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機構為什麼一直在招老師?

人參的杯具


因為輔導機構老師的流動性很大,所以一直在招。

大多數輔導機構的老師只是為了過渡

不管哪個城市裡的輔導機構,大多數老師進入這個行業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藉此過渡的情況。不少人是在上一份職業中疲倦了,辭職後發現不上班會有些恐慌和失落,但是又很難短時間內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壓根還沒想那麼快地再次進入同樣行業內,就考慮找個其他工作過渡下。還有的是迫於家庭或其他原因沒辦法選擇其他對時間要求比較嚴格的工作,只能做輔導機構老師這一時間相對靈活的工作。

畢竟進入輔導機構工作的要求沒那麼高,基本上學歷差不多過了大專就可以,有無教師資格證都另說。輔導機構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廣告做得再好也是這樣的本質,所以招聘老師時只要能為輔導機構著想,別惹到學生和家長,基本就沒更多門檻。

薪酬問題註定輔導機構老師流動性很大

輔導機構給老師的工資基本都不高,除非是特別優秀的老師,但是進入這行的優秀老師也不會甘於一直給別人服務,有更大實力的就自己開輔導班去了。

所以,對大多數輔導機構老師而言,得到的薪酬比較微薄,即使看著很高也是大量課時換來的。有的老師做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就會離開尋找其他機會。

而輔導機構也不愁招不到新的老師,畢竟門檻在那放著,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很容易招來的。

輔導機構老師地位差加速了流動性

有過親身經歷的人會明白,輔導機構的老師就是夾在中間的受氣包。機構管理者不斷強調老師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既不能影響機構利益又不能得罪學生和家長。而家長投訴時呢,老師是一定會被批評的,有時候遇到什麼問題機構也會把責任推老師身上,即使老師是按機構規定做的。

另外,輔導機構非常重視課程顧問和諮詢等負責拉業務的人,因為這些是為校區帶來直接利益的,家長的錢是通過他們的手到機構的。老師的地位相對較差,雖然沒有規定,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師屬於被動配合者。

有的老師覺得心累,就會辭職。我見識過各種老師的流動,做了幾天或幾周就離開輔導機構的老師比比皆是,能堅持在一個輔導機構一兩年的基本就屬於老員工了。


普通的李老師


大家說的原因挺全面的了,我說一個親身經歷。

我就職於一家還算大型教育機構,今年有四位成熟教師(在職兩年以上,年齡都在27以上)離職。

機構一直在控制成本,績效一年改兩次,條件很苛刻,成熟教師沒有升職加薪機會,所以離職。

校區寧願把課排給新老師,因為新老師課時費低。

加班時間太長,教師上自習到晚上十點半沒有報酬,稍有怨言就被排擠,沒課上沒有收入。校長說,封殺一個老師還是很容易的。

公司的核心崗位是銷售,銷售上班時間短,升職快,受老闆誇獎,開會時趾高氣昂,普通崗位銷售都可以直接命令指責老師。

如果在一個地方幹得開心,我覺得大部分老師還是不願意辭職的。

引用別人的一句話,提倡狼性文化,就先讓狼吃飽。


歐巴的小火爐


我11年開始出道,到現在已經做了9年的老師了,而那時候和我一起做老師的朋友,現在大部分已經轉行了,原因是什麼呢?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心累。

那麼為什麼會累呢?


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從工作的角度來說的話,教育培訓行業特別是k12領域,工作時長以及平均的時薪收入,一定是有非常巨大的優勢的,和同樣的996工作者來說,如果相似的收入,培訓者的工作時間其實遠沒有996那麼誇張。
但是累的原因有很多,時長本身只是一個人感到累的一個變量,做老師的時候,最累的其實是一種“心累”的感覺,而不是身體上的累。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造成我心累的原因本身,就是第一個就是不斷的重複。
重複看上去不需要動腦子,但是你重複的狀態本身,會讓自己產生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
比如你帶了三個高三的班級,這三個班如果授課內容一樣,你就不得不將一樣的話重複三遍。
在比如答疑,兩個同學其實問題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兩個同學分別問你問題,你又要一樣的東西重複好幾遍。
重複本身,會扼殺你的耐性,特別在講課的時候,就會有種身心俱疲的感覺。

特別是老師上課時間久了,像我出道比較早,到現在已經帶了第九年畢業生,沒有了一開始的激情之後,感覺每到週末,自己就如同復讀機一樣,不斷的給不同的班級,講一樣的課程。


而第二個累的原因就是,我們做的這個行業本身,變量太多,結果不可控,但是有面對高期望。
如果你做的是計算機方面的編程,其實變量是可控的,有些時候代碼寫完了之後,帶來的效果是可控的,但是學生呢?當學生聽完課之後,聽課本身只是變量的一部分,但是學生成績的影響,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些別的角度會影響。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不能徹底控制我學生的成績到底會如何變化,但是作為我們的客戶,家長來說他們本身就會有非常高的期望。
高期望配上不可控的結果,這對落差導致了我們只能將我們這一個變量不斷優化,但是我們卻對別的變量無能為力,而又要我們結果優化,這就會導致第二層次的心累——家長急,把焦慮帶給了學生,面對學生和家長的雙重焦慮,其實本身來說對於老師的自我心態調節來說還是需要的,如果不能調整心態,那麼心累已經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必然。


