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认钟表?

图图妈妈2020


推荐陪孩子阅读绘本《时钟的书1》、《时钟的书2》

然后在生活中实践、巩固。

可以试试我自创的接地气实操办法:时间大饼法!

两步:(1)列表清单 (2)时间大饼。

最开始的时候,我引导并陪伴孩子每天列计划清单,把必须做的和想做的事情都列出来,完成一项就打勾(每天大概要列10几项)

后来发现总是时不时有1、2件事情来不及做。

所以我就选了个周末,用卡纸跟她一起画一个时间图,边讲边画,边规划……第一次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好,不过总算对时间的认知更直观了。

后来上学的时候还是用24小时这张表来规划,但是最后发现每天能用来做作业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

为了让她争取在1个小时之内完成这么多作业,于是我又画了一张60分钟的图,同时在面前摆上圆钟,完成一项就看时间走了几分钟。

当她发现一个小时原来还可以做这么多作业的时候,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

画睡觉的时候,每一个格子,她能画上很复杂的故事(就像一个长长的梦),因为平时时间很紧张,为了防止她思想太放飞,花太多时间在做这个计划上,所以我直接把睡觉时间填充了灰色[捂脸]

还可以配合绘本《时钟的书》进行讲解和使用时间大饼的图。

时间的大饼一天只有24块,“小个子”吃掉一块就少一块……

周末去掉睡觉的时间,看看还有多少时间做其他喜欢的事情[疑问]

平时去掉睡觉、上学、吃饭、洗漱……的时间,看看还有多少时间做作业[疑问]

原来一天的时间如此有限和宝贵[惊讶]

因为没时间每天都纯手工画,于是我给她做了个电子版,每次根据需要打印出来








童心妈咪


你好,我是一位喜欢和宝宝玩游戏的宝妈,我家宝宝2岁5个月了,我也在查阅育儿经验中“认识时钟,认识时间”的一些好方法,我给我家宝宝做了一份规划,给大家分享一下:


认识时钟,认识时间,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

如果直接给孩子讲认识时钟的原理,这是教学,孩子在学习认钟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负担;但如果让孩子在玩中学会了认钟,不仅在心理上不会有负担,还会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第一步,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介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这个叫时钟,表盘上面有三个指针,细细长长的针叫“秒针”,粗粗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 短的针叫做“时针”。”

  • 第二步,认识表盘上的数字

介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表盘上面有很多数字,它们分别是1、2、3、4………12,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几点”

  • 第三步,理解时针的含义

大人把分针拨到12,时针拨到1。

介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当我们看到时钟上的时针指的1,分针指的12时,就代表这是1点整”。

再一次将时针拨到2、3、4……12,分别告诉孩子是2点整、3点整……12点整。

重复几次之后,可以把时钟拨到1点整,然后请孩子说出上面的时间是几点。

孩子回答出正确答案,就引导他把时钟的时针拨到1点的位置。依次操作出其他的整点时间。


  • 第四步,理解分针的含义

引导孩子注意时钟上有数字的刻度,以及数字之间的刻度。

介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

“分钟每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我们一起数数一大格是几分钟

数完后让孩子回答出正确答案:5分钟

这样先让孩子认识5分钟累加的方法,对于刚会算术的孩子开始会算的很慢,大人可以在一旁帮助他。

多重复几次之后,可以引导计算一小时

介绍的时候可以这样说:

“分针转一整圈是一小时,一小时里面包含多少分钟呢?

大人开始拨动分针,使分针转动一整圈,同时,请孩子在一遍数数

分针转完一整圈之后,和儿童一起总结:“一小时里面包含60分钟

等他会算这种累加时,就可以让他掌握更简便的方法。

比如:每两格是10分钟,分针到6字时说30分钟,还可以用“X点差多少分”来表达,再告诉他“刻”是什么意思。


这样,对于钟的认识就基本掌握了,

孩子每天都在玩,但孩子每天都在提高。


平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帮助孩子进一步内化时间的意义。

比如:告诉他动画片是几点几分开始的;幼儿园上课、下课的时间等,

这些积极的反馈都会让孩子感到越学越有意思


上述认钟的每个步骤需要多次重复,确认孩子记住之后,再进行下一步。还可以把每一步分解成,作为家庭的日常游戏,和宝宝一起边玩,边学。


适合两岁半以上的宝宝


对于孩子来说,她就是在玩各种新鲜有趣的游戏,但这种玩的环境都是精心准备的。

我的目标是让玩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的进步。


宝宝爱自由


教孩子认识钟表,无非是让孩子了解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家女儿在5岁的时候,我和女儿一起做了个手工钟表,玩玩时间游戏,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让女儿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不同的事情花费的时间是多少,知道自己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写作业又用了多长时间,慢慢地,女儿就建立起时间观念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理解和掌握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时间概念呢?

