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农村就地焚烧秸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众缘锅炉娇


焚烧桔杆利大于敞。一把害虫的虫卵消灭了。二草木灰变为肥料,多少增加点地力。因为现在肥料全是化肥,城市里也没有可用的肥料了,化粪池里的粪水更不能浇地,化学成分太高,若浇地真是纯污染了。目前最好的方法也就是焚烧桔杆,再到养殖场买粪肥。


快乐老头185605328


对农民来说利大于弊。因为秸杆里面有很多虫卵。焚烧后能减少很多害虫繁植。有利于来年农业生产。烧过的草木灰能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增产增收。缺点。严重污染环境。焚烧桔杆还会构成犯罪。同时国家禁止农民焚烧桔杆。及有利于环境保护。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险。所以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禁止焚烧。


手机用户5492999511常青树


焚烧秸秆,有一定的弊,但比起利来说,肯定利大于弊。利就不用说了,真正种地的都知道,弊的话就是专家说的对空气污染有影响,你说完全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比起工业污染那就是跟人在空气中放了个屁一样。焚烧秸秆最主要的有序焚烧,不能大家一起整个焚烧。记得我小时候的家乡是没有大面积整个燃烧的,因为是山区,资源贫瘠,秸秆都是拿来做生活燃料和耕牛过冬的主要塑料。


全程呵护800


目前我们北方越来越重视秸秆再利用了,以前确实是以烧为主,但就最近几年开始,收割玉米和水稻后,普遍都带有打包功能,破碎秸秆,挤压,捆好,留地里晒干,然后卖给饲养家禽牲畜的做饲料,有的能够卖给火力发电厂,部分还能够拿回家来用于冬季取暖,燃烧效果非常好,配合以木头可有效节约木头,然后还有玉米核,我老家叫[苞米棒子]也可以用作冬季取暖,就不用像过去,到森林里去锯木头拿回家烧火了,有很多代替的取暖方式了。 其实农民不是非要焚烧秸秆的,究其原因就是收割后的作物秸秆很不好处理,还不能不处理,说什么秸秆还田那纯粹是扯淡! 第二年作物长势都极差!!有的都绝收了[捂脸]



丰德战队—张迪


我小时候没有发现村里周边有烧麦秸杆的习惯,后来出了外地发现这种情况确实有。那时候不懂烧麦秸杆有啥用,觉得呛,地也黑,特别是觉得在地里烧了多浪费?哈哈

本人唐山的,烧秸秆好不好没法评论,发表此言论权当闲聊吧


月下夜客


当然利大于敝,因为烧了可以当肥料,农民少出很多钱,且有柴火做饭,又省煤钱等等。举个例,我家院子后边的果树上掉了很多落叶,我想把它扫来烧了,他们不许烧,要我用口袋装好,叫垃圾车来拉了,我买了10个口袋,共15块钱,装了10袋,垃圾车来拉,说不是生活垃圾不包月,只能1块一袋,另出了10元钱,才拉起走。哎!那时的心情真没法表达。


Auter792


农村就地焚烧秸秆从眼下看,利大于害,易耕种,种子盖得好,苗出得齐,苗全苗壮;但从长远看,庄家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干旱或内涝,秸秆还田的地块就比焚烧秸秆的地块抗压,可塑性明显要好,到收获的时候,亩产量就往往高于焚烧秸秆的地块。这就足以说明农村就地焚烧秸秆弊大于利!


鹿钦山


我是一个农民,从现实中能看到焚烧秸秆利大于弊。

第一焚烧秸秆,能把秸秆中。所隐藏的虫卵全部灭杀。

第二,当年所产生的秸秆中有很多病菌。通过焚烧全部灭杀。

第三,秸秆焚烧所产生的草木灰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优质钾肥。

都说秸秆儿还田,但秸秆还田,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油料。机器在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不亚于焚烧所产生的烟雾。

19年禁烧,但19年空气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事实说明。农民不背这口空气污染的黑锅。


春博秋石


农村焚烧秸秆肯定利大于弊!(1)不焚烧秸秆,那么很多秸秆被扔入水渠河道湖泊池塘中,污染水源,堵塞湖泊等!(2)不焚烧秸秆,来年病虫害更多,那么需要用大量农药,又是污染!(3)不焚烧的话在对水稻田等污染,人们插秧,水毒侵害人身体健康!(4)不焚烧堆积容易造成火灾。(5)需要场地堆积,焚烧节约土地,而且焚烧后作为很好的肥料。(6)焚烧秸秆,肯定对大气有污染的,但是污染是短暂的,一般是粉尘颗粒污染,是短暂的!汽车污染更大而且是一年到头的。但是不让焚烧秸秆,污染更大,而且是长久的连续的!(7)建议分开分批焚烧,下雨前半天焚烧,避开刮风,避开交通繁忙地段,避开人口密集地方。


江左by


利大于弊!首先,污染空气的雾霾绝对不是来自农民的秸秆焚烧和炊烟,而是来自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过去,在农村,庄稼收获以后遗留的少数秸秆(多数都收割回去做饲料了)和杂草经过暴晒以后农民会把它们烧掉是有多重考量的,一是便于耕种,杂草和秸秆混在土壤里会影响播种均匀和影响庄稼种子发芽生长;二是植物的灰烬是天然的钾肥,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肥料之一;三是杂草和地表会有很多有害昆虫和虫卵,焚烧可以消灭或减少病虫害。所以,焚烧杂草和遗漏秸秆是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美洲和澳洲等发达农业生产国都会定期有意对地表进行焚烧,而我国却禁止了,是比较奇怪的,感觉下达这个政策的人根本没体验过农业生产,也不懂农业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