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志願者·戰“疫”㉚丨濟南社區居民志願服務隊奮鬥在抗疫一線

編者按:大眾網·海報新聞於2019年11月18日正式推出大型網絡公益傳播平臺——“海報志願雲平臺”。“海報志願雲平臺”將以短視頻的形式分系列長期推出,通過創新的網絡公益傳播方式,傳播齊魯大地上的紅色故事、文化傳承、城市文明等方面的好故事、好人物。海報志願雲平臺已連續推出“紅色講述人”、“新時代文明志願者”兩個系列,均取得網友的一致好評。

2020年2月10日起,海報志願雲平臺將推出第三系列——戰“疫”。疫情當前,十六地市湧現出無數奔赴防疫一線的志願者。馬路邊、社區中、醫院內都能看到他們無私奉獻、無所畏懼的身影。

海報志願者•戰“疫”㉚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9日訊(記者吳爽 孫博洋 畢勝)3月7日上午9:30,儘管是星期六,濟南市金色陽光小區居委會樓下,志願者們拿著住戶要求採購的一批新鮮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正準備為外地返濟居家隔離的住戶送上門。

海报志愿者·战“疫”㉚丨济南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奋斗在抗疫一线

1月28日以來,隨著小區內居家自我隔離人數的增多,生活物資、倒垃圾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而居委會只有6位工作人員,難以應付過來。為了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社區黨員、住戶組成志願服務隊、化身代辦員,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奮戰在基層防疫第一線。

“我們做不了上陣救人的大事,就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

金色陽光省外返濟備案管理群內,一個叫“簡簡單單”的微友特別活躍。每當居民有任何需求,她都會及時回覆。她就是志願者劉男。

2月4日,劉男從遼寧婆家返回濟南,居家進行了自我隔離。在隔離的2-3天,細心的她發現群內人員上報體溫信息比較混亂,各種物資需求也都比較分散和龐雜。

“這麼混亂的信息,得給工作人員統計帶來多大麻煩。”劉男心想。於是,她主動給居委會工作人員打電話,提了一些群內管理的想法。在瞭解到居委會由於人手不夠,每天忙著給住戶送物資都已經腳打後腦勺,沒辦法及時回覆住戶信息。劉男主動申請做群內信息統計工作,成為了第一名居家隔離的志願者。

“我沒能力去一線,不能上陣救人,那就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統計信息和群內管理,我還是能幫上忙的。”劉男說。

在群裡,她定時督促居家隔離的人員測量體溫並進行接龍,如有人沒有及時填報數據,或者不實名上報,她會立刻聯繫未填報數據的人員,瞭解其情況,督促其做好體溫監測工作。不僅如此,每逢週一、三、五居家隔離住戶會在群裡填寫需要採購的清單,她需要將這些信息統計好,反饋到志願者群內。

隨著省外返濟人員越來越多,居家隔離人數達到200多人,每天2次記錄體溫信息、統計需求信息等工作量越來越大,劉男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始關注手機內的信息,晚上十點多,還要在群內回覆住戶的留言。

當得知記者要採訪她時,她有些不好意思。“我覺得我做的沒什麼值得宣傳的,就是舉手之勞。”劉男說。

“長大後我們也想像鍾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在金色陽光花園小區的志願服務隊裡,兩名小志願者吸引了記者的關注。他們分別是堤口路小學的趙子棋和省實驗小學的李錦想。

海报志愿者·战“疫”㉚丨济南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奋斗在抗疫一线

李錦想為隔離住戶送物資

原來,他們在跟隨父母從外地返濟後,進行了居家自我隔離。在隔離期間,得到了志願者的熱心幫助。解除隔離後,兩位孩子的家長得知小區需要志願者,便要求加入,希望為其他還在居家隔離的住戶服務,把愛心傳遞下去。沒想到,兩個小朋友也主動要求和父母一起參加志願者服務隊。

每逢週二、四、六,兩位小志願者在上完網課後,都跟隨家長一起,來為隔離住戶送物資,扔垃圾。

海报志愿者·战“疫”㉚丨济南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奋斗在抗疫一线

趙子棋和媽媽一起去送物資

“我們不能像前線的醫務工作者一樣去治病救人,在家裡好好學習就是我們該做的事。在安排好學習的情況下,為其他人提供幫助、讓愛心傳遞下去,我們也很開心。”兩個小朋友說,長大後,我們也想像鍾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一樣,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

“多站一會,就多一些保障。”

3月7日上午11點,66歲的蓋雲良大爺在173號重汽宿舍卡口為進出人員測體溫,並進行登記。他帶著口罩、手持體溫槍,在協助做好人員出入登記後,還不忘囑咐住戶做好自身防護。

海报志愿者·战“疫”㉚丨济南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奋斗在抗疫一线

金色陽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殷秀偉告訴記者,疫情以來,小區要實行嚴格的防控,但173號重汽宿舍是開放式小區,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居委會發出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後,好多老年人爭相報名。於是,從2月1日開始,一支平均年齡68歲的老年志願者服務隊,擔當起了小區出入卡口的“守護神”。

“這支志願者隊伍共有20人,年齡最小的56歲,最大的76歲。這段時間,大家都特別積極,早晨8點到晚上10點,二人一班輪流值班,他們沒有一個人遲到過,我真的特別感動。”殷秀偉說,每次蓋雲良大爺值班時,即使到了晚上十點,他也會堅持再多站半個小時。

當記者問他為何要多站半小時,蓋大爺的話樸實又溫暖。“我回家也沒啥事,多站一會,就多一些保障。社區是防疫的第一線,一線守住了,濟南也就安全了,國家也就省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