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2016年1月4日,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我当上汽车编辑的第一天。

小学三年级,我有几件印象特别深的事情,直到现在,还经常一幕幕地放映在脑海里:第一幕是我用上了圆珠笔,那支笔是蓝色的,当时如获至宝;第二幕是一个夏天的放学后,我和一个女生打扫教室,我在无意间抬头看见,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玻璃洒在她半边脸上,没有任何瑕疵,第一次感觉女孩子和男孩子是不一样的;第三幕是我家的狗贝贝不见了,我在走廊偷偷地哭;第四幕就是课本的《小摄影师》续写的课后作业,我不会做,缠着母亲一直哭到了晚上10点多。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小摄影师》是我小学课文印象最深的,没有之一,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的作文创作,在这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不会做的课后习题,对于这种不同于看图说话的开放性题目,我措手无策,所以我非常伤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讨厌写作。但是做梦也没有想到,长大后那个写不出续写的孩子当了一个不入流的汽车编辑,人生真是既刺激又无奈。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我认为当一个合格的汽车编辑是不能够“云试驾”的,所以前期我一有开车的机会,就会紧紧抓住,无论是开同事的车出去吃饭,还是公司领导刚提回来的试驾车,最积极的那个一定是我。就这样过了1年多,我上手过的汽车基本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车型,写出的文章也终于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而最大的一个转变,是我能够分辨出开过的两辆车,有什么区别了。

在这里提一嘴,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技能”,在你开过80辆车之前,你很难感受得出来两台车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更别说一些车评人口中那些“玄学”的“质感、韧性、底盘造诣”等等感受了。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后来做久了以后,发现平常人对车子的细节真的一点都不看重。

无视车内的视野,是第一点。年前因为车辆年审的事情回了一趟老家,一位老同学为了庆祝自己考上了公务员,决定奖励自己一辆轿车,也刚好用来每天的通勤,完全不懂车的他拉上我就往丰田的店里钻。

展厅的C-HR和雷凌是他中意的车型,还没上车就跟我说了一大堆,我让他先上车体验一下,他坐上去摸索了一番,下来后猛夸方向盘很好摸,门把手很精致,座椅很舒服巴拉巴拉……我坐上去第一感受就是,视野太窄了,不太适合他这个新手,不利于安全。C-HR的话价格太高,不利于他的钱包,而且后窗的视野他根本没有注意到,我随口一提,他才恍然大悟。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可能因为我开的是老车,前挡玻璃和边窗都特别大,习惯了大视野,所以在试驾每一辆车的时候都会特别留意视野,就像很多人所说的阿特兹特别好开,人马合一,但是我开起来却觉得它的视野过窄,判断车位有一定难度,并不适合所有人驾驶,而很多人买车却从来没有留意到这种细节。

除了视野之外,方向盘调节的重要性应该也要被重视起来

在我之前自己写的导购文章中,在一项配置上有可能会大费周章去讲解,那就是这台车有没有方向盘4向调节。我刚开始注意到这个东西的时间,是我在入行不久试驾奥迪A7的时候,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只试驾过方向盘只有上下调节的车型,当我认真花了5分钟去尝试各种坐姿的时候,发现有一种姿势在我驾驶的时候特别舒服,就是那种你能够掌控全车的节奏,又能够舒服地坐在驾驶位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车辆的座椅调节和方向盘调节足够细节。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座椅和方向盘都是自动调节的话,那么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你最适合的驾车姿势。如果座椅是那种一格一格调节,座椅只能上下调节的车子,除非你的身材足够标准,不然的话有很大的几率你找不到你最舒适的坐姿,一次长途下来,不是腰酸就是背痛。而方向盘的调节越宽容,那么你就越有机会获得最接近完美的驾驶坐姿。

除了以上两个,我发现很多人的驾驶安全意识和认识都是很薄弱的。

身边有很多朋友去买车,第一句就问人家这车气囊有几个?车门够不够厚实,前后保险杠有没有……然后回去看各种碰撞测试,分析各种数据,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和他们说:你真的甘心把你的命交给一台车吗?

老铁,不要再忽略车里的这些小细节了

即使全车有20个气囊,车门镶上铁皮,安上防弹玻璃,也不及一个安全意识高的司机。我一直认为车辆安不安全是取决于驾车的人,而不是车上的配置。当然了,车上的主被动安全配置越齐备,发生意外生还的几率越高,但是如何尽量避免意外,才是最应该关心的吧。

比如我自己驾车,高速限速120,但是我的老车在高速上明显不稳,那我就开100;速度快刹车距离长,我就保持好车距;大货车超载严重,你永远不知道刹不刹得停,那就离它远点,不要停留在它前面或者后面……与其堆砌一堆配置,还不如认认真真安安稳稳提升自己的驾驶水平。

写在最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开车后自己做总结的吧,每次开车后能够积极总结自己的不足和保持自己的习惯,慢慢地会有一套自己的驾驶风格,如果长期驾驶车辆而不总结驾驶技巧的话,就相当于每天只是把车从A点到B点,没有进步就会逐渐麻木,最后变成一个认为开车只会浪费精力的“厌驾”人士,而开车的乐趣,就慢慢体会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