(1)教孩子认识钟表,先让孩子学会从1数到60,并认识这些数字,这样学习钟表时理解就会更快了。

(2)父母陪孩子一起做个钟表,可以做成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孩子参与制作钟表,能引起孩子学习钟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3)先从钟表的长短针教起:首先,让孩子观察时钟钟面,告诉孩子时刻不停转的就是秒针;长针就是分针,表示“分钟”;短针就是时针,表示“小时”。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让孩子一边看着时钟,一边解释更有效。

(4)让孩子学习钟表,先学整点和半点,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更好记忆,学会了整点和半点,再学其他的就简单多了。分针指向数字12时就是整点,这时的时针指向哪个数,此时就是几点钟。分针指向数字6时就是半点,这时的时针在哪两个数字之间,取较小的那个数作为时,此时就是几点半,比如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取3,读作三点半。


宝爸育儿说


说一下我家大宝认表的过程吧,他现在五岁半了,平时问他几点几分,他都可以准确无误回答了。当然,我一向认为,孩子学东西租好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理,觉得孩子必须得学多少多少,而是应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学到需要学习的东西。

最开始,大概是一岁的时候,我要去上班,他粘人,我就指着表告诉他,12点妈妈会回来。慢慢的,他就大体上知道表针走到什么时候妈妈会回家了。

再往后,认识了几个数字,然后就开始数表上的数字。

自然,他就会开始问长针指着几,短针指着几,又正好是三岁左右喜欢问问题的时候,我坚持的原则是有问必答,只要是知道的就告诉他答案,至于他记不记得住,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估计是天长日久吧,后来就发现他认识表了……然后有一短时间他就在家里画表,画很多样子,考我是几点,我就告诉他,每天都要玩很多遍。

自然,很多人都有很多办法教孩子,我这个办法是见效最慢的,但因为没有多少期待,反正是小孩子,所以就随他学多少都好。


轻舞壹语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比较详细,从幼儿阶段到一二年级的时钟教学方法,希望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参考。

第一个阶段:幼儿阶段

幼儿阶段我们需要比较具象的让孩子在感受钟学习原理和知识,切不可抽象的说“1分钟=60秒”、“过60分钟就是一个小时”、“3点就是时针在3分针在12”,这样会让孩子一头雾水,究竟怎么一步一步来教会孩子呢?下面就手把手教家长辅导第一阶段:幼儿;第二阶段:一二年级。两者学习的难度和切入点乃至语言都是不同的。

对象:5-6岁

教具:联动钟

联动的意思是指,红色分针转动时,黄色时针是根据红色转动的速度自己动的,孩子只需要波动红色。

联动钟教具

第一,明白顺时针转的含义

时钟旋转是有规则的,很简单演示给孩子看,什么叫做往右边转,什么叫做顺时针转。如果反过来转就是犯规的,时钟就会坏掉哦。也就是钟面上的针只能朝顺时针一个方向转动。也一点不理解的话,孩子只能死板的看几点,不能领会时钟是一直在运动的,也无法做出一定的推理,比如7:00再过1小时是几点。

时钟只能顺时针

第二,只需要分针哥哥和时针爷爷

接下来我们不要总是跟孩子说时针分针秒针,在一开始学习时钟的时候,只要强调分针和时针就可以了,秒针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我们应当和孩子一起给它们取个名字,分针比较长,想象成腿长的哥哥;时针比较短,想象成年迈的爷爷。那么顺势就可以推导,分针哥哥走的快,而时针爷爷走的很慢。

分针哥哥快,时针爷爷很慢

第三,哥哥和爷爷走路的规则

这里就要说道我们的道具:联动钟,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外圈是有分钟的具体数字的。我们要演示给孩子看,分针哥哥走一圈,时针爷爷可不是站着不动的,也是慢慢的在走的。也就是哥哥走一圈,爷爷只走一格。

那么分针哥哥跑了一圈到底有多少呢?他腿很长,他专门指着外圈的数字,我们仔细数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原来是一分一分的走,一共走了60分,他走的路都叫做分。爷爷也同时就会从1走到2,走一格。时针爷爷走的慢,个子也没有哥哥高,所以他专门指着里面一圈白色的大字,他走的路表示点。特别提示60分走完了1圈,也是下一圈的开始。举例如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7bc0fdb91564a6bb7f4f1f833c2f140\

