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眾所周知古今中外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地震就是位於山東臨沂的郯城大地震。發生於中國清康熙七年農曆六月十七戌時(1668年7月25日20時左右)。震中位於山東省東南部今郯城、臨沂、臨沭三縣交界處。此次地震最大烈度達XII度,為中國歷史上地震烈度的最高級別。

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據記載,當時地震影響所及達410多個縣,魯、蘇、浙、皖、贛、鄂、豫、冀、晉、遼、陝、閩諸省及朝鮮同時感覺地震。山東郯城、沂州(今臨沂)、莒州(今莒縣)破壞最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感半徑800多公里。極震區內城廓、官民廬舍、廟宇等一時盡毀,郯城倒塌如平地,莒州百里無存屋,並伴有大規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湧水噴沙等現象。震時如舟覆,如桔槔上下,崩為塹,漩為淵,沙湧井湮,地側樹偃,百穀隕籜。共壓斃5萬餘人

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熊耳山大裂谷


死屍遍野,不能殮葬者甚多多,凡值村落之處,腥臭之氣達於四處。暴雨烈日,瘟痢隨作,人民流散。震中周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破壞,共壓斃5萬多人,有感半徑達800多公里。震後又發生6.5-7.1級餘震6次。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中國山東省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發生一次巨大地震。此震是中國東部人口稠密地區影響最廣和損失慘重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5。據史書記載,以莒縣 、臨沂縣和郯城縣的地震災最重。莒縣的災情是"官民房屋、寺廟、牌坊、城垣俱倒,周圍百餘里無一存屋"。郯城的災情是"城樓垛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臨沂的災情是"城郭宮室廟宇公廨一時盡毀,人無完宇"。按此記載,烈度應為最高的 Ⅻ 度。此震是典型的板塊內部大地震 ,其重複期很長。從地質構造上看,有一條深大斷裂帶自南向北從魯南地區通過,名為郯城、廬江大斷裂。

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地震在我們普通人看來談地震色變,特別是發生大的地震,往往都會成為全球的焦點新聞,但是有一個人卻把一場強大的地震寫了一篇文章,將地震發生的場景描述的生動,栩栩如生,而他的這一篇文章也是最早以地震為題材的一篇散文,這個人就是蒲松齡。

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蒲松齡除了本人的名字,他的一本書《聊齋志異》更加著名,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商人家庭,但是屢試不第,他舍根筆耘42年,大量採集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把他編入書上,郭沫若這樣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正是在蒲松齡生活的年代,康熙七年在山東發生的一場大地震,他後來又到處打聽各處災害情況,於是在親歷和打聽後生動描寫的這次地震,我們來看看這個前無古人的地震散文。

蒲松齡這個地震全文層次分明,抓時間的線索,把地震發展變化過程非常有層次的敘述出來。蒲松齡這篇地震共分為五個層次。一開始描述這場地震的時候,就是蒲松齡恰好跟表兄李篤點著蠟燭喝著酒,突然有像雷聲一樣從東南方向來,向西北方向而去。 第一、蠟燭前對飲圖:聞有聲如雷,眾駭異,不解其故。第二、室內震盪: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第三、戶外地震圖:樓閣屋舍,僕而復起,牆倒屋塌,兒啼女號……第四:街上百姓圖。第五:震後山河圖。從發展、高潮、緩和到終結,相當強的結構性。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原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大震。餘適客稷下(編寫者注:今臨淄),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僕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體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側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歷史上能把慘絕人寰的山東郯城大地震寫成散文的是誰?

我們不禁感慨這篇散文的力量,生動的描述了300多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使我們感覺身臨其境的,散文的魅力乎,蒲松齡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