怒,自寻没趣。



总之,农村老俗话:“喜不送伞,寿不送钟,丧不后补”,虽然是封建思想,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古老的民间文化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在农村是非常难于磨灭的,不可去触犯。它毕竟形成了一种文化和习俗,是农村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基础,只能遵循,不可违背。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