作為我來說,第三個累的地方就是在於一種內耗,這個內耗本身來說關乎於職業成就感。

很多時候去機構裡面,特別是好機構裡當老師的年輕人,都是那些很好的名校畢業的大學生。
人都有自己遠大的目標的,我也是這樣,我之前就一直覺得,搞定小朋友,雖然成績上升會給我帶來成就感,但是我需要的可能是更加不一樣的成就感——畢竟我的課程穩定之後,提分是肯定的,而有些時候提分本身不一定能給我帶來職業上太高的成就感。
高中老師都這樣,初中小學更是如此,講一些基礎的知識,降維認知打壓確實能夠帶來成就,但是我更想做一些有更高創造價值的事情。
我一直和我朋友聊得時候也說,其實我至今還是更加喜歡做一個廣告人,而不是語文老師。
我覺得我更需要讓成年人認可我,而不是高中生本身,因為高中生沒見過世面,讓他們覺得我厲害,真的是太容易了。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內耗,在工作幾年過後,就逐漸感覺,要麼自己甘於老師這個身份,從此用這個職業身份所指向的一連串成就和行為系統來要求自己,要麼就做別的行業,追求自己想要的事業發展,對於果斷的人,一般能夠脫離一開始的心累,但是對於大部分猶豫的,沒有執行力的人來說,就會不斷的內耗,其實讓人感覺到累的,就是這樣一種內耗,畢竟能夠去985的,都是以天之驕子自居,我們希望獲得更多人,而不是僅僅高中生,因為我會做題目或者作文寫得好而認同我。


第四個累的地方,其實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人優化自己能力之後,必然也有一部分能力被殘化了”,也就是,長期和高中生相處,長期居於學生之中領袖的位置,其實老師在同齡人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是被殘化的,畢竟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學生。

而同時,因為工作關係,我們培訓機構的老師,週一到週五的時候都比較空的,但是朋友們都要上班,而週末大家聚會的時候我們要上課,我們很難以拓建自己的人際圈子,有些時候戀愛也沒有辦法和好好約會——週末不能陪著玩,而週中女朋友要工作,不能陪著,導致我到現在還是單身著羨慕著很多朋友連孩子都有了hhh
一個人的幸福感其實也與他的社會關係有關,而因為殘化之後,我們不是很擅長與同齡人相處(相對於周圍的人),而同時因為沒有足夠能夠和朋友相處的時間,慢慢的自己人脈圈子大部分的人都是和自己同行業的,而不是別的朋友,培訓老師的社會關係本身來說,相較於同齡人來說,是比較狹窄的。
而在這樣的框架之下,人其實很多時候對於人際關係來說,處於一種相對沮喪的狀態,而這種沮喪,會導致對於累的感知加劇。
這四個原因,是我自己的角度,有些時候發現自己的職業讓我感覺到很累的重要原因。

而同時,我周圍的很多朋友,也因為這種累而紛紛轉行——這個行業做得好需要多年的沉澱積累,但是如果入行的話,門檻不高——985的學生,高考能夠有好成績的,都能輔導高中的小朋友,而這個時候,不斷的轉行,不斷的新人,就成了培訓機構的常態了。

基本上從我的認知來說,就是這樣了吧。

以上


餘揚捷


機構不斷招老師說明老師的流失率很高,穩定性不強。在機構做了兩年,總結下來原因有三。

一、對於那批特別厲害的老師,基本都是在校區教了4,5年的,有豐厚的學生基礎和良好的口碑積累。但是老師的待遇並不會一直高速上漲,一月能到1萬5就算頂尖了。但對比一下,這種老師自己出去帶學生,1對1兩個小時起碼500起,高中的起碼800起。我見過一高中物理老師一個暑假賺15萬的。比機構老師一個暑假賺的錢還多。還有部分老師就是自己出去開工作室,或者創業,前景都不錯。在輔導行業,只要教學能力強,學生是不差的。

二、對於教學能力一般的老師。基本是畢業2-3年的,工資一般在6-7千,就是夠吃飽吧。這個年齡段的老師都會面臨結婚,找對象的問題。做老師是能一眼看到頭的,到什麼級別幹什麼活,那多少錢。現實的壓力也會導致老師流失掉。

三、對於剛畢業,入職的老師。這部分老師是最不穩定的。一方面教學經驗不足,能分到的學生肯定少,收入自然低。另一方面,剛畢業的小孩子,要面對各種老狐狸式的家長,這可是極大的挑戰。很多新老師是被家長質疑,心理承受不了而離職的。