妙视界


1. 首先让孩子了解,钟表就是代表时间的。

2. 钟表是循环的,通过不停的运转来计量时间。

3. 让孩子知道钟表上表格代表什么。

4. 让孩子认识三根指钟,并了解三根指钟的意义。

5. 让孩子明白每根指针运转,所代表的时间,然后计算时间。



育儿宝宝馆


有这样一个例子:

妈妈:“宝宝,我们准备吃饭啦。”

宝宝:“妈妈,我再玩5分钟。”

时间过去了10分钟,宝宝还在玩。

妈妈:“吃饭了,再不吃菜就凉了。”

宝宝:“5分钟还没到呢,我还要玩。”


很多妈妈可能都遇到过以上类似的事情,看起来宝宝已有了时间的概念,但却不清楚具体的时间是多久,也就没有时间的观念,也就不免得会着急。


其实,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没有时间观念时,他的生活是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在宝宝还没有时间观念时,他只是被动地听从父母的安排。做事没有时间、学习没有计划,不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有时间观念的人,生活是有规律、有计划的,宝宝也是一样,认识了钟表,对时间的点和长短有了概念,从而在生活中加强时间观念,做事有序,有计划。

教孩子认识钟表,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生活中点滴教

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宝宝相关的事宜,进行一种“无意识”的讲解。比如:7点吃早餐,妈妈应指着钟表对孩子说:“你看,现在7点了,是吃早餐的时间。”到了晚上睡前,也用同样方式跟宝宝说:“现在九点了,我们该上床睡觉了。”进行每天的反复与提示,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学会看钟表,认识钟表上提示的具体时间。

游戏式学习

让孩子认识钟表,父母可通过有目的地陪孩子,动手做手工纸面钟,并在做的过程中,告诉宝宝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纸面钟有数字1,2,3,4,等等,时针每走一格就是1个小时,分针每走一格是五分钟,分针走一圈相当于时针的一格等等,一边讲解,一边动手拨动时针和分针。同时反过来。家长说出数字,让孩子动手去拨动时针和分针。不仅让孩子学习到钟表知识,也获取学习的乐取。还可以一边玩一边唱儿歌:嘀哒,嘀哒,嘀嘀哒,现在几点了,现在一点了…..。

讲解钟表知识

为加深宝宝对钟表知识的巩固,必要时,可把钟表拆下来,通过直观钟表的走动,让孩子了解到:钟表可以调快慢,但不管快还是慢,都可会导致时间的不准,同时认识到钟表走动的原理。也可以让孩子自主动手去定一个时间,如6点半起床,7点吃早餐,7点半上学等等。让孩子自己去掌握时间。家长在旁边监督提醒。久而久之,宝宝就了解了时间,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多认识钟表

可带孩子到钟表店,认识各式钟表,如日历表,电子数码表,摇摆挂钟,带铃闹钟等。通过认识不同的钟表,来了解钟表的计时、报时方式。

钟表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结合生活,能让孩子更好了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


育儿路上的妈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因此而被家人伤害的孩子不计其数。

认知时间,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显现,也是家人科学孩子教育水平的表现,如果你拿过来就教,而且认为孩子应该马上学会,用单一的学习理解方法,让孩子学习理解时间的概念,孩子会非常困惑。

就是你在单一教育中方法很巧妙,其实也只是自以为是罢了。根本不懂孩子。

可能很大的孩子仍然不知道几点是什么意思,但是,可能孩子很小已经明白时间数字背后的含义。

我想:让孩子理解数字背后的物理意义,最好要全面理解自然,事物,多多益善,让孩子大脑有一个大数据的统计,理解。而决不能某天忽然想起来让孩子学习时间,拿过钟表,甚至直接开讲上午8点9点,下午5点6点。企图这样教育孩子认知时间。

这样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伤害孩子。特别是小一些的孩子,大脑里还没有建立物质世界理解的大数据,或许潜意识里已经知道了,但是认知意识里从没有标记过。如一个苹果,2斤葡萄,3元钱,4米长,5号电池,6升水,白天,黑夜,一天,一夜,上午,下午。让孩子明白植物生长的规律,四季节律与生物的关系。理解所有物质与识字表达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且认知这些数字,文字。

做以上工作,其实是孩子大脑神经的链接过程,如果你懂了,读懂孩子了,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一定有耐心,你会一步一步惊喜的看到孩子聪明对你的回报。

大脑对世界,自然,人类的认知会有很多临界点,一旦到了某一时刻,孩子的表现会让你意想不到。这是一个大脑链接的大数据的发展过程。只要教育者有足够的智慧,读懂孩子,在适宜的时机,适合的环境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循序渐进,孩子的认知会突飞猛进。

