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西風八月涼”,“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詠海州


“海上西風八月涼”,“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詠海州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生長於楚州淮陰(今江蘇淮安)。他是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壽安尉、鹹平丞、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等。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直龍圖閣學士出知潤州。徽宗初,起通判黃州,遷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後被指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年(1108)居陳州。政和四年(1114)卒,享年六十一。他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學家,為詩作文服膺蘇軾,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張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張耒多次到海州旅遊攬勝,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佳作。

一、登海州城樓

城外滄溟日夜流,城南山直對城樓。

溪田雨足禾先熟,海樹風高葉易秋。

疏傅里閭詢故老,秦皇車甲想東遊。

客心不待傷千里,檻外風煙盡是愁。

二、將至海州明山有作

望望孤城滄海邊,好雲深處是人煙。

鳥飛山靜晴秋日,水闊人閒熟稻天。

旗影遠搖沽酒市,棹歌歸去隔村船。

功名富貴非吾事,誓斸明山數畝田。

海州道中二首

其一:

孤舟夜行秋水廣,秋風滿帆不搖漿。

荒田寂寂無人聲,水邊跳魚翻水響。

河邊守罾茅作屋,罾頭月明人夜宿。

船中客覺天未明,誰家鞭牛登隴聲。

其二:

秋野蒼蒼秋日黃,黃蒿滿田蒼耳長。

草蟲咿咿鳴復咽,一秋雨多水滿轍。

渡頭鳴舂村徑斜,悠悠小蝶飛豆花。

逃屋無人草滿家,累累秋蔓懸寒瓜。

三、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海上西風八月涼,乘槎亭外水茫茫。

人家日暖樵漁樂,山路秋晴松柏香。

隔水飛來鴻陣闊,趁潮歸去櫓聲忙。

蓬萊方丈知何處,煙波參差在夕陽。

四、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

其一:

迂疏懷抱獨君知,杖拂親依即我師。

一句未能參妙道,數篇空復寄新詩。

子方奮迅雲間翮,我厭追隨世上兒。

安得巖坰兩如志,銅瓶烏幾為君攜。

其二:

蕭蕭柳岸野風秋,虹掛前山晚雨收。

回首孤城空綠樹,滿川斜日放歸舟。

年來雙淚供愁盡,去去勞生幾日休。

試問故人思我否,夢魂猶在海邊州。

其三:

高城欲去更徘徊,病眼登臨強一開。

風物盡為愁裡景,山川疑是夢中來。

此身雙鬢何勞白,未老塵心可得灰。

欲把煩愁付杯酒,祇應清夢待尊罍。

其四:

生涯飄泊一航輕,浩蕩晴川送我行。

北望山川連海遠,南來風月近淮清。

人家稻熟豐年滿,澤國天高秋意生。

惟有羈愁消不得,登臨清淚落如傾。

其五:

少年居士正安禪,法是懷公門下傳。

已解出塵金裡礦,何妨離慾火中蓮。

苦心參道嗟予晚,極口隨機恃子憐。

若許維揚傍仁裡,一廛須買許行田。

其六:

蕭蕭晚雨向風斜,村遠荒涼三四家。

野色連雲迷稼穡,秋聲催曉起蒹葭。

愁如夜月長隨客,身似飛鴻不記家。

極目相望何處是,海天無際落殘霞。

其七:

二年海角寄東城,歲久移居亦有情。

去路山川嗟我遠,舊時風月為誰清。

一廛受地今難繼,三徑懷歸久欲耕。

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無復問功名。

其八:

紫蟹雙螯薦客盤,傾來不覺酒壺乾。

雨多澤國蒲魚美,秋至楚天風露寒。

老去論交嗟我晚,尊前一笑憶君歡。

紅蓮幕下無書檄,剩寄新詩滿卷看。

“海上西風八月涼”,“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詠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