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够方便了,各大银行还要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

洞明哲人


帆辰科技专注于科技资讯,带你遨游科技世界!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非常的方便了,但是为何现在银行还推出自家的二维码支付工具,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那么下面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微信和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影响到银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的支付方式也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现金支付到后来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这对于银行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的,所以银行之所以推出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更多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支付生态系统。

使用银行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功能,能够使得资金回流

对于现在的资金,已经不仅仅是银行,还有第三方的支付,而且都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比如说微信和支付宝都是各种方法使得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

但是如果说银行也能够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那么就可以把外部资金回流到银行中,不论是消费还是存款都是需要回流到银行体内自己循环的。

用户支付背后的数据,对于银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可以说我们使用的一些数据对于银行或者微信和支付宝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我们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购买了哪些产品,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消费类型和需求。

为何会说大数据对于银行和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数据是最为真实的用户体验,也是能够指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所以银行推出自家的二维码支付工具对于银行来说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对于现在的银行所推出来的二维码支付工具来说,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能够和微信支付宝抢占市场蛋糕,还有就是能够使得资金回流体内,再者就是基于数据的考虑,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帆辰科技


这个道理是相当简单的啊,既然支付宝和微信都已经在中国的支付市场上几乎一统江山了,那么一直稳坐江山的各个银行曾经可是霸主,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新秀们把自己打败了,然后骑在自己的头上?银行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了。

所以,面对支付宝和微信已经退出的二维码,各个银行肯定也要向支付宝和微信看齐了,毕竟那么大的中国,蛋糕又那么大,你推出了二维码吧,还能多分一杯羹,如果你尊严太硬,不肯低头去效仿他们的话,那就一滴汤都喝不到。

所以,各大银行最终只能选择低头来效仿在他们眼中一直都是小弟的微信和支付宝了。毕竟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时候,人们都是用现金来消费的,现在出门都不愿意去带现金了,如果银行们还是坚守自己的固有思想的话,那么未来的支付天下中,就没有银行的一席之地了。所以,银行还是选择了挣钱要紧!

最主要的就是,二维码支付比较方便,以前银行的那些支付方式比较麻烦一些,要么就是给你支付的时候限额,要么就是你得拿着身份证到银行去给你的限额提高,还有就是支付的时候,不仅仅还要优盾还要手机验证码,而现在的二维码什么都不需要,支付起来非常方便。

当然了,我的描述比较简单一些,没有看的那么深奥,但话糙理不糙,银行如果还是坚持自己的支付方式的话,是绝对不被市场所认可的。


职场苏先森


首先,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银行现在都是追求大而全,既然有手机银行这样的支付工具,再推出一个二维码支付工具也不是什么难事,也无需花费太多。只能说,银行非常想丰富自己的生态链条,就像一个鱼塘,我再往里面丢一条锦鲤,这不是锦上添花吗?

其次,银行从来没有放弃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竞争,银行也在构建各自的消费场景,希望存款,资金能够体内循环。如果是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存款最终都没有回到自家银行体系内,如果是二维码支付工具的存款,存款都会在银行体内循环,这就是各家银行拼命推出这个工具的根本原因。

最后,银行也现在金融科技领域有所建树,二维码支付工具的推出能够树立银行高科技的形象,也能给银行带来大数据,这也是为今后的战略需要推出来的一个东西吧!

以上!


鄧行长


感谢您的阅读!

争利!如今去银行,大堂经理很热情的推销它们的App,可能他们自己都经常使用微信和支付宝,那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的推销呢?为什么银行还要使用自己家的支付呢?




获得市场。虽然我们很清楚支付宝微信已经成为了支付市场的主要力量,可是银行们还是想从微信和支付宝中,“虎口夺食”,毕竟从它们的角度,支付宝和微信是抢了原本属于它们的市场,如今它们要改变这种劣势,自然要通过推广自家的支付,来获得市场。

拉拢用户。要想做到支付,你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你是经常使用该App的,你是该App的用户,所以各大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也有增加用户粘度的意思,这是一种方式。

为了能够让支付宝,和微信的优势越来越小,银联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则,能够让银行的支付扫码变得更为合理化,于是它们纷纷推出各自的支付产品。


实际上,我们现在收取手续费,也是银行为了阻止微信和支付宝迅速发展的一种措施(从银行账户往微信和支付宝充值时,对微信和支付宝收取手续费),然而,我们虽然抱怨 ,可是没有对微信,支付宝有大的影响,在支付中,它们仍然占主要优势。

所以,银行自己做起了二维码支付,也是一种暂时的阻挠行为,能否起到作用?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感受到。


LeoGo科技


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金融!