一定要从多角度认知自然,认知自然社会。自然里有无尽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等,就看教育者的理解,就看教育者的智慧了。

快的话从孩子1-2岁开始认真物体,世界,自然,社会。到3岁左右的时候,完全可以清楚的知道时间的概念,当然,也非常理解钟表达意思,理解时,分,秒以及钟表数字背后表达的时间的意义。理解日月,理解四季,知道时间的逻辑。

如果只是心血来潮,耐心一小会,既不懂孩子,也不懂教育,只是自己认为不就是这几个数字吗?从数字字面游戏来教孩子,教了半天,孩子可能还不懂,或者隔一天又忘记了,埋怨孩子不长记性,这样会让孩子和自己都在自讨苦吃。所以说,耐心是从读懂孩子开始的,不懂孩子是不会有耐心的。记住:知道孩子干什么,不叫懂孩子

如果是这样,哪怕你的孩子已经很大了,甚至10左右,仍然可能是那种不可理喻的笨孩子。其实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知道时间的概念,生活中也把握的很好,但是孩子并没有已经认知到时间背后的物理意义。家人也从没有为此引导孩子认知过。

智商其实就是理解世界,认知自然,懂得科学的过程,很多家长自己也稀里糊涂。

怎么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植物知道四季,动物知道黑夜,但是它们不可能认知其背后的时间意义。时间是一种智商表达。

读懂自然,读懂孩子,读懂科学,读懂教育。


理解生命2020


大部分孩子的时间感知力在3岁左右开始萌芽,我们可以在客厅里、房间里、宝宝的卧室里挂上大大的钟表,让宝宝先习惯它们的存在,依照宝宝的特性,我们可以选择可爱的卡通形象,或选择宝宝熟悉的物品去代表数字,比如:当指针指到小星星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宝宝这时候你该去睡觉了;当指针指到太阳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可以起床了,等宝宝习惯了再替换数字的概念进去,帮助宝宝逐步掌握看钟表的规律。

当然,帮助宝宝学习看钟表,还有一个更高效的办法:让宝宝亲子动手制作钟表。家长和宝宝动手制作钟表可以让宝宝更加清晰的认识表盘结构、认识时针分针、识别数字,还能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噢!

道具准备:表、图钉1个、纸盘子1个、剪刀1把、数字指针(选择宝宝熟悉的物品)、彩笔

制作过程:

1、家长拿出表,和孩子按顺时针依次指读数字;

2、家长拿出数字和孩子在纸盘上粘贴数字;

3、数字全部粘贴完,家长可以给宝宝介绍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让孩子按口令指出;

4、家长拿出提前剪好的时针和分针,和孩子一起将它们固定在纸盘上,一个有趣钟表就完成了。

Tips:

数字、指针、纸盘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涂色;

如果孩子会写数字,可以让孩子在纸盘上直接写数字,不用粘贴数字。

最后再强调一点,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概念,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还可以玩5分钟”,“再过3分钟就迟到了”,看似平常的对话,其实孩子并不能理解,要培养时间观念,学会看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平时在跟宝宝强调时间的时候,不要再用模糊的时间去跟孩子沟通,比如“快点”、“再过一会”之类的词,而是应该替换成更为具体的“再过2分钟”这样的词,对于没有数字的孩子这样的直观的方法更为有用。

每个孩子因为遗传、环境等因素,拥有不同的个性和气质,因此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适应自身提点和实际情况去学习和掌握对时间的认知。

我是Elva,0-3岁蒙特梭利老师,边工作,边分享蒙氏育儿理念及方法,和家长、老师们一起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成长中的Elva老师


1、先教孩子数5的倍数。5、10、15……一直数到60。
2、学会了数数,父母可以把墙上的钟表拿下来当道具,不过我们更推荐的是用卡纸+图钉DIY的钟表玩具。先来告诉孩子,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鼓励孩子自己发现两者“长相”的不同。从整点开始讲起,分针指向12的位置就是几点整,这个是几,就要看此时时针所对准的数字。
3、教会认整点了,以后就可以对孩子说:“时针指到12的时候我们就开饭”,甚至告诉他:“周六早晨6点钟起床太早了。”熟悉时针后再来教他稍有些难度的分针,告诉他这次不是看针所对准的数字,而要从最顶端的数字12开始,顺时针5个5个的数过来,如果分针落在了两个数之间,还要数清到底落在第几个小格子上。
4、要做一个钟表的表盘模型,要有刻度,有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
5、告诉孩子表盘上的每一个小格和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区分时、分、秒的概念和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a6a2189bd9046f78b4d0aeeb24918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