綜上,就是大概的原因了。


黃禾的教育觀察


本人長期在培訓機構任職,根據本人的實際經驗來談談看法,供大家參考。

1.從老師角度看:①剛畢業一兩年的新教師,還沒有做好清晰的職業規劃,去培訓機構只是權宜之計。有的老師只是以此為跳板,提升自己的實踐經驗,為自己選擇理想的職業增加籌碼;②有的老師一邊工作,一邊積極參加入編考試,相對來講,編制內的老師穩定性強,福利待遇好,雖然工資低,但是旱澇保收,沒有太大壓力。③時代不同了,80後90後00後,都有自己鮮明的時代印跡,時代不同,觀念自然不同,很多剛畢業的老師,個性比較鮮明,一旦不符合個人的期望,很容易跳槽。

2.從機構角度看:①任何機構都有一套優勝略汰的機制,出於教學績效末端的老師會被自然淘汰。機構出於自身教學的考慮,會持續輸入新鮮血液,引進人才,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也會導致新一輪優勝略汰。②一般員工在一個公司的供職時間普遍不會超過3年,機構自身的管理水平,福利待遇,用人制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忠誠度。


婆婆麻麻


輔導機構教師流動太快,原因如下兩點:

一是教師一旦發現自己教學很強時,那他就可自立門戶,畢竟這個行業做工作室門檻太低。

二是很多水平不高的老師,只有通過流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或是保證自己的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

我自己來辦培訓機構做高中輔導三年,見識了太多教師的流動。他們沒有為學生的提分而有過多少自責,更多是在思考能賺多少薪水。試想捫心研究教學水平的教師能夠不斷的流動嗎?有必要流動嗎?就如其他職場的人,不斷跳槽註定是更多的關注自己的需求!

可能本文有人吐槽,但我可以說這個行業大部分教師都是這樣的心態。我不否認少數的優秀,但一定是少數。

在此,也建議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前多瞭解補習的價值,不要為了表面的責任。

尤其那些小學就開始補習的孩子、家長,太可怕了,需要訓練習慣的時期你交給了補習班那可能未來有好的大學可上嗎?沒有習慣、毅力、目標支撐的孩子,沒有可能學習很好!


家教言行工作室


教育培訓機構壓力大,工作時間長。

教培行業有這樣一句話,拼到最後拼的就是身體。從這句話反映出一個問題——這個行業很累,身體不好就熬不住。

記得上班時間最久的一天上了17個多小時(從上班打卡到下班打卡),暑假連續兩個月的班且每天工作10小時往上。因此,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壓力大,工作比較累是人員流失佔比較大的因素。當然也不完全是這樣,也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原因。

維持公司成本,達到高利潤。

教育培訓機構人力成本佔總成本的很大部分,新老師和老教師相比工資一般低很多,一些機構為了維持既定目標利潤,就控制老教師的數量,新老師多才能降低人工成本,那麼人員大量流動就可以實現新老師的高佔比,從而降低成本達到高收益高利潤。

工資不高。

新教師工資不高,實際上老教師工資也不高。舉例23線城市,一箇中學生一對一繳費200元/小時,老教師到手課酬40—50元。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收益率偏低,那麼一些教學能力較好的老師就會想著出去單幹,去提高自己的單價課酬。因此也有可能產生人員流失。

除上面幾個方面之外,還有一些可能就是和個人發展願景等等相關的一些較小因素了。


白麵書僧


教育機構的流動性比較大,所以導致教育機構總是在招老師。

第一,教育機構一般週一到週五很閒,什麼事情都沒有,但是週六週日以及寒暑假就忙的飯都吃不上,所以閒的時候太閒忙的時候太忙很多人無法適應會選擇離開。

第二,很多時候教育機構的老師是不被認同的,壓力也比較大,有業績問題,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問題,所以很多人選擇呆在教育機構進行考編,一旦考上了也就離職了。

第三,教育機構的老師收入不穩定,很多淡季的時候可能只能拿到一兩千的工資,很多人也會選擇離職


小甜豆ya


近年來輔導機構越來越多,種類也五花八門,有英語輔導班、小學初中高中課後輔導班、公務員輔導班等等。我認為輔導機構不停招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社會有需求,培訓行業有發展前景。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普遍重視教育,從小就報各種興趣學習班和課後輔導班。

二、輔導機構是一個暴利行業。現在的各種培訓班有的都是按小時算錢,一小時幾百、幾千的都有。昨天看了一個新聞,公務員培訓機構中公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新首富。由此可見,輔導行業是個暴利行業。

三、行業競爭。為了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就不得不擴大市場份額,在各個地方都設立分部,所以就需要很多人。


微公考123


曾經和一位有30年課外輔導班開辦經驗的長者聊天,他告訴我輔導機構的老師動不動就把學生帶跑了,因為知識在人家腦子裡,學生如果認可的話,隨便找個地方都能教,幹嘛要去輔導機構掙課時費呢?所以現在很多輔導機構都給優秀的老師分股份,以求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