银行过去以为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吃力不讨好的支付工具,不如服务VIP客户来钱快,很不喜欢没什么钱的年青人,认为浪费银行宝贵的资源,宝贵的时间。

中国年青人也很无奈,要转帐,要交水电煤气费,都要去银行排长队,还要被收费,可只能默默忍受,因为只有银行可选。

支付宝推出移动支付后,方便了年青人购物,消费,出行,娱乐,交水电煤气费,一机在手,走遍中国!

支付宝的大额支付,微信的小额支付,方便快捷,省去了带钱包,带信用卡的麻烦。

支付宝利用云计算,得出每个人的信用分,向用户推荐借呗,花呗,还有余额宝理财等等各种金融产品,一元都能理财,彻底火了,赢得了所有年青人的心。

微信支付更是进一步发扬光大,开发了从6岁到18岁的移动支付市场,用红包跳过了银行,不用开户,就能微信支付,带火了手游,赚到不好意思说。

现在银行才恍然大悟,原来两马在打中国年青人,中小学生主意,如果他俩垄断了这些人的支付市场,今后将沒人去银行了。

银行被迫奋起直追,希望用二维码移动支付,将年青人,中年人,重新拉回银行,吸收更多人的存款,才有钱去钱生钱。


光芒万丈34957


移动支付是能给各个支付机构来带巨大收益的模式,支付宝和微信靠这个大肆赚钱,银行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块肥肉丢失。此外,银行推二维码支付的核心倒并非银行自身,而是银行背后的银联,它才是这块幕后推手。

1.银联很早布局移动支付: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算起来不是一个迟到者,很早就有了布局,但其走的是以nfc为基础的路线,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很先进效率也高,但碍于硬件的限制,毕竟手机配置nfc的不多,导致其移动支付一直不瘟不火。

2.银联调整发展模式:一直到支付宝和微信靠二维码爆发后,银联才意识到nfc的发展问题,于是跳转船头也开始跟进支持二维码支付。但此时的银联落后两家互联网巨头太多了,基本就是零起步,咋整?很简单,自然是自己有啥资源就用啥资源。

银联作为发卡组织,手头最大的资源就是国内各家银行,于是也就出现了题主看到的情况,银联联合了国内各家银行共同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方式。

银联虽然有自己的独立APP云闪付,但显然是不够的,联合各家银行一起来推动才是最充分的资源调用,利用银行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帮自己一同来扩充银联体系的二维码支付。当然,银联和各银行之间有啥具体的利益分成模式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显然是会有的,要不然银行不会干的这么起劲。

3.支付机构如何赚钱:前面提到了移动支付机构靠这种方式大肆赚钱,但大多数用户是感觉不到这点的,因为用户层面不会有任何的费用付出,只知道自己付款方便了。

赚钱的模式其实很简单,直接向商家收取服务器费,商家使用某家的技术进行移动支付模式从来就不是免费的,通常都是按照交易额上缴一定比例的费用,对于此类费用央行曾经做出过明确的收费比例。

知道这块有多赚钱吗?以花呗为例,2017年其整体利润大概有32亿,而其中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商家上缴的服务费。

现在题主应该明白银行为何要推二维码支付了吧!厂商从来都是逐利的,其核心从来就是以赚钱为主,移动支付给用户带来方便不假,但并非本意,核心是赚钱,一切都是生意。


Lscssh科技官


坤鹏论手里有一些银行的卡与帐号,各大银行推出了手机APP,但说实话,用起来仍然感觉不舒服,除了可以查询卡内余额或还款金额,再无其它用途。许多功能多此一举,有些地方象支付宝与微信,却没有支付宝与微信功能的强大,给人的感觉四不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效仿。不只是银行出现这种状况,许多行业都有类似情况出现,比如教育,慕课成为教育的一个热门,清华、北大纷纷推出在线课程,然后漫散开来,最后连一些地方的二本、三本院校也进行在线课程开发,浪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结果收效基微。

银行同样如此,论财力、物力当然比马云的支付宝强,但银行毕竟不是搞技术出身,如果现在没有出现微信与支付宝,银行可能还如以前一样,缓慢发展,这是体制问题。支付宝和微信出现,让银行有了危机感。试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微信或余额内没有钱的,出门在外带个手机,到哪一刷,轻松付款,两者竞相发红包,揽客户群进行烧钱游戏,是银行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归根到底,上边领导一句话,下边照葫芦画瓢去做,至于做得象不象,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是银行业的现状,也是诸多国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坤鹏论


