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前聯合國祕書長德奎利亞爾的生前事與身後名

東方智庫丨前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生前事與身後名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100歲的前聯合國秘書長、秘魯人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3月4日在自己的祖國去世。

德奎利亞爾保持了兩項紀錄:一,迄今唯一擔任過聯合國秘書長的拉美人;二,迄今最高壽去世的前聯合國秘書長。

德奎利亞爾於1920年1月19日出生在秘(讀作bì)魯首都利馬。曾在秘魯天主教大學攻讀國際法,1940年進入秘魯外交部後一直從事外交工作。後進入聯合國,曾任聯合國秘書長關於塞浦路斯和阿富汗事務的特別代表、聯合國主管特別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1982年1月至1991年12月,他擔任聯合國第五任秘書長。

在其任內的一大貢獻是促成了兩伊戰爭的停火。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和伊朗鏖戰八年,史稱兩伊戰爭。

東方智庫丨前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生前事與身後名

圖片說明:德奎利亞爾(來源:新華社)

1980年9月,交惡已久的兩伊進入戰爭狀態。兩國邊界長達1180公里,爭議地點多達幾百個。其中主要矛盾集中在夏特·阿拉伯河的南端劃分問題上。

1921年獨立的伊拉克王國繼承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於阿拉伯河的主權,四年後建立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對此不滿。1937年,兩國簽訂《德黑蘭條約》,伊朗增加了4公里河道主權。1969年4月,伊拉克重申阿拉伯河是伊拉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伊朗船隻通過時必須降下伊朗國旗。伊朗政府遂決定廢除《德黑蘭條約》。六年後的1975年3月,兩國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拉克同意阿拉伯河作為界河的全段均以主航道中心線為邊界,伊朗則將一塊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同時,伊朗答應不再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反政府武裝。

兩國好不容易風平浪靜了幾年。然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再度採取了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反政府武裝的政策。兩伊圍繞領土問題的矛盾又趨激化。

宗教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兩伊雖都屬於伊斯蘭國家,但伊朗掌權的是什葉派,而伊拉克則是遜尼派掌權。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上臺後,對伊拉克輸出伊斯蘭革命。這使得兩國關係愈發交惡。

兩伊戰爭中,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曾親赴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勸說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息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598號決議。其主要內容是:兩伊立即停火,把軍隊撤至國際邊界,立即釋放和遣返戰俘,敦促兩伊和聯合國秘書長合作,尋求一項全面、公正、體面和持久的解決辦法。伊拉克隨後表示同意,伊朗在一年後的1988年7月17日也宣佈接受該決議,並於次日宣佈接受停火協議。

7月26日——8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在紐約與伊朗、伊拉克的外長舉行會談,並在8月8日當天宣佈兩伊將於格林威治時間8月20日3時起正式停火。8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19號決議,決定建立由350名觀察員組成的聯合國伊朗-伊拉克軍事觀察團,負責監督兩伊停火。8月20日,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終於結束了。

在德奎利亞爾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還歷經蘇聯從阿富汗撤軍、柬埔寨實現和平、巴勒斯坦建國、納米比亞獲得獨立、薩爾瓦多和平協議達成等大事件,德奎利亞爾功不可沒。

德奎利亞爾非常重視中國這個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的作用,任內曾兩次造訪中國。

對於德奎利亞爾逝世,秘魯總統比斯卡拉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秘魯人民對其家人表示慰問。

聯合國在官方網站發文表示沉痛哀悼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稱:“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的十年間,他通過促進對話、聯合各方,以及推動磋商的努力,為世界留下了和平這一寶貴的財富。作為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聯合國秘書長,他在任期結束後也始終堅守聯合國的價值觀,終生為和平、正義、人權和人類尊嚴而奮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德奎利亞爾的逝世深感悲痛。聲明說,德奎利亞爾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一位忠誠的外交官,一個激勵他人的榜樣,為聯合國以及全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古特雷斯表示,從1946年參加第一屆聯合國大會開始,德奎利亞爾的一生“不僅跨過了一個世紀,更見證了聯合國的整個歷史”。在德奎利亞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十年間,國際事務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走過“冷戰最高峰”之後,隨著

“意識形態對抗的終結,聯合國開始更加全面地發揮其創始人所設想的作用”

生前事,身後名。中國古語說,“仁者壽”。作為一位“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富有同情心的傑出全球領袖”(古特雷斯語),百歲而逝的德奎利亞爾可謂對這一古語的最佳詮釋。(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主任編輯)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