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變幻,朝代更替,但“清豐”沒變,清豐的孝行依然廣為傳頌。
中國古代以孝治天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非常重視孝道,花大力氣弘揚孝行,有些地方甚至將孝子的名字作為一個地名。河南就有這麼一個縣,它叫清豐縣,就是以孝子張清豐的名字命名的。
這張清豐是隋朝初年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人,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寒。不過張清豐本人非常聰明,小的時候,上不起學,就在私塾的窗下聽先生講課,往往私塾裡的孩子還沒學會,窗外的張清豐就會了。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張清豐的學問大有長進。
可惜不久之後他的父親得了重病,家裡沒了頂樑柱。張清豐要幫著母親幹活,便不能去聽課了。張清豐日夜守候在父親的身邊,父親一有響動,他便來床邊查看。每次熬藥的時候,都是自己先嚐嘗冷熱,才給父親喝。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張清豐卻是久病床前的大孝子,從不嫌厭煩,每天幫父親擦洗身上,洗衣服,換被褥,什麼都做。
後來他的父親還是去世了,張清豐便和母親相依為命。
家裡沒了頂樑柱,年紀小小的張清豐便上街靠賣燒餅為生。他為人聰明機靈,什麼事情別人只要稍微說一下他就會了。因此他的燒餅做得香酥可口,很受人們的歡迎。有些人早早就等在他的攤前要高價賣頭爐燒餅,但張清豐卻從來不買。他總是把頭爐燒餅留給母親,看著母親吃完之後才開始一天的生意。
有人問他:“你家這麼窮,人家出高價買你的頭爐燒餅,你為什麼不賣呢?”
張清豐一臉誠懇:“山高高不過太陽,人大大不過爹孃,不知道父母養育之恩的人,就不配做人。頭爐燒餅孝敬母親,是為了表達我的孝心,難道這是為了錢嗎?”
一次,一位鄉親告訴他:“大伾山(今浚縣境內)要開廟會了,聽說燒頭柱香的人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可惜有個州官以經告訴廟裡的老道,等他來的時候再開山門。這樣別人都沒法燒頭香了。”
張清豐知道這個消息後,半夜早早起身,偷偷溜進去燒了頭柱香。第二天州官來的時候看到頭柱香已經被人燒了,大為光火,訓斥老道。老道委屈地說從未敢擅自開山門。
後來一連幾天,州官都沒燒到頭香,他不知道是張清豐搶在了前面,還以為是神的旨意,也只好作罷了。
張清豐的孝行越傳越廣,不僅四鄰八舍知道他是個大孝子,整個頓丘縣也知道有他這麼一個孝子。縣裡的官員舉薦他為孝廉,入朝為官。但是張清豐為了照顧母親,堅決不同意。
張清豐死後,家鄉人民把他住過的那個村改名為清豐店,還為他立碑,修了祠堂。
唐朝大曆年間,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聽了張清豐的事蹟,十分感動,上書建議朝廷將頓丘縣改名為清豐縣,以弘揚孝行。朝廷同意後,清豐縣這個名字便正式確立下來。
千百年來,儘管朝代更替,世事變幻,但“清豐”這個名字卻始終未變,張清豐以及他的孝行依然在民間廣為流傳。
閱讀更多 中華人說地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