银行曾经将客户的支付习惯从现金引导向借记卡和信用卡,但是在移动支付输的体无完肤。在网络购物的拓荒时代,支付宝应运而生,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挺身而出与银行斡旋,帮助人们解决付款途径的难题,同时保障人们购物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银行被互联网公司降维打击的结局如此之惨,在很长时间里,银行此事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丢失了银行总体庞大交易规模中的一小部分。
银行为了个人业务和大数据资产而推出支付工具
银行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的丢失,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个人业务的一场深重灾难和大数据资产的彻底丢失。
当个人客户开始线上化、移动化,上升到APP或O2O场景,支付宝、微信和其他风起云涌的互联网APP基本具备了各种生活场景,银行已经很难与个人客户形成交互。银行与个人客户的频繁交互的彻底丢失,是银行唯一的、最大的一次这类机会的彻底丢失。
移动支付场景中,基于对个人客户的消费数据、支付数据等的大数据积累,实现客户画像,是一个金银宝藏。而购买其它企业的大数据服务,带来的是成本问题。最理想是靠银行自身。所以大数据缺失是银行的切肤之痛。
支付宝和微信先发制人,银行曾经的不作为已经丧失了机会,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
就国企体制的种种诟病问题,没有为之倾注心血并直接利益相关的直接负责人,以及开放式的资本合作,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消费者接受一个移动支付首先要安装这个功能,然而绝大多数都在这里失败。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钱包,它们都不是再造了一个生态系统,而是续接了生态系统。在阿里和微信生态的碾压,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在移动支付时代生态续接的优势更大。
随着银行个人业务向移动互联时代纵深迈进,个人客户的模式终将从B2C模式走向C2B时代。银行丢失了移动支付,也就丢失了与个人客户之间的交互连接和数据资产,会使银行转型发展之路遭受坎坷,这是银行永远的痛!

首席发言者


各大银行也想争夺第三方支付市场,而不是默默无闻地给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作为基础平台,再加上互联网的时代到来,银行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也是存在诸多的好处和利益。

一,进军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抢夺蛋糕

曾经银行的主业就是赚取利差,从储户那里以低利率吸收存款,然后以高利率放出存款,银行的主要营收和利润都是来源这里,而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出现以后,似乎变了一样,银行好像在为他们打工,这些第三方机构却从这里赚取了不菲的利润,银行也是想着进军第三方支付完成,抢夺蛋糕。



二,背后的支付交易数据

使用银行的二维码工具进行支付,都是可以在银行留下珍贵的交易数据,比如购买产品的种类,每个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支出等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银行更加了解用户,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掌握每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变化趋势,对于银行的放贷业务是有利的,推出二维码支付工具背后的数据极其重要。


三,增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

以前银行和客户之间就是单纯的存钱和取钱的关系,其他的沟通和交流很少,而到了现在的商业社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比如存款利率是不断上涨,这个时候要是可以维护好客户是多么重要啊,而二维码支付工具则是可以需要客户使用这个银行的APP,每次支付都使用它,那么客户和银行之间的黏性会加大,产生的收益更加大,也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小财总结

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工具是百利而无一害,好处多多,而目前很多的银行都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来加速银行APP的使用,但是如何留存到用户也是极其关键的,这一点,需要银行不断争取努力。


财道


微信、支付宝对银行的最直接冲击主要还是体现在个人活期存款上,微信和支付宝的余额理财功能的出现,直接导致银行活期存款的减少,这样一来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应的地会提高。


我们都知道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和结算来获取收益的,主要还是贷款。先吸纳存款银行才有钱发放贷款,所以说微信和支付宝占的余额理财功能占用了本该属于银行的那部分活期存款资金。


现在很多人更愿意把零钱存放在支付宝或者是微信钱包,一方面免了去银行存款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钱包功能直接跟消费场景以及生活服务场景绑定,这种支付+理财的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带来了很多方便。

此外,余额宝以及零钱通的的收益率大多数时候要比银行活期存款要高,这也是大家更愿意余额存放在支付宝或者微信钱包的原因。


俗话说蚊子再小也是肉,虽然说目前支付宝和微信这些第三方支付软件吸纳的资金对于银行来说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用户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了。比如我们现在出门都习惯只带一部手机,现金和银行卡已经越来越不常用,银行不能改变这个习惯,那就只能顺应这种习惯,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工具。


而且像支付宝、微信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功能和权限越来越大,将来还指不定会不会对银行产生更大的冲击,所以银行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更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